学术投稿

扁平苔藓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刘芳;傅雯雯

关键词:扁平苔藓, 自身免疫性疾病, 胆道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 免疫异常, 化学物质, 发病机制, 皮肤病, 阿米巴, 药物, 病因
摘要: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LP)是一种丘疹鳞屑类皮肤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它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其免疫异常的因素包括感染、药物、化学物质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2型、HIV、阿米巴、慢性胆道感染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在带状疱疹治疗中,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目前尚有争论1.我们在2006年1~12月,对我院确诊的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小剂量,短程泼尼松合并静滴阿昔洛韦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存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耳机引起外耳接触性皮炎的情况分析

    因为耳机与外耳道皮肤紧密接触,并有一定的摩擦,长期使用可以对一部分人尤其是有过敏体质的人产生外耳道及耳廓皮肤接触性皮炎.为了解耳机引起外耳接触性皮炎的情况,作者收集本院皮肤科门诊的相关病例372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项素英;张绪春;张成勤;李双;张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同术式矫正麻风性兔眼的效果观察

    颞肌移位,下睑板缩短内眦韧带悬吊固定术治疗麻风性免眼患者18例(25只眼)为1组和改良的外眦韧带悬吊固定术13例(15只眼)为2组作对照,记录,比较两种术式手术前后的睑裂,溢泪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兔眼术后6个月闭眼裂隙均<3 mm,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平均睑裂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组仍有泪点移位,溢泪,内眦角肿物,感染,泪器瘢痕化.2组术后仅6只眼发生泪点移位,但不影响功能.麻风性兔眼颞肌移位并下睑板缩短外眦韧带悬吊固定术疗效好,便捷,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特别是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胡建省;门发德;王彦华;丁惠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他卡西醇软膏联合窄谱UVB治疗面部白癜风疗效观察

    2005年5月~2007年2月笔者采用他卡西醇联合窄谱紫外线治疗面部白癜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慧;杨莉佳;李明;倪菁菁;陈雪娟;朱小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保湿剂治疗婴儿湿疹疗效观察

    干性皮肤是婴儿湿疹的主要症候,我科采用保湿剂联合铍宝消炎癣湿药膏治疗,婴儿湿疹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高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NGU支原体的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

    为观察黑龙江地区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笔者总结2006年我院门诊患者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丽梅;郑淑云;张峰;金会文;刘慧瑜;刘会彬;陈玉欣;杨明霞;盛宇;刘洪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1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因双手掌、双足底角化过度性红斑26年,于2007年2月到我科就诊.患者于6岁时开始出现双手掌、双足底弥漫性红斑及角化过度性损害,随着年龄增长,皮损渐扩大并加重,波及手足背及肘关节伸侧面,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人,否认父母近亲婚配史.

    作者:龙福泉;韩科;苏建英;蒙秉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9例别嘌醇所致药疹类型与肾功能的关系

    我科于2001年1月~2006年12月对别嘌醇引起的29例药疹患者进行了观察,除药疹病情重、潜伏期长、易复发等特点外,药疹的类型与肾功能密切相关,现将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作者:祁凤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聚焦超声治疗仪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评价聚焦超声治疗系统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治疗组采用华西SNK/CZ181型多功能超声治疗仪对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进行聚焦超声治疗,每周1次,期间外用地塞米松乳膏,每日2次;对照组只外用地塞米松乳膏,每日2次.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对皮损的自觉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聚焦超声治疗后,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5.6%、35.1%和91.1%、39.3%,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聚焦超声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是有效可行的.

    作者:张三泉;林仕英;许建中;戴向农;何玉清;罗育武;钟道清;李仰琪;林玲;张文君;黄振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麻风病中的免疫反应

    麻风病免疫反应的研究在近20年来有重要进展.本文仅就近十余年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分子水平上的证据作一扼要介绍.

    作者:吴勤学;王洪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以红皮病表现为主的蕈样肉芽肿

    患者男,65岁.因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2年余,于2007年4月18日收住我院血液科.缘于2005年4月无明显诱因,周身皮肤出现大片红斑,痒,搔抓后红斑增多并逐渐连成片,病情呈进行性加重,伴有头晕、乏力,无恶心、呕吐、消瘦,精神饮食尚可,大小便正常.

    作者:刘翠杰;王溪涛;王继文;葛林阜;孔凡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恶性黑棘皮病2例

    黑棘皮病(acanthosisnigricans,AN)是一种病因未明,以皮肤色素沉着、天鹅绒样增殖、角化过度、疣状增殖为特点的少见皮肤病1.伴有消化道或其他内脏恶性肿瘤的为恶性AN2,临床上少见,我科从2000~2005年收治2例合并胃癌的恶性黑棘皮病,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白细胞介素-24与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24(IL-24)是一种新的细胞因子,初被命名为黑素瘤分化相关抗原-7(MDA-7),归属于IL-10家族成员.它通过IL-20R1/IL-20R2与IL-22R1/IL-20R2二对异源二聚体受体传导信号.IL-24主要来源于激活的单核细胞和Th2细胞.有研究者认为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24可导致IL-24受体的持续激活及表皮下附近细胞因子激活,刺激细胞增殖,导致银屑病的发生;另有研究者认为IL-20/IL-24基因单倍体CAAAC,TGGGT和CGAGT在斑块状银屑病发病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向芳;普雄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寻常型银屑病的皮肤CT特征初探

    皮肤CT是利用新一代反射模式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理,在计算机辅助下,对皮肤病变部位进行扫描成像的新型诊断技术.它是非侵入性的,可对皮肤结构进行实时、动态扫描成像,图像以明暗程度显示出不同的组织细胞结构,从而对皮肤疾病辅助诊断.

    作者:沈柱;陈凌;李承新;张选棉;高天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斯奇康辅助治疗老年瘙痒症的临床观察

    2003年1月~2006年6月,我科应用免疫调节剂斯奇康配合常规疗法对60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燕艳;何玉红;丁媛;普雄明;吴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手术治愈面部隐球菌病1例

    皮肤隐球菌病为少见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原发于口腔颌面部的感染尤为少见.临床上极易误诊,笔者遇到1例面部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经细菌学培养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经手术治愈,追踪观察18个月未见复发,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亚楠;林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量饮用非常可乐致瑞尔黑变病1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因眼眶及颞部皮肤发黑1个月,于2006年7月12日到我院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眶皮肤淡紫色,半月后逐渐增多波及额部及两侧颞部,皮损呈淡褐色,1个月后皮损呈紫褐色,无明显自觉症状.

    作者:邬松涛;黄贵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过敏性紫癜与红细胞免疫和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对2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CR1(即CD35)数量和T细胞亚群数量,同时测定新鲜血红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快速天然免疫反应,并设正常对照18例.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CR1数量、红细胞天然免疫花环率、CD4+T细胞以及CD4+/CD8+T细胞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T细胞增高,且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CR1数量与CD4+/CD8+T细胞呈正相关(r=0.67,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均存在紊乱和低下.红细胞免疫和T细胞免疫可能共同参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

    作者:武娜;肖君刚;白明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干扰电经穴位透药治疗面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疗效分析

    自2002年5月至2004年1月,我科运用干扰电、祛毒2号、穴位同步治疗面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100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翟学英;安桂霞;刘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冷冻加干扰素α-2b凝胶外用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肛周尖锐湿疣患者逐渐增多,由于发生部位的特殊性,治疗比较困难,而且容易复发.我科于2003~2005年,对部分肛周尖锐湿疣患者采用冷冻术后连续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观察发现可以减少部分患者的复发次数,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令;杨雅芳;林红美;贺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