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娜;肖君刚;白明杰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lymphogranuloma venereum, LGV)近年来国内少数有报道.现报道1例.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农民,有性乱史.因腹股沟溃疡、瘘管7个月余,于2006年4月来门诊就诊.
作者:张民夫;张明;姜萍;梁明;王延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因眼眶及颞部皮肤发黑1个月,于2006年7月12日到我院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眶皮肤淡紫色,半月后逐渐增多波及额部及两侧颞部,皮损呈淡褐色,1个月后皮损呈紫褐色,无明显自觉症状.
作者:邬松涛;黄贵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来,男性以生殖器溃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增多趋势,常见有硬下疳、生殖器疱疹、包皮龟头炎、药疹、多形红斑和下疳样脓皮病等.这类疾病延误诊断或治疗不当,将导致严重后果.笔者收集了2002年1月~2005年10月男性生殖器溃疡患者57例误诊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如下.
作者:于小兵;廖新茂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光动力疗法包括光动力诊断及光动力治疗,已在许多领域应用.在外阴皮肤病中,通过采用适当的光敏剂及光源,已应用于尖锐湿疣、乳房外Paget病、外阴上皮内瘤变的辅助诊断.在尖锐湿疣、乳房外Paget病、外阴上皮内瘤变、硬化萎缩性苔藓的治疗中取得一定的疗效.
作者:杨永生;徐金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利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将过敏原生物波逆转、放大后输回体内进行脱敏治疗.结果:脱敏治疗的157例患者有效率73.9%、痊愈率44.6%.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变应性疾病疗效显著、无痛苦、无不良反应,对小儿患者尤为适宜.
作者:赵瑞云;徐明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因双手掌、双足底角化过度性红斑26年,于2007年2月到我科就诊.患者于6岁时开始出现双手掌、双足底弥漫性红斑及角化过度性损害,随着年龄增长,皮损渐扩大并加重,波及手足背及肘关节伸侧面,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人,否认父母近亲婚配史.
作者:龙福泉;韩科;苏建英;蒙秉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来,肛周尖锐湿疣患者逐渐增多,由于发生部位的特殊性,治疗比较困难,而且容易复发.我科于2003~2005年,对部分肛周尖锐湿疣患者采用冷冻术后连续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观察发现可以减少部分患者的复发次数,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令;杨雅芳;林红美;贺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乳房外Paget病又称乳房外湿疹样癌,皮损形态及病理变化与乳房Paget病相似,是发生于人体顶泌汗腺分布部位的特殊类型的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有争议.
作者:石丽君;高宇;陈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梅毒性近关节结节(syphilitic joint-articular nodules,syphilitic juxta-articular nodes,Jeanselme-Lutz syndrome)是发生于结缔组织的良性梅毒,在获得性梅毒、先天性梅毒以及各期梅毒中均能见到.该病自命名以来,国内累积报道200余例,但相比于其它梅毒损害,本病较为少见,且报道集中在60年代前.
作者:孙立元;褚小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颞肌移位,下睑板缩短内眦韧带悬吊固定术治疗麻风性免眼患者18例(25只眼)为1组和改良的外眦韧带悬吊固定术13例(15只眼)为2组作对照,记录,比较两种术式手术前后的睑裂,溢泪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兔眼术后6个月闭眼裂隙均<3 mm,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平均睑裂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组仍有泪点移位,溢泪,内眦角肿物,感染,泪器瘢痕化.2组术后仅6只眼发生泪点移位,但不影响功能.麻风性兔眼颞肌移位并下睑板缩短外眦韧带悬吊固定术疗效好,便捷,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特别是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胡建省;门发德;王彦华;丁惠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POEMS综合征又称Crow-Fukase综合征,是一种非常少见的与浆细胞有关累及多系统的疾病,以进行性多神经病(polyneuropathy)、脏器肿大(organonegaly)、内分泌病(endocrinopathy)、M蛋白(M-proteins)、皮肤改变(skin-changes)为其主要特征,因多神经炎与浆细胞病一般同时存在,故该病被认为是一种副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1.
作者:王砚宁;周建华;张海红;张军利;林元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瘙痒分为中枢性瘙痒和外周性瘙痒.中枢性瘙痒可分为神经性瘙痒、神经源性瘙痒和精神性瘙痒.神经性瘙痒是发生在传入途径中任何一点受损伤所引起的瘙痒;神经源性瘙痒是指神经通路末受累的中枢性瘙痒.我科共诊治了30例顽固性中枢性瘙痒,均是由脑组织受伤或脑血管意外后继发的顽固性中枢性瘙痒,现分析如下.
作者:袁晓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角质形成细胞维A酸受体的基础表达,及芳维A酸氨丁三醇(FY-10)和阿维A酸(acitretin)对角质形成细胞维A酸受体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为对象,不同浓度的FY-10或acitretin处理不同时间后,用RT-PCR测定各处理组RARα、RARβ、RARγ mRNA水平.结果: HaCaT细胞中RARγ表达高,RARβ表达量低;不同浓度的FY-10及acitretin对HaCaT细胞RARα、RARβ、RARγ转录水平无影响,亦不存在时间依赖性.结论: 角质形成细胞HaCaT均表达RARα、RARβ、RARγ,且此三种受体的转录水平不受芳维A酸氨丁三醇及阿维A酸影响.
作者:杨宇光;张妲;邹先彪;顾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报道10例三色白癜风,其中女9例,男1例.患者就诊时年龄均低于30岁,平均就诊年龄21.6岁.皮疹初发到就诊时间均小于2年,平均1.3年.家族中有同种疾病史.我们认为三色白癜风是白癜风活动期的临床表现之一,可能是白癜风扩展带的一种表现形式.
作者:孙心君;成志明;田中华;李承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皮肤隐球菌病为少见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原发于口腔颌面部的感染尤为少见.临床上极易误诊,笔者遇到1例面部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经细菌学培养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经手术治愈,追踪观察18个月未见复发,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亚楠;林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自2002年5月至2004年1月,我科运用干扰电、祛毒2号、穴位同步治疗面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100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翟学英;安桂霞;刘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患者男,65岁.因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2年余,于2007年4月18日收住我院血液科.缘于2005年4月无明显诱因,周身皮肤出现大片红斑,痒,搔抓后红斑增多并逐渐连成片,病情呈进行性加重,伴有头晕、乏力,无恶心、呕吐、消瘦,精神饮食尚可,大小便正常.
作者:刘翠杰;王溪涛;王继文;葛林阜;孔凡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麻风病免疫反应的研究在近20年来有重要进展.本文仅就近十余年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分子水平上的证据作一扼要介绍.
作者:吴勤学;王洪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资料 11例患者中,男3例,女8例,年龄21~38岁,3例男性为某厂临时聘用清扫存放沥青仓库的工人,接触沥青4小时,中午下班时经日光照射后,面、颈、双耳、双手出现灼热,刺痛、发痒等,之后上述部位出现红斑,红色小丘疹,小水疱,密集成片,皮肤略肿胀,皮温高,双眼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等;8例女性患者中,3例患者为某保健食品厂包装工,包装含有无花果叶的保健茶,工作8小时经日晒后,3例均出现双手、上肢灼痛、瘙痒,红斑、水疱、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皮损境界清楚;另5例女性患者为制药厂工
作者:杨志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3年1月~2006年6月,我科应用免疫调节剂斯奇康配合常规疗法对60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燕艳;何玉红;丁媛;普雄明;吴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