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内病变继发中枢性瘙痒30例临床分析

袁晓玲

关键词:颅内病变, 继发, 中枢性, 瘙痒, 神经源性, 顽固性, 神经性, 脑血管意外, 神经通路, 传入途径, 外周性, 脑组织, 精神性, 诊治, 损伤, 受伤
摘要:瘙痒分为中枢性瘙痒和外周性瘙痒.中枢性瘙痒可分为神经性瘙痒、神经源性瘙痒和精神性瘙痒.神经性瘙痒是发生在传入途径中任何一点受损伤所引起的瘙痒;神经源性瘙痒是指神经通路末受累的中枢性瘙痒.我科共诊治了30例顽固性中枢性瘙痒,均是由脑组织受伤或脑血管意外后继发的顽固性中枢性瘙痒,现分析如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治愈面部隐球菌病1例

    皮肤隐球菌病为少见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原发于口腔颌面部的感染尤为少见.临床上极易误诊,笔者遇到1例面部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经细菌学培养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经手术治愈,追踪观察18个月未见复发,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亚楠;林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丹参酮胶囊联合痤疮王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丹参酮胶囊内服,配合痤疮王外用治疗中度痤疮,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代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冷冻加干扰素α-2b凝胶外用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肛周尖锐湿疣患者逐渐增多,由于发生部位的特殊性,治疗比较困难,而且容易复发.我科于2003~2005年,对部分肛周尖锐湿疣患者采用冷冻术后连续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观察发现可以减少部分患者的复发次数,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令;杨雅芳;林红美;贺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量饮用非常可乐致瑞尔黑变病1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因眼眶及颞部皮肤发黑1个月,于2006年7月12日到我院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眶皮肤淡紫色,半月后逐渐增多波及额部及两侧颞部,皮损呈淡褐色,1个月后皮损呈紫褐色,无明显自觉症状.

    作者:邬松涛;黄贵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扁平苔藓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LP)是一种丘疹鳞屑类皮肤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它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其免疫异常的因素包括感染、药物、化学物质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2型、HIV、阿米巴、慢性胆道感染等.

    作者:刘芳;傅雯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11例职业性光敏性皮炎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 11例患者中,男3例,女8例,年龄21~38岁,3例男性为某厂临时聘用清扫存放沥青仓库的工人,接触沥青4小时,中午下班时经日光照射后,面、颈、双耳、双手出现灼热,刺痛、发痒等,之后上述部位出现红斑,红色小丘疹,小水疱,密集成片,皮肤略肿胀,皮温高,双眼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等;8例女性患者中,3例患者为某保健食品厂包装工,包装含有无花果叶的保健茶,工作8小时经日晒后,3例均出现双手、上肢灼痛、瘙痒,红斑、水疱、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皮损境界清楚;另5例女性患者为制药厂工

    作者:杨志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恶性黑棘皮病2例

    黑棘皮病(acanthosisnigricans,AN)是一种病因未明,以皮肤色素沉着、天鹅绒样增殖、角化过度、疣状增殖为特点的少见皮肤病1.伴有消化道或其他内脏恶性肿瘤的为恶性AN2,临床上少见,我科从2000~2005年收治2例合并胃癌的恶性黑棘皮病,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同术式矫正麻风性兔眼的效果观察

    颞肌移位,下睑板缩短内眦韧带悬吊固定术治疗麻风性免眼患者18例(25只眼)为1组和改良的外眦韧带悬吊固定术13例(15只眼)为2组作对照,记录,比较两种术式手术前后的睑裂,溢泪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兔眼术后6个月闭眼裂隙均<3 mm,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平均睑裂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组仍有泪点移位,溢泪,内眦角肿物,感染,泪器瘢痕化.2组术后仅6只眼发生泪点移位,但不影响功能.麻风性兔眼颞肌移位并下睑板缩短外眦韧带悬吊固定术疗效好,便捷,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特别是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胡建省;门发德;王彦华;丁惠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寻常型银屑病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的初步建立

    目的: 建立寻常型银屑病血清蛋白组学研究中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的实验方法与优化条件.方法: 应用ProteoExtract Albumin/IgG Removal Kit纯化血清蛋白,去除白蛋白和IgG,采用固相pH梯度(IPG)、等电聚焦(IEF)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的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简称 2-DE)和质谱分析评价血清蛋白纯化效果.同时对标本预处理、水化、等电聚焦、SDS PAGE等步骤进行了优化.结果: 采用优化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获得了重复性良好的图谱结果,2-DE图谱中分子量在20-55kDa以及pH在4-7区域之间的蛋白点分离效果较好.结论: 采用优化后的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能够进行寻常型银屑病血清蛋白组学研究.

    作者:刘占奎;谭升顺;于春水;樊靖华;白转丽;李俊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以水痘为主要表现的艾滋病1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已婚.因全身红斑、水疱伴发热5天,加重2天,于2007年4月3日收入我院.5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红斑、丘疱疹、水疱、血疱,伴发热(T 39℃).院外治疗无好转,2天前全身皮损增多,并伴咳嗽、咳白色黏液痰.

    作者:牟韵竹;张正中;熊心猜;眭维耻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三色白癜风10例临床分析

    报道10例三色白癜风,其中女9例,男1例.患者就诊时年龄均低于30岁,平均就诊年龄21.6岁.皮疹初发到就诊时间均小于2年,平均1.3年.家族中有同种疾病史.我们认为三色白癜风是白癜风活动期的临床表现之一,可能是白癜风扩展带的一种表现形式.

    作者:孙心君;成志明;田中华;李承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梅毒性近关节结节合并心脏瓣膜病1例

    梅毒性近关节结节(syphilitic joint-articular nodules,syphilitic juxta-articular nodes,Jeanselme-Lutz syndrome)是发生于结缔组织的良性梅毒,在获得性梅毒、先天性梅毒以及各期梅毒中均能见到.该病自命名以来,国内累积报道200余例,但相比于其它梅毒损害,本病较为少见,且报道集中在60年代前.

    作者:孙立元;褚小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1例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lymphogranuloma venereum, LGV)近年来国内少数有报道.现报道1例.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农民,有性乱史.因腹股沟溃疡、瘘管7个月余,于2006年4月来门诊就诊.

    作者:张民夫;张明;姜萍;梁明;王延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过敏性紫癜与红细胞免疫和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对2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CR1(即CD35)数量和T细胞亚群数量,同时测定新鲜血红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快速天然免疫反应,并设正常对照18例.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CR1数量、红细胞天然免疫花环率、CD4+T细胞以及CD4+/CD8+T细胞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T细胞增高,且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CR1数量与CD4+/CD8+T细胞呈正相关(r=0.67,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均存在紊乱和低下.红细胞免疫和T细胞免疫可能共同参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

    作者:武娜;肖君刚;白明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药祛屑洗药抗马拉色菌体外药敏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桑白皮、鱼腥草、川椒、皂角、硼砂、红花及其混合液体外抑制马拉色菌的效果.方法: 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M27-A方案中酵母菌微量稀释法,采用含橄榄油的液体培养基测定敏感性.结果: 中药复方制剂的MIC值低,为312.5 mg/L,单味药中鱼腥草MIC值低于其它各药,在312.5~125 mg/L之间,并且对糠秕马拉色菌和球形马拉色菌较敏感.结论: 复方制剂抗马拉色菌的作用好,说明复方中各单味药间有相互协同作用.单味药以鱼腥草为敏感,并有菌种的差异.

    作者:邱莹;于腾;高敏;曹淑芳;杜锡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黑素瘤抑制性活性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恶性黑素瘤的表达

    目的: 探讨黑素瘤抑制性活性蛋白(MIA) 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以及作用.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38例恶性黑素瘤石蜡标本以及32例色素痣石蜡标本检测MIA及MMP-9表达水平.结果: MIA在所有色素痣中表达阴性,而在原位黑素瘤、侵袭性黑素瘤、有淋巴结转移恶性黑素瘤、无淋巴结转移恶性黑素瘤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91.6%、94.1%、42.8%,MMP-9在恶性黑素瘤阳性表达率为71.1%,MIA的表达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IA在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MMP-9的表达来实现的.MIA有可能成为临床诊断、治疗恶性黑素瘤的有力靶点.

    作者:钱悦;梁少姗;陈思远;涂亚庭;冯爱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寻常型银屑病的皮肤CT特征初探

    皮肤CT是利用新一代反射模式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理,在计算机辅助下,对皮肤病变部位进行扫描成像的新型诊断技术.它是非侵入性的,可对皮肤结构进行实时、动态扫描成像,图像以明暗程度显示出不同的组织细胞结构,从而对皮肤疾病辅助诊断.

    作者:沈柱;陈凌;李承新;张选棉;高天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斯奇康辅助治疗老年瘙痒症的临床观察

    2003年1月~2006年6月,我科应用免疫调节剂斯奇康配合常规疗法对60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燕艳;何玉红;丁媛;普雄明;吴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生物共振治疗变应性疾病临床疗效分析

    利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将过敏原生物波逆转、放大后输回体内进行脱敏治疗.结果:脱敏治疗的157例患者有效率73.9%、痊愈率44.6%.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变应性疾病疗效显著、无痛苦、无不良反应,对小儿患者尤为适宜.

    作者:赵瑞云;徐明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NGU支原体的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

    为观察黑龙江地区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笔者总结2006年我院门诊患者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丽梅;郑淑云;张峰;金会文;刘慧瑜;刘会彬;陈玉欣;杨明霞;盛宇;刘洪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