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光;张妲;邹先彪;顾军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对2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CR1(即CD35)数量和T细胞亚群数量,同时测定新鲜血红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快速天然免疫反应,并设正常对照18例.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CR1数量、红细胞天然免疫花环率、CD4+T细胞以及CD4+/CD8+T细胞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T细胞增高,且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CR1数量与CD4+/CD8+T细胞呈正相关(r=0.67,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均存在紊乱和低下.红细胞免疫和T细胞免疫可能共同参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
作者:武娜;肖君刚;白明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回顾性分析24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对不同糖皮质激素用量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糖皮质激素分量(以泼尼松计)与住院天数呈负相关(P<0.05),治疗起始剂量泼尼松1.5 mg/(kg·d)左右,疗效较好,副作用无明显增加.致敏药物中,神经精神科药物比例高.尿潜血阳性患者病程较长(P<0.05).对重症药疹的治疗应及早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5 mg/(kg·d)左右疗效较好且安全.
作者:张黎峰;周飞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资料 11例患者中,男3例,女8例,年龄21~38岁,3例男性为某厂临时聘用清扫存放沥青仓库的工人,接触沥青4小时,中午下班时经日光照射后,面、颈、双耳、双手出现灼热,刺痛、发痒等,之后上述部位出现红斑,红色小丘疹,小水疱,密集成片,皮肤略肿胀,皮温高,双眼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等;8例女性患者中,3例患者为某保健食品厂包装工,包装含有无花果叶的保健茶,工作8小时经日晒后,3例均出现双手、上肢灼痛、瘙痒,红斑、水疱、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皮损境界清楚;另5例女性患者为制药厂工
作者:杨志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人工荨麻疹易反复发作,一般药物疗效不够理想,采用中药丹参酮胶囊治疗效
作者:黄厚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评价聚焦超声治疗系统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治疗组采用华西SNK/CZ181型多功能超声治疗仪对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进行聚焦超声治疗,每周1次,期间外用地塞米松乳膏,每日2次;对照组只外用地塞米松乳膏,每日2次.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对皮损的自觉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聚焦超声治疗后,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5.6%、35.1%和91.1%、39.3%,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聚焦超声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是有效可行的.
作者:张三泉;林仕英;许建中;戴向农;何玉清;罗育武;钟道清;李仰琪;林玲;张文君;黄振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白细胞介素-24(IL-24)是一种新的细胞因子,初被命名为黑素瘤分化相关抗原-7(MDA-7),归属于IL-10家族成员.它通过IL-20R1/IL-20R2与IL-22R1/IL-20R2二对异源二聚体受体传导信号.IL-24主要来源于激活的单核细胞和Th2细胞.有研究者认为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24可导致IL-24受体的持续激活及表皮下附近细胞因子激活,刺激细胞增殖,导致银屑病的发生;另有研究者认为IL-20/IL-24基因单倍体CAAAC,TGGGT和CGAGT在斑块状银屑病发病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向芳;普雄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乳房外Paget病又称乳房外湿疹样癌,皮损形态及病理变化与乳房Paget病相似,是发生于人体顶泌汗腺分布部位的特殊类型的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有争议.
作者:石丽君;高宇;陈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SD大鼠全层组织工程皮肤,观察其在修复SD大鼠创面中的作用.方法: 将分离、培养的SD乳鼠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种植于以牛I型胶原所构建的胶原海绵真皮支架两侧,构建出组织工程皮肤.分别观察自体皮肤、油纱布、组织工程皮肤覆盖SD大鼠皮肤缺损的愈合情况.第7、10、15 d取创面皮肤标本行HE染色,组织工程皮肤再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构建的SD大鼠全层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于大鼠创面后,无出血、感染、坏死等不良反应,愈后良好.FN的表达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性变化.结论: 动物实验模型表明,以胶原海绵为真皮支架的组织工程皮肤是一种良好的皮肤替代物,可用于修复动物全层皮肤缺损.
作者:韩跃东;刘玲;何黎;顾华;金以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在带状疱疹治疗中,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目前尚有争论1.我们在2006年1~12月,对我院确诊的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小剂量,短程泼尼松合并静滴阿昔洛韦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存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5年5月~2007年2月笔者采用他卡西醇联合窄谱紫外线治疗面部白癜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慧;杨莉佳;李明;倪菁菁;陈雪娟;朱小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黑棘皮病(acanthosisnigricans,AN)是一种病因未明,以皮肤色素沉着、天鹅绒样增殖、角化过度、疣状增殖为特点的少见皮肤病1.伴有消化道或其他内脏恶性肿瘤的为恶性AN2,临床上少见,我科从2000~2005年收治2例合并胃癌的恶性黑棘皮病,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寻常型银屑病血清蛋白组学研究中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的实验方法与优化条件.方法: 应用ProteoExtract Albumin/IgG Removal Kit纯化血清蛋白,去除白蛋白和IgG,采用固相pH梯度(IPG)、等电聚焦(IEF)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的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简称 2-DE)和质谱分析评价血清蛋白纯化效果.同时对标本预处理、水化、等电聚焦、SDS PAGE等步骤进行了优化.结果: 采用优化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获得了重复性良好的图谱结果,2-DE图谱中分子量在20-55kDa以及pH在4-7区域之间的蛋白点分离效果较好.结论: 采用优化后的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能够进行寻常型银屑病血清蛋白组学研究.
作者:刘占奎;谭升顺;于春水;樊靖华;白转丽;李俊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资料 患者男,27岁.因出生时双手指甲全白至今未愈,于2007年8月15日来诊.患者出生时,指、趾甲全部白色,7岁时因外伤右手第二指行拔甲术,18岁时趾甲恢复正常颜色.
作者:马伟元;陶书杰;王晓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资料 患者男,70岁,已婚.因肛周菜花状新生物3个月,于2006年5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肛周出现少许新生物,约花生米大小,无自觉症状,当时未在意,此后新生物渐增大、增多,并影响生活,于2006年5月23日收入我院.皮肤科情况:肛门处见约5 cm×10 cm的菜花状、不规则新生物,暗红色,表面疣状增生,质软,基底宽,有少量渗液、污秽,无明显溃疡面,边界清楚,恶臭味.
作者:姚岚;毕新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本组患者采用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眼睑结节型基底细胞癌,疗效显著,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而且通过2年的随访,患者皮损未见复发.临床资料眼睑基底细胞癌的诊断参照文献[1],4例患者为我院皮肤科2004~2005年门诊患者.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51~73岁,平均64.6岁,病程6~36个月,平均14.8个月;2例位于内眦,接近泪囊处,1例位于外眦接近眼角处,1例位于上眼睑.
作者:彭军;叶文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40岁.因面颈部褐色斑8年,加重3年,于2007年4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8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下颌部瘙痒,半年后局部出现淡褐色斑,后缓慢增多,并波及颈部皮肤,无任何自觉症状,故未予诊治.近3年来,褐色斑迅速增多加深并呈网状,同时额、双颞侧、眼周及口周皮肤亦出现类似皮损.
作者:张翠;孙万峰;康晓芳;李久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自2002年5月至2004年1月,我科运用干扰电、祛毒2号、穴位同步治疗面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100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翟学英;安桂霞;刘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Fabry病又名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属X染色体连锁的先天性遗传性缺陷,因α-半乳糖苷酶A缺乏,导致鞘脂糖在组织中进行性沉积,引发多器官损害.本病男性多见,女性非常罕见.笔者诊治1例女性Fabry病,现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电镜在Fabry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宋颖;柳曦光;李姝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梅毒性近关节结节(syphilitic joint-articular nodules,syphilitic juxta-articular nodes,Jeanselme-Lutz syndrome)是发生于结缔组织的良性梅毒,在获得性梅毒、先天性梅毒以及各期梅毒中均能见到.该病自命名以来,国内累积报道200余例,但相比于其它梅毒损害,本病较为少见,且报道集中在60年代前.
作者:孙立元;褚小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已婚.因全身红斑、水疱伴发热5天,加重2天,于2007年4月3日收入我院.5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红斑、丘疱疹、水疱、血疱,伴发热(T 39℃).院外治疗无好转,2天前全身皮损增多,并伴咳嗽、咳白色黏液痰.
作者:牟韵竹;张正中;熊心猜;眭维耻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