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纤维瘤病合并先天性巨大色素痣1例

吕新翔;乌日娜;罗夏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病, 染色体显性, 良性肿瘤, 遗传性, 咖啡斑, 发病率
摘要:神经纤维瘤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为1/30001,主要表现为神经纤维瘤、咖啡斑,现报道1例如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IFN-γ和IL-13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IFN-γ和IL-13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组和对照组血清中IFN-γ和IL-13水平,同时记录银屑病组PASI评分.结果: 血清中IFN-γ水平在银屑病组(47.56±9.70)明显高于对照组(25.31±9.87)(t=7.95,P<0.01).血清中IL-13的水平银屑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3.64,P<0.05).PASI评分与血清IFN-γ水平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65,P<0.001);PASI评分与IL-13水平无相关性(r=-0.12,P>0.05),银屑病组IL-13与IFN-γ水平经直线相关分析无相关性(r=-0.12,P>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IFN-γ、IL-13水平均高表达,提示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功能紊乱.血清IFN-γ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可作为评价银屑病病情活动程度的参考指标.

    作者:董萍云;刘晓松;李立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干扰电经穴位透药治疗面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疗效分析

    自2002年5月至2004年1月,我科运用干扰电、祛毒2号、穴位同步治疗面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100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翟学英;安桂霞;刘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NGU支原体的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

    为观察黑龙江地区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笔者总结2006年我院门诊患者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丽梅;郑淑云;张峰;金会文;刘慧瑜;刘会彬;陈玉欣;杨明霞;盛宇;刘洪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斯奇康辅助治疗老年瘙痒症的临床观察

    2003年1月~2006年6月,我科应用免疫调节剂斯奇康配合常规疗法对60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燕艳;何玉红;丁媛;普雄明;吴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婴儿斑秃并发同一部位白癜风1例

    临床资料 患儿女,4个月.因右枕部片状脱发伴皮肤白斑1个月,于2006年5月到我院皮肤科就诊.

    作者:李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以水痘为主要表现的艾滋病1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已婚.因全身红斑、水疱伴发热5天,加重2天,于2007年4月3日收入我院.5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红斑、丘疱疹、水疱、血疱,伴发热(T 39℃).院外治疗无好转,2天前全身皮损增多,并伴咳嗽、咳白色黏液痰.

    作者:牟韵竹;张正中;熊心猜;眭维耻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丹参酮胶囊联合痤疮王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丹参酮胶囊内服,配合痤疮王外用治疗中度痤疮,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代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扁平苔藓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LP)是一种丘疹鳞屑类皮肤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它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其免疫异常的因素包括感染、药物、化学物质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2型、HIV、阿米巴、慢性胆道感染等.

    作者:刘芳;傅雯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慢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分析

    我们对11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并用20例健康成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虹敏;裘新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保湿剂治疗婴儿湿疹疗效观察

    干性皮肤是婴儿湿疹的主要症候,我科采用保湿剂联合铍宝消炎癣湿药膏治疗,婴儿湿疹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高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颅内病变继发中枢性瘙痒30例临床分析

    瘙痒分为中枢性瘙痒和外周性瘙痒.中枢性瘙痒可分为神经性瘙痒、神经源性瘙痒和精神性瘙痒.神经性瘙痒是发生在传入途径中任何一点受损伤所引起的瘙痒;神经源性瘙痒是指神经通路末受累的中枢性瘙痒.我科共诊治了30例顽固性中枢性瘙痒,均是由脑组织受伤或脑血管意外后继发的顽固性中枢性瘙痒,现分析如下.

    作者:袁晓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过敏性紫癜与红细胞免疫和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对2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CR1(即CD35)数量和T细胞亚群数量,同时测定新鲜血红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快速天然免疫反应,并设正常对照18例.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CR1数量、红细胞天然免疫花环率、CD4+T细胞以及CD4+/CD8+T细胞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T细胞增高,且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CR1数量与CD4+/CD8+T细胞呈正相关(r=0.67,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均存在紊乱和低下.红细胞免疫和T细胞免疫可能共同参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

    作者:武娜;肖君刚;白明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9例别嘌醇所致药疹类型与肾功能的关系

    我科于2001年1月~2006年12月对别嘌醇引起的29例药疹患者进行了观察,除药疹病情重、潜伏期长、易复发等特点外,药疹的类型与肾功能密切相关,现将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作者:祁凤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宁波地区甲真菌病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于2002年12月1日~2004年12月1日,对819例甲真菌病病例进行真菌分离培养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从819例患者1 032个靶甲真菌培养分离出真菌615株,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三者分别占51.9%、41.6%和6.5%,且有部分患者存在混合感染情况.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居首位,占40.2%,酵母中白念珠菌居首,占14.1%,非皮肤癣菌霉菌中以曲霉为主.甲真菌病致病菌中酵母及霉菌日益增多,故治疗应个体化,宜选用广谱抗真菌药物治疗.

    作者:许素玲;林蕾;邵椒青;林秉奖;周琼艳;石磊;施天宁;钱大宁;陈广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获得性指(趾)部纤维角化瘤1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28岁.因左手拇指出现突起性增生物2年,压痛6个月,于2007年1月8日就诊我科门诊.2年前患者左手拇指无明显诱因出现芝麻大白色丘疹,无自觉症状,逐渐增大至豌豆大,高出皮面.挤压时,轻度疼痛.患者家族中无类似疾病.

    作者:王松;陈柳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黑素瘤抑制性活性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恶性黑素瘤的表达

    目的: 探讨黑素瘤抑制性活性蛋白(MIA) 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以及作用.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38例恶性黑素瘤石蜡标本以及32例色素痣石蜡标本检测MIA及MMP-9表达水平.结果: MIA在所有色素痣中表达阴性,而在原位黑素瘤、侵袭性黑素瘤、有淋巴结转移恶性黑素瘤、无淋巴结转移恶性黑素瘤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91.6%、94.1%、42.8%,MMP-9在恶性黑素瘤阳性表达率为71.1%,MIA的表达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IA在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MMP-9的表达来实现的.MIA有可能成为临床诊断、治疗恶性黑素瘤的有力靶点.

    作者:钱悦;梁少姗;陈思远;涂亚庭;冯爱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乳房外Paget病1例

    乳房外Paget病又称乳房外湿疹样癌,皮损形态及病理变化与乳房Paget病相似,是发生于人体顶泌汗腺分布部位的特殊类型的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有争议.

    作者:石丽君;高宇;陈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SD大鼠组织工程皮肤构建及移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构建SD大鼠全层组织工程皮肤,观察其在修复SD大鼠创面中的作用.方法: 将分离、培养的SD乳鼠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种植于以牛I型胶原所构建的胶原海绵真皮支架两侧,构建出组织工程皮肤.分别观察自体皮肤、油纱布、组织工程皮肤覆盖SD大鼠皮肤缺损的愈合情况.第7、10、15 d取创面皮肤标本行HE染色,组织工程皮肤再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构建的SD大鼠全层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于大鼠创面后,无出血、感染、坏死等不良反应,愈后良好.FN的表达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性变化.结论: 动物实验模型表明,以胶原海绵为真皮支架的组织工程皮肤是一种良好的皮肤替代物,可用于修复动物全层皮肤缺损.

    作者:韩跃东;刘玲;何黎;顾华;金以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南京市六合区29户麻风多发家庭发病情况分析

    我们于2007年1~3月,对南京市六合区自解放以来的57年间麻风患者家庭内的发病情况,逐例核对原始病历,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型别、确诊前病程、亲缘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郑瑞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神经纤维瘤病合并先天性巨大色素痣1例

    神经纤维瘤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为1/30001,主要表现为神经纤维瘤、咖啡斑,现报道1例如下.

    作者:吕新翔;乌日娜;罗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