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斗训;肖小琴;陈霞
临床资料 患儿女,2个月.因头面部红斑1个月余就诊.其父母代诉出生半月后无明显诱因面颊、前额、太阳穴等处出现黄豆大小红斑,红斑逐渐增多增大,约指盖至硬币大,变大的红斑中间颜色变暗,使之成为环状(图1).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黄疸、腹泻、惊厥,吮奶及睡眠正常.足月顺产,第一胎.
作者:陈艳香;韩杰;杜家杰;周运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抗麻风菌免疫主要依赖保护性细胞免疫(Cell-Mediated Immunity,CMI)的建立,而选择性诱导Th1细胞分化是建立CMI的关键.在抗感染先天性免疫,IL-12是介导先天性免疫和决定适应性免疫发展的枢纽.本文对IL-12的结构、生物学功能、产生和调节,IL-12受体的生物学功能,体外IL-12及其受体表达的调节,IL-12及其受体在麻风保护性免疫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作者:陈小华;翁小满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了在大学生中做好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改变他们的危险行为,使他们能够开展同伴教育活动,自2002年以来,我们每年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之前,对青岛市10所高校大学生组织一次预防艾滋病的专题讲座.现将4年来干预效果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姜珍霞;修翠珍;张西江;法仆;刘明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观察国产伊曲康唑(美扶)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选择216例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均口服美扶治疗,其中手足癣组口服美扶200 mg,bid,连服7天;其余各组口服美扶200 mg,qd,连服7天.停药3周评价疗效.结果:手足癣、体股癣、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和念珠菌性阴道炎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97.47%、95.65%、81.25%、100%、81.25%.国产伊曲康唑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好、经济而安全.
作者:黄发清;方静;鲁昌宇;邹凌云;张晓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荨麻疹1.笔者于2004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注射液治疗急性荨麻疹,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雍磊;程相铎;李明;李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评价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注射液联合新体卡松胶囊治疗脓疱型银屑病及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我科住院及门诊患者采取单用新体卡松胶囊及新体卡松胶囊联合美能注射液两种治疗方案治疗,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程、起效时间、疗效,检测肝肾功和血压变化.结果:联合用药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比单用新体卡松胶囊平均起效时间显著缩短;显著提高了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总有效率.所有治疗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微,通过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
作者:袁小英;赵广;池丽娟;冯艳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重症药疹临床上少见,而两型重症药疹同发一人临床属罕见.我科收治1例先以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入院后出现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而致病情严重导致死亡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巫毅;王雪峰;李晓天;李雪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高邮历史上属于麻风病高流行区,1996年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指标后,每年仍有新(复)发麻风病人.2005年6月份开始,在对全市原登记的麻风病患者进行调查清理工作中着重对已死亡的麻风患者死因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姚维儒;姚学仁;陈树;张连华;姜辉;苏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们于1998年6月~2004年6月应用中成药龙珠软膏治疗600例痤疮患者,收到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陈洁;徐洪玉;张瑞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们于2002~2005年应用咪唑斯汀片(商品名:皿治林,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轻度寻常型银屑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庞晓文;赵广;田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建立针对淋球菌MtrC膜蛋白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单抗),用于淋球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和淋球菌耐药的临床检测.方法:用重组MtrC抗原免疫6周龄Balb/c小鼠,按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抗.应用间接ELISA法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测定单抗亚类及其特异性.结果:建立了2株小鼠抗MtrC单抗杂交瘤细胞2B3和4F7,染色体数在95~103之间,能稳定分泌抗MtrC单抗,单抗类型为IgG1,腹水效价为1∶105和1∶10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单抗在检测淋球菌MtrC膜蛋白时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林能兴;陈宏翔;黄长征;涂亚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科1年来诊治了因各种疾病服用司帕沙星导致光敏性皮炎患者1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全身反复起瘙痒性红斑伴发热4个月.约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反复起瘙痒性红斑,速起速落,但以关节部位多见并午后及夜间发热,体温38℃~38.5℃并有手指关节肿胀,白天体温自动恢复正常,曾在外院诊断为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亚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等.予以抗生素治疗无效,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热退、皮疹消失,停药后症状持续发作.
作者:李凡;徐萍;唐冬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研究麻风治愈留院者的述情障碍及其影响因素,使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6)对我所120例麻风治愈留院者进行调查,并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麻风治愈留院者的述情障碍总分及因子1,2,4的分明显高于常模,因子3的分低于常模.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一般健康状况,生活满意度,人际关系.麻风治愈留院者的述情障碍很可能是机体对麻风及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的一种状态性反应,要重视麻风患者述情障碍问题,消除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健康水平.
作者:潘美儿;尤卫平;王景权;许亚平;王江南;严丽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科从2005年12月~2006年2月,使用海普林软膏(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公司生产)治疗冻疮55例,并与多磺酸基黏多糖乳膏(商品名:喜疗妥,德国路易大药厂生产)治疗40例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岳喜昂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科于2002年3月~2004年5月,应用我院制剂3%氢醌、1%氢化可的松及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0.05%维A酸霜复方制剂,治疗36例黄褐斑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向昭;张鹤鸣;孟昭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院多年来用糖皮质激素加氨苯砜或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32例资料较完整的病例整理总结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高霞;崔淑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是一种少见疾病,我科于2006年5~7月诊治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浩;郭在培;王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毛母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40例毛母质瘤进行了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发病比例为1∶1,平均发病年龄21.2岁,平均病程2.3年,10岁以内发病者20%,20岁以内者40%,30~40岁35%,除1例多发外,均为单发的质地较硬的皮下结节,有压痛者7例(17.5%),病理上均可见到影细胞.发现3例特殊类型,1例表现为穿通型,其中2例为与表皮囊肿相关的毛母质瘤.临床正确诊断率15%.结论:毛母质瘤少见,临床表现多样,影细胞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病理上可以出现特殊类型.
作者:黄长征;田进;杨凌云;陶娟;杨井;李延;涂亚庭;李家文;王椿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自2004年起,我科采用咪唑斯汀(皿治林)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深圳健安医药有限公司)治疗慢性荨麻疹120例,疗效显著,并设对照组11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红;赵子卿;江彬彬;赵荻;宋来涛;杨惠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