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司帕沙星致光敏性皮炎15例分析

夏清

关键词:司帕沙星, 现报道如下, 皮炎患者, 光敏性, 诊治, 疾病
摘要:我科1年来诊治了因各种疾病服用司帕沙星导致光敏性皮炎患者15例,现报道如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新体卡松治疗脓疱型、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为评价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注射液联合新体卡松胶囊治疗脓疱型银屑病及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我科住院及门诊患者采取单用新体卡松胶囊及新体卡松胶囊联合美能注射液两种治疗方案治疗,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程、起效时间、疗效,检测肝肾功和血压变化.结果:联合用药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比单用新体卡松胶囊平均起效时间显著缩短;显著提高了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总有效率.所有治疗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微,通过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

    作者:袁小英;赵广;池丽娟;冯艳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咪唑斯汀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2~2005年应用咪唑斯汀片(商品名:皿治林,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轻度寻常型银屑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庞晓文;赵广;田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Survivin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皮肤病中表达的意义

    Survivin作为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的成员之一,不仅具有抑制由线粒体诱导的凋亡的作用,还协同单一的p53基因抑制凋亡的发生,同时在血管生成过程中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保护新生血管.Survivin在正常表皮不表达,但在很多皮肤疾病中有充分表达.本文综述了Survivin的分子结构、抑制凋亡的机制以及在各种皮肤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诊断、预后、治疗的意义.

    作者:栾莉;孙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AMFB)为罕见的外阴软组织肿瘤,来源于盆腔软组织间叶细胞,多发生于中年妇女的生殖道,以外阴多见.临床上大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在术前常难以做出明确诊断,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方能确诊.现将我科发现1例报道如下.

    作者:吴绍芳;蓝岩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性伴双方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一致性的临床研究

    为研究性伴双方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感染的一致性.对89对互为固定的性伴(至少一方有泌尿生殖道UU感染)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当男方存在尿道的UU感染时,其性伴(女方)宫颈的UU感染一致率为87.76%;而女方存在宫颈的UU感染时,其性伴(男方)尿道的UU感染一致率为53.01%.性伴双方泌尿生殖道UU感染的一致性存在差异.

    作者:刘毅;陆春;朱国兴;冯佩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麻风畸残患者术前心态的调查与分析

    外科手术矫正麻风畸残者的畸形、改善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让生命得以优质的延续,这是麻风畸残医疗康复的主要目的.在选择手术病例工作中,对患者的术前心态和术后期望的效果进行调查,以反馈医务人员需要进行康复教育的信息,让患者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接受手术.

    作者:高峡;刘道忠;乐春明;陈军红;肖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724例广东籍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分析

    为了解广东籍女性支原体感染及其耐药情况,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2002年10月~2003年9月与2004年10月~2005年9月724例广东籍女性患者进行了支原体及药敏检测.结果:单一解脲脲原体(UU)感染率分别为41.09%、48.93%(χ2=4.490,P<0.05),UU和人型支原体(MH)合并感染率分别为10.63%、6.38%(χ2=4.229,P<0.05);支原体对罗红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及司帕沙星,耐药性增强(P<0.05);而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及大观霉素,耐药性减弱(P<0.05).治疗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可考虑使用四环素类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作者:陈明玉;赵佳;孙乐栋;周再高;曾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肿瘤患者并发带状疱疹30例临床分析

    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共收治3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单纯肿瘤切除或放疗后和(或)化疗期间并发带状疱疹,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菡;王红;刘劲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不同来源痤疮丙酸杆菌培养上清对THP-1细胞产生TNF-α、IL-12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痤疮丙酸杆菌培养上清对单核巨噬细胞株THP-1细胞产生TNF-α、IL-12的影响,明确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分离菌株与标准株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的差别.方法:采用ELISA法、RT-PCR的方法观察标准株与从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分离株的培养上清对THP-1细胞产生TNF-α和IL-12的影响.结果:(1)痤疮丙酸杆菌培养滤液可促进THP-1细胞产生TNF-α和IL-12,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标准株较临床株有较强的刺激THP-1产生TNF-α的能力;(2)所有培养上清均能促进THP-1细胞产生IL-12,标准株较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分离株培养滤液的刺激THP-1细胞产生IL-12作用弱(P<0.05).结论:不同来源痤疮丙酸杆菌培养上清均可促进THP-1细胞产生TNF-α、IL-12,但其能力不同,说明不同来源痤疮丙酸杆菌刺激机体早期免疫应答水平不同.

    作者:林琨;齐显龙;孙东杰;徐修礼;李春英;高天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447例麻风病人死因调查分析

    高邮历史上属于麻风病高流行区,1996年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指标后,每年仍有新(复)发麻风病人.2005年6月份开始,在对全市原登记的麻风病患者进行调查清理工作中着重对已死亡的麻风患者死因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姚维儒;姚学仁;陈树;张连华;姜辉;苏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抗BP180自身抗体检测

    我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检测BP患者血清内抗BP180自身抗体,并对治疗前后的抗体滴度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BPAG1,BP230)和BPAG2(BP180)是BP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所针对的主要靶抗原.BP230系胞浆蛋白表达在角质形成细胞的胞浆内,BP180暴露在细胞外的部分是自身抗体结合的主要位点,多数抗原表位位于非胶原编码区NC16a结构域内,因而针对BP180的自身抗体被认为是主要的致病性自身抗体,对BP180及其自身抗体的研究在探讨BP发病机制和治疗对策以及临床诊断和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水痘爆发疫情的调查与控制措施

    2006年3~4月,某大学突然发生水痘爆发疫情,先后发病38例(包括水痘-带状疱疹病人1例).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孙珍秀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综合疗法治疗斑秃35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斑秃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地塞米松、匹多莫德口服,斑秃患处用梅花针扣刺,并同时外搽曲安奈德注射液综合治疗,共二个疗程,3个月后判断疗效,并与27例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3个月后痊愈24例,显效8例,进步3例,无效0例,痊愈率(68.57%),有效率(91.43%)分别与对照组比较(37.03%,6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斑秃,可增加斑秃区的血液循环,促进毛发再生,避免停药后再复发及局部头皮萎缩的副作用,疗效显著.

    作者:王斗训;肖小琴;陈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维A酸霜联合窄谱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我们采用维A酸霜外用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收到良好疗效.

    作者:刘科峰;仵瑞玲;于子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复方甘草酸苷与咪唑斯汀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

    自2004年起,我科采用咪唑斯汀(皿治林)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深圳健安医药有限公司)治疗慢性荨麻疹120例,疗效显著,并设对照组11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红;赵子卿;江彬彬;赵荻;宋来涛;杨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麻风治愈留院者述情障碍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为研究麻风治愈留院者的述情障碍及其影响因素,使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6)对我所120例麻风治愈留院者进行调查,并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麻风治愈留院者的述情障碍总分及因子1,2,4的分明显高于常模,因子3的分低于常模.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一般健康状况,生活满意度,人际关系.麻风治愈留院者的述情障碍很可能是机体对麻风及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的一种状态性反应,要重视麻风患者述情障碍问题,消除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健康水平.

    作者:潘美儿;尤卫平;王景权;许亚平;王江南;严丽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浙北地区甲真菌病及病原学分析

    为了解甲真菌病在浙江北部地区的发病情况和病原学分布特征,我们在2004年5月~2006年4月对来我院就诊的435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标本进行了系统的检验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胡丽华;陶亦帆;高锦伦;黄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伊曲康唑和制霉菌素体外联合抗白念珠菌阴道分离株的实验研究

    为评价外阴阴道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作用的敏感性,探讨两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方案(1997)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22株分离自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的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制霉菌素以及两药物联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联合用药时,伊曲康唑MIC值的几何均数从0.2898 μg/mL降至0.1202 μg/mL,制霉菌素MIC值的几何均数从2.0640 μg/mL降至0.6234 μg/mL.27.3%(6/22)受试菌株表现为协同作用,63.6%(14/22)表现为相加作用,9.1%(2/22)表现为无关作用,未观察到拮抗作用.测定不同浓度下药物单独和联合作用的一株菌的菌落形成单位(cfu/mL),联合用药组都较单独用药有显著减少.伊曲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较任一药物单独用药体外抗白念珠菌的活性高.

    作者:郭秀军;陆野燕;贾丽萍;雷鹏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淋球菌MtrC融合蛋白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和特性鉴定

    目的:建立针对淋球菌MtrC膜蛋白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单抗),用于淋球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和淋球菌耐药的临床检测.方法:用重组MtrC抗原免疫6周龄Balb/c小鼠,按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抗.应用间接ELISA法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测定单抗亚类及其特异性.结果:建立了2株小鼠抗MtrC单抗杂交瘤细胞2B3和4F7,染色体数在95~103之间,能稳定分泌抗MtrC单抗,单抗类型为IgG1,腹水效价为1∶105和1∶10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单抗在检测淋球菌MtrC膜蛋白时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林能兴;陈宏翔;黄长征;涂亚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心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为探讨心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将64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问卷调查.结果:心理干预治疗后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银屑病除常规的躯体治疗外,应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晋广;任小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