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他骨化醇软膏联合丙酸氯倍他索霜治疗30例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张洁;梁成萍;刁庆春

关键词:骨化醇, 软膏, 丙酸氯倍他索, 氯倍他索霜, 治疗, 寻常型银屑病, 医药科技有限, 临床疗效观察, 恩肤霜, 银屑病患者, 门诊就诊, 联合应用, 斑块状, 上海
摘要:我科于2004年12月~2005年4月对门诊就诊的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用上海百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他骨化醇(Tacalcitol)软膏(2μg/10 g)和0.02%丙酸氯倍他索(恩肤霜)联合应用,与单用恩肤霜的临床疗效观察对比,总结如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电击伤后皮肤紫癜1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42岁.因面颈部瘀斑于2006年6月12日来诊.患者昨晚在家中使用电热水器淋浴,洗浴期间户外下雨,雷声、闪电频繁.患者自我意识到有电击,随即晕倒,右后枕部着地,于数分钟后自己清醒,自觉手、脚酸胀,有麻木感,头部触地部位出现小包块,颈部、耳后、面部皮疹,无疼痛及瘙痒.皮科检查:患者自面部、耳后、颈部散在或群集分布粟粒至针头大小淡红色瘀点或瘀斑,不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部分皮损融合呈不规则的棕红色或紫红色斑片.

    作者:穆艳蕾;杨蓉娅;王文岭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1例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lymphocytic infiltration of the skin)又称为Jesson-Kanof综合征和Jessner淋巴细胞浸润症.临床较少见,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道如下.

    作者:吴瑞斌;陆正中;陆建云;朱亚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盐酸伐昔洛韦抑制疗法预防生殖器疱疹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前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治疗比较棘手,抗病毒药物是治疗和抑制生殖器疱疹(GH)复发的重要手段.2004年10月~2006年2月我们应用盐酸伐昔洛韦(商品名:明竹欣,四川明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燕;张国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急性荨麻疹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急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4水平以及外周血体外培养产生IL-2、IL-4的水平.结果:经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的急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在体内和体外产生IL-2的水平显著升高,产生IL-4的水平明显降低.结论: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调节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分泌IL-2和IL-4等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以消除变应性炎症和恢复正常免疫功能.

    作者:许飏;陈德宇;廖勇梅;徐云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皮肤弹性过度1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16岁.因皮肤弹性过度10年余就诊.患者5个月左右父母发现其跌倒或轻微碰撞后皮肤易引起破损撕裂,但易愈合,留下一较大的萎缩性瘢痕.并发现其皮肤弹性过度、拉起皮肤放松时,即弹向原处.

    作者:朱旭利;陈海霞;廖康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着色性干皮病伴发鳞状细胞癌1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农民.因全身皮肤色素沉着斑和色素减退斑40年余,近2年面部出现肿物来诊.其父母为近亲结婚,育有3子2女,患者与其妹妹患病,其余3兄妹目前皮肤正常.患者育有2子,分别为17岁和14岁,皮肤目前均正常.

    作者:王璐瑜;孙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麻风下肢复杂性溃疡恶变截肢后转移2例

    麻风复杂性溃疡恶变,十多年前在国内时有报道.但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对麻风防治的干预,麻风复杂性溃疡恶变的报道有所减少.我们见到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又吉;金永刚;王景权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2例麻风病误诊分析

    在临床中,我市发现2例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病人,被分别误诊5年和4年,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例1女,44岁.全身起红斑5年,手足起水疱2年,面、手、足结节6个月.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前臂出现黄豆大小的红斑,不痛不痒,未经治疗.

    作者:王佳惠;李萍;韩杰;周运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阿维A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MMP-2及TIMP-2的影响

    目的:确定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阿维A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经阿维A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MMP-2及TIMP-2的水平.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MP-2、TIMP-2、MMP-2/TIMP-2的水平较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治疗后血清中MMP-2、TIMP-2、MMP-2/TIMP-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阿维A可通过降低血清MMP-2,升高TIMP-2水平而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罗权;林玲;朱慧兰;邓景航;何玉清;陈绍谦;张锡宝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23例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一种较常见的毛细血管和细小动脉的变态反应性血管炎.临床多见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者较少,我们总结了23例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素玲;周琼艳;李志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71例老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流行病学资料 71例均为我院门诊及实验室确诊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年龄50~75岁,平均59.93岁,50~60岁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61~70岁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70岁6例,其中男5例,女1例.

    作者:贾冬梅;宋艳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HPV亚型T淋巴细胞亚群和尖锐湿疣复发关系的研究

    选择CA患者161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计算CD4+/CD8+比值;愈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是否复发.比较高危型和低危型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和复发率的差异.结果:161例患者HPV6/11型感染占73.91%(复发率31.93%),HPV16/18型感染占9.32%(复发率55.3%),复合型感染占16.77%(复发率51.85%).各型患者CD3+T淋巴细胞总数正常,CD4+T淋巴细胞减少,CD8+T淋巴细胞正常,CD4+/CD8+降低,各型间无显著差异.高危型HPV16/18感染和复合型感染复发率高于低危型HPV6/11感染;HPV6、11、16、18以及复合感染都引起CD4+T淋巴细胞减少和CD4+/CD8+下降;低危型感染和高危型以及复合型感染对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相似.

    作者:王雄;吴焕明;王珏;鲁英;梁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伴指间关节畸形的掌跖角化病家系基因突变检测

    目的:检测一掌跖角化病家系致病基因的突变.方法:收集一具有4例患者的掌跖角化病家系和50位正常人的血液样本,抽提基因组DNA,PCR扩增致病基因(角蛋白9基因,KRT9)的外显子区,测序分析PCR产物.结果:该家系中4例患者的KRT9基因第1外显子第160位密码子发生AAT→AGT的突变,导致第160位的天门冬氨酸被丝氨酸取代(N160S),正常人中未发现此突变.结论:KRT9基因的AAT→AGT突变(N160S)是导致该家系发生弥漫性掌跖角化病的原因.

    作者:刘江波;李明;张杏平;钟少琴;叶永灵;赖晓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检测及其意义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2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IL-15的水平、活动期与非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IL-15的水平,按常规方法检测了血清补体,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谱,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指标.结果:与正常人相比,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增高(P<0.05);且活动期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的水平;出现抗ds-DNA阳性、低补体C3血症、高IgG血症的IL-15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无上述表现者.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明显升高,且其血清水平与抗ds-DNA阳性、补体低下,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具有相关性,它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王红兵;何黎;曾卫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微波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我科自2004年5月开始用微波照射联合伐昔洛韦(商品名:丽珠威,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治疗带状疱疹,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西群;杜宇;邓茂;祝守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重症药疹治疗疗效相关因素的多元分析

    回顾性分析70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因素对病情控制时间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平均高糖皮质激素用量、皮损面积、黏膜受累及内脏受累情况是影响病情控制时间的重要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疗效与性别、年龄、发病到正规治疗时间、皮损面积、黏膜受累及内脏受累情况相关.重症药疹患者应及时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于年龄大、正规治疗时间晚、黏膜及脏器受累多、皮损面积大的患者必须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

    作者:徐敬星;史同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温泉浴结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我科应用天然汤头温泉结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银屑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桂金;张瑞花;吴世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老年瘙痒症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及IgE水平检测

    老年瘙痒症是常见皮肤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瘙痒除了组胺依赖性,还有很多非组胺依赖性的介质1,包括Th亚群功能失衡引起各种细胞因子功能紊乱等.本文旨在通过检测老年瘙痒症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γ、IL-2,TNF-α,IL-4,IL-6(包括Th亚群代表细胞因子)及血清中IgE的浓度,了解与瘙痒症可能有关的细胞因子,分析其与IgE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老年瘙痒症的发病机制,以寻求可能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丁媛;普雄明;吴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迟发性着色性干皮病1例

    着色性干皮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部分为性联遗传.本病多数在儿童期发病,少数病人在成年期才开始发病,称迟发性着色性干皮病,我科于2006年8月发现1例迟发性着色性干皮病,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新生隐球菌不同变种所致小鼠原发性皮肤感染的比较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不同变种在原发性小鼠新生隐球菌皮肤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我们建立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感染模型的方法,将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标准野生株B3501与格特变种标准株ATCC32609分别皮内接种于免疫抑制与非抑制的BALB/c小鼠,皮损真菌培养与组织病理检查确证感染.观察2种隐球菌感染的病程,比较皮损形成与消退的平均时间.结果:2种变种的新生隐球菌皮下接种于BALB/c小鼠后,可以在免疫抑制与非抑制的BALB/c小鼠皮肤上产生丘疹、结节、溃疡、传染性软疣样皮损,皮损可以自愈,真菌培养与病理确证为隐球菌感染.2种菌株只在免疫正常小鼠的皮损形成时间上存在差异.结论:新生变种与格特变种的新生隐球菌均可以造成BALB/c小鼠相似的皮肤感染.推测2种变种对原发性皮肤感染的致病力可能无差异,新生变种发病较多可能与其分布有关.

    作者:马杭霖;朱元杰;温海;陈江汉;顾菊林;徐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