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梁成萍;刁庆春
我科自2004年5月开始用微波照射联合伐昔洛韦(商品名:丽珠威,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治疗带状疱疹,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西群;杜宇;邓茂;祝守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我科于2004年1月~2005年10月应用0.1%阿达帕林凝胶联合米诺环素治疗120例中度寻常性痤疮,并进行了对照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晶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确定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阿维A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经阿维A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MMP-2及TIMP-2的水平.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MP-2、TIMP-2、MMP-2/TIMP-2的水平较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治疗后血清中MMP-2、TIMP-2、MMP-2/TIMP-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阿维A可通过降低血清MMP-2,升高TIMP-2水平而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罗权;林玲;朱慧兰;邓景航;何玉清;陈绍谦;张锡宝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流行病学资料 71例均为我院门诊及实验室确诊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年龄50~75岁,平均59.93岁,50~60岁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61~70岁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70岁6例,其中男5例,女1例.
作者:贾冬梅;宋艳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中结合珠蛋白(Hp)含量,并分析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后比色的方法检测124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其中轻度40例、中度44例、重度40例)和134例正常对照者血中Hp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血中Hp含量明显增高(P<0.001),其中病情中度和重度患者组均显著增高(P<0.05),轻度组增高无统计学意义.Hp含量与AD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Hp可能通过一种负反馈机制来抑制皮损局部的过度炎症反应,而参与了AD患者体内的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
作者:李萍;刘启文;李建红;刘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不同变种在原发性小鼠新生隐球菌皮肤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我们建立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感染模型的方法,将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标准野生株B3501与格特变种标准株ATCC32609分别皮内接种于免疫抑制与非抑制的BALB/c小鼠,皮损真菌培养与组织病理检查确证感染.观察2种隐球菌感染的病程,比较皮损形成与消退的平均时间.结果:2种变种的新生隐球菌皮下接种于BALB/c小鼠后,可以在免疫抑制与非抑制的BALB/c小鼠皮肤上产生丘疹、结节、溃疡、传染性软疣样皮损,皮损可以自愈,真菌培养与病理确证为隐球菌感染.2种菌株只在免疫正常小鼠的皮损形成时间上存在差异.结论:新生变种与格特变种的新生隐球菌均可以造成BALB/c小鼠相似的皮肤感染.推测2种变种对原发性皮肤感染的致病力可能无差异,新生变种发病较多可能与其分布有关.
作者:马杭霖;朱元杰;温海;陈江汉;顾菊林;徐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派瑞松局部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性试验.67例掌跖脓疱病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予NB-UVB局部照射,1次/3 d,派瑞松涂患处2次/d;对照组分别单独给予NB-UVB(UVB组),或给予派瑞松(P组)用法同上.2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每2周评定患者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结果:共有63例患者完成试验,治疗组2周、4周时SSRI显著高于UVB组(均P<0.05),与P组(均P<0.01);治疗组痊愈率2周时为28.0%,4周时为52.0%,均显著高于UVB组与P组(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在2周与4周时均为92.0%,与UVB组及P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B-UVB联合派瑞松外用治疗掌跖脓疱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桂兰;杜华;赵治华;何晓英;杜养峰;杨晓芬;陈建民;何春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急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4水平以及外周血体外培养产生IL-2、IL-4的水平.结果:经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的急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在体内和体外产生IL-2的水平显著升高,产生IL-4的水平明显降低.结论: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调节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分泌IL-2和IL-4等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以消除变应性炎症和恢复正常免疫功能.
作者:许飏;陈德宇;廖勇梅;徐云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996~2006年间收住院的9例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以中老年男性为主,病程反复迁延,皮损泛发、多形、剧烈瘙痒,以光泽坚实的红色丘疹、浸润肥厚性斑块、浸润水肿性肿胀颇为特殊.结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以皮肤损害为主,同时存在着内脏器官受累的可能.
作者:赵庆利;张莉;刘小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临床资料 患儿男,4个月.因面部皮肤赘生物感染半月,于2006年10月12日来我科就诊.患者自出生时左耳屏前方、右耳屏前方、右耳轮脚、左颊均有皮肤赘生物(图1)并且不断长大,欲除皮赘,家长自用长发紧束赘生物基底部,导致基底部挂线处皮肤破溃化脓,在当地诊所外用抗生素粉末无效.
作者:张清泉;马国安;王宝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而复发性带状疱疹却相对少见.现将2002年3月~2006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8例复发性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童晓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D)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基底细胞癌(BCC)、脂溢性角化病(SK)的组织表达,分析其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CD在15例SCC、15例BCC、14例SK及10例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在正常皮肤组织表达为阴性,在SK、BCC、SCC瘤组织中表达依次升高,在SCC、SK之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CD在SK、BCC、SCC间质细胞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7%、66.7%、33.3%.结论:CD的表达水平可能与SCC侵袭和转移有关.
作者:郑雪莲;李汉贤;黄雄辉;王淑华;贺晓辉;叶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在临床中,我市发现2例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病人,被分别误诊5年和4年,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例1女,44岁.全身起红斑5年,手足起水疱2年,面、手、足结节6个月.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前臂出现黄豆大小的红斑,不痛不痒,未经治疗.
作者:王佳惠;李萍;韩杰;周运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诊治先天性浅表型皮肤淋巴管瘤4例,并外用5-氟脲嘧啶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林萱;孟凡兴;林玫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慢性光化性皮炎是一种光敏性皮肤病,好发于中老年白种人男性,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临床表现主要为暴露部位出现慢性苔藓样变,大部分对光敏感,治疗主要是避光、外用糖皮质激素、润滑剂及服用免疫抑制剂.
作者:李润祥;朱慧兰;吴志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结节性硬化症是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引起的复合性发育不良.皮损好发于面部,影响美容,本文对5例患者的面部皮损进行了治疗.临床资料 选自我院2004年12月~2005年12月的5例患者,均符合1988年美国结节性硬化症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0~29岁,平均24.4岁.
作者:倪菁菁;尹兴平;华海康;李明;杨莉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2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IL-15的水平、活动期与非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IL-15的水平,按常规方法检测了血清补体,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谱,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指标.结果:与正常人相比,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增高(P<0.05);且活动期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的水平;出现抗ds-DNA阳性、低补体C3血症、高IgG血症的IL-15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无上述表现者.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明显升高,且其血清水平与抗ds-DNA阳性、补体低下,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具有相关性,它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王红兵;何黎;曾卫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为观察派瑞松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类疾病的疗效、耐受性及不良反应,我科于2005年8~11月,应用派瑞松治疗41例小儿皮炎湿疹,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苏海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是伴有显著瘙痒的急性及慢性炎症混合存在、并以反复发作为特点的湿疹性皮肤病.其异位性特征表现为:常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对异种蛋白过敏;血清中IgE水平升高;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
作者:王妍;林青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人乳头瘤病毒在临床上可引起许多疾病,其中扁平疣、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多发性跖疣等,治疗手段较多,但疗效不一,近我们采用阿维A胶囊治疗30例疣病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薛智安;李洁;杨和清;郝中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