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彦;罗育武;毕超;黄平
我科自2005年1~3月,采用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伊曲康唑(商品名:美扶)治疗85例浅部真菌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啸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我科自2004年6月~2005年2月应用美能(深圳健安医药有限公司)治疗慢性荨麻疹68例,现将其疗效及安全性总结如下.
作者:周治国;刘丽菊;刘永利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累及皮肤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许多研究显示细胞免疫反应可能在扁平苔藓发病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从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水平作了综述.
作者:樊娟丽;白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因双股外上方和臀部外侧出现红色皮疹,伴轻度瘙痒3个月来诊.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股外上方和臀部外侧出现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以后皮疹逐渐增大、增多,自觉轻度瘙痒.面部和双手足无冻疮,遇冷无紫绀现象.既往体健,无传染病,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
作者:刘军连;张建中;曹文秀;雷鹏程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为观察斑秃患者穴位注射得宝松的治疗效果.对78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40例、皮损内注射组38例,每2周注射得宝松1次,每日外用中药生发药水2次,观察8周.结果:于治疗第4周,穴位注射组有效率高于皮损内注射组,随治疗时间延长,其差异更加明显,统计学分析,第8周二者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皮损内注射组随时间延长,3例患者皮损处出现表皮轻度萎缩.采用穴位注射得宝松治疗斑秃疗效好于皮损内注射且无表皮萎缩的副作用.
作者:楚瑞琦;王咏梅;谭升顺;胡小平;张江安;袁景奕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为探讨攀枝花地区慢性荨麻疹的致病因素,寻找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对2000年6月~2004年6月9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了变应原检测,并对620例进行脱敏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玉平;金优;韦晶星;王丽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为了解手足口病病毒变异引起的流行病学及病情变化,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30例临床病例.结果:21例有心肌酶谱异常,103例心电图改变,2例支气管炎.对皮损多、发热及较小幼儿常规行心肌酶谱检查是必要的,以便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防止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心肌损害的发生.
作者:郭辉;任晓红;潘永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临床资料糠秕孢子菌作为皮肤正常寄生的真菌之一,引起的毛囊炎和花斑癣是皮肤科的常见病;而阴囊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点,常成为癣菌感染的禁区,因此糠秕孢子菌在阴囊引起的感染是极其少见的,笔者在临床中发现2例性病后糠秕孢子菌感染性阴囊瘙痒,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嘉彦;罗育武;毕超;黄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应性体质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认为AD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功能失衡1,即Th1功能下降和Th2功能亢进.本文通过观察AD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相应细胞因子IL-2和IL-4水平,探讨某些细胞因子和IgE在AD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舒畅;程志英;汪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布特软膏(沈阳同联集团生产)是一种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湿疹、皮炎等多种皮肤病.我科自2004年1~6月用布特软膏治疗3种皮肤病共9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树周;裴国明;林沛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睑黄瘤常见于中年妇女,好发于上眼睑内眦,单个或多个,发展缓慢,可波及两侧上下眼睑,为眼睑部皮肤的淡黄色、黄色丘疹或斑块,形成一环绕睑周的黄色圈,十分特殊1.以局部治疗为主.常用方法如:33%三氯醋酸点涂、二氧化碳激光、液氮冷冻或手术切除.我科自1993~2002年应用电离子治疗仪治疗睑黄瘤,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邢国琴;史本玲;李桂兰;于洋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以真皮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而不形成淋巴样滤泡为主要病理特征,病程经过良性.现将我们所遇1例报道如下.
作者:田夫军;赵天恩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济南市社区人群有关性病/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方法:随机抽取1000名年龄在15~60岁、社区非文盲人群进行入户调查,将调查问卷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多数被调查者具有一定的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但不全面.只有1/3的人意识到自己会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近1/4的居民对非婚性行为持理解态度;1/10的居民有不安全行为;3/4的人使用过安全套,但极少为了防病;居民对艾滋病人的歧视仍较严重.居民普遍需要健康知识,但多数居民一年内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结论:社区性病/艾滋病健康促进的重点应致力于提高性病/艾滋病知识,改变态度和信念,减少羞辱和歧视,创造有利于人们行为改变的良好环境.
作者:刘殿昌;刘兵;陈树民;张福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壤塘县位于四川省西部边缘,与青藏高原东南相连,属半农半牧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是国家卫生部定点扶贫县.总面积660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2 386人,其中农牧民29 280人,占90.4%.
作者:何四清;龙国文;吴天琼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卡马西平致药疹的报道已屡见不鲜,但引起重症药疹者报道不多,现将我们所见1例红皮病型药疹报道如下.
作者:方玉莲;徐艳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贵州省兴义市重复开展消除麻风运动对当地新发现麻风病人的影响.方法:收集1996~2004年新发现麻风病人的有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年共发现麻风病人166例,平均每年发现18.4例,年均发现率为2.65/10万.1999年首次开展消除麻风运动后3年,新病人中的2级畸残率和延迟期呈明显下降趋势,低于开展前3年的水平.两次开展消除麻风运动时的畸残率和平均延迟期均达较高水平,提示该地区虽两次开展消除麻风运动但麻风流行程度仍处于较高水平.结论:重复实施消除麻风运动可促进某些流行病学指标的好转,应反复多次开展.
作者:牟鸿江;王正华;柯伟;包夏;王颖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女性STD就诊者阴道加特纳菌(GV)及其它病原菌的感染情况.方法:检测疑为STD患者标本890份(患者组)和健康人标本120份(对照组),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患者解脲脲原体(Uu)、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阴道加特纳菌(GV),同时用超高倍显微诊断系统在相差视野下镜检念珠菌(CD)和阴道毛滴虫(TV).结果:STD患者组GV的阳性率为32.14%在CD(40.11%)之后占第2位、对照组GV的阳性率为7.5%.结论:STD患者GV阳性率较高,对STD患者应注意GV的检测和治疗.
作者:杨爱景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为探讨单核细胞在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PM/DM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及其受体P55、P75和核因子(NF)κB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PM/DM的单核细胞上TNF-α、P55、P75及NFκB均高表达.单核细胞可通过表达TNF-α、P55、P75及NFκB而参与PM/DM发病.
作者:张士发;许静;梁再赋;王良明;赵丽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HLA-A等位基因与白塞病(BD)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应用LABTypeTMSSO技术(又称序列微珠综合分析实验系统)对42例BD患者及116人正常对照者的HLA-A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毛囊炎样皮损的BD患者中HLA-A*0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降低(P<0.05),有关节、神经系统受累的BD患者的HLA-A*29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增高(均P<0.01),有反复口腔溃疡家族史的BD患者中HLA-A*23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HLA-A等位基因频率与BD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尚英彬;韩世新;王岩;李剑平;李晓丰;章旭;翟宁;李久宏;宋芳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由皮肤癣菌侵犯面部引起的浅表性皮肤真菌感染称为面癣,实际是体癣在面部的特殊型,常因表现特殊而不被临床医生所认识.现报道2例被误诊的面癣.
作者:杨伯艳;冉玉平;代亚林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