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蓉;包怀恩
目的研究猪囊尾蚴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单位1基因的结构特点.方法提取猪囊尾蚴mRNA,反转录合成cDNA,构建cDNA文库.用兔抗囊尾蚴抗血清筛选文库,得到阳性克隆,将其亚克隆到pBluescript SK质粒中测序,并与GenBank中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与结论 3次筛选得到1个阳性克隆,其长度为1082bp.其中1~578 bp为开放阅读框,编码猪囊尾蚴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单位1的192个氨基酸残基,579~1082 bp为tRNA-Asn、tRNA-Ile与tRNA-Pro的基因编码区.
作者:张莉;刘殿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男性,29岁,工人.2000年9月赴老挝参加我国ADB第八工程援助项目,2001年5月回成都休假,出现畏寒、发热、全身乏力等症状,持续10 h左右缓解.之后,每天或隔天周期性发作1次.曾在多家医院就医,均以感冒治疗,无效.6月26日上午到我院就诊,血常规检查:WBC 6.6×109/L,中性粒细胞0.76,淋巴细胞0.24;RBC 3.96×1012/L,血红蛋白28.3 g/L,血片镜检未查见疟原虫.以原因不明发热收治入院.当天下午2点,患者再次发热(39℃),涂制薄血膜,瑞氏液染色,镜检,查见疟原虫环状体及配子体,据此拟诊为恶性疟.再经成都市卫生防疫站采血镜检确诊为恶性疟.给与肌注蒿甲醚80 mg/次,上、下午各1次,次日再次查血常规:WBC 5.4×109/L,中性粒细胞0.67,淋巴细胞0.33;RBC3.26×1012/L,血红蛋白26.7 g/L.体温降至37℃.之后,连续3次薄血膜镜检复查,未见疟原虫.继续治疗1 wk后出院,随访1年未复发,2002年7月来院复查未见异常.
作者:蒋祖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永嘉县位于浙江省南部,属班氏丝虫病低度流行区.1956~1998年全县丝虫病防治工作经历了3个阶段:调查防治阶段、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0年内监测阶段和基本消灭丝虫病10年后监测阶段.累计病原学血检910395人次,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6700例次,用乙胺嗪治疗21493例次.1987年1~6月42乡镇279040人食用0.35%乙胺嗪药盐和药酱油全民防治丝虫病.1998年血检17乡镇15233人,全部阴性,证实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
作者:陈胜则;陈仁裕;徐以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信息技术(IT)得到迅猛发展.由于芯片技术、软件技术突飞猛进的提高,伴随而来的Internet(因特网)的出现,20年前,未来学家所描绘的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影响着国家的教育,以及人们的生活、工作、健康以及公共卫生等方面[1].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迫使寄生虫病防治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都必须尽快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主动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作者:周晓农;胡晓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院于1992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32例,均以胸肺部表现为主,报道如下.
作者:杨书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2002年1月9~18日,米林县雪卡村一家3人相继发病,住进米林县医院,后转入林芝地区人民医院,经专家会诊确诊为旋毛虫病.
作者:次仁;斯塔;王洪举;马兵成;嘎玛次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一些重要的蛋白质对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过程,包括入侵、免疫逃避、生长、以及致病的影响至关重要.研究这些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并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基因重组,有助于研究开发抗寄生虫疫苗、药物以及免疫诊断制剂.华支睾吸虫一些重要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经在基因、基因表达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
作者:蒋守富;张述义;蔡黎;魏梅雄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丝虫病的防治、监测和科研等有关方面的资料是消灭丝虫病审评的重要凭证.为了迎接审评,我们对滕州市消灭丝虫病资料进行了整理.其工作方法和体会如下:
作者:孟军;张学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用mtCO Ⅰ技术鉴定云南省大理及贵州省都匀、从江等地所发现的是牛带绦虫或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方法采集成虫样本,抽提DNA,PCR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mtCO Ⅰ)部分基因片段并测序,经PHYLIP软件包处理,计算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状图.结果云南省兰坪、大理和贵州省都匀的标本mtCO Ⅰ基因片段序列与已知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的序列相同.贵州从江的标本mtCOⅠ基因片段序列与已知牛带绦虫的序列相同.两组基因片段的同源性达97.4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9.16%.系统发育树状图显示,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和牛带绦虫为接近,远离猪带绦虫及其他绦虫.结论云南省兰坪、大理及贵州省都匀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贵州省从江发现的虫种为牛带绦虫.
作者:王正蓉;包怀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河口并殖吸虫、白水河并殖吸虫、勐腊并殖吸虫、曼谷并殖吸虫及象山并殖吸虫的分类地位.方法用明胶、乙基苯基聚乙二醇(NP40)、聚山梨酸200法抽提基因组DNA,用特异引物,PCR扩增ITS2和部分COⅠ基因的目的基因.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分析其同源性,构建种系发生树.结果与结论DNA序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并殖吸虫在并殖吸虫在并殖吸虫属中彼止比较接近,分类地位位于卫氏并殖吸虫与斯氏并殖吸虫之间.河口并殖吸虫与斯氏并殖吸虫在进化及亲缘关系上非常接近.
作者:崔爱利;常正山;陈名刚;David BLAIR;陈韶红;张永年;冯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对1995~2002年我国人体蝇蛆病的病原和临床资料作了广泛收集、复习及报告[1],共查见29篇短文报道人体蝇蛆病107例,其中以皮下蝇蛆病多,占83例(77.6%),其次是眼蝇蛆病,占13例(12.2%).本文按蝇蛆在人体的器官组织寄生的不同部位,论述有关蝇蛆病的临床问题.
作者:蒋次鹏;薛纯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铁蛋白(rSjFer)粘膜免疫诱导小鼠抗血吸虫的保护性免疫.方法实验鼠分为8组,每组10只,包括rSjFer、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和rSjFer+CTB灌胃免疫组,以及rSjFer、CTB和rSjFer+CTB滴鼻免疫组,PBS灌胃及滴鼻对照组.在第3次免疫后2 wk,经腹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1条,45d后解剖观察减虫率和减卵率.在免疫前和感染前尾静脉采血和取粪样,ELISA检测血清IgA、IgG及粪内sIgA水平.结果灌胃及滴鼻各组减虫率依次为3.98%、3.77%、25.57%及7.69%、4.50%、33.35%,每克肝减卵率依次为3.76%、2.46%、34.75%及4.40%、0.06%、60.10%. 结论 rSjFer粘膜免疫能诱导小鼠产生抗血吸虫的保护性免疫.
作者:黄复深;易新元;曾宪芳;罗秀菊;张顺科;蔡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建德市为浙江省15个重点疟疾监测点之一,属亚热带气候,位于浙江省西部,山区丘陵面积占88.6%,以种植水稻为主,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6.9℃.5~10月气温在18.7~27.7℃,适宜蚊虫生长、发育.1966年发病率为7866.40/10万,檀村镇高达16328.50/10万,经综合防治,于1987年达到基本控制疟疾标准.现将1987~2001年的监测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祝太平;徐哲;严琴;徐志明;金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国旋毛虫病患者数及死亡率居三大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首[1].旋毛虫新生幼虫肠型期(NBL)为非细胞内寄生并在血液中移行,对宿主的免疫作用较敏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NBL抗原用于旋毛虫病的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旋毛虫新生幼虫cDNA文库进行筛选,获得其特异性全长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原理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瑞文;徐晓立;卢强;刘明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寻找可诱发宿主保护性免疫力的犬钩虫特异性抗原.方法用犬钩蚴免疫获得保护性免疫力的家犬血清,免疫筛选犬钩虫Ⅲ期幼虫λZAPⅡcDNA文库,阳性克隆基因经测序,在质粒PUC18、PET28中进行一系列亚克隆,重组pET28C质粒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从cDNA文库中筛获5个相同的阳性克隆,携带的犬钩虫抗原(AcAg)外源基因片段在原核体系(pET28C)中表达分子量为43kDa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该重组蛋白可与筛库的犬血清反应.结论 AcAg为新的犬钩虫特异性抗原,其基因与美丽纤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基因unc-89同源性为35%.该抗原诱发宿主保护性免疫力及作为疫苗的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郭湘荣;薛海筹;李铁华;刘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重组抗原rSjGST-32适合的免疫剂量.方法以50、100、200μg 3个不同剂量rSjGST-32加佐剂皂角甙A(QuilA)50μg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QuilA和PBS对照组.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末次免疫4 wk后攻击感染,用减虫率及减卵率表示保护力.结果与PBS对照组比较,50、100、200μg rSjGST-32组的减虫率分别为38.1%,47.8%和48.8%;每克肝卵(LEPG)减少率分别为39.1%,53.5%和53.6%;每条雌虫每克肝所含虫卵数(LEPF)减少率分别为22.5%,22.8%和21.8%;抗体滴度分别达1:51 200,1:102 400和1:102 400. 结论重组抗原rSjGST-32加QuilA佐剂免疫小鼠,以100μg rSjGST-32剂量较为适合.
作者:田明礼;蔡春;易新元;曾宪芳;张顺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日本血吸虫虫卵的二维数据在教科书及文献早有记载.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其成熟及未成熟虫卵的多种数据并进行比较尚未见报道.为了设计人门静脉日本血吸虫虫卵过滤器孔眼的大小并比较成熟与未成熟虫卵的相关二维数据,分别测量了228个未成熟虫卵及118个成熟虫卵的6项数据,报道如下.
作者:王则胜;黎辉;胡虹;熊国胜;彭善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腾冲县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在约148 km边境线上有3乡(镇),5个小额贸易口岸,16条出入境通道.2001年全县总人口为599024人.有22乡(镇),224行政村,2929自然村,总面积约6592 km2 [1],海拔700~3750 m,年平均气温为20℃±1℃,降雨量为1740mm,属亚热带气候.2001年人均国民经济收入为3098元,农民人均收入1525元.全县有1266卫生技术人员(占2.1‰).
作者:杨德聪;蔡文斌;龚绍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污蝇幼虫寄生于哺乳动物的创伤和自然腔道内[1,2],这种专性寄生的蝇类,是西北地区牛、羊、骆驼等动物的重要蝇蛆病病原,也侵袭人体引起皮肤、耳、鼻等组织器官蝇蛆病[3].在新疆北部曾有黑须污蝇[Wohlfahrtia magnifica(Schiner)]所致的7例耳蝇蛆病的报道[4].我室1988和1999年在石河子地区发现2例齿龈蝇蛆病[5],经鉴定为污蝇属黑须污蝇幼虫.齿龈内寄生污蝇幼虫国外已有报道,我国未曾发现,现将该病报道如下.
作者:唐慧;王晓闻;唐光辉;姜素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