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过敏性紫癜48例临床分析

金玲;赵晔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紫癜, 上呼吸道感染, 发病年龄, 食物过敏, 平均年龄, 临床资料, 扁桃体炎, 冬春季, 药物, 男女
摘要:我院自1994年4月~1999年3月,共收治儿童过敏性紫癜48例,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48例中,男30例,女18例,男女之比为1.6:1.发病年龄3~15岁,平均年龄9岁.小于5岁3例,5~10岁31例,大于10岁14例.其中以5~10岁者多见,占65%.冬春季发病30例,占62.5%.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体炎者25例,占52%,其余为药物、食物过敏或其他原因引起.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相关文献
  • 舌部硬下疳2例

    例1,男,60岁,因舌部中央发白20余天,来我院口腔科就诊.患者20余天前感咽部肿痛,舌部中央发白,给予利君沙抗炎治疗后咽痛消失,但舌部白斑未消退,继用抗炎治疗无效.局部无明显自觉症状,无发热、关节痛等不适.

    作者:魏欣净;施岩;王维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33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Mm)是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种黑素细胞肿瘤.近年来Mm的发生率呈明显增长趋势.现将我院1990年1月~2000年6月所诊治的33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检查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许卫华;张洁;宋红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电离子并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我们采用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在彻底清除尖锐湿疣疣体后,局部注射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取得了很好地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殷宗宝;李晓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1例

    患者,男,10岁,以右侧足底部溃疡伴疼痛3月,加重半月,于1998年10月16日收住我院外科.患者半年前右侧足底部出现皲裂、脱屑及轻度糜烂,伴有轻微疼痛.

    作者:刘岁元;皮肤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新生儿红斑狼疮1例

    新生儿红斑狼疮(NLE)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疾病,现将所见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女,40天.因低热面颊部蝶型红斑1月就疹.患儿生后数日面颊部即出现片状皮损,光照后皮损颜色加深,曾按湿疹治疗,皮损可消退,但近日面积有扩大趋势,且在足底出现其它皮损,遂来我院就诊.

    作者:蔡秀玲;高桂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面部皮质类固醇依赖性皮炎77例临床分析

    随着皮质类固醇外用制剂的广泛开发和应用,滥用或误用皮质类固醇外用制剂而引起的面部皮质类固醇依赖性皮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作者将1998年4月~2000年4月收集的77例面部皮质类固醇依赖性皮炎进行了分析.

    作者:欧阳世华;成瑞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三氯乙烯所致皮肤及内脏损害临床分析

    三氯乙烯引起的急、慢性中毒,以往资料报道以神经系统、肝、肾及心脏损害为主,合并严重的皮肤损害较少见报道.我院1994年以来共收治14例职业接触三氯乙烯致严重皮肤及内脏损害患者,现将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房思宁;童秋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汗孔角化症伴发银屑病1例

    病历摘要患者,男,26岁,因暴露部位发疹20年,四肢伸侧鳞屑性红斑3年就诊.20年前其颜面的鼻、颧部初发棕红色圆锥形小丘疹,后皮损缓慢扩大,形成大小连片、中央轻微萎缩、周边略高起环形红褐色斑,直径达5~10 mm.

    作者:张正华;赵敬军;刘维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盐酸特比萘芬软膏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因双股内侧起红斑、丘疹,痒2月加重伴周身起皮疹,痒2天入院.患者于2000年8月上旬因双股内侧出现界线清楚之针头大小红丘疹,于门诊真菌镜检(+),诊为股癣,经给予盐酸特比萘芬软膏(山东齐鲁制药厂生产)外用bid后,次日用药部位即出现弥漫性红斑、丘疹,界线清楚,瘙痒较剧,皮疹快经搔抓后蔓延至阴囊,无水疱及糜烂,渗液.

    作者:荆鲁华;刘卫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重叠综合征1例报告

    两种以上结缔组织病同时存在称重叠综合征.其发生和发展与免疫紊乱有密切关系,发生率约为各种结缔组织病的5%.临床所见病例常以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及多发性肌炎之间为主的重叠[1].本科收治1例皮肌炎重叠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孙守信;白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丽珠威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我科自1999年6~12月应用丽珠集团生产的丽珠威片治疗带状疱疹52例,取得良效,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52例患者全部为我科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16~78岁,平均45.2岁.

    作者:赵小明;孙乐栋;周再高;曾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45例药疹分析

    药疹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药物反应,为探讨近十年来我地区药疹患者的皮疹类型、年龄分布、致敏药物的变化及药疹的发病机理等.我们对145例药疹病例做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文辉;陈长斌;张成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CD38的表达

    目的:探讨CD3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抗双链DNA(dsDNA)抗体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3例活动期SLE病人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D38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抗dsDNA抗体.结果:SLE病人PBL CD3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CD38的升降与抗dsDNA抗体的水平呈正相关(r=0.68).结论:CD38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它可以作为反映病情的有效指标.

    作者:刘翠杰;刘华昌;尹格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疣状角化不良瘤2例

    疣状角化不良瘤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近2年我科根据组织病理确诊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女,77岁.右颊部皮损1年余,生长缓慢,无明显自觉症状.曾表面破溃,出血.皮肤科检查:右颊近鼻部一近皮色丘疹,0.5 cm大小,皮损表面中心的表皮缺损,质地中.

    作者:陈喜雪;朱学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2例分析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是一组以皮肤或粘膜起疱并留下萎缩性疤痕为特征的遗传性皮肤病,可以由轻微机械性损伤引起或自动发生,是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中临床症状较重的一型,临床上分为显性遗传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DEB)和隐性遗传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现将我们诊治的2例报道如下.

    作者:朱晓丹;贾虹;张艳芳;曾学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InstantCHEKTM-HIV1+2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性能的初步评价

    HIV抗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较多,主要有蛋白印迹法、PA法、ELISA法等.其中蛋白印迹法,虽然准确,特异性强,但操作过于复杂,并不适用于初筛实验室使用.PA法、ELISA法虽可用于初筛检测,但检测所需时间较长,而且ELISA法还需使用酶标仪等仪器.

    作者:周世航;张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心型肺鳞癌皮肤转移和脑转移1例

    皮肤磷状细胞癌(Squamous-cell Carcinoma,SCC)常发生于某些皮肤病的基础上,也可以见于其它系统肿瘤经血道转移至皮肤.我们在临床上遇到1例中心型肺鳞癌广泛皮肤转移、脑转移并死亡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洪霞;王淑琴;李立;曾三武;张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多菌型麻风联合化疗前后组织液涂片与病理切片查菌对比观察

    对142例完成联合化疗(MDT)疗程并经过连续监测均达临床治愈标准的初治多菌型(MB)麻风患者,进行了皮肤组织液和组织病理切片查菌的对比观察,以探讨在MDT不同阶段两种检测方法的细菌学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雅琴;樊广学;何存新;张秀莲;马家驹;邓云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UVA和心理疗法治疗银屑病

    自1998年7月至今我们采取心理和UVA综合方法治疗银屑病186例,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观察186例病人均来自门诊,男102例,女84例;年龄小17岁,大68岁,平均42.6岁;病程长21年,短15天,平均38天;进行期18例,静止期168例.

    作者:孙莉;尹晓慧;许金萍;魏爱华;卞金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1%达芙文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1999年9月~2000年4月,我科使用0.1%达芙文(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观察治疗100例寻常痤疮患者,均来自本所皮肤科门诊.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14~34岁,平均22岁;病期3个月~20年不等,平均为3年;皮损部位以颜面为主,皮疹为炎性丘疹、脓疱、黑头粉刺、结节等.

    作者:钱普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