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辉;王靖;张斌;朱冠山;许育;万谟彬;沈茜
拟态弧菌隶属于弧菌属,在沿海地区的海水、淡水及海产品中分布比较广泛,其毒素的致病力较强,但临床病例报道较少,我们在2000年8月至2000年10月期间肠道门诊535例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中检出拟态弧菌感染11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志辉;王靖;张斌;朱冠山;许育;万谟彬;沈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治疗与细菌性脑膜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aB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建立细菌性脑膜炎模型,分别用抗菌药物及抗菌药物加DEX治疗,用原位杂交检测脑组织BDNF mRNA和TrkBmRNA的表达.结果单独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BDNF mRNA和TrkB mRNA表达均低于感染后5 d组的水平(P<0.05),并以BDNF mRNA下降更明显(P<0.01),而使用DEX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后,BDNF mRNA和TrkB mRNA表达回到较高水平(P<0.01),BDNF mRNA达到感染后5 d组水平(P>0.05),TrkB mRNA则超过感染后5 d组水平(P<0.05).结论DEX则可能通过上调内源性BDNF mRNA和TrkB mRNA表达,有利于抵御细菌性脑膜炎脑损伤.
作者:李玲;水泉祥;尚世强;俞锡林;顾伟忠;汤宏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mRNA转录变化对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免疫失败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9例宫内感染免疫失败儿童、9例宫内感染免疫有效儿童及25例正常免疫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丝裂原(植物血凝素和细菌脂多糖)、酵母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无刺激物时的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IFN-γ mRNA自发表达在免疫失败组增高(95%可信限免疫失败组1665~3089,对照组763~1609,P=0.008).与自发表达比较,在HBsAg刺激时,对照组、有效组和免疫失败组均表现为转录增加,但免疫失败组增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小剂量HBsAg刺激增加值95%可信限对照组899~1703,免疫失败组170~854,P=0.004).IL-4 mRNA自发转录和丝裂原刺激时转录水平在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大剂量HBsAg刺激时对照组表现为转录增加(增加值95%可信限213~861,P=0.011),而免疫失败组无显著增加.丝裂原刺激时IFN-γ mRNA转录水平和大剂量HBsAg刺激时IFN-γ mRNA/IL-4 mRNA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正相关.结论宫内感染HBV免疫失败儿童存在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的特异性反应低下,Th1型细胞因子非特异性反应增强与肝细胞损伤有关.
作者:王建设;朱启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当前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若干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广州南方医院收治的85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SARS患者的年龄在4~87岁,平均(38.2±16.7)岁,男41例,女44例.该病的潜伏期为2~16 d,平均为(7.4±3.8)d;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97.6%)、咳嗽(81.2%)、乏力(74.1%)、头痛(63.5%)、肌肉酸痛(41.2%);热程多为4~12 d(81.9%),平均热程为(7.8±3.5)d;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82.4%),淋巴细胞计数减少(27.1%);血液生化示丙氨酸转氨酶升高(44.7%),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升高(57.6%),乳酸脱氢酶升高(49 4%),肌酸磷酸激酶升高(20%);肺部X线摄片主要表现为片状或斑片状炎症渗出(85.9%),少数表现为间质性炎症改变(14.1%);炎症多位于双侧下肺/中下肺(51.8%),其次为单侧下肺/中下肺(36.5%);发病至肺炎症渗出完全吸收的平均时间为(20.3±8.4)d,热退后至肺炎症渗出完全吸收的平均时间为(13.1±6.9)d;经验性治疗为:病毒唑、对症支持治疗及应用广谱抗生素.结论SARS具有传染性,发热、咳嗽、胸片示肺部炎症表现及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是该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作者:彭劼;侯金林;郭亚兵;冯筱榕;陈金军;刘定立;朱幼芙;姜荣龙;陈永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男,62岁.因反复头痛头昏2年,多饮多尿半年,加重1个月于2000年6月29日入院.入院前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查空腹血糖增高,血压增高(高达180/110 mm Hg).其后不规则使用降压药物,症状有所缓解.
作者:江丽华;潘群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2002年11月上旬开始,在广东省局部地区出现了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以肺部为主要病变部位,部分病例很快发展为急性呼吸衰竭,广东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命名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与此类似的疾病2个月后在世界多个区域发生了暴发流行[2].
作者:陈金军;侯金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干扰素α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71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4例,同时使用干扰素α及拉米夫定26周,随后单用拉米夫定26周;对照组37例,单用拉米夫定52周.治疗前做肝穿刺活检,疗程中定期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HBeAg、抗-HBe、HBV DNA,并作YMDD变异检测.结果全部患者完成1年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1.2%(14/34)和21.6%(8/3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 08).治疗组未发现YMDD变异,对照组则有5例.治疗组的血清ALT及HBV DNA基线水平与血清转换率明显相关(P=0.04);在ALT>2 ULN及血清HBV DNA>1×107拷贝/ml的患者中,治疗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2.0%和25.8%,P=0.04及63.2%和28.6%,P=0.03).治疗组血清转换率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及肝细胞HBVDNA表达水平无相关性.在肝组织HBV DNA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中,治疗组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6.2%和9.5%,P=0.03).结论干扰素α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对于ALT中度以上升高、HBV DNA高水平复制及肝组织HBV DNA高水平表达者短期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并对于延迟及减少YMDD变异相关性耐药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舒丹;杨大国;高志良;马为民;戴炜;王松;乐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男,42岁.因畏寒发热头痛4 d少尿2 d入院.入院时尿量400ml/d.体检:体温38.5℃,脉搏8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10/75 mm Hg.睑结膜、球结膜充血水肿,咽红,上软腭有数个出血点.
作者:徐璐;陈明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第3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单环酰胺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耐药的革兰阴性菌不断增加[1,2],其主要机制是细菌产生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作者:李家斌;李旭;苏菲;江晓平;余鑫之;马亦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上海市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99-442菌株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K99-442转移接合子中的ESBLs全编码基因,克隆入pHSG398质粒、表达,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其基因型.结果K99-442转移接合子所产生ESBLs编码基因序列与GeneBank中CTX-M-12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结论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99-442菌株产生CTX-M-12型酶,可对多数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作者:熊自忠;朱德妹;汪复;张婴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它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使中国面临严峻考验,而中国传染病学界首当其冲地承担着难以想象的重任与牺牲.
作者:翁心华;陆志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克隆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nhaA基因,并分析其变异性.方法收集我国1988~2000年散发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40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nhaA基因,克隆至pcDNA3载体,通过序列测定分析其同源性和变异性.结果分别从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扩增出约1 2kb的nhaA基因片段,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我国霍乱散发O1群和O139群的nhaA基因与Genbank中霍乱弧菌O1群野毒株参考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和96%.编码氨基酸的突变率分别为2%和11%,nhaA基因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决定簇(Asp133、Asp163、Asp164、His25、Leu73和Gly338)未发生变异;第203、221位的氨基酸,O1群和O139群发生相同的变异.结论nhaA基因编码氨基酸的变异可能是霍乱弧菌适应外环境变化的结果.
作者:洪帮兴;江丽芳;郭辉玉;张世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近年来有文献报道血清总胆汁酸(TBA)是反映肝实质损害较敏感的指标[1,2].但大多局限于与常规肝功能如胆红素(TBil)、转氨酶等指标比较其敏感性,为从组织学角度评价TBA对慢性肝炎的诊断价值,我们对102例慢性肝炎患者作了肝组织活检及测定血清TBA,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柱石;陈祝英;谢崇嘉;甘楚林;莫穆隆;伍桂雄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儿男,4岁,因发热8 d、皮疹4 d于2000年11月20日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9.4℃、心率104次/min、呼吸36次/min,急性重病容,神志清楚,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分布的暗红色斑丘疹,以四肢为甚,并伴有疱疹、且融合成片,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啰音,心脏未闻及杂音,腹平坦,肝脾未扪及.
作者:黄永茂;林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临床上可出现血糖升高,以往曾有HFRS合并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的报道,但对于单纯血糖升高的临床意义,目前缺乏探讨.
作者:于淑丽;王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为探讨非嗜肝病毒在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中的地位,我们于1997年开始对398例肝炎患者进行柯萨奇B组病毒(CVB)、巨细胞病毒(CMV)和甲~庚型肝炎病毒及输血传播病毒(TTV)等9种病毒指标的检测,共检出抗CVB-IgM阳性56例,现将CVB感染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毛文忠;张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干扰素α(IFNα),以拉米夫定、阿地福韦、恩替卡韦为代表的核苷类似物和以胸腺素α1为代表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是目前临床上进行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主要药物.
作者:成军;李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疾病.本病在HIV感染的急性期和无症状期,一般无合并症,当进入AIDS期则开始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肺结核是常见合并症之一.
作者:邱乾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的耐药率由1987年的1.9%上升至1995年的35%[1].其中norA基因介导的金葡菌对FQNS耐药相当普遍,其机制源于norA基因转录增加,使NorA蛋白表达增加终使药物自菌体内泵出增加.
作者:钟利;冯萍;范昕建;吕晓菊;夏培元;雷秉钧;俞汝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时肝细胞凋亡蛋白Fas、FasL、Bax、Bcl-2、Bcl-XL、Bcl-2α等的表达与线粒体的改变.方法慢性肝炎72例、肝炎后肝硬化29例,以上患者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促凋亡蛋白Fas、FasL、Bax和抑凋亡蛋白Bcl-2、Bcl-XL、Bcl-2α等的表达,并对其中15例肝组织着重观察了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结果促凋亡蛋白与抑凋亡蛋白相比,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前者高达94.4%,明显高于后者的高值61.1%,两组Fas、FasL的表达程度以(+)、(++)为主,未见差别;但慢性肝炎组Bax(+++)表达多达16例(22.2%)、肝硬化组未见(+++)表达者.提示慢性肝炎组有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而肝硬化组的凋亡相对不活跃.凋亡肝细胞的线粒体普遍存在明显的改变,包括线粒体嵴的扩张,外膜破裂、基质外漏等.结论慢性肝炎时肝细胞的凋亡激活途径很可能偏重以线粒体途径为主,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陈乃玲;白玲;邓涛;张昶;陈昊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