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关系

梁柱石;陈祝英;谢崇嘉;甘楚林;莫穆隆;伍桂雄

关键词:慢性肝炎, 血清总胆汁酸, 酸水, 肝组织活检, 现报告如下, 常规肝功能, 指标比较, 诊断价值, 实质损害, 肝炎患者, 组织学, 转氨酶, 敏感性, 胆红素, 文献, 评价, 测定
摘要:近年来有文献报道血清总胆汁酸(TBA)是反映肝实质损害较敏感的指标[1,2].但大多局限于与常规肝功能如胆红素(TBil)、转氨酶等指标比较其敏感性,为从组织学角度评价TBA对慢性肝炎的诊断价值,我们对102例慢性肝炎患者作了肝组织活检及测定血清TBA,现报告如下.
中华传染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相关病原学研究进展

    自2002年11月开始,首先在广东省局部地区出现了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少痰,X线表现以肺部渗出性炎症病变为主,部分患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衰竭.

    作者:孔晓飞;张东华;陆志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戊型肝炎病毒ORF2重组蛋白的克隆表达及初步应用

    目的研制戊型肝炎病毒重组抗原诊断试剂.方法用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EX-4T-3,表达戊型肝炎病毒第二开放读码框架(ORF2)近3′端492 bp片段.结果经酶切、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鉴定,证实重组表达质粒(pGEX-4T-3-HEV)构建成功.重组体菌株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在46×103处见一蛋白条带.该蛋白经Western blot分析,能与1:100抗-HEV阳性血清起特异性反应;应用于ELISA诊断,与Genelabs公司重组抗原抗-HEV ELISA试剂盒比较,一致率为96.9%.结论该克隆表达产物可用于制备戊型肝炎重组抗原诊断试剂.

    作者:阮冰;王淑颖;陈勇;庄辉;马亦林;干梦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地塞米松治疗与细菌性脑膜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治疗与细菌性脑膜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aB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建立细菌性脑膜炎模型,分别用抗菌药物及抗菌药物加DEX治疗,用原位杂交检测脑组织BDNF mRNA和TrkBmRNA的表达.结果单独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BDNF mRNA和TrkB mRNA表达均低于感染后5 d组的水平(P<0.05),并以BDNF mRNA下降更明显(P<0.01),而使用DEX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后,BDNF mRNA和TrkB mRNA表达回到较高水平(P<0.01),BDNF mRNA达到感染后5 d组水平(P>0.05),TrkB mRNA则超过感染后5 d组水平(P<0.05).结论DEX则可能通过上调内源性BDNF mRNA和TrkB mRNA表达,有利于抵御细菌性脑膜炎脑损伤.

    作者:李玲;水泉祥;尚世强;俞锡林;顾伟忠;汤宏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免疫状态与HBV前C区基因变异的关系

    HBV前C区常见的基因变异是第1896位核苷酸G→A突变,使第28位密码子形成终止密码,导致HBeAg合成终止.

    作者:朱传武;罗端德;曾令兰;李淑莉;李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丙型肝炎病毒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

    目的表达具有野生起点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并研究其聚合活性,分析其是否具有逆转录酶活性.方法构建截短的具有野生起点的HCV RdRp表达质粒,观察不同诱导温度对表达产物可溶性的影响.以多聚腺苷为模板,分别观察在寡聚脱氧胸苷和寡聚尿苷引导下RNA的合成.以互补引物模板评价所表达的HCV RdRp的逆转录酶活性.结果在16℃诱导温度条件下获得截短具有野生起点的HCV RdRp的可溶性表达.在聚合反应体系中同时具有引物与模板时,获得RNA链的合成,多聚核苷为引物的聚合效率明显高于以多聚脱氧核苷为引物的聚合效率.在表达的HCV RdRp指导下,脱氧核苷掺入到互补引物模板体系中,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10聚的互补引物/模板延伸为13聚的产物,但不能延长至14聚.结论获得可溶性的HCV RdRp表达,具有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及有限的逆转录酶活性.其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有一定的引物依赖性.

    作者:魏来;秦兆习;哈明昊;陈红松;丛旭;费然;王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黄对黄疸型肝炎中TNF-α、IL-6的影响

    大黄为常用中药,具有泻下、保肝、利胆、消炎、清除内毒素、调节免疫等作用.本实验旨在研究大黄对黄疸型肝炎肝坏死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阐明大黄保肝、抗炎、退黄的作用机制.

    作者:黄以群;王崇国;林珍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宫内感染HBV免疫失败儿童Th1和Th2型细胞因子mRNA转录研究

    目的探讨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mRNA转录变化对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免疫失败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9例宫内感染免疫失败儿童、9例宫内感染免疫有效儿童及25例正常免疫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丝裂原(植物血凝素和细菌脂多糖)、酵母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无刺激物时的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IFN-γ mRNA自发表达在免疫失败组增高(95%可信限免疫失败组1665~3089,对照组763~1609,P=0.008).与自发表达比较,在HBsAg刺激时,对照组、有效组和免疫失败组均表现为转录增加,但免疫失败组增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小剂量HBsAg刺激增加值95%可信限对照组899~1703,免疫失败组170~854,P=0.004).IL-4 mRNA自发转录和丝裂原刺激时转录水平在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大剂量HBsAg刺激时对照组表现为转录增加(增加值95%可信限213~861,P=0.011),而免疫失败组无显著增加.丝裂原刺激时IFN-γ mRNA转录水平和大剂量HBsAg刺激时IFN-γ mRNA/IL-4 mRNA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正相关.结论宫内感染HBV免疫失败儿童存在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的特异性反应低下,Th1型细胞因子非特异性反应增强与肝细胞损伤有关.

    作者:王建设;朱启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内脏型黑热病并发脑炎一例

    患者,男,62岁.因反复头痛头昏2年,多饮多尿半年,加重1个月于2000年6月29日入院.入院前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查空腹血糖增高,血压增高(高达180/110 mm Hg).其后不规则使用降压药物,症状有所缓解.

    作者:江丽华;潘群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NO、TNF-α及肝组织中诱导型NO合成酶的表达

    我们采用原位杂交方法、硝酸还原酶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一步夹心免疫法对2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 mRNA)表达的情况和5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岩;仇玉民;王菊英;王巧银;丁向春;刘娅;孙花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艾滋病八例

    艾滋病于1981年发现至今,已迅速蔓延世界各地.发病人数迅速上升,我国亦逐年增加.现报告我院1995~1998年间收治资料完整的8例艾滋病.

    作者:孙乐栋;周再高;曾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广州地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当前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若干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广州南方医院收治的85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SARS患者的年龄在4~87岁,平均(38.2±16.7)岁,男41例,女44例.该病的潜伏期为2~16 d,平均为(7.4±3.8)d;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97.6%)、咳嗽(81.2%)、乏力(74.1%)、头痛(63.5%)、肌肉酸痛(41.2%);热程多为4~12 d(81.9%),平均热程为(7.8±3.5)d;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82.4%),淋巴细胞计数减少(27.1%);血液生化示丙氨酸转氨酶升高(44.7%),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升高(57.6%),乳酸脱氢酶升高(49 4%),肌酸磷酸激酶升高(20%);肺部X线摄片主要表现为片状或斑片状炎症渗出(85.9%),少数表现为间质性炎症改变(14.1%);炎症多位于双侧下肺/中下肺(51.8%),其次为单侧下肺/中下肺(36.5%);发病至肺炎症渗出完全吸收的平均时间为(20.3±8.4)d,热退后至肺炎症渗出完全吸收的平均时间为(13.1±6.9)d;经验性治疗为:病毒唑、对症支持治疗及应用广谱抗生素.结论SARS具有传染性,发热、咳嗽、胸片示肺部炎症表现及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是该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作者:彭劼;侯金林;郭亚兵;冯筱榕;陈金军;刘定立;朱幼芙;姜荣龙;陈永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32例

    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疾病.本病在HIV感染的急性期和无症状期,一般无合并症,当进入AIDS期则开始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肺结核是常见合并症之一.

    作者:邱乾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柯萨奇病毒性肝炎23例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感染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常引起发热和多系统损害,过去柯萨奇病毒感染在儿童及引起的心肌损害报道较多,近年来由于认识和检测的提高,我们发现成人患病率并不少见,特别是导致的肝损害引起我们的关注.

    作者:徐潜;丁关庆;肖丹;彭向欣;张莉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nhaA基因的克隆和变异性研究

    目的克隆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nhaA基因,并分析其变异性.方法收集我国1988~2000年散发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40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nhaA基因,克隆至pcDNA3载体,通过序列测定分析其同源性和变异性.结果分别从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扩增出约1 2kb的nhaA基因片段,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我国霍乱散发O1群和O139群的nhaA基因与Genbank中霍乱弧菌O1群野毒株参考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和96%.编码氨基酸的突变率分别为2%和11%,nhaA基因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决定簇(Asp133、Asp163、Asp164、His25、Leu73和Gly338)未发生变异;第203、221位的氨基酸,O1群和O139群发生相同的变异.结论nhaA基因编码氨基酸的变异可能是霍乱弧菌适应外环境变化的结果.

    作者:洪帮兴;江丽芳;郭辉玉;张世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60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AP)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等特点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于2003年2~4月上旬收治的2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从2岁到89岁,平均(41±18)岁,男123例,女137例.67.3%的患者有AP患者密切接触史或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呈家庭及医务人员聚集现象.传播途径以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潜伏期为1~14 d,平均4.5 d.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00%),伴有干咳(72.7%),气促(31.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占13.8%),腹泻(24.2%),重症患者36例(13.8%).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占85%,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66.9%,乳酸脱氢酶(LDH)升高46.5%.外周血CD3+、CD4+、CD8+明显降低.全部患者都有肺部病变,累及双肺占73.8%,肺部体征与X线胸片表现不一致.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对改善中毒症状、阻止病情进展有一定疗效.需要人工通气36例(均出现ARDS),其中有创机械通气11例.死亡11例,病死率4.2%.结论非典型肺炎传染性强,有一定的病死率,虽无特效抗病原药物,但经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张复春;尹炽标;唐小平;许敏;刘晋新;陈燕清;王健;陈谐捷;陈伟烈;陈万山;贾卫东;雷春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芳香黄杆菌败血症一例

    患儿男,4岁,因发热8 d、皮疹4 d于2000年11月20日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9.4℃、心率104次/min、呼吸36次/min,急性重病容,神志清楚,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分布的暗红色斑丘疹,以四肢为甚,并伴有疱疹、且融合成片,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啰音,心脏未闻及杂音,腹平坦,肝脾未扪及.

    作者:黄永茂;林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短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干扰素α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71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4例,同时使用干扰素α及拉米夫定26周,随后单用拉米夫定26周;对照组37例,单用拉米夫定52周.治疗前做肝穿刺活检,疗程中定期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HBeAg、抗-HBe、HBV DNA,并作YMDD变异检测.结果全部患者完成1年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1.2%(14/34)和21.6%(8/3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 08).治疗组未发现YMDD变异,对照组则有5例.治疗组的血清ALT及HBV DNA基线水平与血清转换率明显相关(P=0.04);在ALT>2 ULN及血清HBV DNA>1×107拷贝/ml的患者中,治疗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2.0%和25.8%,P=0.04及63.2%和28.6%,P=0.03).治疗组血清转换率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及肝细胞HBVDNA表达水平无相关性.在肝组织HBV DNA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中,治疗组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6.2%和9.5%,P=0.03).结论干扰素α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对于ALT中度以上升高、HBV DNA高水平复制及肝组织HBV DNA高水平表达者短期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并对于延迟及减少YMDD变异相关性耐药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舒丹;杨大国;高志良;马为民;戴炜;王松;乐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CTX-M-12编码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序列分析

    目的研究上海市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99-442菌株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K99-442转移接合子中的ESBLs全编码基因,克隆入pHSG398质粒、表达,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其基因型.结果K99-442转移接合子所产生ESBLs编码基因序列与GeneBank中CTX-M-12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结论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99-442菌株产生CTX-M-12型酶,可对多数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作者:熊自忠;朱德妹;汪复;张婴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norA基因介导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的耐药率由1987年的1.9%上升至1995年的35%[1].其中norA基因介导的金葡菌对FQNS耐药相当普遍,其机制源于norA基因转录增加,使NorA蛋白表达增加终使药物自菌体内泵出增加.

    作者:钟利;冯萍;范昕建;吕晓菊;夏培元;雷秉钧;俞汝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抗乙型肝炎病毒联合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干扰素α(IFNα),以拉米夫定、阿地福韦、恩替卡韦为代表的核苷类似物和以胸腺素α1为代表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是目前临床上进行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主要药物.

    作者:成军;李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