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潜;丁关庆;肖丹;彭向欣;张莉萍
目的验证磷酸奥司他韦在自然获得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95例患者随机接受磷酸奥司他韦75 mg或安慰剂治疗.结果证实流感患者(即ITTI总体)60例,治疗组29例,对照组31例.ITTI总体治疗组疾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74.5 h(95%可信区间为57.0~104.3 h),对照组疾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19.0 h(95%可信区间为90.4~138.8 h),两组疾病缓解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3 5).ITTI总体治疗组症状总分下降值的曲线下面积中位数为1 515.2,高于对照组的1 233.8,但无统计学意义(P=0.127 6).共91例可进行安全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系统症状.结论磷酸奥司他韦在流感发病后早期使用,可以明显缩短疾病的持续时间、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而且其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作者:王孟昭;孙武装;王亚梅;李龙芸;蔡伯蔷;朱华栋;于学忠;朱元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克隆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nhaA基因,并分析其变异性.方法收集我国1988~2000年散发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40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nhaA基因,克隆至pcDNA3载体,通过序列测定分析其同源性和变异性.结果分别从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扩增出约1 2kb的nhaA基因片段,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我国霍乱散发O1群和O139群的nhaA基因与Genbank中霍乱弧菌O1群野毒株参考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和96%.编码氨基酸的突变率分别为2%和11%,nhaA基因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决定簇(Asp133、Asp163、Asp164、His25、Leu73和Gly338)未发生变异;第203、221位的氨基酸,O1群和O139群发生相同的变异.结论nhaA基因编码氨基酸的变异可能是霍乱弧菌适应外环境变化的结果.
作者:洪帮兴;江丽芳;郭辉玉;张世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一、概述自2002年11月以来,非典型肺炎已造成世界性流行,现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的研究进展予以总结,供大家参考.
作者:卢洪洲;翁心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感染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常引起发热和多系统损害,过去柯萨奇病毒感染在儿童及引起的心肌损害报道较多,近年来由于认识和检测的提高,我们发现成人患病率并不少见,特别是导致的肝损害引起我们的关注.
作者:徐潜;丁关庆;肖丹;彭向欣;张莉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的耐药率由1987年的1.9%上升至1995年的35%[1].其中norA基因介导的金葡菌对FQNS耐药相当普遍,其机制源于norA基因转录增加,使NorA蛋白表达增加终使药物自菌体内泵出增加.
作者:钟利;冯萍;范昕建;吕晓菊;夏培元;雷秉钧;俞汝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第3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单环酰胺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耐药的革兰阴性菌不断增加[1,2],其主要机制是细菌产生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作者:李家斌;李旭;苏菲;江晓平;余鑫之;马亦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HBV前C区常见的基因变异是第1896位核苷酸G→A突变,使第28位密码子形成终止密码,导致HBeAg合成终止.
作者:朱传武;罗端德;曾令兰;李淑莉;李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AP)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等特点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于2003年2~4月上旬收治的2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从2岁到89岁,平均(41±18)岁,男123例,女137例.67.3%的患者有AP患者密切接触史或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呈家庭及医务人员聚集现象.传播途径以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潜伏期为1~14 d,平均4.5 d.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00%),伴有干咳(72.7%),气促(31.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占13.8%),腹泻(24.2%),重症患者36例(13.8%).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占85%,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66.9%,乳酸脱氢酶(LDH)升高46.5%.外周血CD3+、CD4+、CD8+明显降低.全部患者都有肺部病变,累及双肺占73.8%,肺部体征与X线胸片表现不一致.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对改善中毒症状、阻止病情进展有一定疗效.需要人工通气36例(均出现ARDS),其中有创机械通气11例.死亡11例,病死率4.2%.结论非典型肺炎传染性强,有一定的病死率,虽无特效抗病原药物,但经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张复春;尹炽标;唐小平;许敏;刘晋新;陈燕清;王健;陈谐捷;陈伟烈;陈万山;贾卫东;雷春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表达具有野生起点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并研究其聚合活性,分析其是否具有逆转录酶活性.方法构建截短的具有野生起点的HCV RdRp表达质粒,观察不同诱导温度对表达产物可溶性的影响.以多聚腺苷为模板,分别观察在寡聚脱氧胸苷和寡聚尿苷引导下RNA的合成.以互补引物模板评价所表达的HCV RdRp的逆转录酶活性.结果在16℃诱导温度条件下获得截短具有野生起点的HCV RdRp的可溶性表达.在聚合反应体系中同时具有引物与模板时,获得RNA链的合成,多聚核苷为引物的聚合效率明显高于以多聚脱氧核苷为引物的聚合效率.在表达的HCV RdRp指导下,脱氧核苷掺入到互补引物模板体系中,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10聚的互补引物/模板延伸为13聚的产物,但不能延长至14聚.结论获得可溶性的HCV RdRp表达,具有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及有限的逆转录酶活性.其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有一定的引物依赖性.
作者:魏来;秦兆习;哈明昊;陈红松;丛旭;费然;王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艾滋病于1981年发现至今,已迅速蔓延世界各地.发病人数迅速上升,我国亦逐年增加.现报告我院1995~1998年间收治资料完整的8例艾滋病.
作者:孙乐栋;周再高;曾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干扰素α(IFNα),以拉米夫定、阿地福韦、恩替卡韦为代表的核苷类似物和以胸腺素α1为代表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是目前临床上进行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主要药物.
作者:成军;李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男,62岁.因反复头痛头昏2年,多饮多尿半年,加重1个月于2000年6月29日入院.入院前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查空腹血糖增高,血压增高(高达180/110 mm Hg).其后不规则使用降压药物,症状有所缓解.
作者:江丽华;潘群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时肝细胞凋亡蛋白Fas、FasL、Bax、Bcl-2、Bcl-XL、Bcl-2α等的表达与线粒体的改变.方法慢性肝炎72例、肝炎后肝硬化29例,以上患者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促凋亡蛋白Fas、FasL、Bax和抑凋亡蛋白Bcl-2、Bcl-XL、Bcl-2α等的表达,并对其中15例肝组织着重观察了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结果促凋亡蛋白与抑凋亡蛋白相比,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前者高达94.4%,明显高于后者的高值61.1%,两组Fas、FasL的表达程度以(+)、(++)为主,未见差别;但慢性肝炎组Bax(+++)表达多达16例(22.2%)、肝硬化组未见(+++)表达者.提示慢性肝炎组有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而肝硬化组的凋亡相对不活跃.凋亡肝细胞的线粒体普遍存在明显的改变,包括线粒体嵴的扩张,外膜破裂、基质外漏等.结论慢性肝炎时肝细胞的凋亡激活途径很可能偏重以线粒体途径为主,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陈乃玲;白玲;邓涛;张昶;陈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为探讨非嗜肝病毒在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中的地位,我们于1997年开始对398例肝炎患者进行柯萨奇B组病毒(CVB)、巨细胞病毒(CMV)和甲~庚型肝炎病毒及输血传播病毒(TTV)等9种病毒指标的检测,共检出抗CVB-IgM阳性56例,现将CVB感染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毛文忠;张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近年来有文献报道血清总胆汁酸(TBA)是反映肝实质损害较敏感的指标[1,2].但大多局限于与常规肝功能如胆红素(TBil)、转氨酶等指标比较其敏感性,为从组织学角度评价TBA对慢性肝炎的诊断价值,我们对102例慢性肝炎患者作了肝组织活检及测定血清TBA,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柱石;陈祝英;谢崇嘉;甘楚林;莫穆隆;伍桂雄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当前,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研究多为实验菌株,主要涉及细菌外膜对药物的通透性降低或(和)细菌产生灭活药物的酶,使抗生素失效,而临床分离菌株的研究,国内外均鲜见报道.我们建立了检测编码细菌外膜蛋白oprD2的染色体基因突变的PCR方法,探讨了临床分离的18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2与耐药的关系.
作者:宋诗铎;郑东钧;张宇雯;祁伟;官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拟态弧菌隶属于弧菌属,在沿海地区的海水、淡水及海产品中分布比较广泛,其毒素的致病力较强,但临床病例报道较少,我们在2000年8月至2000年10月期间肠道门诊535例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中检出拟态弧菌感染11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志辉;王靖;张斌;朱冠山;许育;万谟彬;沈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mRNA转录变化对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免疫失败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9例宫内感染免疫失败儿童、9例宫内感染免疫有效儿童及25例正常免疫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丝裂原(植物血凝素和细菌脂多糖)、酵母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无刺激物时的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IFN-γ mRNA自发表达在免疫失败组增高(95%可信限免疫失败组1665~3089,对照组763~1609,P=0.008).与自发表达比较,在HBsAg刺激时,对照组、有效组和免疫失败组均表现为转录增加,但免疫失败组增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小剂量HBsAg刺激增加值95%可信限对照组899~1703,免疫失败组170~854,P=0.004).IL-4 mRNA自发转录和丝裂原刺激时转录水平在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大剂量HBsAg刺激时对照组表现为转录增加(增加值95%可信限213~861,P=0.011),而免疫失败组无显著增加.丝裂原刺激时IFN-γ mRNA转录水平和大剂量HBsAg刺激时IFN-γ mRNA/IL-4 mRNA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正相关.结论宫内感染HBV免疫失败儿童存在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的特异性反应低下,Th1型细胞因子非特异性反应增强与肝细胞损伤有关.
作者:王建设;朱启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临床上可出现血糖升高,以往曾有HFRS合并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的报道,但对于单纯血糖升高的临床意义,目前缺乏探讨.
作者:于淑丽;王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2002年11月开始,首先在广东省局部地区出现了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少痰,X线表现以肺部渗出性炎症病变为主,部分患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衰竭.
作者:孔晓飞;张东华;陆志檬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