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磁共振成像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评价价值分析

王思梦

关键词:心室功能, 左, 磁共振成像, 超声心动图
摘要:目的:分析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心功能不全患者44例,均行超声心动图、CMRI 检查,并采用心脏自动分析仪记录左心室每节段心肌厚度。观察不同疾病类型患者心脏形态及运动特点,比较超声心动图和 CMRI 检查结果,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及左心室质量(LVM),同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 LVEF 异常的检出情况。结果 CMRI 检查结果显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腔增大,心室心肌壁层厚度变薄且运动减弱;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房腔增大,室间隔和左心室心肌壁层厚度增加,左心室流出道变窄,左心室心肌壁层运动减弱;狭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房腔增大,两个心室腔变小,室间隔呈“S”型摆动,部分心包增厚,心室心肌壁层运动减弱;冠心病患者心肌和心室壁均无明显变化。两种检查方法 LVEF、LVEDV、LVESV、SV、CO 及 LVM 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CMRI 对 LVEF 异常的检出率高于超声心动图(P ﹤0.05)。结论 CMRI 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评价价值较高,可直观、清晰地观察左心室心肌和心室壁变化,有利于提高 LVEF 异常检出率。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注射用复合辅酶对蒽环类药物所致恶性肿瘤患儿心肌损伤的防治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注射用复合辅酶对蒽环类药物所致恶性肿瘤患儿心肌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京山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患儿均予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同时对照组患儿予以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复合辅酶辅助治疗;连续化疗6~8个化疗周期,辅助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丙二醛(MDA)、心肌肌钙蛋白 T(cTnT)〕,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ST 段- T 波改变)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hs-CRP、CK、CK-MB、LDH、α-HBDH、MDA、cTn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hs-CRP、CK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血清CK-MB、LDH、α-HBDH、MDA、cTnT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 LVEF、CO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 LVEF、CO 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注射用复合辅酶对蒽环类药物所致恶性肿瘤患儿心肌损伤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有效保护患儿心肌细胞,改善患儿心功能,稳定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降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

    作者:段梅梅;张耀晴;付佳佳;韩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神经调节蛋白1对体外循环心脏停搏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NRG-1)对体外循环(CPB)心脏停搏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成年健康雄性 SD 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NRG-1预处理组,每组10只。B、C 组大鼠参照文献建立 CPB 模型,NRG-1预处理组大鼠在 CPB 心脏停搏前30 min 腹腔注射NRG-1,正常对照组大鼠置于恒温干净环境中正常喂养。比较3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乳酸脱氢酶( LDH)、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及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 A2(TXA2)、前列环素(PGI2)水平。结果模型组和NRG-1预处理组大鼠血清CK-MB、LDH、MDA 水平及血浆 ET、TXA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 SOD、GSH-Px水平及血浆 PGI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NRG-1预处理组大鼠血清CK-MB、LDH、MDA 水平及血浆ET、TXA2水平及低于模型组,血清 SOD、GSH-Px水平及血浆 PGI2水平高于模型组(P ﹤0.05)。结论 CPB 可引起心脏停搏大鼠心肌损伤,NRG-1对 CPB 心脏停搏大鼠具有一定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罗志方;江美兰;李章红;李文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CSC 201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问题的解读

    2010年修订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制定了符合我国人群的高血压防治策略,但随着各种研究的深入,“高血压防治”指南面临着修订问题,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心血管大会(CSC 2016)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王文教授对此解读如下。1“高血压防治指南”的修订背景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升高,从2010年公布的25.2%上升到2014年公布的27.2%。结合我国国情,高血压防治工作要以政府主导为主。2009年,高血压被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范畴,每年被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而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血压管理,脑卒中标化发生率、心肌梗死标化发生率明显降低,因此对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和治疗指南的修订刻不容缓。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TAP 技术与改良 mini - Crush 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 TAP 技术与改良 mini - Crush(MMC)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TAP 组(A组)70例和 MMC 组(B 组)68例。A 组患者采用 TAP 技术,B 组患者采用 MMC 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率,靶病变部位(左主干-前三叉、前降支-对角支、回旋支-钝缘支、右冠状动脉-后三叉)、病变特点(主支病变长度、边支病变长度、主支狭窄程度、边支狭窄程度、分叉角度)、置入支架情况(总支架数量、主支支架长度、边支支架长度)、手术时间、X 线暴露时间、对比剂用量、PCI 相关心肌梗死发生情况、随访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靶病变(主支、分支)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 PCI 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靶病变部位、主支病变长度、边支病变长度、主支狭窄程度、边支狭窄程度、分叉角度,总支架数量、主支支架长度、边支支架长度, PCI 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手术时间、X 线暴露时间短于 B 组,对比剂用量少于 B 组(P ﹤0.05)。两组患者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边支病变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主支病变再狭窄发生率低于 B 组(P ﹤0.05)。结论TAP 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优于 MMC 技术,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 X 线暴露时间,减少对比剂用量、降低主支病变再狭窄发生率。

    作者:戴闽;罗彩东;宋攀;刘云兵;邱清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黄连口服液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T 淋巴细胞亚群(CD +3细胞分数、CD +4细胞分数和 CD +8细胞分数)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 IL-6、IL-8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 IL-6、IL-8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 IL-6、IL-8和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 CD +3细胞分数、CD +4细胞分数和 CD +8细胞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 CD +3细胞分数、CD +4细胞分数高于对照组,CD +8细胞分数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治疗后 CD +3细胞分数、CD +4细胞分数高于治疗前,CD +8细胞分数低于治疗前(P ﹤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娜;陈秀东;尹龙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要忘记微笑

    你听过这样一个笑话么?一位医生走进病房告诉他的患者:“很抱歉史密斯夫人,你的检测结果回来了,我有个坏消息和一个更坏的消息要告诉您。”“哦,好吧。那个坏消息是什么?”“坏消息是你得了癌症。”“那更坏的消息呢?”“你还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沉默许久……史密斯夫人说道,“好吧,至少我没有癌症。”这个冷笑话是我从一个电视节目上听到的,出于某种原因我决定把它讲给我的妈妈。她是一个癌症患者,而且刚被诊断出阿尔茨海默病。她听了之后笑了,笑得很开心。那么这个笑话还是不错的,对不对?

    作者:赵媛;赵映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通脉调脂方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脉调脂方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调脂方组和联合组,每组43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瑞舒伐他汀片治疗,调脂方组患者加用通脉调脂方治疗,联合组患者加用瑞舒伐他汀联合通脉调脂方治疗;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比黏度(ηp)、红细胞沉降率( ESR)、纤维蛋白原(Fib)、血细胞比容(HCT)、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ηbH)、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ηbL)〕、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炎性因子〔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并观察治疗期间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ηp、ESR、Fib、HCT、ηbH 及ηb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ηp、ESR、Fib、HCT、ηbH 及ηbL 低于调脂方组和对照组,调脂方组患者ηp、ESR、Fib、HCT、ηbH 及ηbL 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 TG、TC、LDL-C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清 TG、TC 和LDL-C水平低于调脂方组和对照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调脂方组和对照组(P ﹤0.05);调脂方组患者血清 TG 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调脂方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 TC 和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hs-CRP、IL-18、TNF-α、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清hs-CRP、IL-18、TNF-α、IL-1β水平低于调脂方组和对照组(P ﹤0.05);而调脂方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hs-CRP、IL-18、TNF-α、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损伤,亦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脉调脂方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改善效果优于单用通脉调脂方或瑞舒伐他汀,两药联用能更好地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王冬梅;李嵩岩;李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力衰竭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心力衰竭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初发心力衰竭患者364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 OSAHS 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心力衰竭并 OSAHS 组(A 组)219例与心力衰竭无 OSAHS 组(B 组)145例;另选取同期在秦皇岛市第二医院体检健康者1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 A、B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3组受检者HRV 指标。结果 A、B 组患者吸烟史阳性率、疾病类型、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高血压和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 组患者24 h 窦性 R-R 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24 h 每5 min 平均窦性 R-R 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窦性R-R 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 R-R 间期差值﹥50 ms 百分比(PNN50)、总功率(TP)、极低频(VLF)、低频(LF)、高频(HF)低于正常对照组,A 组患者 SDNN、SDANN、rMSSD、PNN50、TP、VLF、LF、HF 低于 B 组(P ﹤0.05)。A 组患者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及再次入院率高于 B 组(P ﹤0.05)。结论心力衰竭并 OSAHS 患者HRV 指标低于单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肖立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自拟中药方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安丘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拟中药方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输出量(SV)〕、血清炎性因子〔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和血浆肌红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LVEF、LVEDV、S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LVEF、SV 高于对照组,LVEDV 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肌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肌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拟中药方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炎性反应,降低血浆肌红蛋白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玉财;李汉涛;翟宝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7月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开颅组44例与引流组42例。开颅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引流组患者行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7 d 颅内压、术前及术后1~7 d 甘露醇用量、术后3个月病死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引流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开颅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颅组(P ﹤0.05)。时间与方法在颅内压上存在交互作用(P ﹤0.05);时间在颅内压上主效应显著(P ﹤0.05);方法在颅内压上主效应不显著(P ﹥0.05);引流组患者术后1、2 d 颅内压高于开颅组,术后3~7 d 颅内压低于开颅组(P ﹤0.05)。时间与方法在甘露醇用量上存在交互作用(P ﹤0.05);时间在甘露醇用量上主效应显著(P ﹤0.05);方法在甘露醇用量上主效应不显著(P ﹥0.05);引流组患者术后4~7 d 甘露醇用量少于开颅组( P ﹤0.05)。两组患者病死率、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降低效果优于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有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

    作者:张波;温权;甘元华;刘健;出良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丙戊酸钠联合天麻素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天麻素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2015年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检查及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素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头痛发作频率、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头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发作频率低于治疗前,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头痛程度评分低于治疗前( 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承受压力、社会关系、营养状况、运动状况及自我实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天麻素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头痛发作频率、缩短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减轻头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许秀兰;朱建建;邹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为什么“医不自医”?

    在教学医院实习的第2个月,我腹痛难忍,那时刚好在消化内科实习,老师看完之后说:“小雨,从你的症状来看,很有可能是得了消化性溃疡。”在老师的建议下,第2天一早我空腹在内镜中心接受了胃镜检查,身份一下子从医生变为了患者,那种感觉非常奇怪。胃镜检查同意书上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无痛胃镜,一种是普通胃镜。无痛胃镜是指在静脉全麻之后进行检查,麻醉有风险,即便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很小,但会因人而异。我选择了普通胃镜,年轻,耐受力强,这点痛还忍不了,将来怎么做医生?更重要的,我选择普通胃镜是想通过亲身体验,从而在今后更好地从事临床工作。

    作者:张雨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牙周炎患者高血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情况及其关系研究

    目的:了解牙周炎患者高血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探讨牙周炎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邯郸市中医院就诊的牙周炎患者400例,均进行牙周检查、血压测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本组400例牙周炎患者中检出高血压186例(占46.50%),颈动脉粥样硬化72例(占18.00%),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37例(占9.25%),105例(占26.25%)患者为单纯牙周炎;轻度牙周炎160例,中度牙周炎133例,重度牙周炎107例。不同严重程度牙周炎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率、颈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牙周炎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轻度、中度牙周炎患者(P ﹤0.05)。不同严重程度牙周炎患者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单纯牙周炎患者,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P ﹤0.05)。结论牙周炎患者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且牙周炎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增高有关;炎性细胞因子在牙周炎、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彦红;李欣;刘凤丽;席爱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多西他赛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多西他赛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9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老年晚期 NSCLC 患者182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化疗组,每组9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化疗组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药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转归、随访1年及3年存活率,观察化疗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化疗组患者临床转归优于对照组(P ﹤0.05)。化疗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38例,血小板计数减少28例,恶心、呕吐14例,腹泻7例,脱发69例。化疗组患者随访1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随访3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西他赛可有效改善老年晚期 NSCLC 患者临床转归,提高患者1年存活率,但毒副作用较多。

    作者:周正宇;张静;邱宇安;管湘霞;姜桂香;刘龙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哮喘新生儿脐带血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哮喘新生儿脐带血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2015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哮喘孕妇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健康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血炎性因子〔白介素18、白介素5、白介素10、白介素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新生儿哮喘发生情况及研究组哮喘新生儿与无哮喘新生儿脐带血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新生儿脐带血白介素18、白介素5、白介素1、白介素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脐带血白介素10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新生儿哮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哮喘新生儿脐带血白介素18、白介素5、白介素1、白介素6、TNF-α水平高于无哮喘新生儿,脐带血白介素10水平低于无哮喘新生儿(P ﹤0.05)。结论哮喘新生儿脐带血炎性因子水平较高,早期检测新生儿脐带血炎性因子水平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新生儿哮喘的发生。

    作者:马超;任少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12h 应用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12 h 应用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至入院时间为6~12 h 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 A 组35例与 B 组48例。A 组患者予以常规方法治疗,B 组患者予以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 h、7 d、14 d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14 d 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Barthel 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4 h、7 d、14 d B组患者 NIHSS 评分低于 A 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ND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14 d B 组患者 NDS 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12 h 应用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何志聪;范燕明;陈赟;黄少飞;贺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对心房颤动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和(MS)和心房颤动(AF)均是临床常见病,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其患病率逐年增加。近年来,较多研究发现,MS 及其组分与 AF 存在相关性,可能是多种病理机制共同参与的结果。因此,进一步研究 MS 及其组分对 AF 的影响机制对临床诊治及预防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袁燕;张风雷;郑曼;徐新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浆 L-精氨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血浆 L -精氨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9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内四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0例,根据 END 发生情况分为 END 组128例和非 END 组212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影响因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等)、血浆 L -精氨酸水平、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梗死体积、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及空腹血糖等。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ND 组患者空腹血糖、基线 NIHSS评分及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非 END 组,基线梗死体积大于非 END 组,血浆 L -精氨酸水平低于非 END 组(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OR =4.198,95% CI(1.364,15.482)〕、基线 NIHSS 评分〔OR=2.465,95% CI(1.173,15.870)〕、基线梗死体积〔OR =3.886,95% CI(1.324,16.737)〕及血浆 L -精氨酸水平〔OR =7.997,95% CI(2.473,6.460)〕是急性脑梗死患者 END 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绘制 ROC 曲线发现,血浆 L -精氨酸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 END 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95% CI(0.851,0.942)〕,当其为66.5μmol/ L 时,灵敏度为0.856,特异度为0.872。结论血浆 L -精氨酸水平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 END 的指标之一。

    作者:袁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4—2016年收治的行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95例,根据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发生情况分为转化组60例和无转化组23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溶栓前空腹血糖(FBG)、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吸烟情况等,分析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TC、TG、HDL-C、LDL-C、BMI、吸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转化组患者 SBP、DBP、溶栓前FBG、溶栓前 NIHSS 评分高于无转化组( 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 OR =1.627,95% CI (1.259,4.276)〕、溶栓前 NIHSS 评分〔OR =1.382,95% CI(1.148,3.207)〕是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SBP、溶栓前 NIHSS 评分是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琛;陈国芳;刘薇薇;周生奎;平蕾;刘雷靖;徐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与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与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5年阳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氯解磷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予以阿托品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予以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自主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症状〔烟碱样(N 样)症状、毒蕈碱样(M 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CNS)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心动过速、视力模糊、药物中毒昏迷、尿潴留、反跳现象、迟发性神经病、中间综合征)发生情况、用药情况(用药剂量、用药频率)、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 HBDH)、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观察组患者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自主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N 样症状消失时间、M 样症状消失时间、CNS 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心动过速、视力模糊、药物中毒昏迷、尿潴留、反跳现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迟发性神经病、中间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剂量少于对照组,用药频率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LDH、HBDH、CK、CK-MB、AS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LDH、HBDH、CK、CK-MB、AST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托品,可有效地缩短患者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减少患者用药剂量及用药频率,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李向东;陈容梅;杨国科;唐光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