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陈国芳;刘薇薇;周生奎;平蕾;刘雷靖;徐辉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与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5年阳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氯解磷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予以阿托品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予以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自主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症状〔烟碱样(N 样)症状、毒蕈碱样(M 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CNS)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心动过速、视力模糊、药物中毒昏迷、尿潴留、反跳现象、迟发性神经病、中间综合征)发生情况、用药情况(用药剂量、用药频率)、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 HBDH)、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观察组患者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自主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N 样症状消失时间、M 样症状消失时间、CNS 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心动过速、视力模糊、药物中毒昏迷、尿潴留、反跳现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迟发性神经病、中间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剂量少于对照组,用药频率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LDH、HBDH、CK、CK-MB、AS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LDH、HBDH、CK、CK-MB、AST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托品,可有效地缩短患者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减少患者用药剂量及用药频率,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李向东;陈容梅;杨国科;唐光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天麻素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2015年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检查及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素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头痛发作频率、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头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发作频率低于治疗前,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头痛程度评分低于治疗前( 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承受压力、社会关系、营养状况、运动状况及自我实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天麻素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头痛发作频率、缩短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减轻头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许秀兰;朱建建;邹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 指数和血清 IL-6、MMP-9、hs-CR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 IL-6、MMP-9、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 IL-6、MMP-9、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血清 IL-6、MMP-9、hs-CRP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余翔;周琳;刘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心功能不全患者44例,均行超声心动图、CMRI 检查,并采用心脏自动分析仪记录左心室每节段心肌厚度。观察不同疾病类型患者心脏形态及运动特点,比较超声心动图和 CMRI 检查结果,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及左心室质量(LVM),同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 LVEF 异常的检出情况。结果 CMRI 检查结果显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腔增大,心室心肌壁层厚度变薄且运动减弱;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房腔增大,室间隔和左心室心肌壁层厚度增加,左心室流出道变窄,左心室心肌壁层运动减弱;狭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房腔增大,两个心室腔变小,室间隔呈“S”型摆动,部分心包增厚,心室心肌壁层运动减弱;冠心病患者心肌和心室壁均无明显变化。两种检查方法 LVEF、LVEDV、LVESV、SV、CO 及 LVM 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CMRI 对 LVEF 异常的检出率高于超声心动图(P ﹤0.05)。结论 CMRI 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评价价值较高,可直观、清晰地观察左心室心肌和心室壁变化,有利于提高 LVEF 异常检出率。
作者:王思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哮喘新生儿脐带血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2015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哮喘孕妇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健康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血炎性因子〔白介素18、白介素5、白介素10、白介素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新生儿哮喘发生情况及研究组哮喘新生儿与无哮喘新生儿脐带血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新生儿脐带血白介素18、白介素5、白介素1、白介素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脐带血白介素10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新生儿哮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哮喘新生儿脐带血白介素18、白介素5、白介素1、白介素6、TNF-α水平高于无哮喘新生儿,脐带血白介素10水平低于无哮喘新生儿(P ﹤0.05)。结论哮喘新生儿脐带血炎性因子水平较高,早期检测新生儿脐带血炎性因子水平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新生儿哮喘的发生。
作者:马超;任少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多西他赛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9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老年晚期 NSCLC 患者182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化疗组,每组9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化疗组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药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转归、随访1年及3年存活率,观察化疗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化疗组患者临床转归优于对照组(P ﹤0.05)。化疗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38例,血小板计数减少28例,恶心、呕吐14例,腹泻7例,脱发69例。化疗组患者随访1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随访3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西他赛可有效改善老年晚期 NSCLC 患者临床转归,提高患者1年存活率,但毒副作用较多。
作者:周正宇;张静;邱宇安;管湘霞;姜桂香;刘龙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氨基末端 B 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73例作为观察组,按梗死灶直径大小分为大面积梗死组(直径﹥5 cm)54例、中面积梗死组(直径3~5 cm)118例、小面积梗死组(直径﹤3 cm)101例;按缺血性脑卒中 TOAST 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组91例、心源性栓塞型(CE)组57例、小动脉闭塞型(SAO)组80例、其他明确病因型(SOE)组17例、不明病因型(SUE)组28例。另选取同期在宝鸡市中心医院体检健康者23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NT-proBNP、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充盈早期左房室瓣环运动速度峰值/充盈晚期左房室瓣环运动速度峰值( Ea/ Aa)及左房室瓣环左心房收缩期组织运动速度( A'值)等, NT-proBNP与 IVRT、Ea/ Aa 的相关性分析采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NT-proBNP高于对照组,IVRT 长于对照组,Ea/ Aa 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受试者 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NT-proBNP与 IVRT 呈正相关( r =0.33,P =0.02),与 Ea/ Aa 呈负相关( r =-0.37,P=0.01)。大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患者NT-proBNP与 IVRT 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39、0.28,P ﹤0.05),与 Ea/Aa 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41、-0.30,P ﹤0.05);小面积梗死组患者NT-proBNP与 IVRT( r =0.20)、Ea/ Aa( r=-0.25)无直线相关关系(P ﹥0.05)。LAA 组、CE 组患者NT-proBNP与 IVRT 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29、0.42,P﹤0.05),与 Ea/ Aa 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31、-0.39,P ﹤0.05);SAO 组、SOE 组和 SUE 组患者NT-proBNP与IVRT(r 值分别为0.22、0.24、0.20)、Ea/ Aa(r 值分别为-0.23、-0.21、-0.25)无直线相关关系( P ﹥0.05)。结论 NT-proBN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 IVRT、Ea/ Aa 存在相关关系,临床可通过检测NT-proBNP水平以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损伤情况,且其对大面积梗死及 TOAST 分型为 LAA、CE 型患者的评估价值较高。
作者:李建刚;张建军;张会平;麦兴盛;左鹏飞;李亚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保定市第二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是否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36例与未再狭窄组164例;另选取同期在保定市第二医院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受试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阳性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组受试者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及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同型半胱氨酸、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狭窄组与未狭窄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置入支架数量、支架长度、支架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狭窄组患者冠心病病程长于未狭窄组,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生率高于未狭窄组( 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 OR =2.345,95% CI(1.023,6.457)〕、高脂血症〔OR =5.738,95% CI(2.454,14.23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OR =4.338,95% CI(1.133,9.624)〕、Th1/ Th2失衡〔OR =3.453,95% CI(1.023,7.524)〕是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血糖、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Th1/ Th2失衡是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丽;杨静;李颖;姜斌;张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沧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64例,均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并随访6个月,记录其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病变部位、术前椎动脉直径、支架类型、支架直径、支架长度及术后狭窄长度,分析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血管内支架置入术,随访期间18例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组),46例未出现再狭窄(无再狭窄组),再狭窄发生率为28.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病变部位、支架直径、支架长度及术后狭窄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再狭窄组患者吸烟史阳性率高于无再狭窄组,术前椎动脉直径短于无再狭窄组,采用药物支架者所占比例低于无再狭窄组(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β=0.098,OR =2.648,95%CI(1.159,4.674),P =0.001〕、术前椎动脉直径〔β=0.956,OR =2.614,95% CI(1.134,6.022),P =0.007〕为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药物支架〔β=-0.612,OR =1.837,95% CI(1.086,4.597),P =0.029〕为保护因素。结论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有吸烟史、术前椎动脉直径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药物支架为保护因素。
作者:张广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心力衰竭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初发心力衰竭患者364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 OSAHS 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心力衰竭并 OSAHS 组(A 组)219例与心力衰竭无 OSAHS 组(B 组)145例;另选取同期在秦皇岛市第二医院体检健康者1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 A、B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3组受检者HRV 指标。结果 A、B 组患者吸烟史阳性率、疾病类型、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高血压和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 组患者24 h 窦性 R-R 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24 h 每5 min 平均窦性 R-R 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窦性R-R 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 R-R 间期差值﹥50 ms 百分比(PNN50)、总功率(TP)、极低频(VLF)、低频(LF)、高频(HF)低于正常对照组,A 组患者 SDNN、SDANN、rMSSD、PNN50、TP、VLF、LF、HF 低于 B 组(P ﹤0.05)。A 组患者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及再次入院率高于 B 组(P ﹤0.05)。结论心力衰竭并 OSAHS 患者HRV 指标低于单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肖立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厄洛替尼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EMBase、PubMed 和 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6月。筛选厄洛替尼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联合化疗组患者采用厄洛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单独化疗组患者采用单独化疗治疗。由两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并采用 Stata 12.0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终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共包含3536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联合化疗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PFS)〔 HR=0.75,95% CI(0.59,0.92),P ﹤0.001〕和中位生存期(OS)〔HR =0.91,95% CI(0.83,0.99),P ﹤0.001〕长于单独化疗组,肿瘤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独化疗组〔RR =2.30,95% CI(1.12,4.74),P =0.023〕,贫血发生率〔RR=1.46,95% CI(1.17,1.83),P ﹤0.001〕、皮疹发生率〔RR =14.49,95% CI(6.93,30.30),P ﹤0.001〕、腹泻发生率〔RR =3.90,95% CI(2.42,6.29),P ﹤0.001〕均低于单独化疗组,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 RR=1.02,95% CI(0.86,1.21),P =0.827〕、白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 RR =1.40,95% CI(0.72,2.70),P=0.321〕、血小板计数减少发生率〔RR =1.14,95% CI(0.91,1.43),P =0.2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厄洛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单独化疗,可有效延长患者中位PFS 和中位OS,提高肿瘤反应率并降低毒副作用发生率,尤其是贫血、皮疹和腹泻。
作者:蔺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附属二院呼吸与危重症中心主任沈华浩教授在欧洲呼吸协会年会(ERS)中国专场对“中国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进行了解读,要点如下。1相比2008年的指南新增的4部分内容与2008年哮喘指南相比,增加了流行病学、哮喘评估、重度哮喘和哮喘特殊问题处理4部分内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过目前约有3千万哮喘患者,其中14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约为1.24%。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7月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开颅组44例与引流组42例。开颅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引流组患者行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7 d 颅内压、术前及术后1~7 d 甘露醇用量、术后3个月病死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引流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开颅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颅组(P ﹤0.05)。时间与方法在颅内压上存在交互作用(P ﹤0.05);时间在颅内压上主效应显著(P ﹤0.05);方法在颅内压上主效应不显著(P ﹥0.05);引流组患者术后1、2 d 颅内压高于开颅组,术后3~7 d 颅内压低于开颅组(P ﹤0.05)。时间与方法在甘露醇用量上存在交互作用(P ﹤0.05);时间在甘露醇用量上主效应显著(P ﹤0.05);方法在甘露醇用量上主效应不显著(P ﹥0.05);引流组患者术后4~7 d 甘露醇用量少于开颅组( P ﹤0.05)。两组患者病死率、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降低效果优于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有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
作者:张波;温权;甘元华;刘健;出良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历经3年辛苦的异地恋,我终于鼓足勇气与一位医生去民政局领了一纸结婚证,做了“医嫂”。结婚虽然不足2年,但总是有些难忘的瞬间在我的心头激荡,它们很像浓缩的生活慢镜头,用另外一种视角记录着我与医疗系统联结的生活……那时我们还是异地,我从北京千里迢迢赶往贵阳他所在的医院去看望他。为了不打扰他的工作,我几乎将进入他科室的时机精准到了0.1秒,轻快地乘着那将要随着惯性关闭的虚掩的门步入门诊室。在抬头张望的那一瞬间,我脸上已经准备好的久违的笑容却僵在那里: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左手上方输液瓶中的液体顺着透明管一滴滴进入他的体内,一个面带倦容的医生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病案,边勾画边翻阅,头也不抬地伴着阵咳说道:“请坐,您哪里不舒服?”多年来,我进过他的科室几次,但除了这次从来没有哪一次令我感到后背发凉和心灵震撼。原来,医生也是会生病的,但当他们生病的时候,想做个轻松点享受医疗服务的患者都很奢侈。
作者:钟芳芳;史文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你听过这样一个笑话么?一位医生走进病房告诉他的患者:“很抱歉史密斯夫人,你的检测结果回来了,我有个坏消息和一个更坏的消息要告诉您。”“哦,好吧。那个坏消息是什么?”“坏消息是你得了癌症。”“那更坏的消息呢?”“你还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沉默许久……史密斯夫人说道,“好吧,至少我没有癌症。”这个冷笑话是我从一个电视节目上听到的,出于某种原因我决定把它讲给我的妈妈。她是一个癌症患者,而且刚被诊断出阿尔茨海默病。她听了之后笑了,笑得很开心。那么这个笑话还是不错的,对不对?
作者:赵媛;赵映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注射用复合辅酶对蒽环类药物所致恶性肿瘤患儿心肌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京山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患儿均予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同时对照组患儿予以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复合辅酶辅助治疗;连续化疗6~8个化疗周期,辅助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丙二醛(MDA)、心肌肌钙蛋白 T(cTnT)〕,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ST 段- T 波改变)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hs-CRP、CK、CK-MB、LDH、α-HBDH、MDA、cTn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hs-CRP、CK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血清CK-MB、LDH、α-HBDH、MDA、cTnT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 LVEF、CO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 LVEF、CO 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注射用复合辅酶对蒽环类药物所致恶性肿瘤患儿心肌损伤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有效保护患儿心肌细胞,改善患儿心功能,稳定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降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
作者:段梅梅;张耀晴;付佳佳;韩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牙周炎患者高血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探讨牙周炎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邯郸市中医院就诊的牙周炎患者400例,均进行牙周检查、血压测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本组400例牙周炎患者中检出高血压186例(占46.50%),颈动脉粥样硬化72例(占18.00%),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37例(占9.25%),105例(占26.25%)患者为单纯牙周炎;轻度牙周炎160例,中度牙周炎133例,重度牙周炎107例。不同严重程度牙周炎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率、颈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牙周炎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轻度、中度牙周炎患者(P ﹤0.05)。不同严重程度牙周炎患者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单纯牙周炎患者,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P ﹤0.05)。结论牙周炎患者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且牙周炎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增高有关;炎性细胞因子在牙周炎、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彦红;李欣;刘凤丽;席爱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07年1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不可手术局部晚期 NSCLC 患者110例,于开始治疗时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5-01-31,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血小板计数(PLT)及是否贫血患者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无吸烟史、不同 KPS 评分、是否化疗或放疗、不同白细胞计数(WBC)患者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RR =1.157,95% CI(1.116,1.213)〕、KPS 评分≥70分〔 RR =1.257,95% CI(1.129,1.294)〕、化疗〔RR =1.165,95% CI(1.124,1.229)〕、WBC≥10×109/ L〔RR =1.049,95% CI(1.035,1.084)〕是不可手术局部晚期 NSCLC 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吸烟史、KSP 评分≥70分、化疗、WBC≥10×109/ L 是不可手术局部晚期 NSCLC 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作者:邱慧兵;易铁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85例,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为睡眠障碍组116例和非睡眠障碍组16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卒中部位(左半球、右半球)、并发症(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285例患者中出现睡眠障碍116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0.7%,包括出血性脑卒中51例和缺血性脑卒中65例。出血性脑卒中并睡眠障碍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者29例,入睡困难者13例,睡眠维持困难及早醒者6例,打鼾、多梦、睡眠倒错者3例;缺血性脑卒中并睡眠障碍患者表现为不同形式失眠者46例,睡眠过多者15例,其他类型睡眠障碍者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卒中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睡眠障碍组患者 NIHSS 评分及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 评分﹥15分〔 OR =2.15,95% CI(1.65,5.85)〕、冠心病〔 OR =1.55,95% CI(1.01,3.06)〕、肺部感染〔 OR=1.86,95% CI(1.21,3.48)〕、尿路感染〔OR =1.53,95% CI(1.03,2.77)〕是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以睡眠过多为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以失眠为主;NIHSS 评分﹥15分、冠心病、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是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作者:陈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4—2016年收治的行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95例,根据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发生情况分为转化组60例和无转化组23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溶栓前空腹血糖(FBG)、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吸烟情况等,分析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TC、TG、HDL-C、LDL-C、BMI、吸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转化组患者 SBP、DBP、溶栓前FBG、溶栓前 NIHSS 评分高于无转化组( 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 OR =1.627,95% CI (1.259,4.276)〕、溶栓前 NIHSS 评分〔OR =1.382,95% CI(1.148,3.207)〕是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SBP、溶栓前 NIHSS 评分是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琛;陈国芳;刘薇薇;周生奎;平蕾;刘雷靖;徐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