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安丘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拟中药方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输出量(SV)〕、血清炎性因子〔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和血浆肌红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LVEF、LVEDV、S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LVEF、SV 高于对照组,LVEDV 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肌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肌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拟中药方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炎性反应,降低血浆肌红蛋白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玉财;李汉涛;翟宝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2016年4月,筛选有关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其中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组(MS 组)患者予以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组(MT 组)患者予以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采用 Rev Man 5.2统计学软件进行 Meta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脑尿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1150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MS 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 MT 组〔 RR =1.17,95% CI (1.10,1.24),P ﹤0.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 RR =0.52,95% CI(0.38,0.71),P ﹤0.0001〕低于 MT 组, LVEDD〔MD =-3.96,95% CI(-5.23,-2.68),P ﹤0.00001〕、LVESD〔 MD =-4.39,95% CI(-6.85,-1.92),P =0.0005〕小于 MT 组,LVEF 高于 MT 组〔RR =4.96,95% CI(4.25,5.66),P ﹤0.00001〕。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优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方面优势明显。
作者:柯子立;陈芬;陈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心房颤动(AF)是老年人常见心律失常类型之一,是指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而导致的心房律紊乱。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发病率不断升高,AF 发病率亦呈逐年升高趋势。AF 导致认知功能损伤及非卒中性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已成为临床关注重点之一。本文对 AF 影响非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筛查工具及治疗方案等进行综述。
作者:陈妍君;许广莉;贺钦;王琼英;白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7月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开颅组44例与引流组42例。开颅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引流组患者行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7 d 颅内压、术前及术后1~7 d 甘露醇用量、术后3个月病死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引流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开颅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颅组(P ﹤0.05)。时间与方法在颅内压上存在交互作用(P ﹤0.05);时间在颅内压上主效应显著(P ﹤0.05);方法在颅内压上主效应不显著(P ﹥0.05);引流组患者术后1、2 d 颅内压高于开颅组,术后3~7 d 颅内压低于开颅组(P ﹤0.05)。时间与方法在甘露醇用量上存在交互作用(P ﹤0.05);时间在甘露醇用量上主效应显著(P ﹤0.05);方法在甘露醇用量上主效应不显著(P ﹥0.05);引流组患者术后4~7 d 甘露醇用量少于开颅组( P ﹤0.05)。两组患者病死率、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降低效果优于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有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
作者:张波;温权;甘元华;刘健;出良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和 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6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3月在肥城市矿业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伴有心前区不适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34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46例和非冠心病组96例,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组67例、双支组77例和三支组102例。根据 Gensini 积分定量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分析血清 Lp(a)和NT-proBNP水平与 Gensini 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冠心病组患者血清 Lp(a)和NT-proBNP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P ﹤0.05)。三支组和双支组患者血清 Lp(a)、NT-proBNP水平及 Gensini 积分高于单支组,三支组患者血清 Lp(a)、NT-proBNP水平及Gensini 积分高于双支组(P ﹤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Lp(a)、NT-proBNP水平与 Gensini 积分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389、0.585,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血清 Lp( a)和NT-proBNP水平与 Gensini 积分呈正相关,且 Gensini 积分变异的39.1%可以由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血清 Lp( a)和NT-proBNP水平变化解释。结论血清 Lp(a)和NT-proBNP水平与6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血清 Lp(a)和NT-proBNP水平可用于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作者:刘道莹;刘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早期抗凝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5月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 COPD 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低流量吸氧、营养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予以早期抗凝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右心室心肌壁厚度、肺动脉收缩压(PS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随访1、3年内患者肺源性心脏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右心室心肌壁厚度、PSA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右心室心肌壁厚度小于对照组,PSAP 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 ﹤0.05)。随访1、3年观察组患者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抗凝治疗 COPD 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液黏度,改善患者预后,减少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
作者:凌文珊;侯宪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多西他赛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9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老年晚期 NSCLC 患者182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化疗组,每组9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化疗组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药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转归、随访1年及3年存活率,观察化疗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化疗组患者临床转归优于对照组(P ﹤0.05)。化疗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38例,血小板计数减少28例,恶心、呕吐14例,腹泻7例,脱发69例。化疗组患者随访1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随访3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西他赛可有效改善老年晚期 NSCLC 患者临床转归,提高患者1年存活率,但毒副作用较多。
作者:周正宇;张静;邱宇安;管湘霞;姜桂香;刘龙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黄连口服液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T 淋巴细胞亚群(CD +3细胞分数、CD +4细胞分数和 CD +8细胞分数)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 IL-6、IL-8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 IL-6、IL-8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 IL-6、IL-8和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 CD +3细胞分数、CD +4细胞分数和 CD +8细胞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 CD +3细胞分数、CD +4细胞分数高于对照组,CD +8细胞分数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治疗后 CD +3细胞分数、CD +4细胞分数高于治疗前,CD +8细胞分数低于治疗前(P ﹤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娜;陈秀东;尹龙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 指数和血清 IL-6、MMP-9、hs-CR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 IL-6、MMP-9、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 IL-6、MMP-9、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血清 IL-6、MMP-9、hs-CRP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余翔;周琳;刘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高血糖对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巨野县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收治的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18例,依据发病后血糖高低及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为高血糖介入组(A 组,n =50)、高血糖非介入组(B 组,n =53)、正常血糖介入组(C 组,n =57)、正常血糖非介入组(D 组,n =58)。记录4组患者性别、年龄、收缩压、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心率、Killip 分级、发病至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及肌钙蛋白 I 峰值、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比较4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4组患者性别、年龄、收缩压、吸烟史阳性率、高血压病史阳性率、冠心病家族史阳性率,心率、Killip 分级﹥Ⅰ级者所占比例、发病至入院时间、肌钙蛋白 I 峰值、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者随访12个月时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绘制 Kaplan - Meier 生存曲线发现,A 组患者累积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 B 组,C 组患者累积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 D 组(P ﹤0.05),而 A 组与 C 组患者、B 组与 D 组患者累积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9个月后,B 组患者累积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增加,延长随访时间至第12~18个月时,B 组患者累积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 D 组(P ﹤0.05)。结论无论是否合并高血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均是改善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佳治疗方案,而高血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刘欣;张军;潘青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注射用复合辅酶对蒽环类药物所致恶性肿瘤患儿心肌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京山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患儿均予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同时对照组患儿予以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复合辅酶辅助治疗;连续化疗6~8个化疗周期,辅助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丙二醛(MDA)、心肌肌钙蛋白 T(cTnT)〕,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ST 段- T 波改变)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hs-CRP、CK、CK-MB、LDH、α-HBDH、MDA、cTn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hs-CRP、CK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血清CK-MB、LDH、α-HBDH、MDA、cTnT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 LVEF、CO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 LVEF、CO 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注射用复合辅酶对蒽环类药物所致恶性肿瘤患儿心肌损伤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有效保护患儿心肌细胞,改善患儿心功能,稳定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降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
作者:段梅梅;张耀晴;付佳佳;韩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沧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64例,均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并随访6个月,记录其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病变部位、术前椎动脉直径、支架类型、支架直径、支架长度及术后狭窄长度,分析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血管内支架置入术,随访期间18例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组),46例未出现再狭窄(无再狭窄组),再狭窄发生率为28.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病变部位、支架直径、支架长度及术后狭窄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再狭窄组患者吸烟史阳性率高于无再狭窄组,术前椎动脉直径短于无再狭窄组,采用药物支架者所占比例低于无再狭窄组(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β=0.098,OR =2.648,95%CI(1.159,4.674),P =0.001〕、术前椎动脉直径〔β=0.956,OR =2.614,95% CI(1.134,6.022),P =0.007〕为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药物支架〔β=-0.612,OR =1.837,95% CI(1.086,4.597),P =0.029〕为保护因素。结论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有吸烟史、术前椎动脉直径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药物支架为保护因素。
作者:张广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与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5年阳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氯解磷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予以阿托品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予以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自主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症状〔烟碱样(N 样)症状、毒蕈碱样(M 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CNS)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心动过速、视力模糊、药物中毒昏迷、尿潴留、反跳现象、迟发性神经病、中间综合征)发生情况、用药情况(用药剂量、用药频率)、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 HBDH)、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观察组患者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自主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N 样症状消失时间、M 样症状消失时间、CNS 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心动过速、视力模糊、药物中毒昏迷、尿潴留、反跳现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迟发性神经病、中间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剂量少于对照组,用药频率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LDH、HBDH、CK、CK-MB、AS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LDH、HBDH、CK、CK-MB、AST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托品,可有效地缩短患者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减少患者用药剂量及用药频率,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李向东;陈容梅;杨国科;唐光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NRG-1)对体外循环(CPB)心脏停搏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成年健康雄性 SD 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NRG-1预处理组,每组10只。B、C 组大鼠参照文献建立 CPB 模型,NRG-1预处理组大鼠在 CPB 心脏停搏前30 min 腹腔注射NRG-1,正常对照组大鼠置于恒温干净环境中正常喂养。比较3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乳酸脱氢酶( LDH)、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及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 A2(TXA2)、前列环素(PGI2)水平。结果模型组和NRG-1预处理组大鼠血清CK-MB、LDH、MDA 水平及血浆 ET、TXA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 SOD、GSH-Px水平及血浆 PGI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NRG-1预处理组大鼠血清CK-MB、LDH、MDA 水平及血浆ET、TXA2水平及低于模型组,血清 SOD、GSH-Px水平及血浆 PGI2水平高于模型组(P ﹤0.05)。结论 CPB 可引起心脏停搏大鼠心肌损伤,NRG-1对 CPB 心脏停搏大鼠具有一定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罗志方;江美兰;李章红;李文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氨基末端 B 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73例作为观察组,按梗死灶直径大小分为大面积梗死组(直径﹥5 cm)54例、中面积梗死组(直径3~5 cm)118例、小面积梗死组(直径﹤3 cm)101例;按缺血性脑卒中 TOAST 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组91例、心源性栓塞型(CE)组57例、小动脉闭塞型(SAO)组80例、其他明确病因型(SOE)组17例、不明病因型(SUE)组28例。另选取同期在宝鸡市中心医院体检健康者23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NT-proBNP、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充盈早期左房室瓣环运动速度峰值/充盈晚期左房室瓣环运动速度峰值( Ea/ Aa)及左房室瓣环左心房收缩期组织运动速度( A'值)等, NT-proBNP与 IVRT、Ea/ Aa 的相关性分析采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NT-proBNP高于对照组,IVRT 长于对照组,Ea/ Aa 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受试者 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NT-proBNP与 IVRT 呈正相关( r =0.33,P =0.02),与 Ea/ Aa 呈负相关( r =-0.37,P=0.01)。大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患者NT-proBNP与 IVRT 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39、0.28,P ﹤0.05),与 Ea/Aa 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41、-0.30,P ﹤0.05);小面积梗死组患者NT-proBNP与 IVRT( r =0.20)、Ea/ Aa( r=-0.25)无直线相关关系(P ﹥0.05)。LAA 组、CE 组患者NT-proBNP与 IVRT 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29、0.42,P﹤0.05),与 Ea/ Aa 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31、-0.39,P ﹤0.05);SAO 组、SOE 组和 SUE 组患者NT-proBNP与IVRT(r 值分别为0.22、0.24、0.20)、Ea/ Aa(r 值分别为-0.23、-0.21、-0.25)无直线相关关系( P ﹥0.05)。结论 NT-proBN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 IVRT、Ea/ Aa 存在相关关系,临床可通过检测NT-proBNP水平以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损伤情况,且其对大面积梗死及 TOAST 分型为 LAA、CE 型患者的评估价值较高。
作者:李建刚;张建军;张会平;麦兴盛;左鹏飞;李亚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血浆 L -精氨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9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内四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0例,根据 END 发生情况分为 END 组128例和非 END 组212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影响因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等)、血浆 L -精氨酸水平、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梗死体积、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及空腹血糖等。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ND 组患者空腹血糖、基线 NIHSS评分及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非 END 组,基线梗死体积大于非 END 组,血浆 L -精氨酸水平低于非 END 组(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OR =4.198,95% CI(1.364,15.482)〕、基线 NIHSS 评分〔OR=2.465,95% CI(1.173,15.870)〕、基线梗死体积〔OR =3.886,95% CI(1.324,16.737)〕及血浆 L -精氨酸水平〔OR =7.997,95% CI(2.473,6.460)〕是急性脑梗死患者 END 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绘制 ROC 曲线发现,血浆 L -精氨酸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 END 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95% CI(0.851,0.942)〕,当其为66.5μmol/ L 时,灵敏度为0.856,特异度为0.872。结论血浆 L -精氨酸水平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 END 的指标之一。
作者:袁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通脉调脂方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调脂方组和联合组,每组43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瑞舒伐他汀片治疗,调脂方组患者加用通脉调脂方治疗,联合组患者加用瑞舒伐他汀联合通脉调脂方治疗;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比黏度(ηp)、红细胞沉降率( ESR)、纤维蛋白原(Fib)、血细胞比容(HCT)、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ηbH)、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ηbL)〕、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炎性因子〔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并观察治疗期间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ηp、ESR、Fib、HCT、ηbH 及ηb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ηp、ESR、Fib、HCT、ηbH 及ηbL 低于调脂方组和对照组,调脂方组患者ηp、ESR、Fib、HCT、ηbH 及ηbL 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 TG、TC、LDL-C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清 TG、TC 和LDL-C水平低于调脂方组和对照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调脂方组和对照组(P ﹤0.05);调脂方组患者血清 TG 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调脂方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 TC 和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hs-CRP、IL-18、TNF-α、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清hs-CRP、IL-18、TNF-α、IL-1β水平低于调脂方组和对照组(P ﹤0.05);而调脂方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hs-CRP、IL-18、TNF-α、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损伤,亦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脉调脂方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改善效果优于单用通脉调脂方或瑞舒伐他汀,两药联用能更好地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王冬梅;李嵩岩;李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代谢综合征和(MS)和心房颤动(AF)均是临床常见病,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其患病率逐年增加。近年来,较多研究发现,MS 及其组分与 AF 存在相关性,可能是多种病理机制共同参与的结果。因此,进一步研究 MS 及其组分对 AF 的影响机制对临床诊治及预防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袁燕;张风雷;郑曼;徐新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在教学医院实习的第2个月,我腹痛难忍,那时刚好在消化内科实习,老师看完之后说:“小雨,从你的症状来看,很有可能是得了消化性溃疡。”在老师的建议下,第2天一早我空腹在内镜中心接受了胃镜检查,身份一下子从医生变为了患者,那种感觉非常奇怪。胃镜检查同意书上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无痛胃镜,一种是普通胃镜。无痛胃镜是指在静脉全麻之后进行检查,麻醉有风险,即便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很小,但会因人而异。我选择了普通胃镜,年轻,耐受力强,这点痛还忍不了,将来怎么做医生?更重要的,我选择普通胃镜是想通过亲身体验,从而在今后更好地从事临床工作。
作者:张雨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在脑栓塞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宝鸡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栓塞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并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华法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疗效终点(包括新发静脉血栓形成、非致死性肺栓塞、急性脑血管事件、任何原因死亡)、主要安全性终点(包括大出血或致命性出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及治疗后1、3、6、12个月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血红蛋白( Hb)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两组患者非致死性肺栓塞发生率、急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大出血或致命性出血发生率及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新发静脉血栓形成。时间与方法在 PT、APTT、Hb 及 PLT 上无交互作用(P ﹥0.05);时间在 PT、APTT、Hb 及 PLT 上主效应不显著(P ﹥0.05);方法在 PT、APTT、Hb 及 PLT 上主效应不显著(P ﹥0.05);治疗1、3、6、12个月两组患者 PT、APTT、Hb 及 PLT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伐沙班在脑栓塞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华法林相当,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卢蓉;刘娟;席聪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