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子立;陈芬;陈志强
目的:评价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2016年4月,筛选有关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其中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组(MS 组)患者予以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组(MT 组)患者予以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采用 Rev Man 5.2统计学软件进行 Meta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脑尿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1150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MS 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 MT 组〔 RR =1.17,95% CI (1.10,1.24),P ﹤0.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 RR =0.52,95% CI(0.38,0.71),P ﹤0.0001〕低于 MT 组, LVEDD〔MD =-3.96,95% CI(-5.23,-2.68),P ﹤0.00001〕、LVESD〔 MD =-4.39,95% CI(-6.85,-1.92),P =0.0005〕小于 MT 组,LVEF 高于 MT 组〔RR =4.96,95% CI(4.25,5.66),P ﹤0.00001〕。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优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方面优势明显。
作者:柯子立;陈芬;陈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注射用复合辅酶对蒽环类药物所致恶性肿瘤患儿心肌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京山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患儿均予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同时对照组患儿予以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复合辅酶辅助治疗;连续化疗6~8个化疗周期,辅助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丙二醛(MDA)、心肌肌钙蛋白 T(cTnT)〕,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ST 段- T 波改变)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hs-CRP、CK、CK-MB、LDH、α-HBDH、MDA、cTn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hs-CRP、CK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血清CK-MB、LDH、α-HBDH、MDA、cTnT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 LVEF、CO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 LVEF、CO 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注射用复合辅酶对蒽环类药物所致恶性肿瘤患儿心肌损伤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有效保护患儿心肌细胞,改善患儿心功能,稳定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降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
作者:段梅梅;张耀晴;付佳佳;韩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厄洛替尼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EMBase、PubMed 和 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6月。筛选厄洛替尼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联合化疗组患者采用厄洛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单独化疗组患者采用单独化疗治疗。由两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并采用 Stata 12.0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终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共包含3536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联合化疗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PFS)〔 HR=0.75,95% CI(0.59,0.92),P ﹤0.001〕和中位生存期(OS)〔HR =0.91,95% CI(0.83,0.99),P ﹤0.001〕长于单独化疗组,肿瘤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独化疗组〔RR =2.30,95% CI(1.12,4.74),P =0.023〕,贫血发生率〔RR=1.46,95% CI(1.17,1.83),P ﹤0.001〕、皮疹发生率〔RR =14.49,95% CI(6.93,30.30),P ﹤0.001〕、腹泻发生率〔RR =3.90,95% CI(2.42,6.29),P ﹤0.001〕均低于单独化疗组,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 RR=1.02,95% CI(0.86,1.21),P =0.827〕、白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 RR =1.40,95% CI(0.72,2.70),P=0.321〕、血小板计数减少发生率〔RR =1.14,95% CI(0.91,1.43),P =0.2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厄洛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单独化疗,可有效延长患者中位PFS 和中位OS,提高肿瘤反应率并降低毒副作用发生率,尤其是贫血、皮疹和腹泻。
作者:蔺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心房颤动(AF)是老年人常见心律失常类型之一,是指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而导致的心房律紊乱。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发病率不断升高,AF 发病率亦呈逐年升高趋势。AF 导致认知功能损伤及非卒中性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已成为临床关注重点之一。本文对 AF 影响非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筛查工具及治疗方案等进行综述。
作者:陈妍君;许广莉;贺钦;王琼英;白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血浆 L -精氨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9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内四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0例,根据 END 发生情况分为 END 组128例和非 END 组212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影响因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等)、血浆 L -精氨酸水平、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梗死体积、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及空腹血糖等。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ND 组患者空腹血糖、基线 NIHSS评分及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非 END 组,基线梗死体积大于非 END 组,血浆 L -精氨酸水平低于非 END 组(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OR =4.198,95% CI(1.364,15.482)〕、基线 NIHSS 评分〔OR=2.465,95% CI(1.173,15.870)〕、基线梗死体积〔OR =3.886,95% CI(1.324,16.737)〕及血浆 L -精氨酸水平〔OR =7.997,95% CI(2.473,6.460)〕是急性脑梗死患者 END 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绘制 ROC 曲线发现,血浆 L -精氨酸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 END 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95% CI(0.851,0.942)〕,当其为66.5μmol/ L 时,灵敏度为0.856,特异度为0.872。结论血浆 L -精氨酸水平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 END 的指标之一。
作者:袁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氨基末端 B 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73例作为观察组,按梗死灶直径大小分为大面积梗死组(直径﹥5 cm)54例、中面积梗死组(直径3~5 cm)118例、小面积梗死组(直径﹤3 cm)101例;按缺血性脑卒中 TOAST 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组91例、心源性栓塞型(CE)组57例、小动脉闭塞型(SAO)组80例、其他明确病因型(SOE)组17例、不明病因型(SUE)组28例。另选取同期在宝鸡市中心医院体检健康者23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NT-proBNP、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充盈早期左房室瓣环运动速度峰值/充盈晚期左房室瓣环运动速度峰值( Ea/ Aa)及左房室瓣环左心房收缩期组织运动速度( A'值)等, NT-proBNP与 IVRT、Ea/ Aa 的相关性分析采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NT-proBNP高于对照组,IVRT 长于对照组,Ea/ Aa 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受试者 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NT-proBNP与 IVRT 呈正相关( r =0.33,P =0.02),与 Ea/ Aa 呈负相关( r =-0.37,P=0.01)。大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患者NT-proBNP与 IVRT 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39、0.28,P ﹤0.05),与 Ea/Aa 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41、-0.30,P ﹤0.05);小面积梗死组患者NT-proBNP与 IVRT( r =0.20)、Ea/ Aa( r=-0.25)无直线相关关系(P ﹥0.05)。LAA 组、CE 组患者NT-proBNP与 IVRT 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29、0.42,P﹤0.05),与 Ea/ Aa 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31、-0.39,P ﹤0.05);SAO 组、SOE 组和 SUE 组患者NT-proBNP与IVRT(r 值分别为0.22、0.24、0.20)、Ea/ Aa(r 值分别为-0.23、-0.21、-0.25)无直线相关关系( P ﹥0.05)。结论 NT-proBN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 IVRT、Ea/ Aa 存在相关关系,临床可通过检测NT-proBNP水平以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损伤情况,且其对大面积梗死及 TOAST 分型为 LAA、CE 型患者的评估价值较高。
作者:李建刚;张建军;张会平;麦兴盛;左鹏飞;李亚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牙周炎患者高血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探讨牙周炎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邯郸市中医院就诊的牙周炎患者400例,均进行牙周检查、血压测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本组400例牙周炎患者中检出高血压186例(占46.50%),颈动脉粥样硬化72例(占18.00%),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37例(占9.25%),105例(占26.25%)患者为单纯牙周炎;轻度牙周炎160例,中度牙周炎133例,重度牙周炎107例。不同严重程度牙周炎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率、颈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牙周炎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轻度、中度牙周炎患者(P ﹤0.05)。不同严重程度牙周炎患者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单纯牙周炎患者,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P ﹤0.05)。结论牙周炎患者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且牙周炎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增高有关;炎性细胞因子在牙周炎、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彦红;李欣;刘凤丽;席爱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NRG-1)对体外循环(CPB)心脏停搏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成年健康雄性 SD 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NRG-1预处理组,每组10只。B、C 组大鼠参照文献建立 CPB 模型,NRG-1预处理组大鼠在 CPB 心脏停搏前30 min 腹腔注射NRG-1,正常对照组大鼠置于恒温干净环境中正常喂养。比较3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乳酸脱氢酶( LDH)、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及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 A2(TXA2)、前列环素(PGI2)水平。结果模型组和NRG-1预处理组大鼠血清CK-MB、LDH、MDA 水平及血浆 ET、TXA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 SOD、GSH-Px水平及血浆 PGI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NRG-1预处理组大鼠血清CK-MB、LDH、MDA 水平及血浆ET、TXA2水平及低于模型组,血清 SOD、GSH-Px水平及血浆 PGI2水平高于模型组(P ﹤0.05)。结论 CPB 可引起心脏停搏大鼠心肌损伤,NRG-1对 CPB 心脏停搏大鼠具有一定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罗志方;江美兰;李章红;李文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天麻素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2015年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检查及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素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头痛发作频率、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头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发作频率低于治疗前,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头痛程度评分低于治疗前( 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承受压力、社会关系、营养状况、运动状况及自我实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天麻素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头痛发作频率、缩短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减轻头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许秀兰;朱建建;邹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附属二院呼吸与危重症中心主任沈华浩教授在欧洲呼吸协会年会(ERS)中国专场对“中国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进行了解读,要点如下。1相比2008年的指南新增的4部分内容与2008年哮喘指南相比,增加了流行病学、哮喘评估、重度哮喘和哮喘特殊问题处理4部分内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过目前约有3千万哮喘患者,其中14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约为1.24%。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高血糖对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巨野县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收治的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18例,依据发病后血糖高低及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为高血糖介入组(A 组,n =50)、高血糖非介入组(B 组,n =53)、正常血糖介入组(C 组,n =57)、正常血糖非介入组(D 组,n =58)。记录4组患者性别、年龄、收缩压、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心率、Killip 分级、发病至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及肌钙蛋白 I 峰值、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比较4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4组患者性别、年龄、收缩压、吸烟史阳性率、高血压病史阳性率、冠心病家族史阳性率,心率、Killip 分级﹥Ⅰ级者所占比例、发病至入院时间、肌钙蛋白 I 峰值、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患者随访12个月时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绘制 Kaplan - Meier 生存曲线发现,A 组患者累积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 B 组,C 组患者累积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 D 组(P ﹤0.05),而 A 组与 C 组患者、B 组与 D 组患者累积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9个月后,B 组患者累积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增加,延长随访时间至第12~18个月时,B 组患者累积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 D 组(P ﹤0.05)。结论无论是否合并高血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均是改善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佳治疗方案,而高血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刘欣;张军;潘青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 指数和血清 IL-6、MMP-9、hs-CR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 IL-6、MMP-9、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 IL-6、MMP-9、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血清 IL-6、MMP-9、hs-CRP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余翔;周琳;刘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12 h 应用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至入院时间为6~12 h 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 A 组35例与 B 组48例。A 组患者予以常规方法治疗,B 组患者予以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 h、7 d、14 d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14 d 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Barthel 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4 h、7 d、14 d B组患者 NIHSS 评分低于 A 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ND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14 d B 组患者 NDS 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12 h 应用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何志聪;范燕明;陈赟;黄少飞;贺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7月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开颅组44例与引流组42例。开颅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引流组患者行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7 d 颅内压、术前及术后1~7 d 甘露醇用量、术后3个月病死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引流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开颅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颅组(P ﹤0.05)。时间与方法在颅内压上存在交互作用(P ﹤0.05);时间在颅内压上主效应显著(P ﹤0.05);方法在颅内压上主效应不显著(P ﹥0.05);引流组患者术后1、2 d 颅内压高于开颅组,术后3~7 d 颅内压低于开颅组(P ﹤0.05)。时间与方法在甘露醇用量上存在交互作用(P ﹤0.05);时间在甘露醇用量上主效应显著(P ﹤0.05);方法在甘露醇用量上主效应不显著(P ﹥0.05);引流组患者术后4~7 d 甘露醇用量少于开颅组( P ﹤0.05)。两组患者病死率、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解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降低效果优于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有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
作者:张波;温权;甘元华;刘健;出良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历经3年辛苦的异地恋,我终于鼓足勇气与一位医生去民政局领了一纸结婚证,做了“医嫂”。结婚虽然不足2年,但总是有些难忘的瞬间在我的心头激荡,它们很像浓缩的生活慢镜头,用另外一种视角记录着我与医疗系统联结的生活……那时我们还是异地,我从北京千里迢迢赶往贵阳他所在的医院去看望他。为了不打扰他的工作,我几乎将进入他科室的时机精准到了0.1秒,轻快地乘着那将要随着惯性关闭的虚掩的门步入门诊室。在抬头张望的那一瞬间,我脸上已经准备好的久违的笑容却僵在那里: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左手上方输液瓶中的液体顺着透明管一滴滴进入他的体内,一个面带倦容的医生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病案,边勾画边翻阅,头也不抬地伴着阵咳说道:“请坐,您哪里不舒服?”多年来,我进过他的科室几次,但除了这次从来没有哪一次令我感到后背发凉和心灵震撼。原来,医生也是会生病的,但当他们生病的时候,想做个轻松点享受医疗服务的患者都很奢侈。
作者:钟芳芳;史文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评分、Barthel 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梗死体积小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CS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C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任志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代谢综合征和(MS)和心房颤动(AF)均是临床常见病,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其患病率逐年增加。近年来,较多研究发现,MS 及其组分与 AF 存在相关性,可能是多种病理机制共同参与的结果。因此,进一步研究 MS 及其组分对 AF 的影响机制对临床诊治及预防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袁燕;张风雷;郑曼;徐新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在脑栓塞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宝鸡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栓塞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并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华法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疗效终点(包括新发静脉血栓形成、非致死性肺栓塞、急性脑血管事件、任何原因死亡)、主要安全性终点(包括大出血或致命性出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及治疗后1、3、6、12个月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血红蛋白( Hb)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两组患者非致死性肺栓塞发生率、急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大出血或致命性出血发生率及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新发静脉血栓形成。时间与方法在 PT、APTT、Hb 及 PLT 上无交互作用(P ﹥0.05);时间在 PT、APTT、Hb 及 PLT 上主效应不显著(P ﹥0.05);方法在 PT、APTT、Hb 及 PLT 上主效应不显著(P ﹥0.05);治疗1、3、6、12个月两组患者 PT、APTT、Hb 及 PLT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伐沙班在脑栓塞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华法林相当,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卢蓉;刘娟;席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和 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6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3月在肥城市矿业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伴有心前区不适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34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46例和非冠心病组96例,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组67例、双支组77例和三支组102例。根据 Gensini 积分定量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分析血清 Lp(a)和NT-proBNP水平与 Gensini 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冠心病组患者血清 Lp(a)和NT-proBNP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P ﹤0.05)。三支组和双支组患者血清 Lp(a)、NT-proBNP水平及 Gensini 积分高于单支组,三支组患者血清 Lp(a)、NT-proBNP水平及Gensini 积分高于双支组(P ﹤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Lp(a)、NT-proBNP水平与 Gensini 积分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389、0.585,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血清 Lp( a)和NT-proBNP水平与 Gensini 积分呈正相关,且 Gensini 积分变异的39.1%可以由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血清 Lp( a)和NT-proBNP水平变化解释。结论血清 Lp(a)和NT-proBNP水平与6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血清 Lp(a)和NT-proBNP水平可用于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作者:刘道莹;刘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多西他赛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9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老年晚期 NSCLC 患者182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化疗组,每组9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化疗组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药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转归、随访1年及3年存活率,观察化疗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化疗组患者临床转归优于对照组(P ﹤0.05)。化疗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38例,血小板计数减少28例,恶心、呕吐14例,腹泻7例,脱发69例。化疗组患者随访1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随访3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西他赛可有效改善老年晚期 NSCLC 患者临床转归,提高患者1年存活率,但毒副作用较多。
作者:周正宇;张静;邱宇安;管湘霞;姜桂香;刘龙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