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林;康珊;武霄峰
目的 分析老年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分析21例老年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以及31例非积液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动态特点,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6min步行距离.结果 积液组射血分数低于非积液组,且左房直径大于非积液组(P<0.05),治疗后积液组6min步行距离短于非积液组(P<0.05).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治疗效果差于非积液者,需引起临床重视,及早消除胸腔积液,以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苏醒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非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均愈合,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为70.00%,而对照组的优良率为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42例,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无创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有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止血效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进行无创护理,止血效果好.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潘麒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2008年6月-2010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为所有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对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后,治疗效果显著,其中4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结论 惟有按时用药以及定期测量血压,合理调整自身的膳食结构,戒烟戒酒,保持大便的畅通,才能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长期处于正常水平.
作者:马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8例,分析再灌注和未再通组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 158例患者再灌注101例,再灌注率为63.9%,溶栓后2h内RA出现71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58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13例,发生率为70.1%.结论 RA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可靠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作者:武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自拟五合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药以五合汤为主方,随证加减,水煎服,1剂/d,疗程为4周.结果 40例患者,临床痊愈18例,占45%;显效10例,占25%;有效9例,占22.5%;无效3例,占7.5%.总有效率92.5%.结论 五合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陈景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价值.方法 47例患者采用日本Olympus BF-P20型纤维支气管镜刷片检查抗酸杆菌和病理检查诊断为支气管内膜结核,并于纤支镜下局部多点注射异烟肼治疗.结果 47例患者根据纤支镜下表现可分为浸润型9例,溃病型16例,增殖型15例和纤维狭窄型7例;发病部位:左上叶气管受累10例,左舌叶气管受累10例,左下叶气管受累9例,右上叶气管受累7例,右中叶气管受累6例,右下叶气管受累5例;经纤支镜局部注射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糜烂、坏死、溃疡、息肉病灶消散.结论 纤支镜检是支气管内膜结核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经纤支镜多点药物局部注射治疗是支气管内膜结核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李春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预防致残,减轻残疾程度,大限度地改善患者运动、语言、认知和其他受损的功能,恢复其生活和活动能力,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方法 在完成一般治疗和护理的前提下,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即重视早期脑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及急性期护理干预,取得家庭的支持并正确指导其护理.结果 患者经过早期护理干预后病情得到了稳定.结论 通过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能够再适应,明显提高了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邓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性脑病时进行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及纳洛酮联用NIPPV,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NIPPV,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气分析改善明显,意识障碍恢复快,气管插管率明显降低,平均住ICU时间明显减少.结论 对于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纳洛酮联用NIPPV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覃少佳;覃学美;曹保卫;覃自强;黄厚雄;欧发邦;凌永勤;何帅明;覃月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在肺灌洗中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选择14例行全肺灌洗术的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例,实验组根据每个患者灌洗肺通气时的压力-容积曲线(P-V曲线)中吸气支的低拐点来确定PEEP值;对照组选择PEEP 5cmH2O通气.观察患者在使用PEEP前、PEEP通气30min、使用PEEP后的心率(HR)、有创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搏出量(CO)、每搏量(SV)、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胸液成分(TFC)、心肌加速度指数(ACI)、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气道峰压(Peak)、气道平台压(Plat)、动态肺顺应性、气道阻力以及血气分析值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各观察值在PEEP通气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EEP通气时,实验组的MAP降低、CVP和SPO2增高、TFC增高、PetCO2降低、Plat增高(P<0.05).与PEEP通气前比较,实验组在PEEP通气后的PaCO2降低、SaO2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PEEP通气时的MAP降低、CVP、SPO2、PetCO2增高(P<0.05).结论 根据P-V曲线中吸气支的低拐点来确定PEEP值能使肺灌洗患者术中改善氧合.
作者:蓝岚;欧阳葆怡;岑燕遗;陈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益肺润肠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将随机抽取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47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益肺润肠汤与西药联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A组;B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结论 应用益肺润肠汤与西药联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邰小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康复进程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84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控制感染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营养支持,10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 疗程结束后对照组2例患者死于肺心病、心力衰竭;观察组无死亡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早期使用胃肠外营养支持能明显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提高生存质量,减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顾锦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用环磷腺苷葡胺185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结果 对照组痊愈32例(42.10%),好转22例(28.95%),无效22例(28.95%),总有效率为71.05%;研究组痊愈56例(73.68%),好转14例(18.42%),无效6例(7.89%),总有效率为92.10%;两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具有很好的效果,其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韦利元;黄东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策略.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根据机械通气治疗特点采用个性化护理.分析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 经治疗和护理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个性化的护理策略,在加强营养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及治疗中对症护理,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利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4例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在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规范的早期康复治疗,并与未经规范康复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无论在临床疗效还是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脑梗死患者能够提高治疗的整体疗效,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戴海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每年肌腱与骨骼损伤的患者将近3千万,其中肌腱损伤的患者近半数[1].对于肌腱损伤与肌腱缺损,主要使用的修复方法依旧是单纯的自体肌腱移植.目前各种外伤导致的肌腱损伤与肌腱缺损的患者越来越多,肌腱与韧带损伤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日益增大.以往通过单纯的自体肌腱移植来修复肌腱缺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随着医学的发展,相继出现了人工肌腱,组织工程技术,但耗资大,技术不完善,所以一直停滞不前.
作者:崔亮;卡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及高血压,死亡率居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及心肌梗死.但长期以来由于对该病的防治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基层医院经常漏诊、误诊.探索适合基层医院评估诊治APE的方法是降低APE病死率的重要途径.
作者:冯静波;詹毅;李琳;赵培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乳腺微小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患者经超声或钼靶检查发现的微小病变进行超声引导下切除,其中37例术前超声引导活检证实为良性病变,5例超声或钼靶提示为良性病变.结果 42例患者病变在超声引导下均被完整切除,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切除乳腺微小病变简便安全.
作者:郑永财;潘国栋;张伟;张春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液报废原因,发现影响本地区血液报废因素,采取有效改进防范措施减少血液报废,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方法 收集本站2009-2011年所有血液报废资料,按报废原因,品种,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共报废血液4 118袋,年平均报废率为11.42%,其中脂血报废率为4.66%,居血液报废原因首位,其次为ALT升高报废(1.60%),第三为不足量血液报废(0.74%),再次为RPR阳性(0.62%),HbsAg阳性(0.44%),抗-HCV、抗-HIV报废所占比例较小,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从血液报废品种分析,以血浆和悬浮红细胞为主,占报废血液总数的85.23 %.结论 献血前征询和初筛是保证血液质量、减少血液报废的重要措施,同时建立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加强献血前的宣传教育并对采供血全过程质量控制和有效监督,可以减少血液报废.
作者:罗昭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我科近4年中18例肺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胸腔闭式引流进行观察,探讨此类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 18例患者术后3d每天均有500ml以上引流胸腔积液,有10例(A组)在术后3d仍有800ml胸腔积液,给予自体血胸膜固定术,8例(B组)仍予常规支持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A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6d,平均住院费用为4.1万元;B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9d,平均住院费用为3.2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需加强观察胸腔积液的变化,及时的自体血胸膜固定术并加强指导翻身护理,可在临床上加快此类患者的康复,同时减少住院费用.
作者:吴丹;李翎;代翠琳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