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运用

邓毅

关键词:脑梗死, 护理早期干预, 运用
摘要:目的 预防致残,减轻残疾程度,大限度地改善患者运动、语言、认知和其他受损的功能,恢复其生活和活动能力,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方法 在完成一般治疗和护理的前提下,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即重视早期脑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及急性期护理干预,取得家庭的支持并正确指导其护理.结果 患者经过早期护理干预后病情得到了稳定.结论 通过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能够再适应,明显提高了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运用

    目的 预防致残,减轻残疾程度,大限度地改善患者运动、语言、认知和其他受损的功能,恢复其生活和活动能力,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方法 在完成一般治疗和护理的前提下,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即重视早期脑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及急性期护理干预,取得家庭的支持并正确指导其护理.结果 患者经过早期护理干预后病情得到了稳定.结论 通过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能够再适应,明显提高了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邓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心脏病患者,在控制心绞痛,改善心肌供血治疗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口服治疗;9g/次,3次/d,温水冲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结果 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为82.26%(51/62),不良反应轻微且发生率低.结论 稳心颗粒能有效地控制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心律失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张文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CT定位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脑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CT定位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据CT定位,通过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患者120例,并与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20例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及病死率.结果 微创组和保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67.5%,病死率分别为5.0%和1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定位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侯林;康珊;武霄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典型肺栓塞诊治分析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临床急危重症,多见于老年人,6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达20%[1],是70岁以上患者的常见死因.但有相当一部分PE患者的发病过程比较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尤其是老年患者常被其基础病情所掩盖,目前仍是临床误诊较多的疾病之一.现将我院24例不典型PE患者诊断过程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兰秋;石振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预防措施,总结我院治疗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临床实践与文献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我院32例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基本痊愈18例,治愈率为75%,显著进步7例,进步3例,死亡1例,重残1例,中残2例.结论 外伤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诊断呈现一种隐蔽的特点,需反复检查,若病情有变,应及时治疗,尽早手术.

    作者:赵洪波;孙守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60例肝癌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CA153、CA199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CA153、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肿瘤标记物在肝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增加其准确性.

    作者:陶立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倍他乐克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倍他乐克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倍他乐克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照组采用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以及他汀类调脂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倍他乐克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并且该药口服方便,用药安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红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及出血率.结果 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为100.0%(30/30),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为66.7%(20/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出血率为10.0%,对照组的出血率为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高,可降低出血率,给药简便,不良反应小,用于溶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413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当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佳治疗措施是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1],这一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心内科临床实践,不仅能有效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症状,更重要的是成功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的精细化护理,能够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提高起搏器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近年来我院心内科已成功开展了各种型号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400余例,在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的精细化护理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本文予以总结.

    作者:彭家芹;丁家望;吴辉;李松;陈勇;熊艳;朱华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一例罕见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护理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与感染和自身免疫有密切关系的,侵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血管病变.Ⅰ型多发性大动脉炎也称主动脉弓综合征或高安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

    作者:刘悦琦;包小静;王亚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老年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结肠癌伴发急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及其危险闪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术后有19例(27.1%)出现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8例(11.4%).单因素分析显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3~4级、APACHE-Ⅲ评分者>14分、闭袢性结肠梗阻及合并肠穿孔或肠浆膜撕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结论 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谨慎选择恰当术式及术后加强监护.

    作者:曾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及特征,并提出与相关疾病鉴别诊断的方法及技巧.方法 对我科2006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8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证实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T细胞淋巴瘤5例,B细胞淋巴瘤3例.胃淋巴瘤CT表现为弥漫性或结节状胃壁增厚,呈波浪状或分叶状,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胃壁外周脂肪间隙存在,增强呈轻中度强化.小肠淋巴瘤范围广、分布位置不确定、形态不一致,常侵犯肠系膜致肠系膜增厚,但边缘清楚,增厚的肠管可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一般不引起完全性梗阻.结论 浸润、结节、均质、轻中度强化是胃肠道淋巴瘤的共性特征,准确识别这一共性特征能对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起到很大的帮助.

    作者:虞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乳腺癌原发灶激素受体表达阴性,淋巴结转移灶激素受体表达阳性一例

    本文报告一例左乳腺癌伴双腋下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患者术前乳房肿物粗针穿刺活检提示:激素受体表达阴性.患者经过3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后接受手术,术后病理提示乳房肿物及右腋窝转移淋巴结的激素受体表达阴性而左腋窝有3个转移淋巴结的激素表达呈中等强度阳性,其病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谢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益肺润肠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益肺润肠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将随机抽取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47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益肺润肠汤与西药联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A组;B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结论 应用益肺润肠汤与西药联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邰小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腹泻婴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 观察腹泻婴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 抽取32例我院内六科住院的腹泻婴儿清晨空腹静脉血2ml,室温下放置20~40min,分离血清,置于-70℃冰箱保存.应用英国IDS公司生产的25羟维生素EIA@OSTASE试剂盒定量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 本组腹泻婴儿维生素D较为足够9例,相对缺乏16例,缺乏7例.结论 腹泻婴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低于正常.

    作者:任淑红;王杰英;雷淑琴;李陈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2008年6月-2010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为所有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对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后,治疗效果显著,其中4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结论 惟有按时用药以及定期测量血压,合理调整自身的膳食结构,戒烟戒酒,保持大便的畅通,才能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长期处于正常水平.

    作者:马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胎儿死亡产妇在ICU期间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

    近年来,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当孕妇在怀孕中晚期因胎儿死亡而实施终止妊娠后往往会有很大的情绪波动,时而悲伤抑郁,时而烦躁不安,如果本身疾病危重需要在ICU监护治疗,ICU的特殊环境和管理制度又可导致她们异常情绪的产生.为了大限度的减轻她们的伤痛,恢复她们的正常情绪,促进疾病的恢复.本文现就此类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及心理护理进行探讨.

    作者:胡爱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胃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康复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胃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康复进程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84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控制感染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营养支持,10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 疗程结束后对照组2例患者死于肺心病、心力衰竭;观察组无死亡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早期使用胃肠外营养支持能明显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提高生存质量,减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顾锦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NEK2、ERK2和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乳腺原位癌及浸润性癌组织中NIMA相关蛋白激酶Nek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2和细胞周期调节因子P53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两步法,研究86 例乳腺浸润性癌、1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20例正常乳腺组织NEK2、ERK2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Nek2在三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7.2%、50.0%和10.0%;ERK2分别为96.7%、80.0%和10.0%;P53分别为0.0%、40.0%和58.1%.Nek2与ERK2的表达呈正相关,ERK2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NEK2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Nek2蛋白和ERK2蛋白的表达均与患者发生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明显正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物大小,月经情况,组织类型无关.而P53仅与组织学分级有关.结论 ERK2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和Nek2、P53相关的细胞周期调节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形成过程.

    作者:邱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老年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分析21例老年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以及31例非积液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动态特点,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6min步行距离.结果 积液组射血分数低于非积液组,且左房直径大于非积液组(P<0.05),治疗后积液组6min步行距离短于非积液组(P<0.05).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治疗效果差于非积液者,需引起临床重视,及早消除胸腔积液,以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苏醒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