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川芎嗪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陆健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 丹参酮ⅡA磺酸钠, 川芎嗪,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川芎嗪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强心利尿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和川芎嗪100mg 静脉滴注,1次/d,连续使用14d.结果 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各项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川芎嗪治疗肺心病能扩张小动脉,降低肺动脉压,降低血黏度,有效改善肺心病患者的症状.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尼麦角林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尼麦角林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入选72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均口服尼麦角林10mg,3次/d,连续用药2~6周,用药前后均进行头痛程度积分.结果 治疗前后头痛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总有效率为88.9%.结论 尼麦角林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沈庆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糖调节受损者心电图异常特点分析

    目的 调查和分析糖调节受损(IGR)患者临床心电图异常改变的特点,探讨IGR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经空腹血糖(FPG)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的202例IGR患者、200例糖耐量正常(NGT)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IGR患者组心电图异常者53例(26.24%),其中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左室肥厚劳损、期前收缩、心房纤颤、束支阻滞等,其发生率分别为10.40%、6.43% 、4.46%、2.97%、1.98% ;明显高于NGT组心电图异常者18例(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GR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与糖代谢异常有关.

    作者:卢秀兰;张淑贞;李雪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及护理.方法 对我院住院的92例产后出血达800ml以上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存在的孕妇易出现产后出血.结论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护理工作,才能降低发病率,进而降低产妇的病死率.

    作者:同天侠;雷延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川芎嗪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川芎嗪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强心利尿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和川芎嗪100mg 静脉滴注,1次/d,连续使用14d.结果 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各项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川芎嗪治疗肺心病能扩张小动脉,降低肺动脉压,降低血黏度,有效改善肺心病患者的症状.

    作者:陆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臭氧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臭氧治疗颅脑外伤的疗效.方法 采用臭氧对10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臭氧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5%.结论 臭氧不失为治疗颅脑外伤的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胡静君;毛国家;张景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已成为目前诊断与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随着技术的推广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此项检查和治疗.但术中术后的相关并发症仍时有发生.经桡动脉穿刺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比较,病人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明显减少,已逐渐成为介入医生首选.本研究报道235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相关并发症的情况.

    作者:张正海;张学坤;郭金城;李怀东;王宇平;张利彬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SDNN、ST及ST/HR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不同分期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SDNN、ST、ST/HR)的变化,并初步评价其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安放支架术前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无糖尿病冠心病者(为对照组)以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试验组)不同分期动态心电图,采用12导动态心电图仪观测各组患者的SDNN、ST及ST/HR各项指标的变化,比较各指标在1期、2期、3期中的变化,分析各指标与冠状动脉支架术的相关性.结果 支架安放前1期组ST异常(25±4)次、SDNN(107.68±15.83)ms;2期无药物洗脱支架组ST异常(28±8)次,SDNN (99.44±20.15)ms,2期药物洗脱支架组ST异常(28±7)次,SDNN (99.07±17.46)ms;3期组ST异常(37±9)次,SDNN(93.54±13.70)ms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安放后1期组ST异常(10±3)次、SDNN(107.62±14.79)ms;2期无药物洗脱支架组ST异常(17±6)次,SDNN(99.11±14.99)ms,2期药物洗脱支架组SDNN(99.64±17.01)ms,ST异常(9±4)次;3期组ST异常(29±11)次,SDNN(95.81±12.66)ms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后2期无药物洗脱支架组ST异常(17±6)次,ST(0.12±0.04)mV,ST/HR(1.87±0.65)μV/bpm,与药物洗脱支架组ST异常(9±4)次,ST(0.10±0.04)mV,ST/HR(1.39±0.44) μV/bpm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期支架前后比较SDNN、ST异常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ST、ST/HR、SDNN各指标与冠状动脉支架术有相关性,与年龄性别有相关性.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期、2期、3期),SDNN、ST次数指标水平逐渐升高,可以间接反映冠心病的程度,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以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不同分期支架的安放及安放支架术后期的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彦梅;赵娓;李兴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纤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快速心房纤颤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8例)加用胺碘酮静脉给药,对照组(30例)加用西地兰静脉注射给药,观察复律情况.结果 胺碘酮在转复窦性心律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胺碘酮在转复快速心房纤颤方面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是理想的治疗快速心房纤颤的药物选择.

    作者:张靖;马泽红;李卿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左卡尼汀对慢性中重度左心衰患者的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L-CN)治疗慢性中重度左心衰竭(CHF)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中重度CHF(NYHA分级:Ⅲ~Ⅳ级)患者分为L-CN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L-CN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CN 4g/d,1次/d静滴,连续治疗14d.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心功能(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6MWT)、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等数值及其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L-CN组左心功能改善临床显效率(38.9%)及总有效率(80.6%)与对照组(16.7%,61.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L-CN组6MWT较治疗前平均增加60m,对照组平均增加32m,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NT-ProBNP方面,两组治疗前后均值均有所下降,但L-CN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VEF方面,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现代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模式基础上联合应用L-CN,短期内可进一步改善CHF患者的左心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脑梗死急性期CRP水平与病情轻重及早期功能恢复的关系研究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探讨其与脑梗死急性期病情轻重及早期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对在我院神经科住院的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在48h内的20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CRP水平的测定,对脑梗死组在入院时及发病第7天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CSS)评分及NIHSS评分,按CSS评分将脑梗死分为:轻型脑梗死组、中型脑梗死组、重型脑梗死组,并按入院时及发病第七天进行CSS评分及NIHSS评分的差值将脑梗死分为:好转组、无变化组、恶化组.结果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各组间CRP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病情越重,CRP的水平越高,CRP分别与入院时CSS、NIHSS分值存在相关关系.好转组与恶化组、无变化组与恶化组之间的CRP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好转组与无变化组之间的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CRP分别与入院时及发病1周时的CSS、NIHSS评分差值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早期功能恢复有关,CRP的水平越高,提示病情越重、病情恶化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张雷;甄君;王俊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比索洛尔与米力农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与米力农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我科住院56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比索洛尔与米力农联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以及6min步行试验.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LVEF、SV、LVd、HR及6min步行距离上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比索洛尔与米力农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明显.

    作者:焦玉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植入永久型心脏起搏器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

    通过对植入永久起搏器老年患者进行一套完整的健康教育,使护士的角色由操作者转向教育者,患者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护士的职能也由单一的治疗转向多元化的治疗护理.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增强了参与意识及健康保健知识,能积极参与护理计划的制订及实施,提高自我保健与自我防护的能力.

    作者:廖松;李跃琼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MMP-9水平变化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观察ACS患者炎症反应及冠脉斑块的稳定性.方法 选取ACS患者95例及正常对照组30 例,检测血清hs-CRP、IL-18及MMP-9的水平变化.结果 ACS患者血清hs-CRP、IL-18及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s-CRP与IL-18及MMP-9分别呈显著性正相关(r=0.658,P<0.01;r=0.507,P<0.01);IL-18与MMP-9呈显著性正相关(r=0.627,P<0.01).结论 ACS患者存在着高水平的hs-CRP、IL-18及MMP-9,表明ACS患者存在着炎症反应及斑块不稳定因素,动态联合检测血清hs-CRP和IL-18水平变化,可作为ACS发生的预测指标.

    作者:宋高峰;杨文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

    目的 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早期康复训练以及心理护理.方法 借助临床资料,统计分析20例病人的性别、年龄、疾病病情、心理特点、康复训练方法及康复训练效果.结果 通过康复训练,20例心脑血管疾病病人中19例都恢复了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只有1例病人病情太严重,康复训练效果不明显.结论 只要抓住了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心理特点,方法得当,绝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病人都可以通过康复训练取得明显的疗效.

    作者:王亚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安体舒通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安体舒通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治疗组(63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安体舒通片30mg/d,治疗14周,治疗前后进行血电解质化验、心电图检查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P<0.01).结论 安体舒通能够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作者:陶烨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方法 将84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10mg,研究组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mg,1次/d,疗程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压、尿中mAlb、血中SCr、BUN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降压疗效及对肾功能保护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6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微创穿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术后7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再出血率、出院时的生活能力及神经缺损程度.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7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再出血率、出院时的生活能力及神经缺损程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整体护理有利于改善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

    作者:韩淑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左侧腋下小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左腋下直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的疗效.方法 全组均在全麻下经胸膜外结扎动脉导管.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切口感染,全部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该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符合美容要求,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赵璐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陈夏六君子汤联合清金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陈夏六君子汤联合清金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抑菌、祛痰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陈夏六君子汤联合清金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陈夏六君子汤与清金汤合用,可健脾化痰、清肺止咳,疗效优于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且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小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妇科肿瘤病人围术期心律失常处理分析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病人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处理.方法 对36例妇科肿瘤病人围术期心律失常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妇科肿瘤病人围术期的心律失常,以年龄大、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容易出现;且以窦性心动过速及期前收缩占绝大多数,症状为轻、中度;出现心律失常先做一般处理,同时严密监护,积极对症处理,治疗原发病及诱因;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当慎重.结论 妇科肿瘤病人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处理,以一般治疗即可,主要针对病因及诱因,仅极少数需要抗心律失常治疗;大多的心律失常对预后无明显影响;病人多能安全的度过围术期.

    作者:俞小元;奚剑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