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宗清;袁毅;王炜
目的 观察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1片早晨口服,1次/d,7d为1个观察周期,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复方利血平片1~2片口服,3次/d,7d为1个观察周期,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4周末显效68效,有效4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4周末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8.7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12例(9.38%)上腹不适,8例乏力(6.25%),均能忍受.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检查等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农村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可作为抗1~2级高血压药物,值得推广一试.
作者:陆金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社区应用腰腹肌肌力训练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及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 将56例经治疗并治愈和显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社区干预组进行腰腹肌肌力训练,对照组只进行腰部防护的健康知识教育.随访1年观察两组复发率,并分别于治疗后6和12个月进行腰椎功能评定.结果 社区干预组1年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即时腰椎功能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干预组治疗后6、12个月时腰椎功能评分较治疗后即时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后的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对照组治疗后6、12个月时的腰椎评分与治疗后即时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和12个月的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干预组治疗后6和12个月的腰椎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进行腰腹肌肌力训练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预防复发.
作者:潘锦贤;王利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爱尔兰一项研究纳入冰岛平均年龄为51岁的4689名受试者,进行26年随访.结果显示,报告在中年时发生偏头痛者(361例)与无偏头痛者(3243例)相比,在老年时发生梗死性脑损伤的危险更大[调整后比值比(OR)为1.4],有先兆的偏头痛与脑损伤特异相关.无先兆偏头痛和其他头痛与脑损伤不相关.论文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2009,301(24):2563].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脑心通胶囊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脑心通胶囊组和阿司匹林组各45例.脑心通胶囊组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口服,0.4g/粒,2粒/次,3次/d.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25mg/片,3片/次,1次/d.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者,分别给予降压、降糖和降脂治疗,吸烟者戒烟.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绍军;赵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1 TAC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评价德国学者对20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结果显示,12%部分缓解,51%疾病稳定,37%疾病进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孕酮可能有效减少选择性高危单胎妊娠的早产发生率,但英国一项研究(STOPPIT)结果表明,经阴道应用孕酮,不能预防双胎妊娠女性发生早产.相关论文发表于<柳叶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多年临床实践证明,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或抢救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常用和有效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1].但常规的有创机械通气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存在并发症多,护理工作量大,费用高等问题.
作者:祁红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颅咽管瘤是常见的先天性颅内肿瘤,亦称垂体管瘤,是由外胚叶形成的颅咽管残余的上皮细胞发展起来的一种常见的胚胎残余组织肿瘤,为颅内常见的先天性肿瘤,占整个颅内肿瘤的5%~7%.
作者:崔银心;陈静;刘燕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低场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在外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显示脑白质病灶呈斑点状、小片状,部分伴水肿带.病灶分布:大脑皮质和髓质交界处(17例),胼胝体出血灶(11例),脑干病灶(7例),三脑室周围出血灶(4例),小脑(4例).部分病例同时具有以上表现.本组随访结果提示中线区域(尤其Adams分级Ⅲ级者)、病灶多发、面积大者及合并其他颅脑损伤者苏醒及预后相对较差.结论 FLAIR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有助于对预后的评价.
作者:王文生;丁长青;丁爱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VCD)与徒手压迫止血法(M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6例患者随机分成VCD及MC两组各93例.VCD组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MC组采用人工徒手压迫,观察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 VCD组止血时间、加压包扎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较MC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于VCD置入后仍然有明显出血,均给予徒手加压15min左右成功止血.MC组4例也由于患者肥胖,股动脉位置较深,徒手压迫止血时间>20min,仍然有明显出血,继续压迫止血10~20min后成功止血.两组止血成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VCD组明显低于M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VCD安全有效的,且可以明显降低止血、制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尤其适用于一些穿刺处并发症高危患者或不能耐受长时间制动的患者.
作者:钱剑峰;刘庆军;刘峰;茹铁周;潘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神经外科是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重危病人较多的场所,是体现医疗护理工作的中心.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护理工作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急救护理思维贯穿于整个抢救过程,直接影响着抢救的成功与否.所以对神经外科护士进行急救护理思维的培养,让其能更从容地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汤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支气管扩张症是慢性肺部化脓性疾病之一,主要是指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损坏管壁所致的扩张和畸形.其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漫长而迁延.支气管扩张症原因较多,既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性的.
作者:朱倩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护理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同时进行社区访视等行为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医院社区一体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苏少汝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到达医院时交通工具的选择类型及影响患者选择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的因素.方法 我院住院并确诊的412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应用EMS到医院分为两组:EMS组和自我转运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的情况.结果 有26.90%的患者应用EMS到医院,单因素分析表明:CAD住院史、恶心、呕吐、头晕、晕厥、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进展、发病初期等症状消失、不愿打扰别人、院前就诊次数、认为是心脏起源疾病、恐惧感、重视症状是有意义的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TEMI患者选择EMS的独立变量是院前就诊(0.49,0.33~0.73),恶心(2.57,1.58~4.19),晕厥(5.49,2.05~14.70),症状进展(1.98,1.19~3.29),等待症状消失(0.55,0.34~0.89),认为是心脏起源疾病(2.37,1.44~3.91).结论 1/4的STEMI患者应用EMS到达医院,只有当患者感觉病重时才想到EMS,应当宣传EMS不仅仅是运输工具,同时也是及早诊断和治疗的手段.
作者:王璟;郭金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00例AMI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两组观察对象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冠脉单支与多支病变患者血浆Hcy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cy的浓度与血管病变支数呈正相关.
作者:张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微量注射泵是用少量液体将药物精确、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的一种泵力仪器,在许多医院已广泛作用.我科于2002年6月开始应用推注式微量注射泵采用维持给药方法在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中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张卓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硝酸酯类药物作为抗心肌缺血药物的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应用广泛、疗效可靠的一线药物[1].但在其应用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头痛,甚至会影响到药物的正常使用,严重者不得不停药,以致影响了治疗效果.
作者:孙秀芝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心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心脑血管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常留下各种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喻秋桂;张淑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阻断鼻腔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变应性鼻炎患者64例,表面麻醉下在鼻内镜下应用双极电凝阻断鼻腔外侧壁筛前神经加下鼻甲外移治疗变应性鼻炎.结果 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修订的疗效标准,显效28例,有效2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4.4%.结论 采用双极电凝阻断筛前神经加下鼻甲外移可作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欧阳绍基;刘翔;郑亿庆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本文通过立足探索社区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在卫生信息化尝试过程中对社区卫生信息进行分类研究,明确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卫生信息的分类数据集.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分类的研究,试图提出社区卫生信息分类数据集,尝试社区卫生信息标准化研究的方法,为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积累经验,从而适应国家关于加强城镇社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政策.
作者:梁智宇;李苗苗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