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变化的研究

胡志雄;刘湘林;晏新民;李罗清;许益民;汤智敏;胡能态

关键词: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胱抑素C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和18例健康志愿者,分别测定其血浆Hcy和CysC的浓度,用相关检验分析胱抑素C水平与脑梗死及脑梗死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CysC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CysC水平与收缩压、血糖、Hcy水平正相关.结论 CysC与Hcy一样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胺碘酮联合地高辛转复心房纤颤20例疗效体会

    心房纤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近年来药物转复心房纤颤多用胺碘酮,其疗效较好.然而临床工作中心房纤颤患者多有潜在性心功能不全或严重心功能不全.

    作者:李新民;余彦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时间调查

    目的 调查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延迟(PHD)时间分布.方法 前瞻性调查2006-2008年连续住院的410例STEMI患者,分别记录如下时间:患者延迟(PD)、转运延迟、院前延迟(PHD).结果 410例患者院前延迟及其组分中位数时间记录如下:PD 75min,转运延迟50min,PHD 170min.直接转运者转运延迟中住数为35min.明显低于间接转运组的11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在PHD中起关键性作用,应采取积极措施来降低PHD.

    作者:王璟;郭金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尿道外口切开术治疗尿道外口狭窄的手术技巧

    男性尿道外口狭窄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大多需行尿道外口切开手术治疗.2006年以来,我院治疗尿道外口狭窄患者120例,术中应用直钳钳夹狭窄尿道止血,收效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续奇志;米振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黄葵胶囊联合福辛普利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联合福辛普利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福辛普利治疗,每次10 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黄葵胶囊治疗,每次5粒,3次/d.疗程为8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TCH、TG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葵胶囊联合福辛普利可有效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

    作者:李海英;向菲;王青;李树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研究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一种全球性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心、脑、肺、肾等脏器的损害和并发症,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并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

    作者:鲁大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和IL-8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IL-8、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31例,缓解期31例,健康对照组30例,用ELISA法测定血清SIL-2R、IL-8,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荧光染色法测定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OPD缓解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SIL-2R、IL-8增高,CD3+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4+/CD8+、CD8+间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发作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SIL-2R、IL-8、CD3+、CD4+、CD4+/CD8+、CD8+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发作期组与缓解期组比较,血SIL-2R、IL-8、CD3+、CD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由于病程长、长期营养状况差,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急性发作期更明显.因此,在对COPD患者急性期的治疗过程中,给予增强免疫治疗,加强营养支持,对于缩短患者病程,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有一定价值.

    作者:袁开芬;赵国厚;杨建华;沈雯;范敏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神经外科脑室外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脑室外引流术是神经外科一项特殊的检查和治疗方法,用于治疗脑出血和脑积水患者,是经颅骨钻孔行脑室穿刺后或在开颅术中,将带有多个侧孔的引流管前端量于脑室内,末端外接无菌引流袋,引流出脑室内多余的脑脊液、血液.

    作者:李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中老年人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中老年人高脂血症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23例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用刺五加注射液10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d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3个疗程.检测服药前后的血脂水平,并随访2个月内所有不良反应.结果 用药第3疗程末与治疗前相比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C-HDL-C/HDL-C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刺五加注射液第2疗程末,仅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血ALT轻度升高,1例患者出现轻微上腹不适,均未终止治疗.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中老年人高脂血症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杨兴全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 了解参麦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经过头颅CT确诊的70例脑实质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应用甘露醇或甘油盐水或人血清蛋白、呋噻米等降颅压.用量视病情而定;并给予控制血压、预防感染、营养脑神经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对症治疗;进入恢复期后治疗组在上述的治疗基础上,用中药制荆参麦注射液40ml,以5%~10%的葡萄糖或0.9%氯化钠溶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则在原有的治疗基础上应用脑蛋白水解物30ml(或脑神经生长因子6ml),以5%~10%的葡萄糖或0.9%氯化钠溶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进入恢复期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可以提高总有效率,减少致残率.

    作者:王盛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乌拉地尔复合利多卡因在高血压患者围拔管期的应用

    目的 观察乌拉地尔复合利多卡因静注对高血压患者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抑制的效果.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行全麻手术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符合拔管指征时,观察组静注乌拉地尔0.3mg/kg、利多卡因1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用药后3min吸痰,5min拔除气管导管.记录用药时、吸痰、拔管时、拔管后1min、拔管后5min的SBP、DBP、HR.结果 观察组吸痰、拔管时、拔管后1min、拔管后5min的SBP、DBP、HR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吸痰、拔管时、拔管后1min、拔管后5min的SBP、DBP、HR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吸痰、拔管时、拔管后1min、拔管后5min的SBP、DBP、HR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拉地尔复合利多卡因静注可预防围拔管期血压升高,并能弥补拔管时单独应用乌拉地尔不能有效控制心率的不足,预防高血压患者全麻后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时防止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是有益的.

    作者:蒋军;黄琼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肾动脉血流指标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肾动脉血流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0例正常人和75倒高血压患者的双侧肾脏段动脉(SRA)及叶问动脉(IRA)的血流频谱,对两组测定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SRA、IRA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小血流速度(V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患者左肾、右肾的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动脉血流指标能为临床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和评价预后提供重要依据之一.

    作者:陈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41例分析

    目的 减轻绝经后妇女取器时的痛苦,预防绝经后取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取器成功率.方法 我院计划生育门诊收治的41例绝经后妇女采用米非司酮25mg,1次/12h,连续口服3d,第4d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后,2h后取器.结果 32例在常规操作下顺利取出宫内节育器.8例节育环嵌顿在子宫内膜下,其中6例在取环钩钩住节育器后向外缓慢牵拉及转动,将节育器拉至宫颈口处剪断抽出节育器丝.有2例取器困难行宫腔镜下钳取成功.另1例在宫腔时金属感不明显,借助B超刮匙刮除内膜在B超监视下将节育器取出.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可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取器成功率,不失为基层医院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作者:王爱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诱因、临床诊断及防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6例MO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导致MOF的主要诱因是:重度妊高征、产科出血、羊水栓塞.26例中,18例初期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17例抢救成功.死亡9例,病死率34.6%;围生儿27例,死亡8例,死亡率29.6%.结论 早期诊断MOF的敏感指标是SIRS;及时有效的控制诱因;早期治疗肾衰及凝血功能障碍,保护相关器官功能,是减少产科MOF患者死亡的关键.

    作者:刘传永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心理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心理状态及干预方法.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我院住院2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进行心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常模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精神分裂患者一级亲属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与常模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存在明显的情绪问题,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作者:胡军;王惠丽;原琳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D-二聚体在恶性肿瘤预后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恶性肿瘤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酶联分析法(Ⅵ-DAS)检测11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受试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检测数值均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恶性程度高或临床分期晚的胰腺癌、肝转移癌D-二聚体检测数值较其他恶性肿瘤组D-二聚体检测数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纤溶状态、DIC及血栓形成早期评估及诊断的重要指标,有助于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黄希芬;裴文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甲钴胺片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患者的影响.方法 48例DAN患者均予通心络胶囊4粒/次口服,3次/d,甲钴胺片500μg/次口服,3次/d,共2个月.观察服药前后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并记录患者症状的积分情况.结果 通心络胶囊治疗后患者多汗、腹泻、便秘、排尿障碍、直立性低血压症状减轻或消失,5项症状的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达50%以上,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各指标中低频范围内的功率(LF)降低(32.8±11.4)ms2,LF/高频范围内的功率(HF)降低(1.8±0.6)ms2,余指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甲钴胺片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改善交感、迷走神经平衡失调的作用,是治疗DAN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姚红卫;潘斌;罗祥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和18例健康志愿者,分别测定其血浆Hcy和CysC的浓度,用相关检验分析胱抑素C水平与脑梗死及脑梗死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CysC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CysC水平与收缩压、血糖、Hcy水平正相关.结论 CysC与Hcy一样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胡志雄;刘湘林;晏新民;李罗清;许益民;汤智敏;胡能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运动诱发ST段抬高的意义

    目的 现察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括高的无心肌梗死(MI)者6例,探讨其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无MI而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进行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脉造影检查,运动试验采用Bruce方案.结果 在3002例行运动试验检查者中,有6例未患MI而运动诱发心绞痛伴心电图ST段抬高,发生率为0.2%.相应导联ST段抬高0.1~0.6mV,停止运动后心绞痛症状消失,ST段恢复正常.6例中,1例冠状动脉正常;余5例冠脉均有严重狭窄(70%~95%),ST段抬高导联与缺血相关血管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近期内行冠脉介入治疗效果良好,术后症状消失,多次复查运动试验,结果均阴性.结论 无MI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多提示心肌透壁缺血,冠脉病变重.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作者:李春蕾;郭金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激光针刀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激光针刀术是在激光效应和针刀疗法的基础上发明的一种集激光、针灸、闭合性手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疗法,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剥离粘连、流畅气血、刮除瘢痕、松解肌肉、解痉止痛,针对症状的缓解及活动受限的改善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舒宝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5例疗效观察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石星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