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韦昭华

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防治
摘要:本文对近年有关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系统回顾,可供临床参考.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保守治疗与微创治疗临床对照观察

    目的 研究老年人脑出血微创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条件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微创组43例,保守组42例.结果 微创组的疗效优于保守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 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

    作者:崔润梅;王俊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和护理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佳护理方法.方法 将入选标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纽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银杏达莫注射液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同时给予胞磷胆碱注射液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天,共14天,观察2组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配合有效的护理,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梁志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危重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床边纤支镜吸痰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并痰储留床边纤支镜吸痰术的护理.以确保纤支镜吸痰术的顺利进行.方法 回顾我院外科2003年~2006年收治的57例危重患者,对其进行床边纤支镜吸痰时,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监护以及术后护理.结果 57例危重患者床边纤支镜吸痰术顺利进行,血气分析、肺部体征及胸部X光片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床边纤支镜吸痰术是解除危重病患者痰储留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洁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研究近况

    本文简要回顾了近年国内外对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机制、方法、临床研究近况及并发症的处理的文献,供临床医师对此领域研究的参考.

    作者:杜瑞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重症卒中患者根据影响因素对胃液收集方法的改进

    收集重症脑卒中患者胃液检测其PaCO2,同时抽取动脉血行血液分析,记录[HCO3],并利用公式Henderson-Hassclbalch计算胃粘膜Phi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但重症脑卒中患者如果胃液收集方法不当,不仅会影响检测结果,还可能使病情加剧.为此,我们对其主要影响因素:插管途径、胃管深度、受检者体位、抽吸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和改进.

    作者:李冬梅;陈宗羡;张桂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粉剂与葡萄糖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给予5%葡萄糖250毫升,奥美拉唑钠(海南中化联合制药,批号为20063735)40毫克静脉滴注.由于患者胃部疼痛难忍,给予奥美拉唑钠40毫克滴斗入,约5分钟~8分钟后观察输液器的过滤网中出现紫色絮状物,此时瓶内液体透明清亮.立即更换输液器,并减慢滴速,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李红卫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托吡酯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托吡酯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64例癫痫患者认知功能进行电生理学和心理学评估,分别于治疗前(A组)、用药4周(B组)、用药8周(C组)及用药6月(D组)后进行MMSE量表评分及P300电位测定.62例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作对照(E组).结果 B组及C组和其它组相比,MMSE分值明显下降,N2、P3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A组和D组间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托吡酯可引起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且认知功能障碍多发生于加量期,维持治疗后药物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可逐渐消失.

    作者:罗华;徐大雄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早期血糖水平与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

    目的 研究入院后24~48小时空腹血糖水平与急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24~48小时内测空腹血糖.以6.1mmol/l为判断标准,正常血糖组≤6.1mmol/l,,高血糖组>6.1mmol./l.分析早期血糖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高血糖组重度神经功能发生率、恶化率、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糖可加重脑组织的损害,与不良预后相关.

    作者:姜伟韬;高红华;窦文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肺心病并心律失常的特征及处理分析

    目的 探讨肺心痛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提高对肺心病并心律失常的认识.方法 对284例肺心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率达53.5%(152例),以室上性心律失常为多见,共219例次,室性激动异常和(或)传导阻滞及多种心律失常并存均可见.心律失常的出现及严重程度与患者原发病及并发症密切相关,而经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后76例心律失常自行消退,占50%.结论 肺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其中以室上性心律失常为多见,且与患者原发病及并发症密切相关,积极干预原发病及并发症是抗心律失常的关键,而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是佳办法.

    作者:万耘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护理记录缺陷问题及防范措施

    护理记录是医院住院患者医疗文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记录住院患者生命体征、病情观察、医嘱及护理措施的客观资料,它记载了患者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映了患者病情演变过程,是护理质控的重要部分.自2005年7月开始我院护理部成立了护理记录质量控制小组,对终末护理记录中存在的缺陷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使2006年至2007年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卓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苯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及心功能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8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苯那普利组和常规治疗组,另有38例健康受试者选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苯那普利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ET水平,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血流大流速E峰和A峰比值(E/A).结果 CHF患者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苯那普得治疗12周后,CHF患者的ET水平显著降低,LVEF、E/A值显著提高.结论 CHF患者ET水平增高可作为判断CHF病情的指标之一;苯那普利可降低CHF患者的ET水平,改善CHF患者的心脏功能.

    作者:张继雁;葛晓冬;徐平;冯素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塞5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6例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58例和常规治疗组58例.神经生长因子每日一次,每次4ml肌肉注射.其余的常规治疗两组相同,连续20天~30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6%),较对照组(70.6%)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梗塞的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

    作者:戚新玲;张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急诊外科治疗

    本文对先天性畸形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外科治疗的术前准备与术式选择进行了回顾介绍,供临床参考.

    作者:李卫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胃心综合征62例临床分析

    我院2001年~2006年共治疗胃心综合征62例现分析如下.一、资料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65岁~82岁,平均69岁,既往无心脏病史,本组在基层医院误治为冠心病、心绞痛等.

    作者:古彩喆;付晓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临时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心脏病及心脏疾病合并外科疾病者日益增多,而有心脏病患者手术的并发症及病死率要比无基础心脏病者高出2~3倍,安置临时起搏器为有心动过缓心脏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保障措施[1].我科自2004年以来共为并发心血管病患者的外科手术安置临时起搏器共7例,急性心肌梗1例,需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者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承鸾;张浩;柳永华;邹洪;王冰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磷酸肌酸钠对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及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CP)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慢性心衰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ACEI、ARB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2.0g,静脉滴注,1天1次,疗程14天.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及BNP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F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CP可辅助治疗慢性心衰,改善心功能,特别是左室收缩功能.

    作者:王凤荣;郑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有效地控制血压,保持血压稳定无疑会降低这种危险性.为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原因,我们以问卷形式对160例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实施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尚翠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耐药结核病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而当前耐药结核病正日渐增多,据WHO估计全球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人数约有20亿人,其中约有5000万人感染了耐药分枝杆菌.耐药结核病,尤其耐多药结核病是当前结核病防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更多的了解它,才能依据其耐药种类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本文对导致耐药结核病的原因,耐药的类型,检测,治疗与预防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供临床参考.

    作者:宋延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5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脑梗死患者52例,将注射用奥扎格雷钠8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1日2次,2周为1个疗程,根据统一制定的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52例患者中,基本痊愈19例(36.5%),显著进步21例(40.4%),进步8例(15.4%),总有效率92.3%.不良反应少.结论 奥扎格雷钠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倪伟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肺结核是结核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有传染性等特点.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提高,据统计现结核病已成为我国传染病中发病率高的疾病之一.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对结核病的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理的使用抗痨药物可使疾病痊愈,休息和营养则起到辅助作用.

    作者:赵宁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