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冰
我科于2004年12月-2005年3月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欣康)、复方丹参(香丹)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40例,疗效显著,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任永林;赵文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小儿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中的常见的损伤类型,因为小儿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生理特点,在护理中也应当区别于成人,以下根据16例小儿的颅脑损伤介绍情况我们对小儿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肺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全部肺部肿瘤的10%左右[1],其中肺错构瘤常见,占75%~77%[2],其CT表现有时与肺癌、结核球和其他一些肺内良性肿瘤的鉴别有困难.我们收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错构瘤的CT资料,探讨其CT表现特点和扫描技术.
作者:于卫中;丛振杰;邓善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神经体液的明显激活加速心肌细胞的凋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促进心室重塑,干扰心肌功能,导致原发性或继发性心肌舒缩功能受损[1].引起CHF的主要疾病,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是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如何早期、合理、全面、细致的药物治疗,是降低死率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我们治疗发生CHF45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施王飞;凌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自1998年1月-2004年6月应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力衰竭56例,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我院1998年1月-2004年6月住院的资料完整的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10例,均符合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心功能分级按NYHA 1994年修订标准,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平均年龄59.6岁±8.16岁,NYHA分级Ⅲ级21例,Ⅳ级35例.
作者:郑崇杰;王刘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病例摘要:患者,女,20岁.病人2年前无何诱因出现心悸、心跳过速,发作时心率快可达210次/分,伴有全身无力,有时伴有头晕、面色苍白.发作无规律性,持续时间不等,少则几分钟,多则数小时.多次查心电图为阵发性室上速,平时心电图正常.
作者:沐贤友;王峻岭;汪明慧;郭海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主动脉夹层的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急性期死亡率高,未经治疗者24小时内病死率达21%[1],且该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症状不典型者多见,临床极易误诊.所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至关重要.本文就主动脉夹层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如下.
作者:孙桂芳;王文英;孙灵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常见.随着介入治疗的进展,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已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心脏介入治疗技术,它具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我院自2003年3月-2004年10月完成了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18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先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殷彩玲;熊丽艳;宋瑞芳;郑祥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本文报告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心房粘液瘤的超声表现,旨在探讨超声对心房粘液瘤的诊断价值.一、资料和方法:1996年2月-2005年3月我院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心房粘液瘤9例,男4例,女5例,年龄7岁~72岁,平均53岁.2例有胸闷气短,心功能不全症状;1例反复出现脑梗塞;3例临床疑诊风心病;3例无明显症状,经超声检查时发现.
作者:王从光;张宁;杨黎红;程松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肺血栓栓塞症(PET)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在美国其发病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1],在我国随着人们对PET认识的提高和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PET的检出率有明显提高,现就我院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确诊的13例病例做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孙昌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近10年尤其是近3年的进展情况综述介绍4个方面:①本病在我国属一罕见病;②小剂量长期服用14-15碳大环内酯类药有效,而16碳大环内酯无效;③对本病的病理学改变作了简介;④讨论介绍了诊断与治疗问题.
作者:王以炳;张天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186例,其中应用呼吸机抢救并发呼吸衰竭者2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赵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浓度枸橼酸钠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常规血液透析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7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用30%枸橼酸钠抗凝常规透析,观察患者透析充分性、凝血情况、不良反应和透析前后的血气、电解质浓度、血钙.与58例常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枸橼酸钠抗凝患者均能完成4小时~5小时的常规血液透析,透析效果充分,与普通肝素抗凝组比较无显著差别;枸橼酸钠抗凝组透析前后血HCO3浓度、离子Ca++、K+浓度和Na+浓度变化明显(P<0.01或P<O.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凝血时间无明显变化;枸橼酸钠抗凝组发生透析器和管路凝血例次高于同期常规肝素透析组(P<0.05).结论高浓度枸橼酸钠抗凝用于含钙透析液常规血液透析安全可行,是高危出血透析患者较为理想的透析方式.
作者:王维平;张玉强;叶朝阳;张斌;梅长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再狭窄病变中的主要细胞成份之一,受多种因素调节,各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途经相互作用,协调细胞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表达和功能.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为研究SMC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方法学,也为了解SMC的特性和分化规则,找寻血管疾病的病因和防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SMC在组织工程学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曙光.
作者:刘红梅;黄体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褥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它的发生不仅与骨突受压、皮肤受潮、全身营养缺乏有关,也与心理应激反应有关.褥疮的治疗护理可根据褥疮分期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案,我科于2004年3月收治一例多发性大面积褥疮病人,该病人极度消瘦,表现为恶病质,低蛋白血症,贫血,全身有7处褥疮,大一处面积达17cm×14cm,创缘组织硬化发黑,有脓液及腐烂组织,极度恶臭,经我科治疗62天后创面愈合出院.
作者:张清芬;吴萍;杨金玲;周杜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肺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与呼吸衰竭发作次数与就诊是否及时,治疗及给氧是否合理有直接关系.因此对病人实行早期康复指导[1]和护理,以养活肺心病复发次数,延缓其发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李宝玲;张培芳;樊学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观察能力是护理学生进入临床必须首先具备的基本技能,因为护士通过观察收集到的病人资料,即可以作为护士本人制定整体护理计划的依据,也可以作为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从这个角度讲应当重视护理专业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作者:车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预后.方法对我院7年5个月有明确的心肌梗死病史、缺血性胸痛症状、心电图和心向量图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证据、血清心肌酶学升高的确诊为再发急性心肌梗死者49例.于出院后以不同的方式(门诊、电话询问、通信)进行追踪观察其临床预后,并特别注意询问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前3小时内的诱发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发急性心肌梗死者49例,其中第二次梗死者42例,第三次梗死者7例.再发急性心肌梗死部位:前壁16例、广泛前壁9例、下壁8例、高侧壁3例、下壁并正后壁7例、下壁并右心室4例、前间壁2例.再发急性心肌梗死为:无Q波性8例、原部位25例、不同部位11例、梗死延展5例.本组有典型症状者21例,症状较轻或不典型者8例,以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来医院就诊而确诊者分别为9例、6例、5例.有3例死于心源性休克,有2例死于心脏骤停.有或无诱发因素者分别为26例和23例.结论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于原梗死部位,部分病人症状不典型,易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猝死,病死率高于同期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总病死率,临床预后较首次差.
作者:王伯全;李英;季先友;王子良;孙大英;吴广明;张舒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在肺段以上支气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病人的预后甚为重要.螺旋CT的高分辨率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早期发现病灶、鉴别诊断和肿瘤分期方面有重要价值.本文就中央型肺癌的螺旋CT(SCT)检查方法、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面进行论述和讨论,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江志勇;田维泽;于卫中;林新杰;李占堂;张胜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是致敏因素或非致敏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可逆性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以小支气管阻塞改变为主要特征,目前尚无特殊根治方法.而重症哮喘常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临床上对哮喘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正确护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谢秀连;李颖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