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PTCA治疗AMI再梗二例、死亡一例

刘玉玲;矫吉山

关键词:急诊, 治疗, 心前区疼痛, 糖尿病, 高血压, 患者, 查体, 病例
摘要:病例:例1:患者,女,56岁,因持续性心前区疼痛伴大汗10小时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当时查体:BP 100mmHg/60mmHg,T 37.8℃,R 20次/分.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脑复活因子穴位注射治疗脑梗塞的方法及体会

    脑复活因子穴位注射方法是集药物、针灸、按摩于一体的促进瘫痪肢体肌肉功能尽早恢复的新型治疗方法.

    作者:宋月然;付艳霞;史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活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脑活素(Cerebrolysin)是从动物脑中提取的一种含有一定比例氨基酸(85%)与肽(15%)的混合物,改善各种原因所致的脑功能紊乱,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脑血管病,脑外伤,老年性痴呆等所致的意识,运动,语言等功能障碍.

    作者:付艳霞;周庆茹;田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封堵治疗先心病房间隔缺损二例

    病例1:患者,男,5岁.因活动后气短,乏力入院,一月前在院外行心脏彩超提示先心病房间隔缺损.

    作者:沐贤友;毛继康;汪明慧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M1的临床分析(附125例)

    肺癌远处转移在肺癌中发生率很高,临床就诊的肺癌80%以上已属晚期,有的甚至是体检发现时已有远处转移,尤其是骨、脑转移.本组病例中骨转移占52.8%、脑转移占24.8%,其次为肾上腺、肝及肺内转移,皮肤和眼相对罕见,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相应症状,故建议在确诊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后,必须常规作胸部CT、脑CT及腹部B超或腹CT、骨ECT等,以助肺癌的分期、判断其预后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作者:牛秀茹;张丽娟;董淑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成年羊急性低氧血症情况下吸入低剂量一氧化碳会降低肺血管阻力

    作者:苑永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22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急诊或住院病人经腰穿及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者,有因再出血而就诊者,有住院后再出血者.

    作者:刘金阁;王晓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浓度的释放特点及其对静脉溶栓再通的判定价值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的浓度变化情况及其评价溶栓再通的价值. 方法 66例AMI者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应用ELISA法测定cTnⅠ值. 结果溶栓再通组52例,溶栓未通组14例,两组的cTnⅠ释放大部分存在双峰,溶栓再通组第一峰时(11.34小时±3.30小时)、第二峰时(23.80小时±12.43小时)比未通组相对应的时间明显提前(P<0.05),cTnⅠ第一峰时比CK-MB峰时提前.以cTnⅠ第一峰值到达时间≤14小时判定溶栓再通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2.31%、64.29%及66.5%. 结论在大多数AMI者血清cTnⅠ释放呈双峰,其第一、二峰值到达时间在溶栓再通组前移,血清cTnⅠ≤14小时作为评价溶栓再通与否,有一定的判定价值.

    作者:马金萍;丛洪良;周丽娟;刘洪梅;王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心脏介入术后护理管理

    目的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心脏病介入手术后的并发症. 方法本文通过对197例心脏介入术后护理过程进行管理,即对术后监测、一般护理、抗凝治疗期间和拔鞘管时的护理、腰痛的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各个不同的环节进行有效地组织实施、协调和评价.使护理过程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结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97例中除1例发生假性动脉瘤,3例穿刺局部形成血肿外,其它均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对心脏介入术后护理的过程和环节实施有效的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业务素质和护理工作成效,达到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作者:张家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心脏复苏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治疗26例

    心脏骤停患者于心脏复苏后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性心动过速及室颤),经常规应用利多卡因基础上加用钙拮抗剂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继康;任爱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5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5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 方法将生活于北京地区的128例50岁以下因冠心病或怀疑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0例)和非冠心病组(58例),除分析其冠脉病变特点外,并将其危险因素对照分析. 结果前降支受累率高,为78.6%.男性多支病变多于女性(P<0.05).冠心病家族史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载脂蛋白A1(apoA1)、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TC/HDL)及载脂蛋白A1与载脂蛋白B比值(apoA1/apoB)在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冠脉病变男性重于女性,冠心病家族史是重要危险因素.apoA1和TC/HDL及apoA1/apoB对预测冠心病有一定意义.

    作者:卢清玉;张伶;徐冬梅;黄慧贤;杨静文;李江虹;吴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特发性肺大泡综合征的影像诊断

    特发性肺大泡综合征临床少见,以上肺巨大肺大泡为其特征.本文作者收集了5例,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对其治疗做初步探讨.

    作者:孙国超;刘宏霞;张海静;刘爱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998年河北正定心血管病监测区居民血脂水平分析

    目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群血脂水平分布. 方法在社区内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50人(男513人、女537人),年龄35岁~59岁.测定其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 结果人群内TC男女分别为178.94mg/dl±15.19mg/dl、176.77mg/dl±16.27mg/dl,男女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P=0.4423).HDL-C男女分别为53.51mg/dl±13.44mg/dl、55.66mg/dl±12.47mg/dl,女性高于男性(P=0.0075).TG男女分别为114.27mg/dl±1.81mg/dl、96.71mg/dl±1.75mg/dl,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008).TC异常检出率(≥200mg/dl)男性为28.7%,女性为2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TG(≥150mg/dl)异常检出率,男性为28.8%,女性为20.3%;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0483326).总计高TC、TG和低HDL-C检出率男性为49.3%,女性为39.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各年龄组内男性均高于女性(P=0.000634). 结论该地区人群平均TC水平高,高TC、TG和低HDL-C检出率高,预示人群冠心病发病率将迅速上升,在该地区居民中开展合理膳食和胆固醇健康教育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建波;陈明;赵旭红;杨华英;高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诊PTCA治疗AMI再梗二例、死亡一例

    病例:例1:患者,女,56岁,因持续性心前区疼痛伴大汗10小时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当时查体:BP 100mmHg/60mmHg,T 37.8℃,R 20次/分.

    作者:刘玉玲;矫吉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呼吸机治疗过程中一种常见并发症,本文对12例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并总结出一系列预防和治疗、护理措施.

    作者:纵鲁沙;尹建祯;刘满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充血性心衰中的应用进展

    β受体阻滞剂为一很强的负性肌力药物,以往被禁用于心力衰竭.临床试验亦表明,治疗初期对心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但长期治疗则能改善心功能,使LVEF明显增加,应用4个月~12个月后能降低心室肌重量、心室容量、改善心室形状即逆转心室重塑,明显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β受体阻滞剂就是因为根据循证医学,走出了短期药理学治疗的误区,认识到了长期治疗的生物学效应,转而成为心衰常规治疗的一部分.本文就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充血性心衰中的应用进展作一回顾.

    作者:欧阳文;刘艺;刘滔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与动脉穿刺有关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防治体会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是由于外周大动脉受到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将冲动传入血管运动中枢,抑制交感神经和(或)激动副交感神经传出纤维,导致心率减慢和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1].

    作者:高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肺阻抗血流图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肺阻抗血流图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18例肺心病患者及48例临床疑诊肺心病患者在临床缓解期应用ZK-Ⅵ多功能阻抗测试仪检测.检测结果应用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鲁昌珍教授诊断系统进行分析. 结果 18例肺心病患者的肺阻抗血流图提示肺心病16例(88.9%),提示肺动脉高压的为18例(100%);48例疑诊肺心病患者的肺阻抗血流图提示肺心病的为27例(56.3%),提示肺动脉高压的为29例(64.6%),提示负荷后肺动脉高压的为42例(87.5%). 结论肺阻抗血流图对代偿期肺心病的诊断符合率及失代偿期肺心病的诊断符合率均与文献报道的50%~70%和83%~93.3%相近似.它不但能早期诊断肺心病,也可早期发现肺动脉高压及隐性肺动脉高压.

    作者:杨林瀛;张庆;庞桂芬;刘玉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的针对性. 方法统计、收集10年来收住院的3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历,以及同期收住院的96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病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并发症等情况有无差别. 结果糖尿病组发病平均年龄56岁,男女比例为1.14∶1,非糖尿病组平均年龄62岁,男女比例为3.8∶1;糖尿病组无痛性心梗、多部位心梗、合并心衰、合并室颤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χ2值、P值分别为:21.262、<0.01;5.374、<0.05;19.075、<0.01;10.121、<0.01).糖尿病组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为40%,非糖尿病组为12.5%,二者死亡率比较χ2=10.06,P<0.01. 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相比有如下特点:1.发病年龄相对较轻,女性比例高.2.无痛性心梗、多部位心梗多见.3.易合并心衰、室颤.4.死亡率高.而且本组资料显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有18例(60%)是在心梗后才发现为糖尿病的,说明有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多以并发症为主要表现,易造成漏诊,临床应予注意.

    作者:刘书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多器官衰竭的护理对策

    由于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自然老化,老年心衰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正在不断增加,且症状常常隐匿而不典型,并兼有多系统慢性疾病及其他脏器功能不同程度减退,故易发展为老年多器官衰竭(MOFE),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

    作者:宗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新ACC及AHA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治疗指南的要点

    作者:罗雪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