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钱伟;侯晓华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之一,是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的一组肠功能障碍综合征,无任伺器质性或异常的生化指标[1].根据症状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2].
作者:卢光新;杨小军;杨洁;王斌;杜勇;徐少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蛋白丢失性肠病(protein-losing enteropathy,PLE)系由肠淋巴管扩张、淋巴瘤、严重右心室功能衰竭、腹腔结核或炎症性肠病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蛋白渗漏到胃肠道而导致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的一组疾病.
作者:李玲;郑文洁;茹晋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胃壁脓肿是胃壁细菌感染引起的局限性化脓性病变,是一种少见疾病.现将我院1例报道如下,并作文献复习.
作者:戴宁;姜源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2例结直肠癌病例术后标本中TGF-β1表达水平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Log-rank时序检验TGF-β1蛋白表达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TGF-β1表达为阴性和阳性者分别有11例和41例,而VEGF表达为阴性和阳性者分别有14例和38例,两者间有显著相关性(χ2=0.633,P<0.01),TGF-β1表达与Dukes分期(χ2=19.866,P<0.01)、淋巴结转移情况(χ2=13.152,P<0.01)也显著相关.本组病例总的3年生存率为49.1%,而TGF-β1表达为阴性和阳性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9.2%和20.5%(χ2=11.64,P<0.01).结论 TGF-β1表达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上作为判断患者预后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范秋虹;冯一中;徐永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患者男,49岁,因腹胀8 d,头晕,呕棕褐色液体并黑便1d急诊入院.2 d前患者突感头晕、恶心,呕鲜红色胃内容物约800 ml,呕吐后腹胀减轻,但头晕加重.
作者:王磊;朱晓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溃疡性结肠炎(UC)在临床上已成为消化科常见病和慢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感染性结肠炎(IC)能获得病原菌的阳性率约占8.8%1[1].两者相互误诊较常见[1,2]前者多反复发作,后者可治愈,鉴别两者至关重要.本研究主要比较两者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的差异.
作者:贺国斌;欧阳钦;周继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正常上皮细胞特异性1基因(NES1)在胃正常上皮细胞和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受甲基化调控的影响.方法 分别培养胃癌细胞株MKN-28(高分化)、SGC-7901(中分化)、AGS(中分化)、MKN-45(低分化)、HGC-27(未分化)和原代正常胃上皮细胞.提取细胞RNA,荧光定量PCR检测NES1在各细胞株中的表达.以不同浓度的DNA甲基化酶抑制剂5'-杂氮-2'-脱氧胞嘧啶(5-aza-dC)处理胃癌细胞株,荧光定量PCR检测处理后NES1mRNA表达.同时提取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后甲基特异性PCR(MSP)分析其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NES1mRNA在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较胃正常上皮细胞明显降低.甲基化检测显示,NES1在胃癌细胞株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外显子3 CpG岛甲基化.NES1表达降低的胃癌细胞株经5-aza-dC去甲基化药物处理后NES1表达均有所上调.结论 NES1在一些胃癌细胞株中的低表达与该基因外显子3 CpG岛甲基化有关.5-aza-dC可使NES1表达降低的胃癌细胞株重新表达NES1mRNA,再次证明了NES1基因在胃癌细胞株中的低表达与甲基化有关.NES1基因外显子3甲基化可能是胃癌细胞中NES1表达缺失的分子机制
作者:黄玮;钟捷;吴云林;张一帆;李彪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内镜下扩张术对食管狭窄并吞咽困难者,能有效改善症状.患者对超细胃镜耐受性好,且容易通过肿瘤狭窄处[1-3].我们应用超细胃镜对食管狭窄进行扩张共39例次,效果满意,安全可靠,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盛根;王寿九;涂金兰;谷丽娟;曾庆菊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经济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是西方国家第二位高发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大肠癌死亡率位居癌症死因的第2至第4位,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作者:李世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南昌地区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调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15年间行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大肠癌的患者,分析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15年来共行结肠镜检21 853例,确诊的大肠癌共1561例,检出率为7.1%,平均发病年龄52岁,男女比例为1.4∶1.直肠是大肠癌的常见部位,占43.4%;左半结肠癌多于右半结肠癌(30.5%比26.1%,P<0.05);<30岁的患者直肠癌比例高(57.5%),随年龄增加,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癌构成比增多,而直肠癌减少.高、中分化腺癌是大肠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占83.6%;黏液癌女性多于男性,其他病理类型男性多见.随年龄增加,高中分化的大肠癌增多,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减少.比较每5年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现,自1990至1999年大肠癌的标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但近5年呈下降趋势;直肠癌构成比增加,左半结肠癌构成比减少;高、中分化型大肠癌增加(80.0%增至85.6%,P<0.05),低分化腺癌减少(13.9%降至8.8%,P<0.05).结论 南昌地区大肠癌检出率较低,其中直肠癌检出率较低;随年龄增加,左半结肠癌增多.近年来,大肠癌的检出率减少,直肠癌增加,左半结肠癌减少;高中分化型大肠癌增加,低分化腺癌减少.
作者:李国华;廖旺娣;刘丕;王健;吕农华;王崇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横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早期症状常不典型,易漏诊、误诊.现就横结肠癌患者经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前误诊或漏诊的原因进行总结,以探讨减少横结肠癌延误诊断的方法.
作者:浦江;孙涛;付山峰;肖海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肝纤维化是肝脏细胞外基质(ECM)异常生成和积累的结果,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为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细胞.
作者:杨玲;钱伟;侯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患者女,53岁,因黑便伴头昏乏力4 d于2005年3月4日入院.患者既往无多潘立酮(商品名:吗丁啉)服用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作者:石兵;陈伟庆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例1 先证者女,12岁,于10 d前出现持续性上腹痛、恶心、呕吐来诊.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763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933 U/L、总胆红素(TBIL)136.8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59.2μmol/L、碱性磷酸酶(ALP)359 U/L、γ谷氨酰转肽酶(GGT)358 U/L、CA19 9 500 U/L、癌胚抗原(CEA)38.5μg/L,血糖5.4 mmol/L.肝胆胰脾B超:胰头部占位并胆总管胰管扩张,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示:腺泡上皮腺癌.增强CT:胰头癌,胆总管胰管扩张.诊断为胰头癌.
作者:盖伟;宗莉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肠屏障功能的影响因素,并初步建立临床评估方法.方法 选取53例重症监护的危重病患者(APACHEⅡ评分≥8分)及27例同期住院患者(APACHEⅡ评分≤6分),记录其病史特点、临床症状、体征,并检测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二胺氧化酶、D-乳酸、高敏C反应蛋白,尿液乳果糖/甘露醇(L/M)排出比值、尿液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等指标.所得资料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与肠屏障功能障碍关系密切的因素,然后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佳临界点和可疑值范围.结果 肠屏障功能障碍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尿L/M比值、24 h尿液IFABP含量、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明显相关.以尿L/M比值、24 h尿液IFABP含量、血浆内毒素水平推测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78和0.76(P值均<0.05).尿L/M比值的佳临界点为0.145,诊断肠屏障功能障碍的敏感性为84.5%,特异性为88%.可疑值范围为(0.178,0.082).24 h尿液IFABP含量和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佳临界点分别为17ng和0.055 EU/ml,敏感性分别为78%和78%,特异性分别为88%和78%.结论 危重患者在原发病基础上出现消化系统症状、体征,并有肠道通透性增加(L/M>0.178)、肠道低灌注(尿液24 h IFABP>17 ng)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增高(>0.055 EU/ml)时可能发生肠屏障功能障碍.
作者:黄晓曦;王兴鹏;吴恺;马晶晶;徐铭益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胃癌发生涉及多种抑癌基因、癌基因的异常表达.PTEN作为一种广泛的抑癌基因,在多种肿瘤中存在失活现象.其失活原因除突变、缺失外,DNA异常甲基化可能是其失活的第三条途径.本研究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胃癌细胞和组织中PTEN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其甲基化改变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胃癌的发生机制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作者:刘芬;于皆平;于红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结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瘦素在许多恶性肿瘤中都有表达,可能在刺激肿瘤细胞增殖,调节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侵袭、转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1].本研究拟通过免疫组化和组织原位RT-PCR技术探讨在人类结肠癌中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
作者:孙军;沈磊;罗和生;沈志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防御素(HNP1-3)、白细胞介素-8(IL-8)在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分布以及与UC病变范围和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其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明确IL-8与HNP1-3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活动期UC及30例正常对照石蜡包埋组织中HNP13及IL-8的表达情况.结果 UC组HNP1-3及IL-8均为阳性表达.对照组均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两者在UC组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C病变范围越广、程度越重,HNP1-3及IL-8表达的阳性率越高.UC患者受累黏膜的HNP1-3和IL-8水平明显高于未受累黏膜.且HNP1-3和IL-8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s=0.957,P<0.01).结论 HNP1-3的表达与IL-8呈正相关且均参与了UC的发生和发展;HNP1-3可能在UC局部结肠组织破坏和病理变化中起了更重要的作用;HNP1-3、IL-8反映了疾病的炎症程度,并且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评定的指标.
作者:邹开芳;张细元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与胃酸分泌、胃黏膜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监测颅脑手术患者胃酸、血浆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分析颅脑手术患者胃酸、ET及CGRP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探讨其与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发生的可能作用机制.
作者:阳惠湘;罗丹;邹益友;张桂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像人类的Muc3一样,啮齿类动物黏蛋白Muc3是一种细胞膜相关性黏蛋白,它与Muc4(即它的啮齿类动物rMuc4)、Muc12、Muc13和Muc17细胞膜上的黏蛋白相似,有某些共同结构特点.
作者:汪荣泉;房殿春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