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榕;许丽华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 将128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和双嘧达莫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
作者:高金祥;张慧;刁汇玲;刘云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腹胀,伴返酸烧心,食欲下降,偶恶心,无呕吐.外科检查:腹部稍膨隆,腹部触及巨大团块,上至剑突下,下至盆腔,形态规则,较光滑,边界触不清,有压痛,无反跳痛.超声检查:子宫后方及上方探及低回声团块,包绕子宫与子宫分界不清,上达剑突下,大小约23.0 cm × 7.6 cm×8.7 cm,边界清,回声不均匀,内见不规则无回声.双卵巢显示不清.
作者:闫俊红;崔广和;齐春英;高岩冰;张文晓;孙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一次性90刀头联合分区切削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欲行LASIK手术的20例(40只眼)近视病人用90刀头制作角膜瓣后再行分区切削,随访6个月.结果 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预期矫正视力;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术前矫正视力者36只眼(94.7%);术后半年裸眼视力仅3例5只眼下降1行,且矫正视力较术前无下降.结论 一次性90刀头联合多区切削LASIK手术可安全有效的治疗高度近视,大限度的保留角膜基质床的厚度,防止医源性角膜扩张的发生.
作者:张晶;付海涛;邱桂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我院自2003年1月-2008年12月间共收治梗阻性直肠癌26例,均行肠道灌洗Ⅰ期切除,术后无1例发生肠瘘,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7.4岁,均为直肠癌患者;术前经肛诊、腹部平片、肠镜、病理等相关检查,结合病史,明确诊断.
作者:王长辉;支庆江;高恒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下腰椎侧方手术入路中减少动脉出血的方法.方法 显微镜下解剖观测21具成人尸体的下腰椎节段动脉(lower lumbar segmental artery,LISA)的起点至横突前的走行、分支、外径及其与椎间孔及横突前区的关系.结果 LISA出现率差异较大;腰3节段动脉(L3A,下同)和腰4节段动脉(L4A,下同)椎体侧方走行较恒定,腰5节段动脉(L5A,下同)走行变异较大;L3A及L4A主干及其分支多分别行干L3椎弓根外侧缘(71.43%)和L4/5椎间孔上1/3处(62.07%);在横突前区,L3A和IAA的横突前支多分别由横突间隙上1/3内侧斜向外下达中1/3外侧(60%)及由上1/3向下达下1/3处(58.33%).结论 重视处理腰椎体侧方、椎间孔附近及横突前区的动脉是减少术中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大巍;房清敏;孙兆忠;仲江波;王光林;耿晓鹏;邢建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7岁,因刷牙牙龈出血1年余就诊.患者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对磺胺药和地塞米松过敏,否认其他过敏史,否认家族史.检查见:全口口腔卫生不佳,牙龈红肿,牙石及软垢(+++),牙周袋约3~6 mm,牙周探诊出血,前牙松动Ⅰ~Ⅱ度.诊断:慢性牙周炎.治疗计划:牙周基础治疗(OHI,洁刮治)+定期维护治疗.
作者:王爱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种重要的前炎症因子,能够抑制巨噬细胞的游走移动,促进巨噬细胞在炎症局部浸润、聚集、增生及活化,增强其黏附、吞噬作用,并能促进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在炎症反应、免疫反应、肿瘤发生与转移、皮肤损伤修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马蕾;张玉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髌骨是人体中大的籽骨,是膝关节的一个组成部分.髌骨骨折系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65%[1],横行骨折(包括斜行骨折)约占所有髌骨骨折的2/3以上.以往多采用前正中纵形或横弧形切口切开复位张力带内固定,手术切口较大,术后较多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少数患者术后发生膝关节僵直或创伤性骨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
作者:臧伟;韩志远;乜玉荣;隋鹍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PIK3CA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体细胞突变的癌基因,其可能通过参与P13K/AKT细胞信号转导途径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凋亡.目前关于癌基因PIK3CA与肿瘤的关系及其致瘤机制都成为人们研究肿瘤的一个热点.本文将就PIK3CA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致肿瘤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李扬扬;吴淑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及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小骨窗开颅术组和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组,其中小骨窗开颅术组38例,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组36例.治疗期间记录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并随访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小骨窗开颅术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问1~6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1.08±1.36)分改善为(8.56±1.21)分;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6~16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1.36±1.25)分改善为(26.36±1.42)分.两组比较,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肿清除量小骨窗组优于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组(P<0.01).结论 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彻底,疗效优于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术.
作者:杜洪澎;刘永良;刘鹏飞;邵伟;王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干预剂量氯喹对慢性致病大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细胞形态、星形胶质细胞酸性蛋白(GFAP)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戊四氮(PTZ)点燃致大鼠慢性癫痫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组、氯喹干预组(按不同剂量分4组),共6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和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Ast)增殖周期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检测Ast增殖、形态及GFAP表达水平.结果 PTZ致痫组皮质和海马区不仅星形胶质细胞形态有改变,而且与对照组相比增殖活性明显增强(P<0.01).氯喹干预各组细胞增殖周期、GFAP免疫反应阳性数目和积分光密度值与癫痫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随氯喹干预剂量增高,各项检测指标趋于正常,高剂量组与癫痫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剂量氯喹对慢性癫痫的干预作用呈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在达到一定作用剂量后,其作用不随剂量增加而增加,提示选择合理的剂量可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对于癫痫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宁宁;吴淑华;刘鲁英;杨东霞;于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对内皮细胞凋亡率及凋亡调控基因的作用及脉平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在血管紧张素Ⅱ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内皮细胞凋亡率及凋亡基因Fas和Bcl-2表达的变化和应用脉平后对其的影响.结果 血管紧张素Ⅱ可明显促进凋亡率及凋亡基因的表达,且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经脉平处理后的内皮细胞对AngⅡ的反应完全不同,凋亡率明显降低,同时Fas的表达量随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Bcl-2则增高.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具有明显的促进细胞凋亡和凋亡基因表达的作用,脉平对细胞凋亡和凋亡基因表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刘利德;张勃;梁绪国;房元贤;邹春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用腹腔镜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能迅速明确诊断,确定穿孔部位及大小,并能对溃疡穿孔进行修补,具有疼痛轻、康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2004年8月-2009年5月对56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施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联合复方大承气汤灌肠、针刺足三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涛;马本明;田德利;闫进贵;董兴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脊柱结核是肺外结核的常见部位,由于其部位特殊,致残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大,治疗颇为棘手.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脊柱结核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应重视脊柱生理弧度和生物力学稳定性的重建,以纠正和降低脊柱畸形的发生率,但对于内同定手术的方式仍然存在争议.为此,我们对2004年7月-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2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取一期后路矫形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自体植骨方式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国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35例ACS患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以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浆BNP水平,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的浓度.结果 ACS组血浆BNP水平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ACS组血浆BNP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387,P<0.01).结论 血浆BNP和hs-CRP水平在ACS患者中显著升高,检测血浆BNP和hs-CRP水平对ACS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宗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人体肿瘤大部分都是实体瘤,肿瘤组织是由肿瘤细胞和间质构成,间质成分主要包括血管、淋巴管、结缔组织、炎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等成分.其中,血管和结缔组织起营养、支持肿瘤细胞的作用.肿瘤内的新生血管是通过血管生成实现的,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徐海涛;张庆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因健康查体发现腹部肿块4 d人院.患者于4 d前健康查体,彩超检查发现右腹部一肿块,平时无腹痛、腹胀等不适,无腹泻,无恶心、呕吐,无发热,自己未发现肿块.腹部查体:右腹部稍隆起,腹肌软,右中下腹部可触及一肿块,约15cm×8 cm大小,形状不规则,质地硬,活动度差,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肿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作者:成丕光;胡立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VEGF、VEGF-C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VEGF及VEGF-C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0.0%和67.0%.VEGF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VEGF-C表达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显著相关性.且VEGF和VEGF-C表达存在正相关(r=0.405,P=0.001).结论 VEGF、VEGF-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增强,在乳腺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o
作者:韩艳春;刘鲁英;吴淑华;杨东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为断趾再植及断层解剖学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 经组织学处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观测计算统计.结果 根据屈肌腱和趾背腱膜的形态,各分为8种和4种类型;趾屈肌腱的平均厚度Ⅰ、Ⅱ断层分别为(1.01±0.29)mm、(0.83±0.27)mm;趾背腱膜平均厚度Ⅰ断层为(0.23±0.11)mm,Ⅱ断层为(0.30±0.14)mm.结论 屈肌腱和趾背腱膜的面积由近到远逐渐变小.
作者:李滨;赵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Bcl-2、Bax蛋白的表达及参附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应用TI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缺血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给予参附注射液处理后,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Bax蛋白表达减少(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以通过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于腊梅;杨丽娟;蒋淑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