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王强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临床表现相似的症候群,具有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等共同特征.现代医学认为是免疫功能紊乱,机体对长期大量蛋白尿进行自身调节的结果,中医学把它归属于水肿范畴.目前,西医治疗上仍主张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或同时加用免疫抑制剂、抗凝药物等.笔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周寅;姜红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观察甲醛吸入对大鼠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和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肾组织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剂量的气态甲醛对大鼠进行染毒;用相应的试剂盒对组织中SOD、CAT的活性和GSH、MDA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吸入1.0 mg/m3甲醛时,肾组织中MDA含量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其值为(0.41±0.02)nmol/mg pro(P<0.001);吸入0.5 mg/m3甲醛,即可引起GSH含量降为(1.12±0.97)mg/mg pro (P<0.05).但甲醛吸入时,SOD和CAT的活性无明显改变(P>0.05). 结论甲醛可抑制肾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引发脂质过氧化,造成肾组织的氧化损伤.
作者:刁汇玲;高金祥;蒋淑君;李宝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临床上消毒皮肤后,需在多长时间内完成穿刺,消毒效果才不受影响,虽然是一个极普通的问题,但目前尚无统一要求.我们针对消毒后的效果进行单因素试验,以期探讨消毒效果满意的针头佳穿刺时间[1].
作者:成新莲;纪冰;吴玉梅;张会芝;任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前肝癌的手术切除率仅有20%左右[1],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首选的治疗方法[2,3],TACE近期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不理想,并可引起生活质量下降、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近年来,我们运用华蟾素联合TACE治疗肝癌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玉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自从20世纪30年代Wilson设计胸前单极导联之后,临床医生开始认识到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的重要工具.经过几代心电图工作者的努力,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Wiggers、Katz、Langendorf、Pick和Schamroth等各位大师的苦心钻研,心电图学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公认的方便、经济也是相当准确的方法.迄今为止,心电图仍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1,2].心电图不仅可以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存在,而且可以对心肌损伤/坏死的具体部位作出定位诊断(见表1).近年来,由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广泛开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心电图进行对比,再加上各种影像学检查特别是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发现传统的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定位诊断有一些不足之处,另外,根据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可能对梗死相关动脉(罪犯动脉)作出判断.本文根据新近的资料[2~5]对急性心肌梗死定位诊断的进展作一简单介绍.
作者:张文博;宓宝斌;马慧;孙慧莉;杨鲁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急性全植物神经功能不全又称急性全自主神经病(acute pandysacutanomia,acute panautomic neuropathy),1969 年由Young等[1]首次报道,至今文献中仅有30 余例报道,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科2007年5月收治的1例急性全植物神经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经过报道如下,同时结合文献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作者:王涛;王晓芝;夏永富;孙建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出血部位多于鼻中隔前端.下鼻道出血较少见,出血部位隐蔽,易被临床医生忽视,且前后鼻孔填塞无法直接压迫出血点,止血困难,故常反复出血,出血量大.我科2004年8月-2006年3月收治45例门诊外伤、前鼻镜检查未能窥见出血点的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镜直视下局部处理,临床效果确切,报道如下.
作者:李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48 h取其肝脏,观察bFGF在肝脏中的表达情况,设假手术组进行对照.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脏中可见肝细胞水肿、体积增大,胞浆疏松化,部分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肝血窦狭窄,门管区炎细胞增多;bFGF表达增高,主要表达在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肝脏中bFGF出现上调.
作者:李雅娜;孙研;李笑岩;蔡磊;高菲;王伟善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重建钛板及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重建钛板固定外踝、螺钉固定后踝内踝的方法,手术治疗三踝骨折37例.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无再移位、感染、断钉等并发症;根据国内综合功能评估标准:优29例,良8例,优良率达100%.结论 重建钛板及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可以达到解剖复位,内固定牢固可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三踝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李其庆;杨卫国;谢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是去除了真皮中具有抗原性的细胞成分,而保留了原有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等结构的真皮支架.ADM早作为真皮替代物用于烧伤患者的创面修复,近些年已有眼耳鼻喉、头颈外科、牙周病学等领域应用报道.本文主要对ADM在口腔科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崔言军;左金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口腔黏膜扁平苔藓(OLP)是口腔科多见的一种伴有慢性浅表性炎症的黏膜角化异常性疾病,其病因至今尚不明确,与精神、内分泌、免疫、感染因素等有关.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法治疗扁平苔藓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曾沁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近年来不孕症患者有增多趋势,其病因复杂,一般检查难以作出准确和较全面的诊断,导致诊断的延误及治疗的盲目性.随着宫、腹腔镜技术在妇科的快速发展,在不孕症诊治中应用愈来愈广泛.其直观、准确、动态的特点在不孕症诊治中具有相当的优势.我院自2002年8月-2005年7月共进行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150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肖永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1984年首次从肝脏部分切除的鼠血清中分离出来,尔后又从鼠的血小板、肝脏及人的血清中分离出来.由于能刺激原代培养的肝细胞生长,所以命名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人体是由间质细胞产生,作用于上皮细胞,由于它能使细胞克隆生长集落扩散,即又名离散因子( scatter factor,SF),其受体c-2-met是原癌基因c-2-met的产物.HGF通过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酪氨酸磷酸化,转导HGF的效应.HGF可促进细胞分裂、运动和分化等,在血管生成、组织损伤修复及促进肿瘤细胞的发生及转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强;王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8岁,入院前2 h被车撞伤头部,伤后昏迷,醒后头痛呕吐,伤后急来我院就诊,颅脑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硬膜外血肿、右颞骨骨折,急症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作者:陈晓;李勐;李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头皮冠状切口因其切口位置隐蔽,面部不留瘢痕、术野显露充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成为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手术入路[1],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先天性颅面畸形的矫正、急性颌面部创伤的救治、颅颌面外伤后继发畸形的二期修复重建、颌面肿瘤的切除与术后修复及美容外科等领域[2].
作者:刘光峰;杨佑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奥拉西坦联合疏血通治疗原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加用奥拉西坦和疏血通静脉滴注;对照组33例,加用胞磷胆碱钠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1 d.以NIHSS计分评定神经功能缺失,以MMSE计分评定认知功能障碍,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NIHSS评分和MMSE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P<0.01.其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奥拉西坦联合疏血通治疗原发性脑出血疗效满意.
作者:吴刚;吴萍;孙奉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在进行根管封药和充填期间发生疼痛肿胀的现象,称为根管治疗期间急症(interappointment emergencies,IAE).尽管IAE的确切原因尚未搞清,但多数学者认为,根管内或根尖周细菌的存在是其发病的基础[1],而机械和化学刺激是其诱发因素.本文选择182例患者,选用戊二醛做为根管消毒剂,以甲醛甲酚作为对照,观察对比IAE的发生情况,为消毒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贾久丽;刘焕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由于腹腔镜技术发展迅速,手术操作日渐成熟,手术应用日趋广泛,手术效果良好[1],腹腔镜手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手术种类增多、范围扩大,效果越来越好,患者易于接受.我科对2004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09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对比治疗.对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组)42例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组)67例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总结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越性,比较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蒋淑丽;孔祥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抗可溶性虫卵抗原(SEA)鸡卵黄抗体(Immunoglobulin Y, IgY)用于血吸虫循环抗原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以纯化的鸡抗SEA卵黄抗体为捕捉抗体,以酶标抗SEA单克隆抗体NP28-5B进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S-ELISA)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病人和健康人血清,并与常规检测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EA-ELISA)法做比较.结果 S-ELISA法测得SEA浓度(y)与A450值(x)呈明显的正相关(r=0.9481,y=459.22x-108.14);S-ELISA法检测急性血吸虫病人循环抗原的阳性率为100%,慢性血吸虫病人循环抗原的阳性率为84.4%,健康人的特异性为96.0%;两种方法对血吸虫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LISA可用于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
作者:吴玉龙;张炜明;刘文琪;仇镇宁;冯振卿;李雍龙;管晓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免疫缺陷动物(immunodeficient animal)是指由于先天性遗传缺陷或用人工方法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它源于1962年苏格兰医师Issacson等首先发现的无胸腺裸小鼠.1969年,丹麦学者Rygaard首次成功的将人类恶性肿瘤移植于裸小鼠体内,在裸小鼠体内存活并生长,开创了免疫缺陷动物研究和应用的新里程碑.近三十多年来对免疫缺陷小鼠有了深入的研究,相关品系因此建立,并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研究,尤其在肿瘤学、免疫学中的应用.笔者综述了免疫缺陷动物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新进展.
作者:李仲霞;王跃嗣;贾秀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