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山东籍汉族寻常型天疱疮与HLA-DR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周淑华;王秀敏;韩兆东;高昱;张玉杰;杨磊;张建明;王忠永

关键词:天疱疮, 寻常型, 聚合酶链反应, HLA-DRB1
摘要:目的 探讨HLA-DRB1、DQB1位点基因在山东籍汉族寻常型天疱疮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61例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患者和57名正常对照者进行了HLA-DRB1、DQB1等位基因的分型,并分析了DRB1、DQB1基因在两组中的分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V患者组DRB1 *14(*1401、*1404、*1405)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c分别<0.05).结论 HLA-DRB1*14是山东籍汉族PV的易感基因.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全盆腔脏器切除治疗晚期直肠癌15例分析

    目的 探讨全盆腔脏器切除治疗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Miles手术方式为基础,包括肿瘤在内全部切除直肠、乙状结肠远侧段、膀胱、远侧输尿管、后尿道、肛门及盆腔内的生殖器官,同时行盆腔内的侧方淋巴结清扫,并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恢复较顺利,5年生存率达45%左右,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晚期直肠癌广泛邻近器官浸润,行全盆腔脏器切除,可获较满意的姑息疗效.

    作者:曲建华;范国利;曲金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上睑下垂几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年来我院门诊就诊一组上睑下垂患者35例,51只眼;双眼16例,单眼19例;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小者6岁,大者51岁.单纯上睑下垂者27例,合并睑裂畸形者4例,上直肌功能不全或过强者4例,弱视患者9例.

    作者:刘雪梅;郭建莲;闫丰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妇产科见习带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妇产科见习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见习,医学生对临床课的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充分理解课上内容,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近几年,由于社会需求的增加,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但教学医院规模、数量及教学条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再加上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使教学病人匮乏,而受传统意识影响甚深的妇产科病人更是如此,使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更加困难.本文对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英姿;梁葵香;姚丽娟;孙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2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置入4~5F(1F=0.33 mm)Cobra导管,超选择双侧子宫动脉,经导管注射碘油(超乳化)+平阳霉素(8~24mg)行UAE治疗.结果 行UAE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月经改善为显著,18例月经过多者明显减少,5例尿频、尿急、大便困难等压迫症状消失,子宫及肌瘤体积呈进行性缩小,6个月内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明显.结论 UAE治疗子宫肌瘤近期效果明显,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江兆玲;赵方欣;张桢华;柯静婷;万向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RP-HPLC法测定拟眩宁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

    拟眩宁胶囊有苍耳子(炒)、菊花、胆南星、黄芩等药味经加工制制,其清肝胆、利湿热,用于头晕目赤、胁痛口苦、湿热带下.其质量标准收载于原《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六册,但标准中没有制定含量测定方法,不能有效的控制药品质量.方中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臣药,其有效成分为黄芩苷等[1].为此,我们试用HPLC法测定拟眩宁胶囊内的黄芩苷含量,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之一,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刘东华;贾善学;郭士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及治疗研究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多种代谢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和临床症候群[1,2],代谢异常主要成分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及高血糖等集中发生于同一个体,具有共同的发病机制,易发生心血管病(CVD)及心血管事件[1-3].如何治疗和控制代谢紊乱,降低CVD的发生是目前广受关注的问题.

    作者:张玉传;李宗清;谢庆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独一味配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中应用的临床观察(附680例报告)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前30 min服用独一味1.8 g,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0.4 mg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孕8~10周需终止妊娠并要求无痛人工流产的68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30例)和对照组(150例).前者在人工流产前30min服用独一味1.8 g,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0.4 mg,后者不用;观察两组术中宫颈松弛扩张情况、腹疼及术后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宫颈松弛扩张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易于手术操作;术中疼痛程度及手术后出血量均明显轻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 采用独一味加米索前列醇术前30 min口服,病人的疼痛程度、宫口松弛度、阴道出血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薄其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383例阴道念珠菌感染菌群鉴定及药敏分析

    目的 分析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离菌特点及抗念珠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按NCCLS推荐的M27-A方案(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氟康唑等6种抗真菌药对6种共52株深部致病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在体外的抗真菌活性.结果 383例标本中以白色念珠菌居多(96.09%),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61%),较少的有热带念珠菌(1.04%)与克柔念珠菌(0.26%).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均在90%以上,耐药率以伊曲康唑为高(35.8%),其次为氟康唑(17.5%).结论 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离菌除了白色念珠菌外,尚有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等菌种,制霉菌素与两性霉素B对念珠菌的敏感性较好,而伊曲康唑与氟康唑的耐药率比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顾志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病管理体会

    目的 本文总结10年呼吸管理体会,以期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成活率.方法 1994-2004年两家三级甲等医院280例VLBWI,1999-2004年为A组156例,1994-1998年为B组124例.分析前后5年VLBWI管理措施改进等.结果 ①280例发生呼吸病168例(60.0%),A组66例(42.3%),B组102例(82.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A组均入NICU,采取监护及早期干预措施,呼吸病发生率显著下降,与B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呼吸病以呼吸暂停多见,占78.6%,依次为呼吸困难38.7%,节律不整34.5%,周期性呼吸27.4%,呼吸浅表18.5%,叹息样呼吸16.7%,抽泣样呼吸7.1%;④两组死亡率对比由B组25.0%下降到A组10.3%(P<0.05).结论 入NICU早期药物干预可明显减少和减轻呼吸道合并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海鸿;徐书珍;李晓梅;王彩霞;刘文东;李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癌中VEGF-C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法分析48例新鲜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VEGF-C/KDR/Flt-4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4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VEGF-C及其受体mRNA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肿瘤组织中VEGF-CmRNA表达与Flt-4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VEGF-C可能在子宫内膜癌转移尤其是淋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一个反映病人淋巴转移和预后的良好指标.

    作者:张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山东籍汉族寻常型天疱疮与HLA-DR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HLA-DRB1、DQB1位点基因在山东籍汉族寻常型天疱疮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61例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患者和57名正常对照者进行了HLA-DRB1、DQB1等位基因的分型,并分析了DRB1、DQB1基因在两组中的分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V患者组DRB1 *14(*1401、*1404、*1405)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c分别<0.05).结论 HLA-DRB1*14是山东籍汉族PV的易感基因.

    作者:周淑华;王秀敏;韩兆东;高昱;张玉杰;杨磊;张建明;王忠永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AO技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目的 探讨AO技术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9年6月-2004年9月共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8例,进行随访分析.平均随访24个月后用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术后疗效优14例,良17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1.6%.结论 骨折粉碎及移位程度直接影响预后.应尽早手术治疗,选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术中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术后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贾粤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髋臼骨折并髋关节脱位的诊治分析

    髋臼骨折由于涉及的是负重关节,因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过去,由于局部解剖复杂,手术显露困难,对髋臼骨折并脱位的早期诊断和粉碎髋臼骨折要达到理想的解剖复位较为困难,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生对此骨折诊治方法的深入研究及固定器材的改进,诊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我院自1999-2002年共收治髋臼骨折并髋关节脱位2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光桐;薄纯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内外侧双钢板固定治疗严重粉碎股骨髁上骨折

    股骨下端在腓肠肌起点以上2~4 cm范围内发生的骨折,称为股骨髁上骨折.由于该骨折多波及膝关节面和伸膝装置,所以临床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我们自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采用内外侧双钢板固定法治疗严重的股骨髁上骨折16例,效果满意.

    作者:魏勇;燕淑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组织芯片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 组织芯片的概念组织芯片(tissue chip)又称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是将数一、数百、甚至上千个小组织按预先设计的顺序整齐地排放在一张玻片上制成的组织切片[1].组织芯片按放置组织的多少分为多组织切片和组织切片和组织微阵列;按组织来源的不同分为人类组织芯片、动物组织芯片;人类组织芯片又可分为人类疾病组织芯片、正常组织芯片和胚胎组织芯片;人类疾病组织芯片又可分为恶性肿瘤组织芯片、良性肿瘤组织芯片、其他疾病组织芯片;根据研究目的不同,恶性肿瘤组织芯片又可分为单一肿瘤、多种肿瘤、进展期肿瘤、特定病理类型肿瘤等数十种不同的组织芯片.

    作者:刘云建;汪谦;陈强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

    我们自2003年9月-2005年9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0例患者颈部肿大淋巴结进行检查,从二维声像图和血流变化上对良恶性病变加以鉴别,为临床提供了进一步检查治疗的帮助,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波;王瑛;张忠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近况

    近年来,复方丹参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其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外周血流灌注、改善微循环、抗心肌缺血等作用[1],并显示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丹参还能通过抑制心脑Na+-K+-ATP酶,抑制缺氧时内皮细胞合成分泌促进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胶原蛋白合成的细胞因子的过程,提高心脑细胞内ATP含量等作用,发挥其耐缺氧和减轻心和脑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此外,丹参还有镇静、抗微生物、促进骨折愈合和皮肤愈合、促进肝细胞再生和DNA合成,使肝细胞膜流动性恢复正常而起到保护肝脏等作用.现将2004-2005年的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王广丽;李保院;姜宏;赵永德;王庆玲;李淑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与胆管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胆管癌及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TGF-β1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胆管癌细胞胞浆,偶有胞膜、胞核着色.47例胆管癌组织中TGF-β1阳性表达36例(76.6%),较癌旁正常胆管组织高(P<0.001).TGF-β1表达与胆管癌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肝转移有关(P<0.01,0.05,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 TGF-β1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随着胆管癌临床分期的增高而TGF-β1表达增高,其基因缺失可能是胆管癌细胞侵袭性生长转移的重要分子机制,检测TGF-β1表达有助于判断胆管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作者:张建余;胡宗玲;张炳远;李玉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855例急诊剖宫产临床分析

    随着手术、麻醉、输血、抗感染技术的日益进步,剖宫产已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高危妊娠、抢救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常用的有效手段,对降低母儿死亡率有显著疗效.但是,我国现在一些大城市妇产医院剖宫产率居高不下,除去高龄产妇增多、产妇营养过剩、胎儿偏大等客观因素外,许多原本应可以自然分娩的孕妇却选择了剖宫产分娩.剖宫产率上升的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虽然目前尚无全国统计数据,但大多数城市医院报道的剖宫产率在40%~60%,甚至达70%~80%[1].而世界卫生组织认同的剖宫产分娩率为15%,我国医学界认为,应该控制在20%~25%[2].

    作者:武玉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恶性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恶性甲状腺肿(malignant struma ovarii)是指卵巢甲状腺肿伴甲状腺癌,主要是乳头状癌或/和滤泡癌.迄今为止外文文献报道不足100例[1~3],中文文献不足10例[4~6],约占卵巢畸胎瘤的0.3%[7].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理变化和预后不一,我们遇见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张祥盛;张磊磊;牟清海;吕增华;朱玉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