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腺疾病中粪弹力蛋白酶检测的临床应用

方裕强;李兆申;潘雪;许国铭;龚燕芳

关键词:粪弹力蛋白酶,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 BT-PABA
摘要:目的探讨粪弹力蛋白酶(E1)试验对胰腺疾病外分泌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55例慢性胰腺炎、21例胰腺癌、25例非胰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粪E1的检测,并同时与尿BT PABA检测进行对比.结果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患者粪E1及尿BT-PABA排除率均明显低于非胰腺疾病组(P<0 05).以200μg/g为界,对于轻度慢性胰腺炎患者粪E1的敏感性只有14 3%,中度慢性胰腺炎粪E1的敏感性为36.8%,重度慢性胰腺炎粪E1的敏感性为86 7%,总的敏感性为51.0%,特异性为86.0%.结论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患者存在粪E1的下降,但对于诊断轻至中度慢性胰腺炎其敏感性较差,而对于重度胰腺炎患者,其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对临床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
中华消化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下形态与组织学改变比较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尤其伴有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IM)是胃癌前病变.在胃镜下可见黏膜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为探讨其镜下形态学改变与组织学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间的关系,我们对1999年5月~2001年9月间诊断为CAG的病例进行镜下所见与病理对比分析.

    作者:周雁;范红;万苹;秦海春;李娅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胰腺癌诊断的现状

    胰腺癌因其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成为肿瘤病学的一大挑战.尽管目前临床上将小于2 cm的胰腺癌视为早期癌,但此时约有30%~40%的患者已有淋巴结转移[1].因此,仅根据肿瘤大小对胰腺癌分期有其局限性.

    作者:唐承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多发性大动脉炎致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一例

    患者女,69岁.因左下腹反复疼痛8年,加重2年收住入院.患者于1993年开始出现左下腹间歇性胀痛,能自行缓解,进食后30 mm左右,症状可加重.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或便血.

    作者:许春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环氧合酶2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有研究提示环氧合酶2(COX-2)可能参与了细胞凋亡和增殖平衡的调节过程.该文研究COX-2在胰腺癌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DNA梯度电泳和透射电镜,观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Clebrex对胰腺癌细胞PC3(高表达COX-2)凋亡的影响,并用RT-PCR研究凋亡相关基因bcl-xl、bax、Survivm等表达的变化.结果100μmol/LCelebrex作用PC-3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显示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升高;DNA电泳见典型梯形条带;透射电镜发现细胞核固缩,表明Celebrex可诱导PC-3细胞凋亡.RT-PCR结果表明,Bax、bcl-xl和Survivin等凋亡相关基因在PC-3细胞高表达,而Celebrex在诱导PC-3细胞凋亡过程中,bax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但bcl-xl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下调.结论COX-2对胰腺癌细胞凋亡呈负向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通过凋亡抑制基因bcl-xl和Survivin的信号传导而实现.

    作者:王兴鹏;徐选福;王冰娴;吴恺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急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系统回顾

    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约为10%左右,常表现为烧心感.质子泵抑制剂(PPI)可有效治愈反流性食管炎,且无论在治愈糜烂或缓解相关症状方面都明显优于H2受体拮抗剂.抑酸强度与食管炎治愈率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胃梅毒一例

    患者女,44岁,右上腹隐痛伴消瘦1月余.疼痛无规律,无放射痛,体重减轻约2kg,近半月来进食后经常呕吐,无呕血、黑便、发热等不适.既往否认胃病史及其他传染病病史.

    作者:蔡清萍;陈腾;施靖华;刘会敏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肝硬化致心包积血一例

    患者男,67岁,干部.于2000年8月23日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2 d入院,胸痛呈闷痛,向左肩放射,活动或咳嗽时加重.既往有肝硬化、肝源性糖尿病史1年.

    作者:张淑芹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中的一种,选择性地表达于恶性肿瘤组织.该文研究SurviviB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2株肝细胞癌细胞株,4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半定量RT-PCR法检测Survivin mRNA表达;肝癌细胞凋亡指数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结果2株肝癌细胞株和85%(34例)的肝癌组织表达Survivin蛋白和mRNA,而癌旁组织内无一例阳性表达.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肝内转移组为93.5%,显著高于肝内无转移组(55.6%,P<0.05);在门静脉癌栓浸润组为92.8%,显著高于无门静脉癌栓浸润组(66.7%,P<0.05).RT-PCR显示,2株肝癌细胞株和85.0%(34例)的肝癌组织表达Survivin mRNA,与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一致,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在肝内转移组(1.105±0.396)和门静脉癌栓浸润组(1.137±0.404)中,显著高于肝内无转移组(0.572±0.082)和无门静脉癌栓浸润组(0.627±0.122,P<0.05).所有肝癌组织标本中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但Survivin表达阳性组的凋亡指数(1.152%±0.326%)显著低于Survivin表达阴性组(4.502%±0.830%,P<0.05).结论Survivin表达是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较为普遍的事件,Survivin表达与肝内转移、门静脉浸润等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Survivin对凋亡的抑制可能是其参与肿瘤发生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颖;王家(马龙)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术中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的临床应用

    在消化道出血中,小肠出血占9%,诊断较为困难[1].小肠镜检、放射性核素扫描、选择血管造影等方法,在许多基层医院应用也受限制.小肠出血大多需手术治疗,术中内镜检查仍是一种操作较简便,检出率高的方法.几年来,我们对17例小肠出血患者,应用术中内镜,检出出血原因和部位,报道如下.

    作者:黎庶;何旭研;熊小强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胰腺病学》杂志简介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Dubin-Johnson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36岁,因尿色深黄,皮肤、巩膜黄染16年,乏力,尿色加深半个月于2000年11月24日入院.患者自20岁起即出现持续性皮肤巩膜黄染,多次在外院检查未确诊.此次因乏力、纳差、尿色深黄加重而来院就诊.

    作者:梁立维;张建民;蔡祖金;张晓云;杨伟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白介素-6、白介素-8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白介素-6(IL-6)和IL-8是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肝脏免疫病理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发现在肝纤维化形成和加重中亦起重要作用,为此我们检测85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并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和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进行对比,旨在了解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作者:孔丽;张清波;邬祥惠;尹有宽;李兵顺;刘金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细胞学检测

    目的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而肿瘤转移大多通过淋巴及血循环播散.为此该文研究建立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癌细胞的细胞学检测方法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进展期胃癌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经Fi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及免疫磁珠法(磁珠采用细胞角蛋白7和细胞角蛋白8包被)分离出单核细胞,然后对细胞涂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癌胚抗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CD34和CD45,对其中的胃癌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在24例胃癌患者的外周血中有10例找到了癌细胞,阳性率为41.7%;癌细胞的检出与肿瘤原发灶的病理分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和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在胃癌患者的外周血中可分离检测到癌细胞,并可据此拟定治疗方案并对患者的预后作出判断.

    作者:陈锡美;陈国裕;张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人胃腺癌细胞胞浆信号传递的影响

    目的胃癌可异位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且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及转移有关.探讨hCG对人胃腺癌细胞胞浆信号传递的影响.方法分别用非同位素检测试剂盒、蛇毒磷酸二酯酶法、3H-cAMP放射免疫法,观察hCG对胃腺癌SGC-7901细胞胞浆内蛋白激酶(PKC)、钙调素(CaM)活性及cAMP含量的影响情况.结果hCG对胞浆PKC活性仅有轻微的刺激作用,即当hCG的浓度达10-6mol/L时,细胞内PKC活性与对照相比仅增加了2倍左右;hCG可明显使胞浆内cAMP含量及CaM活性增加,当hCG的浓度从10-11mol/L增加到10-6mol/L时,胞内cAMP的水平从(2.1±0.25)pmol/mg蛋白增至(9.52±0.64)pmol/mg蛋白(P<0.01),而CaM含量由(11.2±2.7)μg/mg蛋白增加到(29 3±3.42)μg/mg蛋白(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hCG作用于胃腺癌细胞后可能主要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cAMP信号传递途径而起作用,同时Ca2+/CaM可能亦参与了其信号传递机制.

    作者:张群洲;李蓉晖;陈曼玲;吴兆锋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用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监测,同时检测多种标志物可以提高敏感性.蛋白质芯片是一种高质量、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且微型化的蛋白质分析技术[1,2].本实验采用肿瘤诊断用蛋白芯片试剂盒,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进行联合检测.

    作者:邓安梅;仲人前;陈孙孝;周晔;孔宪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奥曲肽对肝星状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及其意义

    奥曲肽(善宁,诺华公司生产)能降低门静脉压力及门脉血流量,其机制仍不完全清楚[1].目前的研究表明,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的收缩和舒张在调节肝内阻力及血流量中具有重要作用[2,3].

    作者:黄春;丁惠国;徐燕琳;唐淑珍;王宝恩;贾继东;赵春惠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改变肛门直肠动力和内脏敏感性研究

    目的探讨匹维溴铵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疗效,及对腹泻型和便秘型IBS肛门直肠压力和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按罗马Ⅱ标准选择84例IBS患者,均予匹维溴铵50 mg口服,每日3次.分别于服药前、服药1周和2周后对各种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对14例腹泻型IBS及10例便秘型IBS患者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2周后进行肛门直肠压力及直肠敏感性测定.结果服用匹维溴铵1周后,腹痛、腹胀和黏液便症状评分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各为2.13±0.36比1 28±0.35,249±0 73比1.35±0.17,1.03±0.27比0.43±0 12,P<0.01),腹泻、便秘及里急后重症状评分显著改善(2 42±0 33比2.10±0.27,2.07±0.45比1.67±0.36,1.98±0.29比1.68±0.27,P<0.05).服用2周后,除排便困难外,IBS各症状评分均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腹泻型IBS内脏感觉阈值、排便阈值及疼痛阈值均有非常显著提高(24.39±12.07比49.88±7.14,34.25±14 77比68 93±21.82,70.21±18.17比104.69±43.23,P<0.01).便秘型IBS肛管括约肌静息压减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84 37±43.76比71 47±29 88,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显著减低(219.76±70.91比122.28±57 56,58 43±44 58比54 14±21.97,P<0.05),治疗后两亚型IBS大顺应性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匹维溴铵可明显改善IBS患者的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主要症状.具有改善腹泻型IBS患者内脏感觉过敏的作用和对便秘型IBS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紊乱的调节作用.

    作者:詹丽杏;李兆申;邹多武;许国铭;尹宁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表皮生长因子促肝癌细胞生长信号传导的初步研究

    大多数肝癌的发生与肝硬化有密切关系.许多生长因子刺激肝细胞2生是导致肝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表皮生长因子(EGF)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作者:吴斌文;王家(马龙);袁顺玉;崔武任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热处理对人肝癌细胞HepG2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肿瘤的热疗已成为近年来肿瘤治疗学的一个热点[1].为了从基因水平上深入研究热杀灭细胞机制,本文应用基因点数为12 550的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筛查经热处理的人肝癌细胞HepG2出现表达变化的基因,探索这些基因的变化与热杀伤肿瘤细胞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为肿瘤的热疗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作者:高志红;沈洁;郭连英;施广霞;钱振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抗抑郁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对照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仍未明确,文献报道发现54%~100%有精神心理异常,80%以上的IBS病人症状加重与精神情绪因素有明显的关系[1].

    作者:傅敏;许根其;吴敏生;翁晖亮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