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留芳;令狐恩强;王志强;史晓林
在众多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者中,仅少部分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胃癌或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等较为严重的疾病,这促使了人们对Hp致病因子及致病机理的研究.
作者:杨卫红;林三仁;金珠;王立新;丁士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各种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及胃癌相关[1].目前虽已有许多治疗方法,但因根除率低、副反应多等原因,使抗菌治疗受到影响.肠胃清是我院自行研制的抗Hp中药制剂,本研究旨在检验其治疗Hp的临床效果.
作者:曹勤;孙珏;沈江帆;范忠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层粘连蛋白对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基因转染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变化.方法 采用基因转染的方法将人全长TIMP-2 cDNA基因转染入人胃癌SGC-7901细胞系中,利用层粘连蛋白对肿瘤细胞的诱导迁移作用,在体外侵袭模型中观察转染基因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转染TIMP-2基因的SGC-7901细胞侵袭能力(33.1±11.3细胞/h)明显低于未转染组(135.7±21.6细胞/h,P<0.01),细胞的粘附能力受到抑制,转染组(236.7±37.3细胞/h)低于未转染组(626.1±45.1细胞/h).且细胞的增殖能力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TIMP-2基因可阻抑层粘连蛋白对瘤细胞的诱导侵袭影响,参与瘤细胞转移的阻断机制.
作者:李楠;徐采朴;刘为纹;房殿春;杨金亮;宋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溃疡病人对医嘱的顺从性状况,以及行为干预对医嘱顺从性及其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同时性、前瞻性方法,调查溃疡病11 983例,了解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及地域对医嘱的顺从性,并在给予行为干预后,观察病人医嘱顺从性的改变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结果 溃疡病病人对医嘱的顺从率为47.1%;对医嘱顺从者的溃疡治愈率为97.4%,而不顺从者的治愈率仅为58.8%,医嘱的顺从性对疗效影响显著(P<0.01);行为干预后病人的顺从性及疗效无明显提高;溃疡病的年发病率约为0.81‰,男女之比为3.6∶1,高峰年龄为30~49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胃溃疡之比为1.9∶1,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为73.8%.结论 医嘱的顺从性对疗效有显著影响.本调查同时获得了大量有关国人医嘱顺从性资料和溃疡病的临床统计学资料.
作者:姒健敏;俞方;王杭勇;蔡建庭;吕宾;黄怀德;钱可大;项柏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本实验应用PCR-SSCP硝酸银染色技术检测了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粪便标本APC基因突变,旨在寻求新的大肠癌诊断标志物.
作者:林鸿;林金容;张亚历;张振书;邹笃源;周殿元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基因Bax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的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 构建含有人Bax cDNA全长的真核表达载体pBK-Bax,经脂质体导入缺乏Bax蛋白表达的人胃癌多药耐药细胞系SGC7901/VCR中.Western印迹观察Bax基因在转导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检测Bax转导细胞与空载体转导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Bax的真核表达载体,Bax转导细胞能稳定表达Bax蛋白,与空载体转导细胞相比,Bax转导细胞对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阿霉素(adriamycin,ADR)、丝裂霉素(mitomycin,MMC)的敏感性显著增加(P<0.01).结论 Bax基因转导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VCR的多药耐药性具有逆转作用.
作者:赵燕秋;肖冰;樊代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肝纤维化实质是Ⅰ、Ⅲ型为主的胶原纤维等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合成与降解失衡,在肝内过度沉积而形成的病理性疾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是一组参与降解ECM的主要水解蛋白酶,目前肝内发现了8种,其中间质胶原酶(interstitial collagenase, MMP-1 in human, MMP-13 in rat)主要参与Ⅰ、Ⅲ型胶原的降解,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1].
作者:王宇;高毅;黄宇琦;方石岗;杨继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 Tet)是从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rre)的块根中分离的主要生物碱,其分子式为C33H42N2O6,化学结构属双苄基异喹啉类.药理研究证实,Tet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主要作用于钙离子通道,影响钙离子的跨膜转运及在细胞内的分布利用.近年来,随着肝脏细胞分离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的进步,Tet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
作者:陈颖伟;李定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c, Hp)与多种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有关,但其致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近几年来,人们注意到Hp能够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可能与其刺激巨噬细胞、胃粘膜组织等大量产生一氧化氮(NO)有关.由此人们推测Hp及其代谢产物NO等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增加很可能是Hp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乃至胃癌等疾病的重要机制.本文就此作一扼要综述.
作者:晏楠;吕农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诱导肝癌转移时p38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方法 运用Bodyen chamber膜侵袭培养系统,应用p38 MAPK信号传导通路特异性阻断剂SB 203580,观察其对VEGF诱导肝癌细胞转移抑制作用.结果 5ng/ml VEGF培养5h,向下室浸润肝癌细胞数为16×104/ml,高于对照组1.25×104/ml,P<0.01.预先用5μM SB 203580,可阻断95% VEGF诱导肝癌转移能力.结论 VEGF通过p38 MAPK信号传导通路诱导肝癌细胞转移,阻断p38 MAPK信号传导通路,可抑制VEGF诱导的肝癌细胞转移.
作者:毛华;袁爱力;赵敏芳;赖卓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丽珠胃三联(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替硝唑)对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效果,并与对照组(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作疗效比较.
作者:北京地区丽珠胃三联临床研究协作组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肠道血管病变被列为下消化道出血较为少见的病因,但却是老年人常见的大肠疾患之一.现将我院1982~1997年间21例老年肠道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王刚石;王孟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近来的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Ⅱ, IGF-Ⅱ)的过量表达与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的形成有关[1~3].乙型肝炎病毒(HBV)已被确认为肝癌的重要致癌因子,但其致癌机制尚未阐明.
作者:覃汉荣;杨冬华;范子荣;邱庆林;徐重;张鸣青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肠粘膜屏障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及生长激素(GH)的作用.方法 采用胰胆管内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诱导大鼠ANP.实验分3组:假手术组、ANP+生理盐水(NS)组、及ANP+GH组.术后24h取末端回肠,观察病理形态变化;应用125I-白蛋白测定肠壁通透性;RT-PCR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mRNA表达.结果 ANP大鼠肠粘膜间质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上皮细胞脱落;粘膜厚度,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减少;微绒毛稀疏、脱落;肠壁通透性增加;肠IGF-1 mRNA表达下调.GH可减轻肠粘膜病理损伤,降低通透性,上调IGF-1 mRNA表达.结论 ANP肠粘膜屏障形态和功能受损,GH通过上调肠粘膜IGF-1 mRNA表达减轻肠粘膜形态和功能受损.
作者:王兴鹏;王冰娴;吴建新;王国良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在这世纪之交的2000年到来之际,迎来了中华消化杂志创刊20周年.在近20年的岁月里,我们有过成功、获奖的喜悦,也有过压力、困惑的痛苦,经历了风风雨雨才真正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作者:夏维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汁淤积是促发胆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沙必利是一种全胃肠道促动力药,具有刺激胃肠动力、加快胃排空的作用.有报道其可改善胆囊的排空[1],但尚存异议[2].我们以超声法观察了西沙必利对人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总结如下.
作者:吕宾;包海标;汤富刚;项柏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I thymidine kinase gene,HSV-TK)基因治疗实验性人胰腺癌细胞系8988的价值.方法 HSV-TK被定向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MNSM的SV40下游.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MNS-TK-M转染至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细胞,产生的重组病毒将HSV-TK转入人胰腺癌细胞系8988细胞内.结果 Southern blot试验及药敏试验均证实HSV-TK基因已整合至细胞DNA中并完全表达.体外试验表明,HSV-TK阳性8988细胞对ACV的敏感性较母本细胞明显高;裸鼠移植瘤试验证实,腹腔注射ACV 100mg/kg有明显阻止移植瘤形成以及对移植瘤的治疗作用.结论 HSV-TK/ACV有体内治疗胰腺癌的作用,可作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的潜在方法之一.
作者:谢苏庆;许国铭;李兆申;曹广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对Burkitt提出的食物纤维预防大肠癌理论,无论在流行病学还是在动物实验方面一直是有争论的[1].为此本实验观察了半纤维素魔芋葡苷聚糖(konjac mannan, KM)对二甲肼(1,2-dimethylhydrazine, DMH)诱发ICR小鼠大肠癌的影响.
作者:李国熊;许敬尧;李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肝硬化可造成多个器官的病理损害和功能紊乱,出现多种并发症,门脉高压性肠粘膜病变(PHE)是常见的相关病变之一.有关PHE的血管病变已有较多的研究,本文就肝硬化大鼠小肠粘膜厚度、绒毛高度及绒毛数量等形态学变化进行初步观察.
作者:董蕾;赵平;罗金燕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我院自1997年6月~1998年6月间,对资料完整的170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总抗体及产毒株抗体检测,其中男115例,女55例.年龄为18~81岁,平均45岁.以定性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患者血清幽门螺杆菌总抗体和产毒株抗体.试剂由上海晶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Hp-Ab酶免试剂盒和CagA-HpIgG EIA药盒.大部分患者在24~48小时内均作过胃镜检查.结果见表1.
作者:金魁莺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