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肠道血管病变21例临床分析

王刚石;王孟薇

关键词:老年人, 肠道, 血管病变, 下消化道出血, 临床资料, 大肠疾患, 患者, 病因
摘要:肠道血管病变被列为下消化道出血较为少见的病因,但却是老年人常见的大肠疾患之一.现将我院1982~1997年间21例老年肠道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中华消化杂志相关文献
  • 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病因分析与治疗方法

    目的 分析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87年4月至1999年3月检查治疗1 02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发现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44例,占4.31%.对4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 病因:肝硬化门脉高压37例,其他7例.(2) 治疗结果:硬化治疗12例,急诊9例.组织粘合剂注射17例,急诊治疗6例,硬化和组织粘合剂治疗全部止血,3~50天排胶再发出血4例.经自发性胃肾分流道栓塞胃底静脉曲张7例,手术治疗5例,可脱性尼龙圈套扎胃底静脉1例,6例未治疗.结论 (1) 在我国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主要病因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2) 能手术者应首选手术治疗;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和硬化治疗可用于急诊止血,但均复发出血率高;经自发性胃肾分流道闭塞胃底静脉曲张是安全可行的技术;可脱性尼龙圈套扎胃底静脉曲张操作困难.

    作者:程留芳;令狐恩强;王志强;史晓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p16基因在人胃癌中表达的研究

    抑癌基因p16在恶性肿瘤中的突变广泛存在,但突变率相差甚多[1].由于目前研究原发性胃癌中p16表达的资料尚少,本文选择24例胃癌手术标本及相应的正常组织,采用p16多克隆抗体,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p16在人胃癌中的表达.

    作者:孟祥军;萧树东;朱舜时;施尧;胡运彪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魔芋葡苷聚糖对二甲肼诱发小鼠大肠癌的影响

    对Burkitt提出的食物纤维预防大肠癌理论,无论在流行病学还是在动物实验方面一直是有争论的[1].为此本实验观察了半纤维素魔芋葡苷聚糖(konjac mannan, KM)对二甲肼(1,2-dimethylhydrazine, DMH)诱发ICR小鼠大肠癌的影响.

    作者:李国熊;许敬尧;李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层粘连蛋白对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转移相关行为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层粘连蛋白对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基因转染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变化.方法 采用基因转染的方法将人全长TIMP-2 cDNA基因转染入人胃癌SGC-7901细胞系中,利用层粘连蛋白对肿瘤细胞的诱导迁移作用,在体外侵袭模型中观察转染基因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转染TIMP-2基因的SGC-7901细胞侵袭能力(33.1±11.3细胞/h)明显低于未转染组(135.7±21.6细胞/h,P<0.01),细胞的粘附能力受到抑制,转染组(236.7±37.3细胞/h)低于未转染组(626.1±45.1细胞/h).且细胞的增殖能力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TIMP-2基因可阻抑层粘连蛋白对瘤细胞的诱导侵袭影响,参与瘤细胞转移的阻断机制.

    作者:李楠;徐采朴;刘为纹;房殿春;杨金亮;宋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11983例溃疡病医嘱顺从性与疗效的关系

    目的 观察溃疡病人对医嘱的顺从性状况,以及行为干预对医嘱顺从性及其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同时性、前瞻性方法,调查溃疡病11 983例,了解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及地域对医嘱的顺从性,并在给予行为干预后,观察病人医嘱顺从性的改变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结果 溃疡病病人对医嘱的顺从率为47.1%;对医嘱顺从者的溃疡治愈率为97.4%,而不顺从者的治愈率仅为58.8%,医嘱的顺从性对疗效影响显著(P<0.01);行为干预后病人的顺从性及疗效无明显提高;溃疡病的年发病率约为0.81‰,男女之比为3.6∶1,高峰年龄为30~49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胃溃疡之比为1.9∶1,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为73.8%.结论 医嘱的顺从性对疗效有显著影响.本调查同时获得了大量有关国人医嘱顺从性资料和溃疡病的临床统计学资料.

    作者:姒健敏;俞方;王杭勇;蔡建庭;吕宾;黄怀德;钱可大;项柏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北京地区应用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及替硝唑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

    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丽珠胃三联(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替硝唑)对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效果,并与对照组(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作疗效比较.

    作者:北京地区丽珠胃三联临床研究协作组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散发性大肠癌患者粪便APC基因突变的研究

    本实验应用PCR-SSCP硝酸银染色技术检测了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粪便标本APC基因突变,旨在寻求新的大肠癌诊断标志物.

    作者:林鸿;林金容;张亚历;张振书;邹笃源;周殿元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肠胃清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前瞻性研究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各种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及胃癌相关[1].目前虽已有许多治疗方法,但因根除率低、副反应多等原因,使抗菌治疗受到影响.肠胃清是我院自行研制的抗Hp中药制剂,本研究旨在检验其治疗Hp的临床效果.

    作者:曹勤;孙珏;沈江帆;范忠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食管癌活检标本多药耐药基因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食管癌活检标本中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基因)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MRP)表达水平,探讨与食管癌临床特征及化疗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定量分析标本中MDR1基因和MRP的表达水平.结果 58例标本中,MDR1基因阳性表达率为82.8%(48/58),MRP表达率为29.3%(17/58).结合临床病理分期,MDR1基因表达率与肿瘤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MRP表达率与肿瘤分期、分级无关,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MDR1基因在食管癌中大多呈高表达.MRP大多呈低表达,但呈高表达肿瘤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多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对临床化疗药物选择可能起指导作用.

    作者:陈锡美;刘文滨;李春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8的变化

    在急性胰腺炎(AP)特别是重型胰腺炎的发病和早期诊断中,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对于26例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进行了测定,观察在不同类型急性胰腺炎中其量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建宇;王世鑫;关玉盘;杨昭徐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实验性肝纤维化间质胶原酶酶原表达的研究

    肝纤维化实质是Ⅰ、Ⅲ型为主的胶原纤维等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合成与降解失衡,在肝内过度沉积而形成的病理性疾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是一组参与降解ECM的主要水解蛋白酶,目前肝内发现了8种,其中间质胶原酶(interstitial collagenase, MMP-1 in human, MMP-13 in rat)主要参与Ⅰ、Ⅲ型胶原的降解,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1].

    作者:王宇;高毅;黄宇琦;方石岗;杨继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展望21世纪——将我国消化病学推上一个新台阶

    会议与学术刊物是促进学术发展的重要手段.本届消化病学分会将于2001年10月与兄弟学会一起在上海举办第二届全国消化疾病周(DDW会议),还将在2002年召开第二届全国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会议.

    作者:萧树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β-gal基因在原代大鼠肝细胞的表达

    逆转录病毒载体被广泛用于移植肝细胞的基因标记和肝病的体外基因治疗.但重组逆转录病毒的感染需要靶细胞处于分裂增殖状态,而原代大鼠肝细胞增殖能力弱,逆转录病毒感染效率低,近年来采用生长因子刺激肝细胞增殖,取得了较好效果[1].本实验观察了含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培养条件下,双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β-gal基因表达于肝细胞的效率.

    作者:谢青;廖丹;周霞秋;钱书兵;陈诗书;李定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肝癌和癌旁肝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及其受体的免疫电镜研究

    近来的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Ⅱ, IGF-Ⅱ)的过量表达与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的形成有关[1~3].乙型肝炎病毒(HBV)已被确认为肝癌的重要致癌因子,但其致癌机制尚未阐明.

    作者:覃汉荣;杨冬华;范子荣;邱庆林;徐重;张鸣青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信号传导通路在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肝癌转移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诱导肝癌转移时p38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方法 运用Bodyen chamber膜侵袭培养系统,应用p38 MAPK信号传导通路特异性阻断剂SB 203580,观察其对VEGF诱导肝癌细胞转移抑制作用.结果 5ng/ml VEGF培养5h,向下室浸润肝癌细胞数为16×104/ml,高于对照组1.25×104/ml,P<0.01.预先用5μM SB 203580,可阻断95% VEGF诱导肝癌转移能力.结论 VEGF通过p38 MAPK信号传导通路诱导肝癌细胞转移,阻断p38 MAPK信号传导通路,可抑制VEGF诱导的肝癌细胞转移.

    作者:毛华;袁爱力;赵敏芳;赖卓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克罗恩病合并阻塞性黄疸一例

    患者男,23岁.因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30d,于1998年11月6日入院.主诉皮肤搔痒、体重下降,大便呈白色陶土样.10年来曾有反复下腹痛史,伴腹泻、发热,自服消炎药物后症状可缓解.体检: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肝肋缘下5cm,剑突下8cm,质韧,无压痛.

    作者:孙春亮;陈贵;黄致佐;王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以血性腹水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胃肠炎一例

    患者男,38岁,于1997年12月18日发病,病前曾食过数种河鱼,发病时腹痛,呕吐,腹泻粘液稀便,3~4次/d,体温37.6°C,尿少.以肠炎治疗,病情无好转,逐出现腹水于12月30日入院.

    作者:李志光;宫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逆转录病毒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I thymidine kinase gene,HSV-TK)基因治疗实验性人胰腺癌细胞系8988的价值.方法 HSV-TK被定向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MNSM的SV40下游.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MNS-TK-M转染至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细胞,产生的重组病毒将HSV-TK转入人胰腺癌细胞系8988细胞内.结果 Southern blot试验及药敏试验均证实HSV-TK基因已整合至细胞DNA中并完全表达.体外试验表明,HSV-TK阳性8988细胞对ACV的敏感性较母本细胞明显高;裸鼠移植瘤试验证实,腹腔注射ACV 100mg/kg有明显阻止移植瘤形成以及对移植瘤的治疗作用.结论 HSV-TK/ACV有体内治疗胰腺癌的作用,可作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的潜在方法之一.

    作者:谢苏庆;许国铭;李兆申;曹广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汉防己甲素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 Tet)是从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rre)的块根中分离的主要生物碱,其分子式为C33H42N2O6,化学结构属双苄基异喹啉类.药理研究证实,Tet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主要作用于钙离子通道,影响钙离子的跨膜转运及在细胞内的分布利用.近年来,随着肝脏细胞分离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的进步,Tet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

    作者:陈颖伟;李定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三维超声成像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B型超声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已经取得较满意的二维超声图像.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1,2],已在空腔脏器领域中显示出优越性,但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三维超声未见系统报道.本文对66例胃十二指肠疾病进行了三维重建,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聪;滕淑琴;蔡洁;李运秀;范霜月;冯爱仙;童建卿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