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素霞;齐贵胜
近年来,我们治疗2例出生体重低于1500 g的早产儿,1例患有胃壁肌层缺损并破裂,另1例回肠扭转并坏死,经手术治疗配合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均获痊愈,报告如下.
作者:于泽秋;贾灵芝;樊其忠;傅廷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微血管是由内皮细胞单层和基膜组成的一层半选择性通透屏障,控制着血管内外物质交换;微血管通透性是指血液成分通过微血管壁到血管外的现象,既包括正常情况下无损伤组织的微血管对水分和亲水性物质的通透,又包括某些病理状态下微血管对大分子物质尤其是血浆蛋白通透性增加及其伴随的大量水分的漏出,因而其直接关系到组织细胞和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病理条件下的异常变化.定量研究微血管通透性变化规律有助于了解炎症、烧伤、休克等许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基础.
作者:牟道玉;王述昀;邵东风;宋军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尿激酶血肿内灌注联合静脉应用疏血通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0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40例,对照组(常规疗法)40例.比较2组患者疗效、并发症及致残率.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很快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住院2周时疗效,联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5),并发症显著降低.随访半年,病人恢复良好者,联合治疗组24例,对照组12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25).结论:早期尿激酶血肿内灌注联合静脉应用疏血通疗效显著.
作者:吴刚;程方敏;周风平;王忠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们对脐带缠绕与羊水过少的关系,羊水性状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薄万红;王铭;董春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儿茶解毒冲剂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本院口腔粘膜科和协作医院门诊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儿茶解毒冲剂治疗;对照组按常规处理,口服昆明山海棠片.两组患者均治疗2~3个疗程.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儿茶解毒冲剂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马福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前,世界上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02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哮喘病的发病率为0.5%~3%,个别地区高达5%.提高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哮喘发作,不但需要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案,更需要哮喘病人遵行医嘱,合理用药及坚持治疗.笔者通过问卷的形式对108例患者遵医行为进行调查以找出提高病人遵医行为的对策,从而控制哮喘发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史宁;左秀兰;商丽;陈亭云;张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了掌握本区儿童牙龋患的发病情况,探讨三年来在个幼儿园开展离子透入活动对乳发病率的影响,我们调查了在园接受化物防龋的3~6岁儿童,并对乳龋牙患及预防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报告.
作者:谢庆芝;朱胜美;谢庆环;张连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腰腿痛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常见临床症状,其中分娩致腰腿痛的病例也时常遇到.我科自1994年6月至2002年6月诊疗产后腰腿痛18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许子莲;王德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自1996年8月-2002年7月对5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69膝,应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罗亮;韩兴冰;张爱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婴幼儿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早期拔除气管导管(ETT)对减少或避免留置ETT所引起的损伤和并发症及减轻患儿不适有重要意义[1].我院2000年11月-2002年11月对56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试行早期拔管,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浩峰;徐巨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眼眶骨折的CT征象,提高其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100例眼眶骨折的临床与CT资料,并分为3组.Ⅰ组为爆裂骨折:眼眶骨折而眶缘无骨折;Ⅱ组为直接骨折,合并眶缘骨折;Ⅲ组为复合骨折,包括上述两种骨折.结果:100例眶骨骨折中,Ⅰ组有59例,占59%;Ⅱ组有26例,占26%;Ⅲ组有15例,占15%.爆裂性骨折以内、下壁多见;直接骨折以外壁骨折为主;复合骨折各壁均可发生.结论:CT检查能清楚显示眼眶骨折及眶内容物的损伤情况,为临床处理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赵湘;吴立德;马吉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特发性高血压,指排除一切已知原因而以高血压为主要特征,伴有血管、心、脑、肾等脏器生理性或病理性改变的全身疾病 [1];控制率是指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在治疗目标水平以下(目前为<140 mm Hg)的患者所占的比例[2] .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翠萍;陈吉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脑出血病人在应激状态下引起高代谢,导致机体负氮平衡,影响患者免疫防御能力,同时高代谢后器官功能不全是常见的死亡原因,早期营养能帮助病人增强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自1998年11月至今,我们对53例GCS评分<10分的脑出血病人实行早期肠内营养.本组53例病人较前期病人,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明显改善.提示早期营养对病人的恢复有明显的疗效,而且肠内营养(EN)不仅维持病人营养状况,更重要的是维持内脏器官的各种生理功能,较全肠外营养(TPN)有明显的优点.
作者:朱文梅;王会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创伤组及创伤治疗组,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SD大鼠在伤后即刻腹腔注射bFGF,并于损伤后0、12、24、72、120 h分别测定创伤组及创伤治疗组脑白质SOD、MDA及Ca2+含量的变化,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创伤组大鼠脑白质MDA、Ca2+含量明显上升,SOD含量明显下降(P<0.05).而与创伤组相比,创伤治疗组脑白质MDA、Ca2+含量均降低,SOD含量则明显升高.结论:早期应用bFGF可以抑制脑白质内自由基的产生及Ca2+的超载,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潘继明;崔新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老年人痴呆的病种分类,临床症状,影像特点和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对108例老年人(60岁以上)痴呆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神经心理、MRI检查,总结各种痴呆的特点及诊断要点.结果:108例老年人痴呆中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50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40例,混合性痴呆(mixed dementia,MD)18例;卒中病史在AD组中无,在VD和MD组中分别为45例和8例;神经系统局灶征在AD组中无,VD和MD组分别为48例和5例;影像学变化VD组多发性脑梗死45例,AD组全部有脑萎缩,MD组全部有脑萎缩和腔隙性脑梗死;3种痴呆均存在记忆力障碍.结论:①老年人痴呆以VD多见,AD次之;②老年人痴呆各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变化;③老年人痴呆的诊断要符合痴呆的诊断标准,再根据VD、AD、MD的标准进行分型.
作者:刘明;闫红梅;张秀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异位妊娠诊疗技术的发展,其保守治疗的无创伤性之优势尤为突出[1].为此,我们将传统的中药与米非司酮联合用于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结果明显优于单纯中药保守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鞠文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近年来,通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病理生理学进一步研究,了解到心衰时神经内分泌激活是产生症状和体征、促使心衰进行性恶化及导致死亡的关键因素.因此,能抑制心衰时神经内分泌活性增高的药物被开发和使用,现已肯定有效的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这两类药物均被证实对心衰有明显疗效,且能改善心衰自然病程,降低总死亡率、心衰病死率和病残率.当前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已成收缩性心衰的标准治疗药物.
作者:张文博;展瑞;李翠香;徐文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红霉素注射液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其肠道反应及注射部位疼痛的发生率非常高,为减少红毒素的副作用,本文对几种配伍用药的情况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素英;李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提高无痛人工流产术安全性的方法.方法:直肠应用米索前列醇200 μg后0.5~1 h内,实施异丙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280例(研究组)与单纯异丙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282例对照.结果:研究组、对照组的麻醉药用量及麻醉效果相同,研究组宫颈松软、操作容易、时间短,明显优于对照组,出血量及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直肠应用米索前列醇能够提高异丙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传喜;李法升;赵卫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败血症大鼠不同时间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IL-8、TNF-α)及外周血液和腹腔渗出液中炎性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刺法复制大鼠败血症模型,分别在0、8、16 h取血和腹腔渗出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浆IL-8、TNF-α含量;用光镜计数外周血和腹腔渗出液中的白细胞数.结果:败血症组大鼠8、16 h血浆IL-8、TNF-α水平均较0 h明显增高(P<0.01),且以8 h增高更为显著,败血症组大鼠血浆IL-8、TNF-α在8、16 h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8 h和16 h水平(P<0.05);败血症组大鼠8、16 h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较0 h明显降低(P<0.01),且呈递减趋势,败血症组大鼠8、16 h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败血症大鼠腹腔渗出液中白细胞计数8、16 h较0 h明显增高(P<0.01),且呈递增趋势;败血症组大鼠8、16 h腹腔渗出液中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结论:IL-8、TNF-α在大鼠败血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败血症大鼠外周血和腹腔渗出液中炎性细胞异常分布与IL-8、TNF-α密切相关.
作者:石增立;刘凤;于小玲;王宝娃;董晓青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