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芳;李强
1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因32周妊娠,腹痛10h,发热1d,于2004年5月9日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03年9月28日,预产期2004年7月5日.月经15(4~5)/(30),孕产次为G2P0A1.入院时查体:T38.7℃,P100次/分,R22次/分,BP90/70mmHg.心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产科情况:宫高30cm,腹围95cm,胎位ROA,胎心好,肛查宫口容指尖,先露-2.双下肢无浮肿,全身无明显出血点,咽部和颊粘膜也无出血点.入院诊断:32周妊娠,上呼吸道感染,先兆早产.入院后2天体温39.1~39.7℃,给以降温、抗感染等治疗.
作者:戴景宜;尹秀琴;刘栋;于金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健康大学生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大学生血清中HBV抗原-抗体系统,赖氏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问卷调查入学时学生使用乙肝疫苗的情况.结果:1996-2000年5届学生入学时感染模式1感染率逐年下降,感染模式2感染率逐年升高,感染模式3感染率逐年下降但变化不明显;使用乙肝疫苗后产生的抗-HBs入学时维持率为77.36%,少数个体对乙肝疫苗并不敏感;感染模式1学生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1次,抗-HBs阳性率与入学前使用乙肝疫苗有一定关系.结论:各感染模式的感染率呈时间变化,ALT异常者应引起高度重视;注射乙肝疫苗对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抗-HBs作用明显,乙肝疫苗不敏感的人群可能确实存在.
作者:胡涛;田伟;赵美春;李连锦;耿排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96例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40例,41.67%),脓肿(26例,27.08%),乳头内陷(64例,66.67%),乳头溢液(25例,26.04%),乳瘘(30例,31.25%).术前误诊率为46.88%(45/96),其中22例(22.97%)误诊为乳癌.本组均经手术治疗,治愈率为94.79%(91/96).结论:乳腺导管扩张症易误诊,术中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可靠方法;彻底切除或切开病变的乳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崔相利;牛曰凤;王荣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癌性疼痛是癌症病人晚期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硫酸吗啡控释片可与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结合,引起膜电位超极化,使神经末梢的递质释放减少,从而阻止神经冲动的传递而产生镇痛作用.我们利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晚期癌性重度疼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云;董新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血糖测定是临床实验室的常规检测项目,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治、治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用日本TOSHI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不同时间、低温保存的分离血清标本进行测定,报告如下.
作者:陈喜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以天然头孢菌素C作为原料,经过半合成改造其侧链而得到的一类抗生素.按其发明年代和抗菌性能可分为三代,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过敏反应少等优点,是常用的抗感染药物.目前应用于临床上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种类较多,据临床观察,某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葡萄糖酸钙直接配伍会产生沉淀.因此我们对临床常用的十余种头孢菌素抗生素与葡萄糖酸钙进行了体外配伍试验.
作者:李珂珂;王丽丽;綦跃花;刘呈华;魏传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2002年3月至2003年10月,我们先后对46例手软组织缺损,骨与关节、肌腱外露的病人施行了前臂带蒂旋转皮瓣修复术.虽然皮瓣移植面积大、血管蒂长、手术难度大,但由于术后采取了积极的防治措施,严密观察移植皮瓣血液循环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动静脉危象,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使皮瓣成活率达100%.
作者:尚义美;修红闽;孟涛;孙秀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964年Szeler和Wray率先报道奎尼丁可引起QT间期延长和阵发性心室颤动,导致晕厥发作(奎尼丁晕厥),以后发现其他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也可引起类似不良反应.20世纪80~90年代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用于临床,其中多数药物可引起QT间期延长,有时并可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TdP).近年来发现许多非心血管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组织胺药、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均可引起QT间期延长,甚至诱发TdP.
作者:张文博;范宝华;李明娥;孙惠莉;王跃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治疗方法颇多.近2年来,我科开始采用830nm波长镓铝砷半导体激光治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现就半导体激光照射、三维牵引、三维牵引配合半导体激光照射三组病例的疗效进行比较.
作者:沈凌;王玉英;宋蕾;安新业;王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制一种能通过纤维鼻咽镜活检孔导入在纤维鼻咽镜直接观察下插入咽鼓管咽口的一种导管,并研究其治疗中耳疾病的疗效.方法:使用Olympas公司生产的T3型纤维咽喉镜及冷光源系统及自行设计研究的塑料咽鼓管扩张、冲洗导管,为中耳疾病患者行咽鼓管扩张、冲洗、吸引、注药治疗.结果:118例154耳中耳疾患中,有126例咽鼓管通畅,症状痊愈,19例症状改善,9例效果不明显,治愈率达81.9%.结论:此导管在纤维鼻咽镜引导下,可直接对准咽鼓管咽口,插入准确,不伤及咽鼓管粘膜,治疗成功率高,可扩张、探查、吸引、冲洗、注药一次性完成治疗.
作者:王宗峰;李建东;宋忠义;于秋红;曹迎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一般认为其发病机制与性激素水平、皮脂腺毛囊口角化及毛囊内微生物感染密切相关.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2例患者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及睾酮(T)水平,并观察疗效,以进一步探讨性激素在痤疮发病中的意义,寻找更有效的治疗该病的药物.
作者:王忠永;邱会芳;王秀敏;周淑华;张玉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笔者就2003年8月至2004年3月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染性指标(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试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待检样品来自政府组织指令性无偿献血计划组9290人份,街头无偿献血志愿组2663人份.共计11953人份.
作者:曲翠娥;郑洪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预防,目前尚无较好的方法.本研究根据大黄具有活血化瘀及清热的作用,以小剂量熟大黄对有妊高征好发因素的孕妇进行预防性用药,观察其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
作者:王建荣;高辉;刘葵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慢性胸肺疾患(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或右心室衰竭的心脏病.但据文献资料显示,肺心病患可同时合并左心受累,且病理发现左心室肥厚发生率为25%~93%[1].PV1终末电势与右房大及左室功能不全有关[2].本文就PTF-V1阳性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左室功能的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崔兰凤;何随荣;张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头发微量元素与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检测80例RRI患儿头发铜、铁、锌、钙水平,以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同时选择5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RRI患儿头发铁、锌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外周血CD+4细胞百分率明显减低,CD+4/CD+8细胞比值降低.结论:RRI患儿存在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作者:吴福玲;蒋少锋;孙秀华;张鑫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电生理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GBS患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F波、EMG及电生理动态监测.结果:GBS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末端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F波出现率降低,潜伏期延长或消失;EMG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电生理动态观察示:临床症状改善早于神经电生理恢复,EMG明显异常者预后差.结论:电生理检查对GBS的诊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衣香明;李海英;郑麒;马贺;陈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因提重物右上肢肌肉拉伤,涂正红花油[万源(福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10506],2h后感到局部瘙痒,用药部位出现潮红,随即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红色风团,融合成片,很快遍及整个右臂.遂到我院就诊,给予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20mg、地塞米松注射液20mg肌肉注射,并口服阿司咪唑片10mg,2次/日,维生素C片0.2mg,3次/日,葡萄糖酸钙片1.0g,3次/日.数分钟后症状缓解,同时用本院自制三黄酊湿敷,24h后,风团逐渐消失,痊愈.
作者:李凤荣;张静;汪风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主动脉内膜的破损,高压血流冲入血管壁,造成中膜撕裂而形成夹层,一旦形成,即有逐渐扩大的趋向,终可导致动脉瘤破裂,病人死亡.目前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但是手术治疗风险较大,易出现并发症.但术后并发精神异常者少见,特将作者所见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琪芳;杨新芳;冯桂玲;周翠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16岁,诉胸闷、憋气20d,活动和平卧时重,坐位时轻.CT显示前上纵隔10cm×5cm×5cm占位,临床诊断为前上纵隔肿瘤,拟在全麻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
作者:贾树山;商丽;王秀花;张立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传统认为脂肪组织是一种惰性组织,起着贮存中性脂肪、供应能量,以及绝缘、减震、调节体温、填充、固定等功能.近年来发现,脂肪组织还是一个代谢十分活跃、功能非常复杂的内分泌器官.人脂肪细胞分泌几十种脂肪因子(adipocytokrilles)及蛋白质因子[1]对全身器官系统(包括脂肪组织本身)有重要的调节功能.脂肪组织被称为人体内大的内分泌腺体[2].现综述部分脂肪激素和细胞因子及其作用.
作者:张杰涛;穆琳;陈亭云;张杰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