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

赵颖;张敏

关键词:血液透析, 肾衰竭, 并发症
摘要:血液透析(HD)替代了正常肾脏的部分排泄功能,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是抢救急、慢性肾衰竭有效、应用广的措施之一.血液透析过程中急性并发症时有发生,轻者可造成透析无法进行,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笔者通过对某院透析室1989年9月至2003年8月开展的23800例次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急性并发症逐类统计,总结其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半环槽式外固定器在小腿延长中的临床应用

    下肢不等长畸形比较多见,一侧肢体短缩超过2.5cm者,骨盆倾斜与脊柱侧弯不能满意代偿,则出现跛行,需要矫形外科治疗.延长患者肢体是矫正短缩的积极方法.对于骨骺闭合前儿童,F采用骨骺牵伸分离,闭合延长的方法安全可靠,创伤小、新骨形成迅速,延长幅度大.骨骺闭合后患者则需行切开延长术,两者均需用安全、稳定的有效外固定器械来实现.我们用半环式外固定器行肢体延长8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礼堂;李绍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手部创面带蒂旋转皮瓣修复术后观察

    2002年3月至2003年10月,我们先后对46例手软组织缺损,骨与关节、肌腱外露的病人施行了前臂带蒂旋转皮瓣修复术.虽然皮瓣移植面积大、血管蒂长、手术难度大,但由于术后采取了积极的防治措施,严密观察移植皮瓣血液循环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动静脉危象,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使皮瓣成活率达100%.

    作者:尚义美;修红闽;孟涛;孙秀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脑出血存在继续出血或再出血的现象,并对产生血肿扩大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72例经头部CT证实为脑出血的病例24h后复查CT,采用多田公式计算血肿体积.继续出血或再出血的判断标准:血肿净增体积≥30%.结果:72例脑出血病人入院后均有病情加重的过程,复查脑CT证实有继续出血或再出血的现象,血肿净增6~79ml,净增比例为42%~43.6%.用大量甘露醇脱水、近脑室部位出血、血肿形态不规则、长期饮酒、肝肾功能异常者继续出血的发生率更高.结论:脑出血病人继续出血或再出血是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可能发生继续出血或再出血的病人应尽早复查CT,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作者:王洪新;马春花;许春胜;范卫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术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以羊膜移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23例34眼,术后随访8~47个月.结果:植片全部存活,无排斥反应发生,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羊膜移植是一种治疗翼状胬肉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柴建生;王强;张娟;任莉;代惠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空双头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自1998-2002年我院使用中空双头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共78例,所有病例全部随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剑波;张永刚;林清堂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警惕引起QT间期延长和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的药物

    1964年Szeler和Wray率先报道奎尼丁可引起QT间期延长和阵发性心室颤动,导致晕厥发作(奎尼丁晕厥),以后发现其他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也可引起类似不良反应.20世纪80~90年代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用于临床,其中多数药物可引起QT间期延长,有时并可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TdP).近年来发现许多非心血管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组织胺药、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均可引起QT间期延长,甚至诱发TdP.

    作者:张文博;范宝华;李明娥;孙惠莉;王跃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58例.结果:53例中、下段结石中51例获得成功,2例失败.5例上段结石部分碎石后推回肾盂,置双J管后行ESWL.结论:该方法具有入镜不需扩张输尿管口、碎石率高、组织损伤小及手术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燕东亮;迟玉友;尹洪山;薄学军;刘忠国;支洪敏;王秀花;张立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封闭治疗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临床分析

    我们收集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在1977年10月-2001年10月住院分娩的31899例孕产妇资料,发现并发耻骨联合分离29例,院外转我院4例.对上述33例均于产后采取封闭治疗,12d内均治愈,因治疗效果好,现将有关资料分析介绍如下.

    作者:赵智;张磊磊;吕耀凤;郭庆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51例

    自1998年5月-2003年12月我院收治外伤性颅内血肿216例,其中迟发性颅内血肿51例,报告如下.

    作者:丁春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

    血液透析(HD)替代了正常肾脏的部分排泄功能,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是抢救急、慢性肾衰竭有效、应用广的措施之一.血液透析过程中急性并发症时有发生,轻者可造成透析无法进行,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笔者通过对某院透析室1989年9月至2003年8月开展的23800例次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急性并发症逐类统计,总结其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作者:赵颖;张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电生理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电生理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GBS患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F波、EMG及电生理动态监测.结果:GBS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末端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F波出现率降低,潜伏期延长或消失;EMG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电生理动态观察示:临床症状改善早于神经电生理恢复,EMG明显异常者预后差.结论:电生理检查对GBS的诊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衣香明;李海英;郑麒;马贺;陈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克林霉素治疗脓疱型银屑病28例临床观察

    脓疱型银屑病作为银屑病的一个严重类型,对机体危害大,预后较差,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应用克林霉素治疗本病,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副作用.现将28例的治疗情况总结,并与以往所治疗的病例比较如下.

    作者:王秀敏;张建明;高昱;薛燕;张其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当归抗X线辐射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目的:从免疫学方面探讨中药当归抗X线辐射作用.方法:用100%当归水浸出液定期给小鼠灌胃,然后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用药组小白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显著增强作用,与照射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未见副作用.结论:口服当归有明显抗X线辐射作用,从而保护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李宗山;邱世翠;曹奇志;阮萍;王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滨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笔者就2003年8月至2004年3月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染性指标(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试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待检样品来自政府组织指令性无偿献血计划组9290人份,街头无偿献血志愿组2663人份.共计11953人份.

    作者:曲翠娥;郑洪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及丹参酮对其影响的研究

    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一般认为其发病机制与性激素水平、皮脂腺毛囊口角化及毛囊内微生物感染密切相关.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2例患者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及睾酮(T)水平,并观察疗效,以进一步探讨性激素在痤疮发病中的意义,寻找更有效的治疗该病的药物.

    作者:王忠永;邱会芳;王秀敏;周淑华;张玉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健康大学生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疫苗接种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研究健康大学生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大学生血清中HBV抗原-抗体系统,赖氏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问卷调查入学时学生使用乙肝疫苗的情况.结果:1996-2000年5届学生入学时感染模式1感染率逐年下降,感染模式2感染率逐年升高,感染模式3感染率逐年下降但变化不明显;使用乙肝疫苗后产生的抗-HBs入学时维持率为77.36%,少数个体对乙肝疫苗并不敏感;感染模式1学生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1次,抗-HBs阳性率与入学前使用乙肝疫苗有一定关系.结论:各感染模式的感染率呈时间变化,ALT异常者应引起高度重视;注射乙肝疫苗对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抗-HBs作用明显,乙肝疫苗不敏感的人群可能确实存在.

    作者:胡涛;田伟;赵美春;李连锦;耿排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脂肪激素和脂肪因子

    传统认为脂肪组织是一种惰性组织,起着贮存中性脂肪、供应能量,以及绝缘、减震、调节体温、填充、固定等功能.近年来发现,脂肪组织还是一个代谢十分活跃、功能非常复杂的内分泌器官.人脂肪细胞分泌几十种脂肪因子(adipocytokrilles)及蛋白质因子[1]对全身器官系统(包括脂肪组织本身)有重要的调节功能.脂肪组织被称为人体内大的内分泌腺体[2].现综述部分脂肪激素和细胞因子及其作用.

    作者:张杰涛;穆琳;陈亭云;张杰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96例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40例,41.67%),脓肿(26例,27.08%),乳头内陷(64例,66.67%),乳头溢液(25例,26.04%),乳瘘(30例,31.25%).术前误诊率为46.88%(45/96),其中22例(22.97%)误诊为乳癌.本组均经手术治疗,治愈率为94.79%(91/96).结论:乳腺导管扩张症易误诊,术中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可靠方法;彻底切除或切开病变的乳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崔相利;牛曰凤;王荣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半导体激光照射和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5例疗效比较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治疗方法颇多.近2年来,我科开始采用830nm波长镓铝砷半导体激光治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现就半导体激光照射、三维牵引、三维牵引配合半导体激光照射三组病例的疗效进行比较.

    作者:沈凌;王玉英;宋蕾;安新业;王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葡萄糖酸钙体外配伍试验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以天然头孢菌素C作为原料,经过半合成改造其侧链而得到的一类抗生素.按其发明年代和抗菌性能可分为三代,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过敏反应少等优点,是常用的抗感染药物.目前应用于临床上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种类较多,据临床观察,某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葡萄糖酸钙直接配伍会产生沉淀.因此我们对临床常用的十余种头孢菌素抗生素与葡萄糖酸钙进行了体外配伍试验.

    作者:李珂珂;王丽丽;綦跃花;刘呈华;魏传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