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腹膜透析治疗

衡雪原;陈雯;于建军

关键词:颅脑损伤, 肾功能衰竭, 腹膜透析
摘要: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时常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伴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病死率高.我院1999年10月-2002年9月应用腹膜透析(PD)抢救6例急性颅脑损伤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心肌酶谱了解有机磷农药中毒对心脏的损害.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5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酶谱,包括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和肌酸磷酸激酶的同工酶(CP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同时随机抽取41例无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速率法检测其血清心肌酶谱作为对照.结果: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酶谱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升高(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中毒越深,心肌损害越严重.

    作者:王洪云;王志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闭合性阴囊损伤(附42例报告)

    我院1985年1月至2002年10月收治闭合性阴囊损伤42例,进行分析,比较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闭合性阴囊损伤42例,年龄15~46岁,平均年龄34岁.受伤至就诊时间为2 h~6 d.其中左侧19例,右侧21例,双侧2例.损伤原因:车祸伤10例,直接外伤(击伤、骑跨伤及其他)32例.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有不同程度的阴囊血肿,其中21例显示有睾丸破裂.

    作者:李吉禄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布地奈德气雾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长程应用中疗效观察

    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在支气管哮喘及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中长程使用,其疗效已被肯定,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否可长期使用,是否可使COPD患者基础肺功能得到改善,减慢病情的进展速度尚未定论.我们通过对布地奈德气雾剂在COPD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与对照组比较,初步认为其是可行并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郝东;纪友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刺五加注射液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发病率高,临床上无特效药物治疗,目前多采用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治疗,且取得一定疗效.近来我们采用刺五加注射液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7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程立岩;胥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及再骨折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及再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股骨干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的患者6例及再骨折的患者5例,行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加植骨术.其中3例骨缺损较重者,术后给予自体骨髓移植3~5次.结果:随访1~3年,全部病例获骨性愈合,无感染及断钉等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恢复根据Klemm分级标准,优9例,良2例.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牢固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活动,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及再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其庆;唐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病人自控镇痛泵镇痛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过去一年中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除外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内分泌疾病及乳房发育缺陷,共19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52例,选用病人自控镇痛泵(PCA泵);B组为对照组46例,用度冷丁50 mg肌肉注射.两组初产妇的年龄、孕周、体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作者:赵慧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儿麻疹的流行特点及分析(附40例报告)

    麻疹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之一,随着计划免疫的广泛推行,其发病率已明显降低.但近年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加和流感的流行,麻疹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甚至发生局部小流行.我院自2001年10月-2002年3月收治麻疹患儿40例.本文对40例麻疹患儿进行分析,以探讨本次流行的新特点.

    作者:吴福玲;冯学斌;赵国英;高俊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压昼夜变异及硝酸酯药对其影响

    肺心病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加重期常于夜间病情加重,甚至猝死.血压作为一个综合反映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生理指标,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常规测血压,不能揭示昼夜节律变化的差异,而24 h动态血压监测,提供了能定时观察血压昼夜变化的手段.笔者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了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有无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同时应用硝酸酯类药静脉注射,观察对这种变化有无影响.

    作者:钱素泉;周晶华;庞明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图书细菌分布探讨

    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无论空气、土壤、水以及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呼吸道等都有大量的细菌存在.从实验中观察到图书上也有很多细菌[1]分布,虽然主要为条件致病菌,但也能引起疾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如何防止细菌传播,让读者养成良好的读书卫生习惯,应是我们广大图书馆员应做的工作.

    作者:郭丽华;邱世翠;杜秀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负荷量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120例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0年2月至2002年2月采用负荷量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血素症120例,并与每日口服小剂量苯巴比妥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彩霞;于凌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拮抗剂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肝纤维化的形成原因较多,常表现为一个缓慢而复杂的病理过程,不论何种因素致病,其机制均为肝脏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后引起细胞因子的释放,通过细胞因子-基质-细胞基质的相互作用终使基质沉积于肝脏[1].在肝脏损伤的修复过程中,肝星形细胞(HSC)过度激活促进了肝纤维化的发生.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肝损伤后的修复机制,指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大于降解导致过度沉积,但无假小叶形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脏内不同类型的细胞都参与损伤修复过程,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造成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的重要机制.

    作者:胡涛;耿排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回盲部套叠为多见,包括回结、回盲、回回、结结型,约占肠套叠总数的90%以上,小肠套叠较为少见,并且多发生在手术后,现将我院自1995-2002年共收治小儿急性肠套叠56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李和平;张金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纵隔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附8例报告)

    纵隔淋巴管瘤也称为淋巴管囊肿、囊样水瘤,是纵隔内非常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诊断本病困难,到目前为止仍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报道本病较少,现就我院自1976-2002年共遇见8例的X线和超声资料及其诊断价值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殷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119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患良性病变需切除子宫而又希望不影响生活质量者不断增多.为了探讨减轻病人创伤、提高手术操作及手术质量,我院于2000年1月-2002年1月对119例因病需切除子宫者,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凤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目的: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例HOCM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结果: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终左心室与主动脉压阶差(LVOTC)由(72±23)mmHg下降至术后的(36±23)mmHg.术后10 d测定UCG,提示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比值下降0.7±0.42,左心室流出道内径平均增加(5.1±4.2)mm.2例术中出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10 min内均自行恢复.2例出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且出院时心电图仍遗留.PTSMA术后住院期间,5例病人均无晕厥、心绞痛发作,心悸、气短及胸闷症状均明显减轻,听诊心脏杂音均较术前减轻Ⅰ~Ⅱ级,心功能恢复Ⅰ~Ⅱ级.结论:PTSMA是治疗HOCM的一种新的介入技术,其临床近期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作者:王磊;李克清;黄树温;张雁;牟瑞起;王荣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血管病的抗血栓治疗

    血栓形成是引起心血管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也是心房颤动和一些心血管病治疗措施的重要并发症.抗血栓治疗已成为当前心血管病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适时、正确的抗血栓治疗可降低一些心血管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张文博;宋海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cyclinD1、Rb基因产物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cyclinD1、Rb基因产物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cyclinD1、Rb、ER在86例乳腺癌、12例乳腺纤维腺瘤和12例乳腺增生病中的表达.分析这些表达结果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cyclinD1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及ER的阳性率,Rb与组织学分级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yclinD1、Rb基因产物的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无规律性.乳腺良、恶性病变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检测细胞凋亡与合理的基因产物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魏寿传;王新营;张祥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工流产漏吸原因分析

    人工流产是妇科终止早孕的常规手术,若漏吸会给患者造成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我院1990-2000年收治人工流产漏吸患者30例,对漏吸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黎萍;周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是摆在医务人员面前的重要任务,为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第一手资料,笔者随机从我院内、外、妇、儿4个科室抽取1999-2000年病历484份,结合病情分析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在484份病历中用抗生素者434份,占90%;对同一病人用3种以上抗生素者250例,占51.6%;用2种抗生素者126例,占26%;仅使用一种抗生素者58例,占12%.其中重复用药68例,占14%,重复用药大部分为青霉素钠+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美洛西林等.

    作者:葛孚美;郭方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血清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溶栓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探讨其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血清CRP的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了33例AMI患者溶栓前后和30名健康正常人血清CRP水平.结果:AMI患者溶栓前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溶栓再通组与未通组相比血清CRP峰值差异显著(P<0.05);溶栓再通组第7天时血清CRP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态检测AMI患者溶栓前后血清CRP水平变化,有利于溶栓疗效观察、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

    作者:邢月利;杨文东;高乐俊;王艳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