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心房1例

穆玉萍;邢向梅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单心房
摘要:患者,男,30岁.因心慌、胸闷、气短10余年,加重4 d,于2001年2月10日入院.查体:口唇轻度紫绀,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呈抬举性,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10次/分,律齐,二尖瓣区闻及3/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较柔和,不传导.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并有固定性分裂.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口罗音.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拉米夫定、胸腺肽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

    乙型肝炎病毒持续复制是造成乙型肝炎慢性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拉米夫定是一种新的脱氧核苷类似物,可强有力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降低慢性乙肝病人血清HBV-DNA水平.本研究采用拉米夫定(贺普丁、3-TC)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高汇波;李艾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家兔双后肢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形态学观察

    目的:从形态学的角度观察家兔双后肢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双后肢缺血预处理(IPC)及肝脏缺血预处理(IPC)组家兔肝脏细胞及细胞器形态学的变化,并与正常组及单纯肝脏缺血再灌注(I/R)组进行比较.结果:双后肢IPC及肝脏IPC组肝细胞在光镜下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变化,电镜观察见细胞及各种细胞器的膜结构完好,线粒体嵴稍模糊,而I/R组光镜下可见肝细胞膜部分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线粒体嵴大量减少,有的线粒体髓样变性,有的内膜模糊不清,粗面内质网脱颗粒.结论:双后肢IPC与肝脏IPC具有同样的对抗I/R损伤、保护肝脏的作用.

    作者:吕忠船;荆鹏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8例临床分析

    1988年-2001年12月,作者收治的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诱导缓解期化疗1个疗程以上,资料较完整的共38例.现将其作一总结分析.

    作者:陈焕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选择性应用抗病毒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疗效观察

    笔者应用病毒唑和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治疗单纯疱疹(单疱)病毒角膜炎3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7例,单眼发病34例,双眼发病3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28~73岁;初发者29例,复发者8例;上皮性角膜炎26例,基质性角膜炎11例;发病时间5~21 d.

    作者:赵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超短波并电脑中频治疗面神经炎160例疗效分析

    面神经炎是神经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几年来我们采用超短波并电脑中频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奉梅;苏长海;吴耀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血仿膜肝素吸附法联合小剂量低分子量肝素在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肾功能衰竭伴有活动性出血或伴出血倾向患者行血液透析(HD),应用普通肝素常规抗凝有加重出血的倾向,对此我们应用血仿膜肝素吸附法联合小剂量低分子量肝素抗凝,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恩亮;王清华;高慧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第二掌骨侧按摩治疗恶心呕吐300例临床观察

    笔者自1997-1999年3年中,通过第二掌骨侧按摩治疗恶心、呕吐30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云凤;张爱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围生期心肌病38例临床分析

    自1998年11月至2000年1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围生期心肌病38例,出院后随访1年,现分析如下.

    作者:黄林花;侯冬霞;崔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52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但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erebral hematomas,DTICH)较少见,我院自1988年7月至2002年5月共收治52例,均经CT或手术确诊,报告如下.

    作者:赵学林;徐军;刘永良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小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小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住院小儿50例为治疗组,同期来门诊查体的健康小儿20例作为对照组,行血清心肌酶检测.结果: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胆红素越高心肌酶也越高,经治疗后,随胆红素下降心肌酶明显下降.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活性高,对其应常规行心肌酶测定和心电图检查.

    作者:郑振文;郭晓辉;徐传伟;张向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屈光状态变化

    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屈光状态的改变是影响术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巩膜隧道切口是目前常用的减少角膜散光的方法.现将我们采用该方法完成83例86眼角膜屈光状态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吕博文;孙洁;刘传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30例临床分析

    我科自1996年7月至1999年10月共收治6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65例因病情加重于起病后24 h内复查头颅CT,35例CT复查未见血肿扩大,30例示血肿扩大,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洪涛;王维和;刘体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单心房1例

    患者,男,30岁.因心慌、胸闷、气短10余年,加重4 d,于2001年2月10日入院.查体:口唇轻度紫绀,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呈抬举性,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10次/分,律齐,二尖瓣区闻及3/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较柔和,不传导.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并有固定性分裂.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口罗音.

    作者:穆玉萍;邢向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临床观察

    由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双向广谱抗癌新药康莱特(KLT)注射液已在国内多家大中型医院得到广泛应用,成功治疗了各类恶性肿瘤患者20万余例.我科于1998年4月至2001年12月,应用KLT治疗对手术、放疗、化疗失败后因体质太差难以耐受放、化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俊华;张连同;牟桂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原因,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再通是溶栓治疗的关键.早期的溶栓治疗可使60%~70%的IRA再通,但对国产尿激酶疗效的评价不一[1~5].我们应用尿激酶静脉给药治疗18例AMI,报告如下.

    作者:崔众英;王明君;崔众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临床分析

    数十年前人们就发现QT间期存在导联间的差异,但一直被认为是记录伪差所致未予重视.1985年Campbell等发现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差异有其规律性,因而提出了QT离散度(QTd)这个概念.然而直到1990年才由Day等首先证实QT离散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笔者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QT离散度的变化进行临床分析,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牟世芬;张敏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微粒皮移植焦痂皮覆盖的临床应用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0~65岁.烧伤创面Ⅲ度面积>5%,入院时间2~7 h,长达16 h.植皮区多为躯干四肢各部位,供皮区以头皮为主.术前准备:①抗休克治疗,尿量、呼吸、脉搏、体温控制在理想范围内.②做各处创面组织培养及药敏试验,以选用有效抗生素.

    作者:耿玉友;王荣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新生儿败血症105例病原分析

    本院自1992-2000年共收治新生儿败血症病人300例,其中血培养阳性者105例(阳性率为35%),现对该组患儿的致病菌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维宝;刘清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关节脱位的诊治

    我院骨科1990-1998年间共收治多发性损伤病人619例,其中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关节脱位的病人15例,经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将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吉勇;徐东潭;赵艳玲;田凌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脑室出血治疗方法的选择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根据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把90例病人分为MESSS<25分组及MESSS≥25分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内科保守治疗与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结果:MESSS<25分,内科保守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疗效,与手术治疗无显著性差异;MESSS≥25分,需行脑室引流术,才能挽救病人生命,而双侧脑室引流疗效又优于单侧脑室引流.结论:对脑室出血病人应根据MESSS评分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作者:程艳;王芳;钟卫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