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姿;李宗青;于金香;崔玉英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常用于手术的浸润麻醉、阻滞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静脉辅助麻醉.中国药典标准中规定用家兔法进行热原检查.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该药的麻醉作用常导致家兔对热原的敏感性降低,药典中规定家兔的注射量又低于大人用量[家兔10 mg/kg,大人用量50 mg/(kg*h)],所以,即使该注射液中内毒素含量超出人用限量,采用家兔法也常出现漏检,故导致经家兔热原检查合格的产品,用于临床后可能出现热原反应,给患者安全用药造成威胁.为此,我们对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热原检测方法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建立了反应灵敏、快速、准确、操作简便而又经济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以替代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家兔热原检查法.
作者:陈桂新;李玉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双侧脑室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病人4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人均来自1997-2000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病人.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39~63岁,平均年龄(54.2±10.5)岁;另选择1989-1994年间收治的脑室出血铸型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经脑CT检查确诊.治疗组中临床表现为意识昏迷者30例,意识清楚者10例.对照组中意识昏迷者16例,意识模糊者4例,意识清楚者1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王洪新;杨忠;鹿树军;周晓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对膝部外伤及组成膝关节各骨骨折的治疗,既要尽早使伤口及骨折愈合,又要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但常常由于伸膝装置粘连致关节僵硬,使患者不能正常地工作及生活.我院自1992年1月-1999年12月,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特点,选用非手术或手术治疗膝关节僵硬病人4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新春;李保文;房清敏;穆卫东;陈方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原发性脑干损伤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约占7%,其昏迷重、程度深、时间长,因药物治疗催醒效果不明显,已引起人们关注.我科从1994-1997年与神经外科合作,对急性期过后随机选取的3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昏迷病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并行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以观察其催醒作用;另取相同例数的病人为对照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耀坤;张奉梅;梁勋;李建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消化内科难治病种之一,其病因复杂,病程冗长,易反复发作,而临床上无很好的治疗方法.我们自1997年6月用固肠止泻丸(原名结肠炎丸)治疗该病病人28例,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病例选择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指征典型阳性,经检查排除其它疾病,并经结肠纤维镜或钡剂灌肠确定病灶.自1997年6月至2000年3月累计治疗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小者23岁,大者65岁,平均年龄39.8岁.病程短者10个月,长者11年,每年均反复发作3次以上.其中22例曾服用柳氮磺胺吡啶,6例用一般抗生素加止痛剂治疗.
作者:郭新花;崔绍风;丁文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年脂肪肝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空腹静脉血检测肝功能、血脂、血糖(G)、血浆胰岛素(INS),并分别于餐后0.5、1、2、3 h行糖耐量测定.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和抗-HCV.免疫分析法检测Ⅲ型前胶原蛋白(PIIIP)和层连蛋白(IN).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腹围对臀围的比例(ACR).结果:脂肪肝组血脂、G、IN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酒精性、肝炎性脂肪肝血清酶和PIIIP、IN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脂肪肝组与ACR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r=-0.73,P<0.01).结论:脂肪代谢紊乱是中年脂肪肝发病的始动环节,伴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酒精性、肝炎性脂肪肝存在纤维化;脂肪肝的胰岛素抵抗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魏秀俊;王竹文;徐新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科于1998年3月至1999年11月收治腮腺炎并发手足搐搦症病人2例,报告如下.例1.患儿男性,12岁.因腮腺肿大1周后腹痛、呕吐2 d,抽搐10 min入院.患儿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腮腺肿痛,伴不规则发热,体温高达39℃,在本地诊断为腮腺炎.治疗3 d后热退,腮腺肿消.2 d以来,腹部阵发性隐痛、厌食,呕吐2次,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含胆汁及血块.继续治疗无明显好转来本院.在候诊过程中,患儿突然出现双手腕屈曲、手指伸直、拇指内收,伴上腹部及头部剧痛,无意识障碍,立即给10%葡萄糖20 ml+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推注后缓解.发病以来未进饮食,10 h未排尿.入院时查体:T 36.5 ℃,P 70次/min,R 22次/min,BP 11/7.5 kPa,W 28 kg,发育、营养一般,神志清,精神萎摩,自主体位,查体合作.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表浅淋巴结无肿大.眼、耳、鼻无异常.咽充血,腮腺无肿大,颈部有抵抗感,心肺(-),腹平,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无病理反射.血常规WBC 7.3×109/L,RBC 4.44×1012/L,Hb 127 g/L,W-SCR 0.380,W-LCR 0.524,W-WCR 0.096,尿KET,血Ca2+1.74 mmol/L,Mg2+0.5 mmol/L,经静滴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小苏打、钙剂、利尿剂后,逐渐好转.住院9 d,痊愈出院.
作者:刘新华;薛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方法: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并配合Doula式分娩,用于100例进入活跃期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将单纯采用Doula式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及其对产科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产程时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阻滞麻醉配合Doula式分娩用于分娩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作者:王秀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负值增大常表示左心房压力增高,可能为左心衰竭,特别是舒张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的早期征象.笔者对56例PTFV1负值增大的冠心病患者行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测心脏结构及功能,并与PTFV1正常者对照,旨在探讨心电图PTFV1与心脏形态的关系及在评估心功能方面的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冠心病组56例,男42例,女14例;年龄50~65岁,平均年龄(58.4±4.5)岁,均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心绞痛4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1例.除外引起心电图PTFV1异常的其他心肺疾患、心房颤动及心动过速.体检前停用心血管药物1周,必要时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正常对照组52例,男37例,女15例;年龄51~63岁,平均年龄(56.3±2.9)岁.
作者:王继红;李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硫酸镁除外用热敷可消肿、消炎、止痛[1],口服用于各种便秘[2]、阻塞性黄疸、慢性胆囊炎及食物和某些中毒[2]的治疗外,据报道尚可静脉内给药治疗支气管哮喘、小儿重症肺炎、百日咳、甲状腺功能亢进、肌强直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但近年来对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报道较多,现就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简述如下.1 心绞痛心脏病猝死病人心脏中的Mg2+含量低于正常,用硫酸镁1 g加10%的葡萄糖溶液20 ml缓慢静注,每日1次,连用10 d治疗,效果较好[3].
作者:周世凯;周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阻塞性黄疸的原因以胆管结石、胆管炎症及胆管狭窄为主,恶性肿瘤为次.但恶性阻塞性黄疸起病隐匿,临床上不易早期发现,当出现黄疸时大多已属中晚期,所以在治疗上多以姑息性手术为主.现结合我院自1990年9月至2000年9月治疗的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资料,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0例病人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7岁.入院时的主要症状均为黄疸,其中术前、术中及术后病理诊断:胰头癌32例,胆总管下端癌18例,胆囊癌6例,肝门胆管癌19例,肝癌压迫肝外胆管引起黄疸5例.术前均经B超和CT检查,确诊者58例,确诊率为72.5%.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128~485 μmol/L.
作者:苏英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疏松结缔组织铺片的染色是组织学技术中的难点.常规方法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如两种纤维对比不够鲜明,各种细胞成分较难区分,铺片厚薄不均等.作者经过反复实验,能够显示组织的多种成分,特异性强,效果稳定,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同慎;李冰;殷彦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体温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指标,体温测定时间的长短对测定值影响很大,临床上实际测定时间一般达不到10 min,特别是门诊医生,测量时间更短.所测体温值与实际体温有较大差距,影响诊断结果.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用手预先温暖体温表的水银球端,约0.5 min,体温测定时间可大大缩短.为此,笔者对体温测定时间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侯佃臻;刘庆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双黄连注射液广泛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疾病.随其临床上广泛使用,出现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笔者在临床中发现5例,报告如下.1 皮肤过敏患者男性,76岁.因左髂骨隐痛、咳嗽、发热住院.给予双黄连注射液6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输入约30 min后,患者诉胸背部瘙痒,出现散在红色小丘疹.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地塞米松20 mg静脉注入,异丙嗪12.5 mg肌肉注射,约5 min后皮疹消退.次日继续输注该液体,约15 min时又出现上述情况.再次抗过敏治疗,约5 min后皮疹消退.
作者:田霞;李惠滨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应迅速使用强有力的局部和全身综合性降眼内压药物治疗,待眼压降至正常,炎症反应静止后即选择手术.如经充分药物治疗24 h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眼内压,即应急症进行降眼内压手术,以挽救和保护视功能.我院1990年2月-2000年10月间,对住院的26例2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持续高眼压经药物治疗24 h仍不能控制者,施行了小梁切除术,取得了较理想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春;郭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我院近2年因静脉滴注川琥宁注射液引起药物热者6例.女5例,男1例;年龄6~50岁.就诊时高热2例,中度热3例,低热1例.全部病例均采用抗生素与川琥宁注射液(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联合静脉滴注.川琥宁用量:儿童5~10 mg*kg-1*d-1,成人400~800 mg*d-1溶于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6例均在用药首次滴注过半或结束1 h内出现体温升高,体温达38.5~39.7 ℃,伴畏寒,无皮疹,无胃肠反应及其它不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其中2例次日继续用该药治疗又出现上述情况,疑为川琥宁所致发热反应而停药,其它药物治疗继续.停药当天体温正常者4例,低热2例,后未再出现体温升高,可见发热为该药所致.6例中1例有青霉素药物过敏史.
作者:靳春爱;侯晓燕;丁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国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检查方法的进步,发现脂肪肝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该病病理变化的成因与形成机制比较复杂.笔者整理出资料比较完整的182例脂肪肝病例,并对其病因进行了分析.由于病毒性肝炎性脂肪肝病因及机制均较清楚,本组病例中不包括此类病例.
作者:张瑞兰;杨际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入院时进行Braunwald分级,并测定空腹静脉血血浆GMP-140和D-二聚体含量,入院后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其病变血管数及病变特点,同时进行狭窄程度评分.结果:BraunwaldⅢ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三支血管病变及血管内血栓形成明显多于Ⅰ、Ⅱ级(分别为P<0.01和P<0.05),狭窄评分Ⅲ级也显著增高(P<0.01),同时血浆GMP-140和D-二聚体三级间也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Ⅲ级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常多支血管受累且冠脉内血栓形成多见,病情易变,应在病情稳定后积极行介入性治疗.
作者:张清潭;刘卫东;孙殿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女,65岁,心慌、气短3个月,活动后加重,有时心前区疼痛,休息后可缓解,同时伴有乏力、头晕.曾在当地医院按冠心病治疗(用药不详),不见好转,且逐渐加重,转来我院.既往健康,月经生育史无特殊记录.贫血面容,皮肤无出血点,浅淋巴结不大,口唇无紫绀.心率100次/min,律齐,心尖区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不传导.心界不大,腹部未见异常.心电图报告:心肌劳累.超声心动图无异常.血象Hb 4 g, WBC 10×109/L,N 0.39,L 0.59,E 0.02,PC 40×109/L,Ret 0.4%.骨髓象报告:再生障碍性贫血.
作者:王月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表皮生长因子(EGF)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血清及尿液中EGF含量.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及尿液中EGF均显著升高.结论:EGF在银屑病初次发病及复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忠永;邱会芬;谭升顺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