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李晓华
目的 观察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银杏叶注射液组(治疗组)和川芎嗪注射液组(对照组)各50例进行对比研究,观察其治疗前后症状、血液流变学变化,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优于川芎嗪注射液.
作者:冯彦敏;李新萍;曹月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者,男,14岁.因乏力、纳差、恶心、呕吐5d入院.查体:T 36.8℃,P 82次/min,R 19次/min,BP 100/7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全身皮肤、巩膜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及腹壁静脉曲张,双肺未闻及口罗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肋下1 cm,肝区压痛(-),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王小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儿,女,4 d,因生后呕吐伴皮肤水疱、糜烂4 d入院.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生后哭声大,无窒息,羊水正常.患儿出生当天吃母乳后出现呕吐,此后每次进食水后均有呕吐,且日渐加重.
作者:张素英;庞玲;谢琼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约为6.6%~11.6%[1],血小板在正常妊娠期约有10%的生理性下降,病理情况包括妊娠期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重度子痫前期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还有很少部分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及药物等引起.现将2003年7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34例PAT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于栋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右室心尖部起搏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合适的起搏部位;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其导致的心脏整体运动协调性丧失、右室内和左右室间激动顺序的异常和失同步性、并逐渐导致心功能恶化,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作者:邹宝明;王景武;徐敏;孙克禄;鲍正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心肌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8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A组,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B组,测定并比较其血清AST、CK、CK-MB、LDH;同时将A组按GCS评分分为A1组(GCS 9~15分)、A2组(GCS 6~8分)和A3组(GCS 3~5分)3个亚组,亚组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A组血清心肌酶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A组组间比较:A3组与A1组血清心肌酶差异显著(P<0.05或0.01);A3组与A2组比较:C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CK-MB、L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与A1组比较,CK-MB、C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L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清心肌酶升高,其程度与损伤程度有关,损伤越严重心肌酶越高,早期检查血清心肌酶可作为伤情及预后的判断指标.
作者:陆健;张伟光;黄国洲;利文倩;丁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d)与心房纤颤(AF)的关系.方法 81例AF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的AF患者36例为A组,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AF患者45例为B组,测量其体表心电图的Pwd、P波大时限(Pmax)并与45例健康对照组(C组)对比分析.以Pmax≥110 ms和Pwd≥40 ms为阳性标准,评估Pmax、Pwd和Pmax+Pwd对AF的预测价值.结果 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Pmax、Pw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max≥110 ms时,预测AF的敏感性为85.6%,特异性为84.5%,阳性预测值为82.7%;Pwd≥40 ms时,预测AF的敏感性为88.4%,特异性为89.7%,阳性预测值为85.9%:2个指标结合时预测AF的敏感性为78.7%,特异性为91.5%,阳性预测值为90.2%.结论 体表心电图Pwd是预测房颤的有效指标,而当Pmax与Pwd相结合时预测房颤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
作者:涂庆玲;王建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例1.男,38岁,主因躯干四肢进行性僵硬感1年来诊.患者1年前无诱因出现躯干僵硬感,转颈受限,曾有多次外界声响刺激后突然摔倒现象,摔倒后需立即站起,停止片刻后就会因肌肉僵硬站起困难,症状进行性加重,近半年来累及到四肢,表现为连续动作困难.睡眠时肌肉僵硬可消失.
作者:魏金栋;陈艳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伴室性早搏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8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伴室性早搏患者分为2组,参松养心组40例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复方丹参片,同时2组均服用硝酸异山梨醇酯、阿司匹林、普伐他汀钠,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缺血相关指标及室性早搏作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8周后,动态心电图示ST段压低伴有症状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与无症状的ST段压低及其持续时间,2组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参松养心组疗效更显著(P<0.05).同时,参松养心组治疗后,伴随的室性早搏亦显著减少(P<0.01);对照组室性早搏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参松养心胶囊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伴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作者:贾连旺;杜永远;张金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者, 男, 16岁,学生.因行走困难进行性加重、言语不清、饮水呛咳4个月于2007年5月31日收住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作者:杨美兰;刘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AOPP)是急症中常见的重症之一,患者以中、青年女性占绝大多数,病死率为8%~12%,重症患者病死率>20%,反跳病死率高达70%~80%,近10年我们抢救AOPP患者206例,其中重度乐果中毒4例,应用特大剂量阿托品抢救获得成功,总结如下.
作者:覃碧武;李涓涓;赵鸿;姜清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视功能指数(VF-14)量表用于白内障患者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以面访的形式调查门诊和入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37例,用重测信度、Cronbach'α系数、结构效度等对问卷进行评价.结果 各条目重复测量的ICC值在0.789 6~0.912 3,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13 7;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782 7.表明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和内部一致性良好.量表的判别效度良好.结论 VF-14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刘晓玲;谷岩;刘彦才;缪爱红;梁仲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血小板活化是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包括:动脉硬化症、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吸烟、高血压及口服避孕药等都可诱发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包括血小板形态的改变、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成分的释放[1] .现就血小板活化
作者:张之瀛;尹勇;徐泽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肛瘘尽管目前手术方法较多,如切开挂线术、切缝内口引流术、瘘管旷置术等,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笔者自2004年1月-2007年6月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30例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浮线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青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76例青年高血压病患者(18~39岁)的临床检查及问卷调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高血压病患者有以下临床特点:(1)35~39年龄段多,为61.8%;(2)单纯舒张压高者多,为51.3%;(3)无临床症状者为17.1%;(4)血脂异常的比例高达65.8%,其中TG异常(52.6%)远高于TC异常(28.9%);(5)血尿酸异常者为32.8%;(6)BMI异常(超重、肥胖)为57.9%;(7)心血管病家族史者(55.3%),饮酒者43.4%,吸烟者38.2%;(8)平时少运动、多久坐的比例高达84.2%;(9)有不良精神因素的比例高达68.5%.结论 不良生活方式(饮酒、吸烟、少运动)和精神压力过大对青年人的危害极大,是青年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辉;李晓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白细胞(WBC)计数与梗死面积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1 078例急性STEMI患者,于胸痛发作<12 h采血并采集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患者入院WBC计数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肌酸激酶(CK)峰值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均与WBC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321,P<0.01;r=0.276,P<0.01);CK和CK-MB的入院基础值也与WBC计数呈正相关性(r=0.132,P<0.01;r=0.077,P<0.05).另外,入院WBC计数与患者的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178,P<0.01).结论 急性STEMI患者入院WBC计数升高可能主要与梗死面积有关;未来应用WBC计数作为危险分层时,需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
作者:刘力松;华琦;刘志;万云高;刘东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早在200多年以前就有人注意到在浅表的冠状动脉上有心肌纤维束的通过[1].Protsmann和Iwig于1960年首先报道心肌桥,认为它是一种解剖异常,可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甚至心脏性猝死.近5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对此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刘立刚;杨备战;戚国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儿,男,4岁.因变声、青春发育、生长加速7~8个月入院.患儿为早产儿,出生时阴茎、睾丸较大,入院前8个月出现声音变低、外生殖器发育、有勃起,身高增长加速(约10 cm/年),体质量增加约5 kg/年,间断出现走路不稳、易激惹,故来就诊.
作者:皇甫建;李彩萍;闫朝丽;李爱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者,女,36岁,主因左胸痛6个月加重1周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各心脏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胸部X线示,右前膈角一圆型致密阴影;胸CT示后纵隔一囊性占位大小约60 mm×50 mm×40 mm;
作者:肖连波;张玉辉;周岊梧;杨明;李国靖;高亚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片与硝苯地平片分别舌下含服治疗重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重度高血压80例随机、单盲分为卡托普利(C)组和硝苯地平(D)组,在血压、心率监测下,C组含服卡托普利片25 mg,D组含服硝苯地平片10 mg,并随病情调整用量,观察治疗24 h后2组疗效.结果 C组:显效率95.0%,有效率5.0%,总有效率为100.0%.D组:显效率62.5%,有效率32.5%,总有效率95.0%.2组治疗24 h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1),但D组治疗后心率增快(P<0.05),且出现低血压1例,C组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卡托普利与硝苯地平舌下含服降压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起效较快,疗效满意,但前者较后者更有效、安全,因而更适用于在基层医院就诊的重度高血压患者.
作者:王晓君;徐志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