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杰;夏冰;毕擎;洪剑飞
骶髂关节是骶骨和髂骨耳状面相互交错嵌插的滑膜关节,是组成骨盆的重要关节.骶骨关节面为凹面,髂骨关节面呈凸面,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两侧参差不齐的关节面相互交错,为一微动的关节,一般认为不易发生错位,但是笔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骶髂关节错位的发病率非常高,是引发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往往以腰椎间盘突出来诊,自诉腰及臀部疼痛或伴有受累侧下肢疼痛麻木,临床上极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按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无明显疗效,笔者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整脊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患者126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栾龙;闻英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21世纪,随着关节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日臻完善,人工关节假体的临床应用数量不断增加,使用年限不断延长,相关的翻修数量也在逐年上升.2000年,全美共行183 000例全髋关节置换,其中翻修手术31 000例,占17%左右[1].比起初次的髋关节置换,全髋翻修面对的患者情况多变复杂,手术难度大,要求的手术技术高,关键技术之一是处理股骨假体周围的严重骨缺损,是对所有关节外科医生的一大挑战.其中的股骨侧缺损用一般传统技术重建困难,而自体骨移植受到自身骨量和强度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异体皮质骨板配合假体使用修复股骨缺损成为可能.自2002年以来,利用同种异体皮质骨板配合假体使用治疗全髋翻修术中股骨段缺损5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钱万锋;沈海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单纯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病例400例,男220例,女180例;年龄16~73岁,平均43.3岁.采用后路小切口开窗法,切口小于5 cm,椎板开窗为2 cm×2 cm,髓核摘除后,常规探查神经根管并予以扩大减压.术后常规用地塞米松5mg,连用3d,并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定期随访.结果:近期随访(术后2年以内)380例,优308例,良48例,差24例,优良率93.7%;远期随访(术后3年以上)348例,优244例,良48例,差56例,优良率83.9%.近、远期疗效优良率经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下降趋势.
作者:俞雷钧;宋红浦;张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腰痛是临床中的常见和多发症状,是较复杂的一组临床综合征.60%~80%成人均经历过不同程度的腰痛.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是指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腰痛.近年来,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逐步提高,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其适应证不一,治疗效果也有很大差别,结合近年来国际、国内的资料和笔者的临床体会就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治疗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辛志强;赵樑;王剑文;唐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用硬膜外穿刺针缝合急性撕裂半月板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急性半月板撕裂患者在关节镜下用硬膜外穿刺针和强生2号不吸收线进行半月板缝合,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17~42岁,平均28.4岁.对患者进行术后6~12个月的随访,随访时进行Lysholm评分、主观症状及查体检查.结果:Lysholm评分,术前46.72±13.46,术后89.43±18.21,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P<0.01).患者的主观症状及查体检查:无交锁复发,内侧间隙无疼痛,无内侧与后内侧关节间隙压痛.McMurray试验阴性.术后未见血管、神经或肌腱损伤的并发症,也未见感染病例.结论:关节镜下用硬膜外穿刺针缝合急性撕裂半月板的术式具有简便、可靠、缝合强度大、疗效明确的优点.
作者:杨光;马云淼;徐铁锋;高志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随着交通运输业和工农业的发展,骨盆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且骨盆骨折程度及移位情况复杂,治疗难度较大,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传统上对骨盆骨折采取保守治疗,如骨牵引、骨盆悬吊、石膏固定等方法,致残率高达50%~60%[1].近年来,随着对骨盆骨折的认识不断深入,尤其在骨盆的解剖、生物力学、影像技术、治疗器械方面的发展,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手术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2].白2003年5月至2008年9月对23例患者不稳定的骨盆骨折进行了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王海章;吴文元;魏金栋;石晶;陈著学;高乐才;刘阳;武永东;王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的主要临床表现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与免疫学的关系,研究LDH的主要症状疼痛与免疫复合物(IC)、巨噬细胞(MP)、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前列腺素E2(PGE2)、磷脂酶A2(PLA2)、一氧化氮(NO)表达的意义及其相关性,为临床上防治和治疗LDH开辟新的途径.将目前LDH的疼痛的免疫学理论探讨进行综述.
作者:李盛华;王久夏;张佳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年来,可吸收螺钉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其中绝大部分用于松质骨部位的固定,取得了公认的效果[1],自2000年8月至2007年10月,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骨折脱位1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舟;占蓓蕾;占允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任何一项实验研究通常都包括受试对象、实验因素和实验效应三个部分,故称其为实验设计三要素.医学实验的受试对象主要是人、动物和样品.进行实验研究,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要向受试对象施加干预措施,在统计学上称其为因素(如药物种类、手术方式或其他治疗手段等),通过对某些指标在不同受试对象身上的表现,得到所谓的实验结果,通过运用某些合适的统计学方法找到因素不同水平或不同因素作用条件下观测指标取值的变化规律性,从而达到了解和掌握人们关心的事物或现象的本质,以实现研究者初的研究目的.
作者:胡良平;王琪;毛玮;陶丽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损伤,是指位于距桡腕关节面2~3 cm的松质骨骨折,其发生呈双峰年龄分布,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尤其是老年骨质疏松女性[1].老年骨质疏松女性的桡骨远端骨折基本属于低能量损伤,但仍能导致严重的关节内粉碎和移位,相当部分属于不稳定型骨折.对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如采用闭合复位夹板/石膏固定,治疗中后期难以维持复位,且不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易导致腕关节僵硬、功能受限等后遗症.切开复位则创伤大,部分患者还要行二次手术,加重经济负担.动态腕关节外固定架治疗该类型骨折可获得和维持骨折复位,且操作简单.本院自2002年4月至2007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单边动态腕关节外固定架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42例,随访观察表明短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海涛;李启生;黄宗贵;戴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个性化治疗的必要性及实用性,分析个性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50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椎间盘突出物的大小,纤维环是否破裂,椎间盘是否游离、脱垂,是否合并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及是否伴有神经症状等,分别采用个性化的保守治疗、微创治疗、开放性手术治疗.其中393例获得随访,男189例,女204例;年龄23~76岁,平均44.6岁.210例保守治疗,145例微创治疗,38例开放手术治疗.根据Macnab标准对治疗结果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93例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3个月~3年).根据Macnab标准:显效346例,有效29例,无效18例,显效率88%(346/393),有效率95%(375/393),无严重并发症.保守治疗复发率18.1%(38/210),微创治疗复发率9.6%(14/145),开放手术复发率5.3%(2/38).结论:保守治疗应用普遍,对轻症患者疗效可靠;微创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有主流趋势;开放手术治疗适应证要求严格,传统手术方式受到挑战.个性化治疗适应证的选择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
作者:韩健;汤永安;尹战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药片仔癀对骨肉瘤U-2OS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①采用1月龄SD大鼠16只,雌雄各半,体重120g左右,随机分为2组(空白血清组和片仔癀治疗组),每组8只.空白血清组大鼠灌服PBS,片仔癀治疗组大鼠灌服中药片仔癀溶液.②人骨肉瘤U-2OS细胞培养于舍10%胎牛血清,青霉素100IU/ml,链霉素100μg/ml的RPMI 1640培养液中,置于37℃、5%CO<,2>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用MTT法检测不同含药血清浓度对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对骨肉瘤U-2OS细胞作用佳的片仔癀含药血清浓度.③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骨肉瘤U-2OS细胞形态.④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的凋亡.⑤提取基因DNA,琼脂糖凝胶电泳,以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结果:①20%片仔癀含药血清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佳.②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可见空白血清组细胞呈梭形贴壁生长,在20%片仔癀胶囊含药血清组,可见部分细胞体积变小、变圆,细胞膜完整但出现发泡现象,折光性增强.随作用时间延长,变圆细胞逐渐增多,部分贴壁细胞皱缩、变圆、脱落,可见坏死细胞及碎片.③20%片仔癀胶囊含药血清组,TUNEL检测阳性.④DNA Ladder电泳结果:含药血清组细胞基因DNA凝胶电泳出现明显的梯状带.⑤透射电镜观察染色质沿皱缩的核膜下凝聚,细胞表面出现凋亡小体.结论:中药片仔癀胶囊对骨肉瘤U-2OS细胞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
作者:张俐;于波;林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自2005年4月至2008年1月采用弹性髓内针(ESIN)治疗38例股骨干骨折患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连国;史晓林;童培建;宋小平;刘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损伤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其病变发展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常常导致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终身的痛苦.本院自1997年6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24例中,合并马尾神经损伤49例,占21.8%,根据本组随访疗效提出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王运龙;赵医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7年4月采用患侧甲板、甲基质部分切除联合甲沟重建治疗82例躅趾重度嵌甲症,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允;杨国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向前方向作用的后伸巷腰扳动定位整复手法和向左右方向作用旋转扳动整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209例,男131例,女78例;年龄20~79岁,其中50岁以上58例.膨出型92例,突出型69例,游离型48例.2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07例)和对照组(102例):治疗组采用牵引治疗仪持续牵引30 min后,用后伸卷腰扳动定位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仪持续牵引30 min后,用旋转腰部扳动整复手法治疗.隔1 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腰部疼痛与不适、下肢疼痛与麻木、大小便无力与会阴麻木、直腿抬高程度、下肢行走能力、工作生活能力),并按疗效标准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2个月.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与体征各方面较治疗前均有较大改善(P<0.01),其中治疗组在腰部疼痛与不适、下肢行走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按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膨出型治疗组47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突出型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效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型治疗组25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比治疗组有效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伸卷腰扳动定位整复手法比旋转扳动整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疗效满意,但游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旋转扳动整复手法更好.
作者:吕立江;金叶道;郑如云;范炳华;杨米雄;应晓明;王琪凯;张文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total flavone of epimedium,TFE)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为传统中药的现代化和二次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4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20只,行假手术处理),去卵巢组(OVX组,20只,切除卵巢后不给予淫羊藿处理),淫羊藿组(TFE组,20只,切除卵巢后给予淫羊藿灌胃).所有大鼠术前及术后4周以DEXA骨密度仪检测L<,4>骨密度变化(若BMD下降>20%,则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模型建立后TFE组大鼠给予淫羊藿总黄酮(浓度30mg/ml,10ml/kg,1次/d)灌胃4周.所有大鼠处死前再行DEXA骨密度检测,过量麻醉法处死后取其股骨下部,切片匀浆提取骨组织中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骨组织护骨素(osteoprotegrin,OPG)、护骨素配体(OPGL)mRNA的表达.结果:①TFE组大鼠切除卵巢4周后,腰椎BMD均值降至(0.084±0.020)g/cm<'2>,降幅>20%证明骨质疏松模型建立.TFE灌胃4周后其腰椎BMD提高至(0.112±0.009)g/cm<'2>,与给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FE组大鼠骨组织中OPG mR-NA的表达较OVX组相比,明显增强,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OPGL mRNA表达促进作用不明显,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FE是通过促进骨组织中OPG mRNA的表达来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从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作者:陈柏龄;谢登辉;王宗伟;李佛保;徐栋梁;黎艺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拇指籽骨翻转脱位致掌指关节绞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5例掌指关节绞锁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18~47岁,平均35岁)行闭合手法复位,成功3例,另2例闭合复位失败后行手术切开复位.术中见拇指籽骨翻转脱位,与掌板、拇短屈肌腱一起卡入掌指关节间隙的掌侧,形成绞锁.籽骨复位后,绞锁即得到纠正.结果: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34个月,平均15个月.治疗后所有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消失,无红肿,手指感觉正常,掌指关节屈曲35°~60°,平均45°,不影响正常生活及正常工作,治疗后绞锁无复发.结论:拇指籽骨翻转脱位是导致掌指关节绞锁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西迅;李钧;童哲;孙文海;陈波;胡继超;崔岩;魏勇;潘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踝关节在下肢负重行走功能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外踝缺损将影响踝关节完整与稳定,导致踝关节内外翻畸形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对于骨骺未闭合的儿童,尤为重要.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对其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日益受到重视,为保持踝关节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重建儿童患者踝关节解剖结构成为共识.
作者:郭永强;王剑利;杨华山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