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体皮质骨板在严重骨缺损股骨翻修中的应用

钱万锋;沈海良

关键词:移植, 同种, 骨缺损, 股骨, 翻修
摘要:21世纪,随着关节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日臻完善,人工关节假体的临床应用数量不断增加,使用年限不断延长,相关的翻修数量也在逐年上升.2000年,全美共行183 000例全髋关节置换,其中翻修手术31 000例,占17%左右[1].比起初次的髋关节置换,全髋翻修面对的患者情况多变复杂,手术难度大,要求的手术技术高,关键技术之一是处理股骨假体周围的严重骨缺损,是对所有关节外科医生的一大挑战.其中的股骨侧缺损用一般传统技术重建困难,而自体骨移植受到自身骨量和强度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异体皮质骨板配合假体使用修复股骨缺损成为可能.自2002年以来,利用同种异体皮质骨板配合假体使用治疗全髋翻修术中股骨段缺损5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折顶成角手法在Colles骨折复位中的应用

    2004年8月至2007年7月,采用折顶成角手法治疗Colles骨折6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程延;李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手法结合中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较为特殊,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收治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6 526例,其中20岁以下68例(1.04%).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得到随访的42例,以总结其临床特点、疗效,探讨其发病因素.

    作者:杜红根;蒋忠;魏晖;宋鸿权;叶树良;黄梅珍;宁喜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药片仔癀胶囊对骨肉瘤U-2OS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

    目的:研究中药片仔癀对骨肉瘤U-2OS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①采用1月龄SD大鼠16只,雌雄各半,体重120g左右,随机分为2组(空白血清组和片仔癀治疗组),每组8只.空白血清组大鼠灌服PBS,片仔癀治疗组大鼠灌服中药片仔癀溶液.②人骨肉瘤U-2OS细胞培养于舍10%胎牛血清,青霉素100IU/ml,链霉素100μg/ml的RPMI 1640培养液中,置于37℃、5%CO<,2>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用MTT法检测不同含药血清浓度对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对骨肉瘤U-2OS细胞作用佳的片仔癀含药血清浓度.③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骨肉瘤U-2OS细胞形态.④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的凋亡.⑤提取基因DNA,琼脂糖凝胶电泳,以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结果:①20%片仔癀含药血清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佳.②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可见空白血清组细胞呈梭形贴壁生长,在20%片仔癀胶囊含药血清组,可见部分细胞体积变小、变圆,细胞膜完整但出现发泡现象,折光性增强.随作用时间延长,变圆细胞逐渐增多,部分贴壁细胞皱缩、变圆、脱落,可见坏死细胞及碎片.③20%片仔癀胶囊含药血清组,TUNEL检测阳性.④DNA Ladder电泳结果:含药血清组细胞基因DNA凝胶电泳出现明显的梯状带.⑤透射电镜观察染色质沿皱缩的核膜下凝聚,细胞表面出现凋亡小体.结论:中药片仔癀胶囊对骨肉瘤U-2OS细胞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

    作者:张俐;于波;林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骨折脱位16例

    近年来,可吸收螺钉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其中绝大部分用于松质骨部位的固定,取得了公认的效果[1],自2000年8月至2007年10月,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骨折脱位1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舟;占蓓蕾;占允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关节突后侧棘突骨块植骨加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不稳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以及椎弓峡部不完整导致的腰椎不稳所引起的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是常见的临床疾患,通常继发腰椎管狭窄,因而充分减压、即刻腰椎稳定性的重建以及长期可靠的骨性融合为其治疗的关键.如何获得长期有效的骨性融合直接影响到其远期的治疗效果.传统的横突间植骨由于存在手术出血多、植骨融合率不高、易形成假关节等缺点,使得寻求一种切实有效的植骨融合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自2002年3月至2006年9月,应用关节突后侧棘突骨块植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19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程才;李书奎;赵晔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免疫学理论探讨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的主要临床表现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与免疫学的关系,研究LDH的主要症状疼痛与免疫复合物(IC)、巨噬细胞(MP)、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前列腺素E2(PGE2)、磷脂酶A2(PLA2)、一氧化氮(NO)表达的意义及其相关性,为临床上防治和治疗LDH开辟新的途径.将目前LDH的疼痛的免疫学理论探讨进行综述.

    作者:李盛华;王久夏;张佳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腰椎间盘突出与有无临床症状的影像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区域定位评分法研究腰椎间盘突出(膨出、突出、脱出)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及原因分析.方法:将符合要求的CT病理分型为膨出、突出、脱出的体检或住院或门诊患者120例,按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分为2组,每组按CT病理分型分3组,年龄20~59岁,平均38.5岁,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椎间盘分布节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用区域定位评分法对各组评分;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矢状径指数(SI)、盘黄韧带前间隙、侧隐窝上口宽度、硬膜囊前后径.CT值由X线断层扫描测定,分别测量3次,取平均值.结果:①腰椎间盘突出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两组在SI、CT值、CT评分、硬膜囊前后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侧隐窝上口宽度、盘黄韧带前间隙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腰椎间盘突出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两组突出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脱出有临床症状与无临床症状两组突出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腰椎间盘突出大小、部位、类型不一定与临床症状存在必然关系,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压迫程度无正比关系;②椎管内突出髓核是否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存在着诸多或必然因素,可能与椎间盘突出物可代偿的椎管储备容量、受累神经根对机械压迫的逃逸避让与弹性延长功能,以及受累神经根低氧消耗与抗缺血性损伤代偿作用等因素有关.

    作者:余庆阳;杨存瑞;余浪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拇指籽骨翻转脱位致掌指关节绞锁的诊治

    目的:探讨拇指籽骨翻转脱位致掌指关节绞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5例掌指关节绞锁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18~47岁,平均35岁)行闭合手法复位,成功3例,另2例闭合复位失败后行手术切开复位.术中见拇指籽骨翻转脱位,与掌板、拇短屈肌腱一起卡入掌指关节间隙的掌侧,形成绞锁.籽骨复位后,绞锁即得到纠正.结果: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34个月,平均15个月.治疗后所有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消失,无红肿,手指感觉正常,掌指关节屈曲35°~60°,平均45°,不影响正常生活及正常工作,治疗后绞锁无复发.结论:拇指籽骨翻转脱位是导致掌指关节绞锁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西迅;李钧;童哲;孙文海;陈波;胡继超;崔岩;魏勇;潘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初步临床应用体会

    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是踝关节内软组织嵌入(又称撞击组织),随关节活动产生摩擦引起关节疼痛、肿胀、局部交锁和活动受限等症状的疾患,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手术逐渐转变为关节镜下完成,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自2005年3月至2008年8月应用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9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周玉成;陈志伟;戴祝;唐正午;曹盛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异体皮质骨板在严重骨缺损股骨翻修中的应用

    21世纪,随着关节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日臻完善,人工关节假体的临床应用数量不断增加,使用年限不断延长,相关的翻修数量也在逐年上升.2000年,全美共行183 000例全髋关节置换,其中翻修手术31 000例,占17%左右[1].比起初次的髋关节置换,全髋翻修面对的患者情况多变复杂,手术难度大,要求的手术技术高,关键技术之一是处理股骨假体周围的严重骨缺损,是对所有关节外科医生的一大挑战.其中的股骨侧缺损用一般传统技术重建困难,而自体骨移植受到自身骨量和强度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异体皮质骨板配合假体使用修复股骨缺损成为可能.自2002年以来,利用同种异体皮质骨板配合假体使用治疗全髋翻修术中股骨段缺损5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钱万锋;沈海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臀筋膜间室综合征2例报告

    病例1:男,46岁,酒后昏迷7 h收住内科.酗酒后倒在卫生间,7 h后被发现送医院.入院时体检:呈深昏迷状态,压眶反射消失,右前额可见一血肿,右臀横纹处有擦痕.次日患者渐醒后,觉右臀部疼痛、肿胀、皮肤发亮,右下肢疼痛及小腿麻木.查体:右臀肿胀、张力高,局部皮温稍高,压痛明显,压之有右下肢放射痛,右髋关节伸髋及外展时疼痛明显,轴向叩击痛不明显,右小腿内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减退,躅背伸力下降.臀部X线片见软组织弥漫性肿胀.右臀部CT扫描:右臀部软组织显著肿胀,内有不规则低密度区,CT值为3 924Hu.诊断:右臀筋膜间室综合征.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开减压引流术.

    作者:亓立祥;陈红;郭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损伤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其病变发展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常常导致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终身的痛苦.本院自1997年6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24例中,合并马尾神经损伤49例,占21.8%,根据本组随访疗效提出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王运龙;赵医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国骨伤》2009年第4期继续教育题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胫骨平台骨折螺旋CT重建对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

    目的:根据螺旋CT重建图像进行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探讨骨折分型对手术治疗方法的指导意义.方法: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6例,男95例,女31例;年龄23~58岁,平均33.5岁.所有患者行螺旋CT扫描重建图像,提出分型方法.其中中央压缩型13例,劈裂型8例,劈裂压缩型79例,粉碎型(性)26例.并根据骨折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及骨折固定方法.结果:126例患者经0.5~4年,平均1.2年的随访.根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价方法对手术前后进行评分统计.手术前后疼痛、主动活动能力及活动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性及患者自我评价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螺旋CT重建图像进行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能正确的指导手术入路、复位和内固定的选择,并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梅锦荣;李雄峰;祝跃明;罗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经皮内固定治疗骨盆环损伤

    随着交通运输业和工农业的发展,骨盆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且骨盆骨折程度及移位情况复杂,治疗难度较大,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传统上对骨盆骨折采取保守治疗,如骨牵引、骨盆悬吊、石膏固定等方法,致残率高达50%~60%[1].近年来,随着对骨盆骨折的认识不断深入,尤其在骨盆的解剖、生物力学、影像技术、治疗器械方面的发展,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手术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2].白2003年5月至2008年9月对23例患者不稳定的骨盆骨折进行了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王海章;吴文元;魏金栋;石晶;陈著学;高乐才;刘阳;武永东;王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骶髂关节错位的手法治疗

    骶髂关节是骶骨和髂骨耳状面相互交错嵌插的滑膜关节,是组成骨盆的重要关节.骶骨关节面为凹面,髂骨关节面呈凸面,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两侧参差不齐的关节面相互交错,为一微动的关节,一般认为不易发生错位,但是笔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骶髂关节错位的发病率非常高,是引发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往往以腰椎间盘突出来诊,自诉腰及臀部疼痛或伴有受累侧下肢疼痛麻木,临床上极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按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无明显疗效,笔者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整脊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患者126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栾龙;闻英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逆行性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

    肱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约占全身骨折的1.31%[1].肱骨干骨折的保守治疗已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随着内固定物材料的发展以及手术操作的日益完善,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已得到广泛认可.尤其对于多发骨折、开放骨折、脊髓损伤(高位截瘫)或臂丛损伤、骨折伴有神经血管损伤、漂浮肘和闭合复位不满意的患者,手术治疗已经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1-3].自2005年9月至2007年10月,我们应用逆行置入可膨胀自锁型髓内钉(Fixion IM,Disc-O-Tech Medical Technologies,Israel)治疗肱骨干骨折,现将临床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丹杰;夏冰;毕擎;洪剑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内踝伴胫骨前唇骨折7例治疗体会

    踝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1].内踝骨折在踝关节骨折中比较常见,内踝骨折同时伴外踝骨折或腓骨下端骨折的亦不少见,但内踝骨折同时伴胫骨前唇骨折的病例不多见,有时前唇骨折的骨片不大或骨折线较细无移位,更容易忽视,仅复位固定内踝骨折,常常引起踝关节不稳或发生距骨半脱位.我们自2001年1月至2007年10月治疗内踝伴胫骨前唇骨折7例,同时予以复位固定内踝及胫骨前唇,取得了良好疗效,随访至今,均未发生踝关节不稳或距骨再次脱位,报告如下.

    作者:张杰彪;徐德洪;包学迅;李之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非选择性末节断指再植的临床体会

    自2001年6月至2008年6月对44例(52指)多种原因所致的末节断指,采用非选择性进行多种方式再植,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增兵;王丹;袁永健;闵继康;杨文龙;徐旭纯;李战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如何正确把握实验设计的三要素

    任何一项实验研究通常都包括受试对象、实验因素和实验效应三个部分,故称其为实验设计三要素.医学实验的受试对象主要是人、动物和样品.进行实验研究,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要向受试对象施加干预措施,在统计学上称其为因素(如药物种类、手术方式或其他治疗手段等),通过对某些指标在不同受试对象身上的表现,得到所谓的实验结果,通过运用某些合适的统计学方法找到因素不同水平或不同因素作用条件下观测指标取值的变化规律性,从而达到了解和掌握人们关心的事物或现象的本质,以实现研究者初的研究目的.

    作者:胡良平;王琪;毛玮;陶丽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