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军辉;冯建翔;狄正林;何志勇;徐荣明
目的:探讨采用工程材料力学中抗弯梁的力学模型,通过兔胫骨三点弯测试,获得整骨材料力学测试方法实用的力学参数.方法:采用10只正常成年大耳白兔下肢骨标本,共10对胫骨,行三点弯力学测试.作为骨的三维实体模型建立后,虚拟加载的一种实验对比模式.支承跨距为80mm.结果:得到10对正常大耳白兔胫骨抗弯力学参数.胫骨大栽荷所对应的加载点挠度平均值右侧(2.737±0.262)mm,左侧(2.739±0.233)mm;胫骨的大载荷(代表抗弯强度)的平均值右侧(17.803±2.675)kg,左侧(18.366±2.653)kg;胫骨大载荷前载荷-挠度曲线下面积平均值右侧(23.829±4.413)kg·mm,左侧(24.725±4.101)kg·mm;胫骨栽荷-挠度曲线线性部分斜率(代表抗弯刚性)平均值右侧(7.545±1.310)ks/mm,左侧(7.631±1.174)ks/mm.结论:正常家兔胫骨个体间差异较大,建议三点弯测试实验中采用双侧配对比较.
作者:钟红刚;刘卫华;卜海滨;钱民全 刊期: 2008年第02期
2002年至2004年,采用单人一捋法治疗肘关节后脱位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18~42岁,平均27岁;右侧12例,左侧6例.
作者:张立强;鲍树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Pilon骨折是胫骨下端累及关节面的压缩骨折,临床上治疗比较困难.自1999年2月至2004年10月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Ⅱ~Ⅲ型(Ruedi-Allgower分型)高能量Pilon骨折,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纪益魁;周飞翔;徐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腓肠肌内侧头岛状肌瓣修复胫骨上端感染创面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胫骨上端感染创面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1~60岁,平均34岁.应用改进的腓肠肌内侧头岛状肌瓣修复,供区均选用同侧小腿.肌瓣表面行Ⅰ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结果:仅1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换敷料逐渐愈合.所有患者肌瓣和其上植皮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3个月~4年,平均21个月,供区愈合良好,未发现明显功能障碍.结论:腓肠肌内侧头岛状肌瓣以腓肠内侧动脉为血供,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肌瓣较薄的优点,带蒂移植适宜修复胫骨上端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功林;章鸣;郭翱;丁法明;王干生;荆浩;凌爱军;彭俊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随着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的上升趋势及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法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应用短重建钉微创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现将临床应用体会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跃;金阳;王彦人;卢泽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2001年8月至2006年10月,对40例手指闭合性新鲜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取得满意临床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16~72岁.
作者:单国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986年至2006年,应用手术、西医常规化疗及中药骨痨片、骨痨汤抗痨治疗踝关节结核56例,随访40例,全部临床治愈,疗效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孔晓海;陈其义;梅宗贤;王睿;佟兴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索C形臂X线监测引导上中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的方法,并评定其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①取6具正常成人T1-T2脊椎骨架标奉,分解出单个椎体,导针沿椎弓根轴线进针,分别于进针点、针前端位于椎弓根中部、椎体后缘及椎体前缘皮质下,通过C形臂X线透视,记录、分析椎弓根轴线导针在进针点及不同进针深度时在正侧位透视图像上导针前端的位置,以及相关位置对应关系变化规律.②按上述椎弓根轴线导针C形臂X线透视监测对应位置变化规律,作为C形臂X线透视下分步引导上中胸椎椎弓根螺钉安全植入的方法.取6具T1-T2脊柱标本,C形臂X线机引导下分步植入椎弓根螺钉96枚,然后将脊椎标本作CT扫描,判定椎弓根螺钉位置.结果:根据CT扫描结果,优(椎弓根螺钉安全位于椎弓根内者)90枚,可(螺钉穿破椎弓根内或外侧骨皮质较少,突破在2 mm以内者)6枚,差(螺钉穿破椎弓根内外骨皮质较多,突破在2 mm以上)0枚.结论:C形臂X线透视下分步引导上中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是一种能提高上中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简单经济、确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徐卫星;陈其昕;李方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髂骨内板修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3例,男17例,士6例;年龄18~51岁,平均28.3岁.关节面缺损1 cm×2 cm~3 cm×3 cm,平均6.7 cm2.取带骨膜髂骨内板,修剪成和缺损区匹配的形状,并用直径115 mm的克氏针间隔3~4 mm钻孔.凹面朝上置入缺损区,其下植骨,T形或L形钢板固定.术后石膏外固定4周.结果:23例经随访8个月~3年,平均13.6个月,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关节面平整.采用Rasmussen评价标准,优11例,良8例,可3例,差1例.结论: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缺损,应用髂骨内板进行修复可恢复关节面平整,使膝关节获得满意功能,方法简单易行,很少发生供区并发症,临床实用性较强,可修复较大面积关节面缺损.
作者:张劼;张闻生;尚博;都芳涛;周恩昌;刘士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入路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复杂距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复杂距骨颈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0~56岁,平均38岁.其中HawkinsⅡ型8例,Ⅲ型4例.应用AO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均采用经内踝截骨入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6年8个月,平均4年5个月,全部骨折均临床愈合.依据Hawkins评分结果:优5例,良5例,可1例,差1例.结论:经内踝截骨入路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是治疗复杂距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苏郁;刘寿坤;许庆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髌尖撕脱骨折为髌骨骨折中较特殊类型的关节内骨折,自2000年10月至2005年6月,用克氏针张力带法临床治疗138例,通过内固定提高其稳定性和牢固性,有效地恢复髌骨外形,避免了髌骨的部分切除,不失为一种治疗髌尖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刘昕;刘乾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2000年至2005年,我院应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结合自制长柄窄骨刀凿除增生关节突内聚部分及增厚的椎板、自制带牵引线棉球压迫椎内静脉丛止血,对78例术前影像学诊断为侧隐窝狭窄型椎间盘突出症行侧隐窝、神经根管扩大椎间盘切除术,得到随访6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翟晓军;毕大卫;傅宏;祖罡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和对策.方法:跟骨关节内骨折71例(76足),男49例,女22例;年龄19~56岁,平均35.6岁.根据Samders分类:Ⅱ型23例(24足),Ⅲ型36例(38足),Ⅳ型12例(14足).分别采用切开复位、自体骨植骨加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71例(76足)中,发生早期并发症13足,其中浅层切口裂开伴感染2足,深层切口裂开伴感染1足,尖端伤口坏死7足,骨髓炎1足,腓肠神经损伤2足;晚期发生距下关节炎2足.71倒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3.5年,平均19个月.按Kerr术后疗效评分标准:优34足,良32足,可9足,差1足.结论: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中,只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把握合适的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巧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就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疗效;出现并发症后,可根据情况作出相应处理,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张坚平;张俊杰;孔丽萍;田耜奇;杨顺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1、B基因多态性对非刨伤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发生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中国北方汉族143例ANFH患者和92例正常人分别扩增含Apo AI基因启动子-75 bp和第一内舍子+83 bp及Apo B基因Eco RI、XbaI和3-VNTR的DNA片段,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基因多态性.结果:Apo A1基因启动子-75 bp处,ANFH患者中A/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G/A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Apo AI内舍子+83 bp位点,Apo B基因Eco RI、Xba I位点和3-VNTR区域ANFH患者组和正常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po A1基因启动子区域-75bp位点A/A型可能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易感基因之一,但未能发现Apo A1第一内舍子+83 bp位点及Apo B基因Eco RI、XbaI和3-VNTR位点多态性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发生有明显的关系.
作者:汪晓燕;牛晓红;陈卫衡;林娜;宋剑南;陈冰;金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三角架对胫骨骨折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胫骨骨折126例,男76例,女50例;年龄25~68岁,平均38岁.闭合性骨折86例,开放性骨折40例(Gustilo分类Ⅰ和Ⅱ型).AO分型:A型49例,B型41例,C型36例.应用三角架支撑对胫骨骨折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结果:126例随访10~16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采用肢体、关节功能恢复Johner-Wruhs法评定疗效:优103例,良18例,可5例.结论: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胫骨骨折的理想方法,术中常规静力固定,闭合复位,不剥离骨膜,减少了感染率及并发症.应用三角架减轻手术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并且易于复位.
作者:柴纪伟;吴立生;张存华;徐亮;魏京军;吴仕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锁关节常见的损伤之一,多为直接暴力造成,由于诊治失误或内固定失败,常转变成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2001年7月至2006年6月,采用张力带并喙锁韧带重建治疗陈旧性Ⅲ度肩锁关节脱位2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吴楚君;吕丽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浮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浮膝损伤,男59例,女19例;年龄17~58岁,平均37.5岁.手术切开复位内外固定治疗,固定物采用髓内钉、加压钢板、空心螺钉、多功能单臂外固定支架等,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结果:7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5个月,平均18.6个月.采用Karlstr(o)m等的评定标准,骨干骨折48例中,优45例,良3例;双髁骨折11例中,优5例,良3例,可1例,差2例;混合型骨折19例中,优9例,良6例,可3例,差1例.结论:严格的无茵、无创原则和规范的内、外固定技术可使骨折得到解剖复位及坚强的固定,这有利于早期的有序康复训练,有效地防止骨折畸形愈合、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洪威;邢健昆;戴振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非手术与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比较.方法:肩胛骨骨折患者52例,男37例,女15例;年龄20~48岁,平均31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根据Hardegger分型:肩胛骨体部骨折24例,外科颈骨折12例,解剖颈骨折3例,孟缘骨折6例,肩胛冈骨折7例.其中17例采用保守治疗;35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时进行临床检查,摄肩胛骨正位X线片,测量孟极角(glenopolar angle,GPA).并采用Hardgger功能评定标准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52例均经9~48周随访.Hardegger功能评定:非手术治疗组17例,优7例,良6例,可2例,差2例;GPA>20°14例,<20°3例.手术组35例,优20例,良12例,可3例;GPA>20°33例,<20°2例.非手术组与手术组的治疗结果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结论:处理肩胛骨骨折之前,首先行CT三维重建,全面了解骨折移位情况,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两种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林山;练克俭;陈长青;翟文亮;郭林新;蔡弢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跟骨骨折并不少见,治疗方法及疗效各家报道不一.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闭合撬拨加手法复位骨圆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0例32足,疗效满意.
作者:余剑清;洪安围;陈良信;邢承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