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至2005年,我院应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结合自制长柄窄骨刀凿除增生关节突内聚部分及增厚的椎板、自制带牵引线棉球压迫椎内静脉丛止血,对78例术前影像学诊断为侧隐窝狭窄型椎间盘突出症行侧隐窝、神经根管扩大椎间盘切除术,得到随访6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翟晓军;毕大卫;傅宏;祖罡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跟骨骨折并不少见,治疗方法及疗效各家报道不一.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闭合撬拨加手法复位骨圆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0例32足,疗效满意.
作者:余剑清;洪安围;陈良信;邢承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腰痛是困扰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统计分析,在西方国家约有50%~80%的成人患有腰痛,其中1/4需要就诊[1].腰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症是脊柱外科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
作者:李光磊;魏勇;齐尚锋;朱海波;段强民;吕云亮;路世勇;李福东;徐宏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1、B基因多态性对非刨伤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发生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中国北方汉族143例ANFH患者和92例正常人分别扩增含Apo AI基因启动子-75 bp和第一内舍子+83 bp及Apo B基因Eco RI、XbaI和3-VNTR的DNA片段,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基因多态性.结果:Apo A1基因启动子-75 bp处,ANFH患者中A/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G/A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Apo AI内舍子+83 bp位点,Apo B基因Eco RI、Xba I位点和3-VNTR区域ANFH患者组和正常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po A1基因启动子区域-75bp位点A/A型可能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易感基因之一,但未能发现Apo A1第一内舍子+83 bp位点及Apo B基因Eco RI、XbaI和3-VNTR位点多态性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发生有明显的关系.
作者:汪晓燕;牛晓红;陈卫衡;林娜;宋剑南;陈冰;金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的两点单侧钩切法切断腕横韧带,解除正中神经压迫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临床治疗原发性11例13侧(左侧3例,右侧6例,双侧2例)43~68岁女性腕管综合征患者.全部患者均有桡侧3个半指的指端刺痛觉减退,腕部正中神经Tinel征阳性,11例大鱼际肌萎缩,同时4例存在拇指对掌功能减弱.术中局部麻醉,分别采取近侧腕横纹线处,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1 cm皮肤横切口(入口)和患者拇指大桡侧外展位,拇指尺侧平行线与中环指间的长轴线交叉点向尺侧1 cm处呈45°切口(出口).预制隧道后入口处置入腕关节镜,由出口插入钩刀.钩刀钩住腕横韧带近段后,内镜随钩刀移动而远行,全程镜视下由近及远切断腕横韧带.结果:患者经随访4~20个月全部疗效满意,捏握功能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时恢复至S3+M3以上.无血管、神经或屈肌腱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两点单侧钩切法操作步骤简单,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君;桑秋凌;李墨;赵文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入路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复杂距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复杂距骨颈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0~56岁,平均38岁.其中HawkinsⅡ型8例,Ⅲ型4例.应用AO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均采用经内踝截骨入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6年8个月,平均4年5个月,全部骨折均临床愈合.依据Hawkins评分结果:优5例,良5例,可1例,差1例.结论:经内踝截骨入路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是治疗复杂距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苏郁;刘寿坤;许庆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出现髋关节疼痛与活动受限时,通常需要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髋臼重建方法包括结构性植骨、高髋臼旋转中心、旋转中心内移等,但如何针对不同的病例选择合适的方法存在较大争议[1].
作者:章军辉;冯建翔;狄正林;何志勇;徐荣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索C形臂X线监测引导上中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的方法,并评定其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①取6具正常成人T1-T2脊椎骨架标奉,分解出单个椎体,导针沿椎弓根轴线进针,分别于进针点、针前端位于椎弓根中部、椎体后缘及椎体前缘皮质下,通过C形臂X线透视,记录、分析椎弓根轴线导针在进针点及不同进针深度时在正侧位透视图像上导针前端的位置,以及相关位置对应关系变化规律.②按上述椎弓根轴线导针C形臂X线透视监测对应位置变化规律,作为C形臂X线透视下分步引导上中胸椎椎弓根螺钉安全植入的方法.取6具T1-T2脊柱标本,C形臂X线机引导下分步植入椎弓根螺钉96枚,然后将脊椎标本作CT扫描,判定椎弓根螺钉位置.结果:根据CT扫描结果,优(椎弓根螺钉安全位于椎弓根内者)90枚,可(螺钉穿破椎弓根内或外侧骨皮质较少,突破在2 mm以内者)6枚,差(螺钉穿破椎弓根内外骨皮质较多,突破在2 mm以上)0枚.结论:C形臂X线透视下分步引导上中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是一种能提高上中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简单经济、确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徐卫星;陈其昕;李方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研究三维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胫腓骨骨折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18~72岁.平均46岁.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骨折16例.上段骨折4例,中段骨折8例,下段骨折9例.斜形骨折10例,粉碎骨折8例,多段骨折3例.采用三维复位固定器进行治疗.结果:骨折复位情况:解剖对位11例,近解剖对位9例,功能对位1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3~85 d,平均62 d.随访4~12个月,功能恢复优13例,良8例.多功能复位固定器拆除时间6~12周,平均8.5周.结论:三维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使固定器与骨折端形成三维立体固定,适合小腿的生物力学要求,为胫腓骨骨折治疗提供了一种既无偏心应力,又无应力遮挡,结构稳固利于骨折愈合的弹性固定器.
作者:阎兆东;赵勇;张泰标;胡万钧;陈海华;张岩;符永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非手术与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比较.方法:肩胛骨骨折患者52例,男37例,女15例;年龄20~48岁,平均31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根据Hardegger分型:肩胛骨体部骨折24例,外科颈骨折12例,解剖颈骨折3例,孟缘骨折6例,肩胛冈骨折7例.其中17例采用保守治疗;35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时进行临床检查,摄肩胛骨正位X线片,测量孟极角(glenopolar angle,GPA).并采用Hardgger功能评定标准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52例均经9~48周随访.Hardegger功能评定:非手术治疗组17例,优7例,良6例,可2例,差2例;GPA>20°14例,<20°3例.手术组35例,优20例,良12例,可3例;GPA>20°33例,<20°2例.非手术组与手术组的治疗结果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结论:处理肩胛骨骨折之前,首先行CT三维重建,全面了解骨折移位情况,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两种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林山;练克俭;陈长青;翟文亮;郭林新;蔡弢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将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分为侧方型及中央型,采用椎板拉钩法的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12例,均为男性;年龄23~40岁,平均30岁;病程17.9个月.侧方型10例,其中离断骨决位于L4椎体后下缘1例,L5椎体后上缘3例,S1椎体后上缘6例,均合并同侧椎间盘突出;中央型2例,离断骨块均位于S1椎体后上缘.侧方型采用单侧椎板间开窗,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摘除椎体后缘骨块;中央型采用双侧椎板间开窗,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摘除椎体后缘骨决.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2~36个月,平均22.5个月.按照Macnab术后评定标准:优10例,良2例.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的优点,可完整摘除椎体后缘骨块,是一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钮心刚;张红梅;严力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评价Magerl法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寰枢椎不稳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7-62岁,平均38.6岁.均实施后路复位,Maged法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和自体髂骨植骨.结果:14例患者共植入经关节螺钉28枚.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9-35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13.8~15.8分,平均(14.50±0.66)分.改善率平均(76.12±4.94)%.术后无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发生,植骨全部融合.结论:Magerl法固定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良好方法之一,无须加用结构性植骨和辅助内固定,自体颗粒状松质骨植骨即可实现有效的骨性融合.
作者:阮建伟;范顺武;方向前;王海宝;乔黎桠;陈滔;赵小平;韩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转化生长因子(TGF-β)是影响伤口愈合与瘢痕形成的重要生物因子,它能促进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和凋亡,同时刺激细胞外基质沉积和胶原过度产生.TGr-β的生物作用受到很多相关因子的调节(核心蛋白聚糖、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等).中药治疗纤维化及瘢痕有其独特疗效,在减少瘢痕的同时能加速伤口愈合.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单味中药或中药复方能通过减少TGF-β的表达而抑制纤雏化,终减轻瘢痕形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TGF-β调控瘢痕形成的机制和中药通过控制TGF-β的作用而减少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荣国;周卫;章永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防治挤压综合征(CS)的临床疗效,寻求新的治疗措施.方法:21例男性CS患者,年龄24~48岁.平均36岁.早期应用下列抗氧化剂:①20%甘露醇250 ml在30 min内滴完,每6或8 h进行1次.②七叶皂苷纳20 mg、丹参注射液20 ml分别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2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应用5-7 d.同时碱化尿液,维持液体轻度负平衡及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及支持治疗.当骨筋膜室压力>30mmHg时及时切开深筋膜减压并继续应用上述药物.结果:21例肌红蛋白尿均在2-3 d内消失,13例伤肢切开深筋膜减压.因缺血时间较长,减压术后断肢坏死截肢2例,小腿轻度功能障碍2例,手部缺血性肌挛缩1例,足下垂1例.随访8个月~1年,按照评定标准,优8例,良7例,可2例.差4例.结论:四肢长时间挤压伤后尽早应用抗氧化剂可以显著降低CS的发生率及伤残率.
作者:付常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骨盆骨折合并女性生殖器损伤较少见,误诊率高.1987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73例骨盆骨折,其中合并女性生殖器损伤10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福财;姜长明;唐开;孙立众;姜滨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随着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基础、临床研究的不断进步,在20世纪90年代确定了甲基强的松龙早期应用于脊髓伤肯定的临床效果后,又对其治疗机制不断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一系列新药被开发用于实验性或临床脊髓损伤治疗.
作者:钱苏林;陈安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5例骶骨肿瘤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17~68岁,平均54.6岁.原发性肿瘤10例,转移性肿瘤5例.采用前方入路病灶清除5例,后方入路单纯病灶清除3例,病灶清除联合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7例.术后根据肿瘤性质辅助放疗或化疗.结果:13例获随访,时间4个月~5年,所有患者近期疗效满意,局部疼痛及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术后出现二便功能障碍加重,经保守对症治疗4个月后好转.1例脊索瘤和2例转移瘤于术后1~2年死于复发和远处转移.1例骨巨细胞瘤于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未再手术.结论:根据骶骨肿瘤患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得到较满意疗效.
作者:王伟;尹宗生;胡勇;张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编者按]统计学方法在科研工作中的正确应用是决定科研结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引起读者和作者的高度重视.我们在审阅稿件的过程中.
作者:柳伟伟;胡良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指骨骨折是手部常见骨折,2004年3月至2006年6月,作者采用掌心石膏模型垫加绷带外固定治疗近节指骨骨折68例,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何炯成;叶佩佳;许晓怡;李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浮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浮膝损伤,男59例,女19例;年龄17~58岁,平均37.5岁.手术切开复位内外固定治疗,固定物采用髓内钉、加压钢板、空心螺钉、多功能单臂外固定支架等,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结果:7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5个月,平均18.6个月.采用Karlstr(o)m等的评定标准,骨干骨折48例中,优45例,良3例;双髁骨折11例中,优5例,良3例,可1例,差2例;混合型骨折19例中,优9例,良6例,可3例,差1例.结论:严格的无茵、无创原则和规范的内、外固定技术可使骨折得到解剖复位及坚强的固定,这有利于早期的有序康复训练,有效地防止骨折畸形愈合、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洪威;邢健昆;戴振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