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满江;孙树东;张欣;杨东昭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策略(DC)治疗后地震多发伤病员的处理及APACHE Ⅱ评分判定计划再手术时机.方法:于2008年5月18日至6月30日对21例已实施DC的危重地震伤病员进行内科支持、外科干预,于重症监护室(ICU)恢复生理潜能,连续APACHE Ⅱ评分,判定伤病员生理状况及创伤程度,分期分阶段对骨与软组织伤实施关节内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更改外固定支架为坚强的内固定方式、椎体爆裂骨折的内固定手术以及软组织重建等确定性手术.结果:通过二期计划再手术策略对伤病员的确定性治疗,21例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并发症少,伤残率低,无死亡事件.结论:适时评估患者生理潜能、判定手术时机、正确的选择手术方式可减少此类伤病员的并发症、伤残率及病死率.
作者:王北岳;赵建宁;郭亭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地震挤压伤对术后伤口愈合影响.方法:肢体在地震时曾被挤压而接受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28例为观察组;以地震时肢体未被挤压接受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27例为对照Ⅰ组,以同期本地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30例为对照Ⅱ组.分别检查尿常规、肌酸激酶、观察伤口并发症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各组尿颜色、尿常规、肌酸激酶没有明显差异,而观察组的伤口并发症、伤口愈合率与两个对照组均有差异.结论:地震挤压伤对术后伤口愈合有影响.
作者:陈福洪;陈泽;段恒琼;万仲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胫腓骨骨折在四肢长骨骨折中常见,也是常见的开放性骨折.随着带锁髓内钉技术的发展,受到广大学者推崇,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愈来愈广.但钢板固定在很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是常用治疗方法,仍有较大应用价值.以往考虑到创口闭合困难及担心钢板外露等因素,把钢板置于胫骨外侧肌肉下,现仍为很多医生所沿用,但这种固定往往破坏了外侧软组织绞链,不符合生物力学和张力带固定原则,给骨愈合造成一定影响.统计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将钢板置于胫骨内侧治疗胫腓骨骨折5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殷成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在平时和地震时救治严重多发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26例和汶川地震时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24例,评估两组伤员的病情特点、损害控制救治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平时组26例全部存活,19例返回原工作岗位,7例生活自理,其中3例需继续治疗.地震组24例全部存活,4例重要器官衰竭者已脱离危险,3例尚需进一步的清创和植皮手术,其他伤员均已完成确定性手术并顺利康复之中.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组和地震组严重多发伤,两者救治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和地震时严重多发伤均可取得理想效果.
作者:熊雁;杜全印;孙红振;王子明;吴思宇;王爱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后,第二军医大学第七医疗队于5月15日凌晨抵达重灾区江油市,至7月7日离开54d中,共处理开放性胫腓骨骨折43例.山于地震伤在不同时期、不同震级、不同地理环境及建筑物条件下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加上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高致残率(截肢、感染、肢体短缩)在地震伤中的高发生率[1],故将这43例的病例特点及我们的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许硕贵;吴亚乐;王家林;贲道锋;付强;张福利;范恒俊;李天军;石松;李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评价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降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和减少颈椎曲度丢失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10月至2007年5月行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56例(锚定单开门,A组),与50例同期行传统单开门手术的患者(传统单开门,B组)进行对比分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轴性症状及JOA(17分法)评分,根据X线片测量C2与C7椎体后壁切线夹角α.结果:手术时间:A组(116.0±27.9)min,B组(120.0±18.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组(148.0±68.3)ml,B组(152.0±63.4)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3例(41.1%)发生轴性症状或加重,B组38例(76.0%)发生轴性症状或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A组改善率(61.1±24.5)%,B组改善率(53.3±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颈曲夹角(6.3±5.1)与术后颈曲夹角(6.6±4.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颈曲夹角(5.9±5.1)与术后颈曲夹角(4.8±3.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能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和颈椎曲度的丢失,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能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学利;王善金;王云力;刘献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尺神经是周围神经中损伤发生率高的神经之一,因为举前臂挡住头面部是人类的自然保护性动作之一,当前臂及手的尺侧位于前面时,创伤来临,尺神经多难以幸免.尺神经损伤诊断并不困难,但常有一些特殊情况而被漏诊误诊,2006年至2007年,共收治尺神经漏诊病例18例,其中绝大部分病例来自基层医院,为防止尺神经损伤漏诊的发生,现就漏诊原因及初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车宇;徐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里氏8.0级地震造成37万余人受伤,近90%为肢体创伤病员.其中,10%~15%患者伴有颅面、胸腹部等处创伤.我院于2008年5月23日及28日分两批收治47名震区空运伤病员,其中骨科伤病员41例.本文针对我院接收的41例骨科伤病员的入院时病情特点、治疗措施及原则等作一简要总结.
作者:赵建宁;王北岳;施鑫;毛广平;包倪荣;钱宏波;丛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膝节僵硬多为膝部骨折、韧带损伤手术及长期制动等各种原因造成,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也是一个治疗上的难题.自2003年至2006年采用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膝关节僵硬4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兆宏;邱晗;柳伟;雷利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战地条件下地震致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地震致周围神经损伤14例进行总结回顾,观察战地条件下通过及时诊断并采用神经吻合术、修复术以及保守治疗等治疗方法对地震致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结果:14例患者全部获得4周随访,所有患者神经损伤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地震伤中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较高,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战地条件下应因地制宜,结合患者伤情,早期给予有效治疗.
作者:苏佳灿;李卓东;禹宝庆;曹烈虎;张春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股骨颈骨折老年人多见,其预后难以预料,治疗一直颇具挑战性.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54例,取得满意结果.
作者:顾鸿程;蒋兴良;徐兵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伤后送老年伤员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地震后我院收治的14例老年伤员的伤情特点与救治方法.结果:经过4~8周的处理,14例老年伤员均获得有效治疗.所有伤员预后良好,无麻醉及手术并发症,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肺栓塞、褥疮、脑卒中等并发症,出院时合并的内科疾患得到有效控制,心理状况良好,营养状况明显好转.结论:对老年伤员的伤情与全身状态评估,小组方式的治疗护理与康复,积极营养支持,根据伤情积极对症处理,辅以必要的心理干预,是提高老年地震伤员疗效的关键.
作者:付青格;张春才;王志伟;苏佳灿;许硕贵;曹烈虎;刘欣伟;李卓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目前,其分型方法多样,往往会造成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上的混乱,不利于临床选择佳治疗方法.本文就桡骨远端骨折分型状况作一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赵勇;崔秀仁;王雷;闫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于中老年,常见的并发症是腰背部急慢性中重度疼痛,重者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1].对于这类患者应用椎体成形术(PVP)、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可以有效治疗[2],通常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通过胸椎椎弓根路径完成手术[3].2004年6月至2006年9月,在CT引导经皮穿刺经胸椎椎弓旁途径共完成PVP、PKP手术15例19个椎体,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宝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踝关节是个高度适配的鞍状负重关节,骨折时还可同时伴有软骨、韧带和肌腱的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高.作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踝关节稳定性重建非常重要,但临床上仍发现部分患者虽然影像学资料显示复位固定满意,但并发后期关节炎,影响生活质量.同时部分患者骨折部皮肤条件差,切开手术感染概率高,为此,我们利用关节镜技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踝部骨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刚;郑松;范国民;张玉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此次地震突发性强、破坏性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重大.5月13日上午10时,我院迅速组织了一支20名医护人员的医疗救护队和一批抢救器械及药品,奔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医疗救治工作.5月23日我院还接收了一批从四川地震灾区转运来的重伤员,全部伤员均得到了积极有效的治疗.此次治疗的伤员当中,相当一部分是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笔者结合这些伤员的病情特点,谈谈地震中脊柱脊髓损伤的现场救治及后期治疗方面应引起注意的一些问题.
作者:邱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地震伤挤压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为地震伤挤压综合征的救活提供参考.方法:对地震伤致严重挤压综合征35例治疗进行总结回顾,观察全身营养支持、积极局部创面处理辅助血液透析,对挤压综合征患者恢复的作用.结果:经过正确的早期处理,逐步清除局部坏死组织,恢复患者心、肾功能,为后续修复创面打下良好基础.结论:尽早解除压迫,正确处理伤肢,及时对坏死组织清除,减少毒素吸收,辅助人工血液透析治疗,有利于提高挤压综合征患者救治成功率.
作者:苏佳灿;付青格;李卓东;禹宝庆;张春才;曹烈虎;刘欣伟;朱科明;郭志勇;贲道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笔者曾师从广东省中医院吴山教授学习1年,现将其辨治肩周炎的临证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范志勇;黄增彬;赖淑华;钟伟;郭汝松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脊椎地震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脊椎地震伤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22例患者均行X线检查,20例行CT检查,15例行MRI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均能明确诊断,脊椎压缩骨折20例,爆裂性骨折2例.单发椎体骨折12例,多发椎体骨折10例,共累及31个椎体.31个椎体骨折中,颈椎3个,胸椎12个,腰椎14个,骶椎2个.结论:影像学检查有利于脊椎地震伤的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方式的选择.
作者:戚跃勇;邹利光;周宇;陈轶;梅文铭;孙清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设计一种骨骺部可滑动延长钢板,通过动物实验了解该钢板在动物体内能否在有效固定骨折的同时,又能减轻对骨骼纵向生长的抑制,减少肢体畸形的发生.方法:根据儿童、青少年股骨髁部的解剖特点设计出适用于儿童、青少年股骨髁部骨折的内固定滑动钢板.实验动物选30只1.5月龄健康山羊,12只为正常对照组,余18只为钢板内固定组,其中右后肢采用普通钢板固定,左后肢采用滑动铜板固定.术后不同时相点对所有山羊双侧股骨进行X线摄片检查和使用组织化学、电镜观察评估骨骺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X线摄片检查钢板内固定组在术后1 d双侧股骨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2、4、6个月双侧股骨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滑动延长钢板侧股骨长度明显长于普通钢板侧,股骨长度术后1、2、4、6个月分别与术后1 d增长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普通钢板侧和正常对照组右侧股骨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滑动延长钢板侧和正常对照组左侧股骨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示滑动组骨骺板总厚度及肥大细胞计数均明显大于普通钢板固定组(P<0.01);Safranine O组织化学观察示滑动组于术后3、6个月Safranine O组织化学染色明显深于普通组;电镜现察示滑动组于术后3、6个月软骨增殖区软骨细胞分裂及生长活跃.结论:动物实验证实可滑动钢板在动物体内随骨骺的生长可自动延长,对骺板无加压抑制作用,能明显减少继发骺板损伤,不会产生骨骺生长抑制、骨骺早闭,符合发育期骨骺生长的生理特点.
作者:练克俭;洪加源;纪玉清;丁真奇;林斌;翟文亮;陈长青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