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6例跟腱完全断裂的手术治疗体会

袁波;王邦荣

关键词:跟腱, 缝合技术, 腱损伤
摘要:跟腱断裂治疗中手术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操作易于掌握是临床治疗的目标.本组自2004年1月至2008年4月共收治跟腱完全断裂46例,术中均应用跖肌腱编织缝合法或带蒂腓肠肌膜及跟腱反转缝合法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作者须知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指导桥式皮瓣断蒂训练

    皮瓣断蒂训练是一种常规操作,阻断血流的松紧度没有量化指标.2000年6月以来,我们不用皮管包裹桥式血管蒂,而采用血管蒂上植皮的方法,进行桥式吻合血管皮瓣移植术取得满意效果,并改进r断蒂训练方法,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对桥式吻合血管皮瓣移植术后的断蒂训练进行量化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功林;章鸣;丁法明;郭翱;张灵芝;郁辉;吴发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痉挛型脑瘫屈膝畸形

    目的:探讨应用软组织矫形加用Ilizarov外固定架矫治痉挛型脑瘫屈膝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依据Ilizarov张力一应力法则及其应用技术,按个体化要求,安装Ilizarov外固定架,在外固定架屈侧设置2个铰链关节便于撑开.伸侧设置1个铰链关节便于加压.术后3~5 d,待患者腿部疼痛、麻木感减轻后开始屈侧撑开,伸侧加压,每日屈侧延长2 mm左右.定期检查克氏针的张力,以免固定松动.每2周摄X线片复查,根据目测观察膝关节矫正角度及X线表现及时修正延长、矫形方案.患者3~6周后膝关节角度就可完全矫正,在过伸10°位置维持3周,即可拆除Ilizarov外固定架.活动膝关节,然后佩戴下肢伸直位支具行走2~3个月.2例因术前合并股骨下段前弓畸形,Ⅱ期实施股骨髁上截骨术矫正.结果:21例36个膝关节,术前屈膝畸形平均(80.61±25.51)°,矫正后屈曲角度平均(8.91±2.39)°.21例,36个关节平均随访5个月,其中32个关节维持牵伸术后的效果,4个关节屈膝畸形部分复发,平均(9.32±7.33)°.结论:正确使用Ilizarov技术矫治痉挛型脑瘫屈膝畸形,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炜;许世刚;曹旭;张鹏;徐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第16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第16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4-26日在上海市科学会堂召开.这次大会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主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和上海沐阳医院承办,<中国骨伤>杂志社等单位协办.

    作者:桑志成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联合平衡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定症

    髌股关节不稳定症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髌骨不能在股骨滑车沟内正常滑动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一种疾病.采用单纯一种手术方案治疗效果不佳,2001年6月至2006年5月采用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联合胫骨结节旋转内移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定症23例(26膝),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吴志强;李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臂丛麻醉下应用牵引回旋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

    肩关节脱位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骨科急症,多由外伤引起,且以肩关节前脱位为主.自2003年5月至2007年6月临床遇到32例外伤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采用臂丛麻醉在无痛状态下运用牵引回旋法治疗,均顺利复位.总结如下.

    作者:佟兴业;王辉亮;季娟;陈其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骨段撑开转移治疗骨缺损国外进展

    节段性骨缺损是下肢开放性骨折中较严重的损伤,传统的治疗包括:采用外固定支架稳定骨折、应用游离组织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创面以及用带血管或不带血管的骨移植修复骨缺损.骨段撑开转移是治疗骨缺损的一种新方法.适宜治疗3~12 cm的骨干缺损,仅需行少量松质骨移植以促进局部骨愈合.而常规治疗方法植骨量较大.因而,供骨区并发症较少.而且,不需行游离组织移植修复创面.缺点是相对复杂,治疗时间长.当病例选择适当以及对技术掌握完善时,对某些骨缺损病例的治疗,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

    作者:张功林;章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足母)外翻第1跖骨头内侧骨赘及其附着组织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目的:分析蹲外翻蹲趾内侧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特征,探讨蹲外翻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23例(235足)<足母>外翻患者手术后取出的完整<足母>趾第1跖骨头内侧骨组织及其附着的软组织,常规HE染色,总结病理学变化特点.结果:蹲外翻内侧骨赘及其附着软组织的主要病理学变化,包括肌腱与关节囊附着点退行性变和结缔组织增生.骨膜的反应性增生,皮质骨下骨小梁减少,皮质骨和骨膜及其肌腱附着点软骨化,皮质骨表面成骨和破骨反应.结论:蹲外翻第1跖骨头内侧组织呈现以修复为主的广泛性慢性炎症反应表现.

    作者:温建民;佟云;韩凤岳;孙永生;孙卫东;桑志成;胡海威;林新晓;吴夏勃;梁朝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浮膝损伤的手术治疗

    浮膝损伤是指同侧股骨和胫骨同时发生骨折,使膝关节与其股骨和胫骨的连续性中断,而失去稳定性的一种损伤.其为一种高能量损伤.多因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所致,骨折类型复杂,常合并躯体其他部位的骨折和局部软组织损伤,并发症多,处理困难,伤肢残疾发生率高.自2000年4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浮膝损伤36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伟平;余艺萍;吕劲;李勇;彭太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国骨伤》2008年第12期继续教育试题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配合中药热敷防治术后轴性症状的疗效观察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用于治疗多节段退变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等颈椎疾患的经典术式,在解除脊髓压迫、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具有确切而持久的疗效.但也常常伴有术后颈椎总活动度明显减少,同时还常常伴有颈部慢性疼痛、僵硬感、沉重感,亦即轴性症状,而轴性症状与术后颈椎活动度减少呈正相关.笔者应用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无骨折脱位性颈脊髓损伤等疾患,以防治颈椎管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绍文;米仲祥;李盛华;张德宏;邓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和治疗

    目的:回顾分析外伤后颈椎问盘突出症62例,旨在找出其特点及规律.方法:62例,男46例,女16例;年龄19~63岁,平均36.4岁.临床表现为四肢肌力下降、触痛觉减退,其中四肢对称性瘫痪30例,上肢运动瘫痪重于下肢19例,一侧瘫痪而对侧痛温觉障碍13例.58倒手术治疗,取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25例,钛网植骨内固定20例,未做内固定13例.4例行保守治疗.结果:58例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6~28个月,平均11个月,四肢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恢复到正常者24例,余34例肌力感觉明显恢复.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6分上升至平均12.7分.结论: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明确.

    作者:陈鑫;高曙光;雷光华;滕红林;陈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寰椎定量解剖研究及仿生寰椎前弓钢板的研制

    目的:观察和测量国人寰椎以获取形态学参数.为研制仿生寰椎前弓钢板提供解剖数据.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48套正常成年人寰椎新鲜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寰椎前弓宽度(AW)、寰椎前弓与侧块相连处厚度(AD)、寰椎前结节厚度(AT)和高度(AH)、寰椎侧块中点高度(MHL)和长度(L)、寰椎侧块宽度(LW)、襄椎侧块外倾角(α°)等内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为设计仿生襄椎前弓钢板提供形态学参数范围.结果:测得AW(20.68±1.38)mm,AD为(3.86±1.42)mm,AT和AH分别为(8.65±1.88)mm和(10.36±1.49)mm,MHL和LW分男IJ为(12.82±1.76)mm和(12.86±1.63)mm,寰椎侧块外倾角(α°)平均为(13.84±1.73)..仿生寰椎前弓钢板由两侧的寰椎侧块固定板和中间前弓连接板构成.结论:仿生寰椎前弓钢板的研制在形态学上具有可行性.仿生寰椎前弓钢板的研制是既能重建因寰椎疾患导致上颈椎不稳.又不干扰寰枢关节旋转功能的脊柱非融合性技术.

    作者:胡勇;徐荣明;马维虎;校佰平;周雷杰;谢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国骨伤》杂志论文中存在的统计学错误辨析(11)

    本文针对<中国骨伤>杂志2006年第11期与2007年第11期所载论著.从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个方面,就一些常见、易发生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希望为科研工作者和读者在提高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方面提供帮助.

    作者:程瑞专;胡良平;周诗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LISS接骨板加髓内针治疗Ⅲ型浮膝损伤19例疗效分析

    创伤性浮膝损伤(以下简称浮膝损伤)是一种高能量严重损伤,合并伤多且损伤复杂,处理原则为抢救生命和重建完整稳定的膝关节,使膝关节功能得以大限度的恢复.2003年2月至2005年5月收治此类患者21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9例,其中采用股骨逆行髓内针、胫骨LISS接骨板治疗11例;采用胫骨髓内针、股骨髁骨折LISS接骨板治疗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立峰;尚成德;杨成刚;廖文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肩背手法治疗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肘部损伤,脱位类型复杂,而临床上复位方法单一.自2003年至2007年采用肩背手法治疗肘关节脱位19例,体会到该正骨方法具有易于实施、大多数无须麻醉、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庄平;马宏伟;张小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重视骨科老年患者手术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筛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系统性炎症性疾病,除肺部病理改变外,具有显著的肺外效应.营养不良、骨质疏松、外周骨骼肌肉功能下降等病理因素的存在导致老年COPD患者发生骨科疾患概率升高.由于患者心肺功能下降.常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而成为影响老年COPD患者接受骨科手术治疗及预后的重要因素.我们于2006年至20cr7年对北京、河北、山西3家医院骨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86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了解COPD患病及漏诊情况,结果如下.

    作者:吴蔚;汪伟;朱喜春;柴玉兰;高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儿童骨囊肿

    骨囊肿常见干长骨的干骺端,目前治疗多趋于手术.自2004年至2006年共采用山西医用组织库提供的同种异体骨治疗儿童骨囊肿26例,收到满意效果.既减少了患者自体取骨带来的新创伤.又解决了青少年患者自体骨来源有限的l临床问题.

    作者:唐浩琛;王正红;向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闭合穿针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1月,采用闭合穿针固定治疗锁骨骨折32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本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8-59岁,平均34岁;左侧17例,右侧15例.横形骨折17例,斜形骨折12例,粉碎骨折3例;锁骨外1/3处骨折10例,中段17例,中外1/3处5例.摔伤16例,高处坠落伤9例,直接外伤7例.

    作者:王洁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推刮手法配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推刮手法配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退行性膝关节炎诊断标准病例48例(60膝),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推刮手法配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的方法.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推拿学>上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手法,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功能和肌力的情况,判定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愈7膝,好转21膝,无效2膝;对照组治愈8膝,好转19膝,无效3膝,组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退行性膝关节炙的临床症状,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关节活动度、功能、肌力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对于膝关节功能和股四头肌肌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而对疼痛和活动度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刮手法配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缓关节软骨的退变.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家林;柴春红;许裔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