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和治疗

陈鑫;高曙光;雷光华;滕红林;陈雷

关键词:外伤, 颈椎, 椎问盘移位, 脊髓损伤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外伤后颈椎问盘突出症62例,旨在找出其特点及规律.方法:62例,男46例,女16例;年龄19~63岁,平均36.4岁.临床表现为四肢肌力下降、触痛觉减退,其中四肢对称性瘫痪30例,上肢运动瘫痪重于下肢19例,一侧瘫痪而对侧痛温觉障碍13例.58倒手术治疗,取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25例,钛网植骨内固定20例,未做内固定13例.4例行保守治疗.结果:58例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6~28个月,平均11个月,四肢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恢复到正常者24例,余34例肌力感觉明显恢复.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6分上升至平均12.7分.结论: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明确.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定位扳法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比较定位扳法和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棘突偏歪的影响.方法:将122例门诊患者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定位扳法和斜扳法手法治疗,观察患者腰痛病情积分、疗效和棘突偏歪距离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及3个月后,腰痛病情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53例,良好5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43例,良好6例,有效7例,无效4例;两组治疗后及3个月后随访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第1次扳后,治疗组L4棘突偏歪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扳后,治疗组L4、L5棘突偏歪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定位扳法优于斜扳法,尤其利于纠正L5棘突偏歪,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变节段更具针时性.

    作者:周小波;金涛;师瑞华;王钲;齐鸿;黄曼博;李碧瑶;张志伟;胡晓波;柳曙光;陈悟;杨胜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乌头类中药在骨科临床的应用研究

    鸟头类中药在骨科临床发挥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诸多医家应用该类中药治疗骨科疾病,在临床疗效上突显出优势.但其疗效常与毒性并存,这就大大限制了鸟头类中药在骨科临床的应用.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该问题.合理正确使用鸟头类中药,是现时的热点.本文将从鸟头类中药在骨科病症的应用、现代药理作用、毒性的相关因素研究及控制、应用前景展望4部分论述,以期能给骨科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使鸟头类中药在骨科临床发挥更大的功效.

    作者:金红婷;沈彦;肖鲁伟;童培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可注射型及柱型藻酸钙载体联合运用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观察

    目的:使用软骨细胞、可注射藻酸钙及柱型藻酸钙栽体,修复兔股骨髁间非负重区骨软骨缺损,观察同种材料不同形态联合修复的效果.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第1组给予注射藻酸钙凝胶修复,第2组放置单纯柱型藻酸钙载体修复,第3组放置柱型藻酸钙栽体后于周缘注射凝胶,第4组为空白不用任何支架材料修复.每只动物修复效果以Xij表示,以定量的方法统计出所有动物修复效果,以评分的形式表示,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一共4组数据,统计每组(i)中每只兔(j)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效果评分Xij.然后进行组间比较.根据单向方差分析的思想,用SPSS 12.0软件计算F=69.0,P<0.05,联合修复组效果好于其他各组.结论:柱型藻酸钙载体具有良好的成型效果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可注射藻酸钙凝胶具有良好的黏附性,用于人工材料与正常结构的整合具有明显优势,两者联合修复软骨缺损,优势互补.符合软骨组织工程的修复与整合的要求.

    作者:何志伟;赵建宁;岳鹏举;何颉;王金良;郭亭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闭合或有限切开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

    目的:通过分析28倒闭合或有限切开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体会及教训.方法:2005年11月至2006年11月采用闭合或有限切开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31~73岁,平均54.7岁.均为新鲜骨折.骨折根据Neer分型:两部分外科颈骨折18例,外展嵌插两部分大结节骨折10例.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42 min,切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对位满意,向前成角基本矫正.外展嵌插两部分大结节骨折的颈干角从术前的平均175°(160°~200°)恢复至平均136°(128°~142°),大结节移位小于3 mm.随访6~13个月,平均10.3个月.骨折均愈合,未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现象,术后8~10周取出内固定.根据ASES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本纽ASES评分平均91.2分(63~100分),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90.4分(67~100分).本组优12例,良14例,一般2例.结论:闭合或有限切开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操作有相当难度,且须在透视下进行,但具有损伤小、康复快的优点,是治疗特定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骨质情况是决定固定稳定程度的必要条件.

    作者:向明;陈杭;唐浩琛;谢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配合中药热敷防治术后轴性症状的疗效观察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用于治疗多节段退变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等颈椎疾患的经典术式,在解除脊髓压迫、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具有确切而持久的疗效.但也常常伴有术后颈椎总活动度明显减少,同时还常常伴有颈部慢性疼痛、僵硬感、沉重感,亦即轴性症状,而轴性症状与术后颈椎活动度减少呈正相关.笔者应用锚定法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无骨折脱位性颈脊髓损伤等疾患,以防治颈椎管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绍文;米仲祥;李盛华;张德宏;邓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第16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第16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4-26日在上海市科学会堂召开.这次大会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主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和上海沐阳医院承办,<中国骨伤>杂志社等单位协办.

    作者:桑志成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重视骨科老年患者手术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筛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系统性炎症性疾病,除肺部病理改变外,具有显著的肺外效应.营养不良、骨质疏松、外周骨骼肌肉功能下降等病理因素的存在导致老年COPD患者发生骨科疾患概率升高.由于患者心肺功能下降.常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而成为影响老年COPD患者接受骨科手术治疗及预后的重要因素.我们于2006年至20cr7年对北京、河北、山西3家医院骨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86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了解COPD患病及漏诊情况,结果如下.

    作者:吴蔚;汪伟;朱喜春;柴玉兰;高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足母)外翻第1跖骨头内侧骨赘及其附着组织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目的:分析蹲外翻蹲趾内侧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特征,探讨蹲外翻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23例(235足)<足母>外翻患者手术后取出的完整<足母>趾第1跖骨头内侧骨组织及其附着的软组织,常规HE染色,总结病理学变化特点.结果:蹲外翻内侧骨赘及其附着软组织的主要病理学变化,包括肌腱与关节囊附着点退行性变和结缔组织增生.骨膜的反应性增生,皮质骨下骨小梁减少,皮质骨和骨膜及其肌腱附着点软骨化,皮质骨表面成骨和破骨反应.结论:蹲外翻第1跖骨头内侧组织呈现以修复为主的广泛性慢性炎症反应表现.

    作者:温建民;佟云;韩凤岳;孙永生;孙卫东;桑志成;胡海威;林新晓;吴夏勃;梁朝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X线、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病例资料.男16例,女19例;年龄7~66岁,平均39.4岁.所有病例行X线检查,8例行CT检查.16例行MR检查.结果:病变位于膝关节2例,踝关节6例,桡骨小头1例,腕关节2例,14例手部,10例足部.痛变呈弥漫型10例.局灶型25例.X线:32例表现为骨旁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3例正常.相应骨质受压侵蚀或小囊样破坏9例,明显骨质破坏5例.CT:能清晰显示软组织肿块及骨质破坏.MRI:在TIWI上接近于骨骼肌信号9例,稍低于骨骼肌信号7例,在T2WI上以低信号为主,混杂斑片状等高信号,6例可见少量积液改变.结论:X线可初步发现病灶及骨质破坏,CT观察骨质破坏较好,MRI特征性长T1短T2低信号,能清晰显示病灶范围及分型.

    作者:方必东;周胜法;邹爱国;卓高豹;高伟阳;许崇永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经皮撬拨复位髓内固定治疗桡骨颈骨折

    桡骨颈骨折是肘部常见骨折,以往多采取手法复位,但不易获得解剖复位,切开复位的疗效不确切.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采用钢针经皮撬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髓内固定治疗桡骨颈骨折18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晨霖;王辉亮;吴红军;隋海明;丛海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肩背手法治疗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肘部损伤,脱位类型复杂,而临床上复位方法单一.自2003年至2007年采用肩背手法治疗肘关节脱位19例,体会到该正骨方法具有易于实施、大多数无须麻醉、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庄平;马宏伟;张小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作者须知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急性胃扩张的骨科病因探讨(附9例报告)

    目的:分析急性胃扩张在骨科住院患者中发生的病因.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的9例骨科患者合并急性胃扩张,确诊后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肠道外营养等系统外科治疗,通过对其病程的观察总结其病因.结果:9例患者中6例死亡,3例痊愈.结论:急性胃扩张是死亡率很高的骨科合并症,创伤或手术刺激、长期卧床、体质虚弱是发生此类合并症的高危因素.

    作者:车宇;陈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指导桥式皮瓣断蒂训练

    皮瓣断蒂训练是一种常规操作,阻断血流的松紧度没有量化指标.2000年6月以来,我们不用皮管包裹桥式血管蒂,而采用血管蒂上植皮的方法,进行桥式吻合血管皮瓣移植术取得满意效果,并改进r断蒂训练方法,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对桥式吻合血管皮瓣移植术后的断蒂训练进行量化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功林;章鸣;丁法明;郭翱;张灵芝;郁辉;吴发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臂丛麻醉下应用牵引回旋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

    肩关节脱位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骨科急症,多由外伤引起,且以肩关节前脱位为主.自2003年5月至2007年6月临床遇到32例外伤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采用臂丛麻醉在无痛状态下运用牵引回旋法治疗,均顺利复位.总结如下.

    作者:佟兴业;王辉亮;季娟;陈其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双手腕特重度电击伤1例

    患者,男,16岁,2006年10月14日误爬6 m高的电线杆,被3600 v高压电击伤,意识丧失约15rain,醒后即被送往地方医院住院治疗,经抗感染和外科植皮,24d出院.2006年11月9 13到我院就诊,查体见:生命体征正常,双手、双腕严重肿胀,屈曲僵硬,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损伤创面环绕双腕和双手掌侧,并已植皮,双腕桡侧植皮少量成活,右手掌植皮大部分成活,左手掌植皮全部坏死.残留创面:右腕掌侧7 cm×10 cm,左腕掌侧6 emx9 cm,左腕背侧4 cmx6 cm,基底坏死组织凹陷、质地坚韧;左手掌创面6 cmx9 cm,基底坏死组织残留,无名指掌指关节损毁.

    作者:高步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无可供吻合静脉的末节断指再植

    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26例35指无可供吻合静脉的末节断指病例,采用远端非优势侧动脉与近端静脉吻合的再植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毕卫伟;杨庆民;吴红军;隋海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46例跟腱完全断裂的手术治疗体会

    跟腱断裂治疗中手术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操作易于掌握是临床治疗的目标.本组自2004年1月至2008年4月共收治跟腱完全断裂46例,术中均应用跖肌腱编织缝合法或带蒂腓肠肌膜及跟腱反转缝合法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波;王邦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随着社会发展及患者对腰椎间盘手术效果提高、风险降低的要求,微创治疗逐渐在椎问盘突出症中得到广泛应用,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应用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继凯;刘玉宾;吴树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推刮手法配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推刮手法配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退行性膝关节炎诊断标准病例48例(60膝),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推刮手法配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的方法.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推拿学>上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手法,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功能和肌力的情况,判定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愈7膝,好转21膝,无效2膝;对照组治愈8膝,好转19膝,无效3膝,组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退行性膝关节炙的临床症状,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关节活动度、功能、肌力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对于膝关节功能和股四头肌肌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而对疼痛和活动度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刮手法配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缓关节软骨的退变.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家林;柴春红;许裔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