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案的探讨

董恒纲;王存;张志宏;卢旭亚;赵广花;董亚斌

关键词:股骨骨折, 临床方案, 骨折固定术
摘要:股骨远端骨折是创伤骨科治疗领域内的一个难点.主要原因是治疗方案的混乱和远期膝关节的病损.自1998-2005年采用经皮股骨远端髓内钉(DFN)内固定、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共59例,分析如下.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当归通痹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因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所引起的以骨质增生为主要表现的伴有滑膜炎症的关节病变.2005年8月-2006年4月收治的患者采用口服中药当归通痹汤治疗30例,与久正骨筋丸胶囊治疗30例对照,观察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春;赵长伟;梁运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相关问题的探讨

    1995-2004年,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170例,本文就其并发症及相关问题予以探讨.1 临床资料本组170例,男136例,女34例;年龄15~72岁.车祸伤102例,砸压伤54例,跌伤8例,撞击伤6例.开放性骨折72例,闭合性骨折98例.骨折部位:胫腓骨130例,肱骨干20例,股骨干14例,转子区6例.横断形骨折23例,斜形或螺旋形41例,粉碎性106例.合并伤:创伤失血性休克9例,脑外伤16例,胸腹部脏器损伤6例,其他部位骨折25例.

    作者:王亚博;武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侧后方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及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等引起的椎管狭窄症

    目的:对胸腰段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等疾病利用侧后方经关节突入路进行减压治疗,探讨该疗法的优缺点.方法:本组14例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33~60岁,平均46.4岁.病史1周~6年.椎间盘突出或伴有钙化11例,椎体后缘软骨结节3例.病变部位在T10,111例,T11,123例,T12L16例,L1.24例.有腰部外伤及扭伤史6例,其中有2例为急性车祸外伤.均行侧后方经关节突椎间盘、钙化椎间盘或者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切除,植骨及内固定术.结果:本组1例出现术后神经损害加重,经过治疗后逐渐恢复.14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0~4.5年,平均2.8年.参考Otani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5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1.4%.13例术后症状获改善,胸腹部束带感消失5例,括约肌功能恢复正常2例.结论:侧后方经关节突入路对脊柱的损伤较小,本术式视野清晰,多数手术医师对此入路非常熟悉,并且可以切除椎弓根及部分肥厚关节突或椎板及黄韧带以充分减压.

    作者:滕红林;肖建如;赵剑;沈权;叶澄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颈脊髓压迫患者采用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观察其疗效.方法:46例颈脊髓压迫症患者,23例采用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包括男19例,女4例;年龄32~71岁,平均48.4岁,其中12例为脊髓型颈椎病,11例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23例采用改良Harabayashi单开门法(开门的椎板悬吊于门轴侧小关节囊韧带上)进行治疗,包括男16例,女7例;年龄33~70岁,平均47.3岁,其中14例为脊髓型颈椎病,9例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观察术前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情况及颈椎总活动度的变化.结果:锚定法组中术前有颈部轴性症状的6例,术后3个月增加到10例,12个月减少到4例.改良Harabayashi组术前有轴性症状的5例,术后3个月增加到20例,12个月为18例.锚定法组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较改良Harabayashi单开门法低(P<0.001).与术前相比,锚定法组中术后3个月颈椎总活动度增加4例,8例无变化,减少11例;12个月增加6例,10例无变化,减少7例.改良Harabayashi组中术后3个月颈椎总活动度无增加例数,2例无变化,减少21例;12个月3例无变化,减少20例.锚定法组对颈椎总活动度的影响较改良Harabayashi单开门法小(P<0.001).结论:锚定术式能明显减少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对颈椎总活动度影响小,是治疗颈脊髓压迫症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作者:常保国;宋洁富;李利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老年椎管狭窄症

    目的:应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MED)治疗老年椎管狭窄症,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21例65岁以上老年椎管狭窄症患者,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68.4岁.在局部麻醉或浅硬膜外麻醉下建立MED系统,凿去部分椎板及增生内聚的关节突,彻底解除硬脊膜及神经根周围压迫.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0~180 min,出血量50~300 ml.21例均获随访,时间8~40个月,平均15个月.按照Nakai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本组优11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5.7%.结论:MED治疗老年椎管狭窄症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能大限度保持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老年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志士;羊国民;徐国平;郭德权;孔德宏;何文山;秦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田胡止痛颗粒对大鼠椎间盘磷脂酶A2及神经根炎性细胞的影响

    目的:应用自体椎间盘移植的动物模型探讨田胡止痛颗粒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机制.方法:对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G)、模型对照组(CG)、芬必得组(FG)、田胡止痛颗粒组(TG),每组18只,采用自体尾椎椎间盘植入L5神经根背侧的方法制备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的非压迫性动物模型.各组大鼠于术后1 d开始灌胃,SG和CG用蒸馏水,FG和TG分别用芬必得和田胡止痛颗粒的悬浊液,并分别于术后的7、14、28 d处死动物,检测原移植椎间盘(SG取残留尾椎的椎间盘组织)磷脂酶A2的活性,对L5神经根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和炎性细胞计数.结果:TG椎间盘磷脂酶A2的活性在用药7 d后与CG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14及28 d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TG神经根的炎性细胞浸润数目在各时间段亦少于CG(P<0.05或P<0.01),神经根的损伤情况明显轻于CG.结论:田胡止痛颗粒能够降低大鼠突出椎间盘磷脂酶A2的活性,减轻神经根的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翁凤泉;康乐;黄经光;陈日荣;周美容;翁志辉;欧阳厚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哈氏棒小切口经上端取棒法的探讨

    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及脊柱侧弯等疾病,应用哈氏棒固定[1]术后1~2年,均可取棒.传统的取棒方法是做与棒同样长的切口,全部暴露哈氏棒装置后应用大力士钳,通常咬除棘突后将棒剪断抽出.这样切口长,出血多,手术创伤大.自1997年10月-2005年4月,采用哈氏棒小切口经上端取棒法共4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玲;马大年;费成刚;彭庆辉;周云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封闭与微创手术治疗网球肘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封闭与微创手术治疗网球肘的临床效果,探讨较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封闭组54例,其中男18例,女36例;年龄24~68岁,平均41岁;采用2%利多卡因2~3 ml+强的松龙25 mg在肘外侧痛点处封闭治疗(随访36例).手术组36例,男14例,女22例;年龄28~62岁,平均39岁;采用局部2%利多卡因麻醉,在痛点处2 cm纵行切口,将伸肌总腱起点附着处半环形部分切断并向远段剥离,局部微血管神经微束切断并结扎(随访31例).术后按Verhaar标准进行3、6、12个月随访.结果:封闭组3个月时优31例,良2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1%;6个月时优23例,良4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75%;12个月时优3例,良2例,可5例,差26例,优良率为14%.手术组在3个月时优27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6%;6个月时优29例,良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6%;12个月时优2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封闭治疗在短期内有较好的效果,微创手术在远近期的疗效都比较理想.

    作者:宋世锋;肖海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人工肘关节置换术治疗肘部创伤性骨毁损21例

    从1927年有报道用橡皮覆盖金属做成肱骨远端[1]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人工肘关节的功能不断改善,寿命逐渐延长,使用日渐广泛,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人工半限制型金属--高分子聚乙烯肘关节问世以来,使用范围迅速扩大,疗效明显提高,至目前已臻于完善.2000-2005年,应用半限制型人工肘关节治疗创伤性肘部骨缺损、关节不稳21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作君;牛素玲;杨林萍;赵明;崔泽升;夏凯;朱文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循环静水压力对维持兔软骨细胞表型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将兔软骨细胞放在静水压力负载装置中培养,并传代,施加不同频率和大小的静水压,观察其对兔软骨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获取兔关节软骨细胞,分别在不同的压力和频率下作普通培养瓶贴壁的单层培养,并传代.40 kPa循环静水加压为实验组,40 kPa持续静水加压培养和常压培养作为对照.Ⅰ型胶原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苏木素套核染色,倒置显微镜观察摄像.以RT-PCR方法检测软骨细胞中蛋白聚糖、聚集蛋白聚糖、Ⅰ型胶原和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在循环静水压力下培养,软骨细胞有较高的细胞增殖率,培养至第7代未见明显表型改变,仍然表达Ⅱ型胶原、蛋白聚糖和聚集蛋白聚糖等.常压培养,软骨细胞传代至第5代以后,逐渐失去软骨细胞的特有表型.而持续静水压力培养的软骨细胞传代至第3代以后就开始逐渐失去软骨细胞的特有表型.结论:一定的循环静水压力能维持软骨细胞的合成分泌功能,有助于软骨细胞特有表型的稳定.

    作者:黄正;傅文彧;冯伟;张凤华;朱雅萍;魏立;周琦;袁石福;黄好;杜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激光汽化减压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k decompression,PLD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微创技术,中药熥敷合剂是我科临床常用的治疗肩颈腰痛的外用协定方.为了探讨PLDD配合中药熥敷合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自2003年4月-2005年3月,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采用PLDD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总结如下.

    作者:李红专;赵继荣;王亚伟;杨峰;李岩;张天太;徐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手法治疗桡骨头半脱位50例

    桡骨头半脱位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仍存在误、漏诊的可能.2002年5月-2004年2月诊疗并收集桡骨头半脱位50例,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4例,女26例;右肘16例,左肘34例.年龄7个月~5岁45例,>5~10岁4例,10岁以上1例,平均年龄3.1岁,反复脱位者6例.牵拉伤25例,扭伤18例,摔伤5例,压伤1例,不明原因1例.

    作者:郑晓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旁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较为常见,约占脊柱脊髓损伤的50%[1],治疗方法已由传统的保守治疗过渡到积极的手术治疗,疗效显著,手术入路多以后正中入路为主.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旁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仲华;李士杰;方跃鸣;金正跃;金侃;胡俊;胡华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疗效,以提高各型内固定方法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8月-2004年11月,对12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病例进行跟踪随访,评定疗效.本组男73例,女54例;年龄31~86岁,平均56.6岁.按照Evans分型:Ⅰ型17例,Ⅱ型39例,Ⅲ型18例,Ⅳ型42例,Ⅴ型11例.其中动力髋螺钉(DHS)固定48例,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27例,Gamma钉固定23例,股骨近端钉(PFN)固定21例,双头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8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62个月(平均31.2个月),根据Harris评定标准,DHS固定48例中优29例,良12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5.4%;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27例中优15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2%;Gamma钉固定23例中优13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7.0%;PFN固定21例中优15例,良5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4.8%;双头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8例中优4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75.0%.127例总的评价结果:优76例,良34例,可12例,差5例,总优良率为86.6%(110/127).并发进钉点股骨转子间再骨折3例,髋内翻畸形7例,螺钉切出股骨颈2例,股骨干骨折1例,大腿中上部疼痛2例,切口感染3例.结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根据骨折类型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均获得较满意疗效.

    作者:叶茂;李俊清;王建国;叶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仰卧提牵屈肘法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2002年2月-2004年9月,应用仰卧提牵屈肘法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2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6~14岁.就诊时间30 min~24 h.右侧13例,左侧15例,均为闭合性骨折,不伴有桡神经损伤.

    作者:施翔;宁伟宏;王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眼科线状刀闭式挑割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150例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治疗方法众多,如局封、按摩、手术切开等.2001年2月-2006年3月对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用眼科线状刀行闭式挑割术取得明显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2003年8月-2005年12月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65例(72个椎间盘),获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朱立国;杨克新;于杰;王尚全;高景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手术方式选择及评价

    骨组织仅次于肺、肝,是肿瘤远处转移的第3好发器官[1],而脊柱转移性肿瘤在骨转移当中居首位[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肿瘤患者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手术治疗骨转移性肿瘤作为肿瘤晚期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已获得了共识.从1999年10月-2005年1月,共手术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16例,全部获得随访,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红航;杨文龙;王丹;袁永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椎间盘内破裂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慢性下腰痛是一种常见症状,椎间盘内破裂症(IDD)是慢性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传统的IDD的治疗方案仅仅局限于保守治疗或手术融合.随着这一问题被大家的广泛重视和相关基础研究如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的快速发展,新的治疗方法的出现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就其微创治疗方法加以综述.

    作者:闫亮;陈其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体外充气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目的:采用自制便携式充气复位仪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术前先进行骨折部位体外充气复位,然后行椎体成形术,共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5例,其中男4例,女11例;年龄33~76岁.骨折时间均在1周以内,损伤部位为T10-L2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其中T101例,T111例,T125例,L1 5例,L23例,分别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椎体压缩率,计算其复位率,并按临床疗效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平均复位率达到78.44%±16.82%,术后随访3个月,按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治愈12例,好转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充气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操作方便、便于携带、并发症少及费用较低等优点.

    作者:周辉;彭亮;韩勇;赵万军;何永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