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关节炎早期的Ⅱ型胶原代谢产物

班吉鹤;赵建宁

关键词:生物学标记, 胶原Ⅱ型, 骨关节炎
摘要:骨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渐进性破坏为特点的、普遍的致残性疾病.临床上需要一些早期即可以测量的、敏感的、特异性的标志物来诊断疾病.软骨的主要组成是Ⅱ型胶原,所以其合成和降解所产生的生物学标志物已成为研究重点.对关节滑液、血清、尿中的生物学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早期诊断疾病、监测疾病的发展、了解机体对治疗药物的反应.Ⅱ型胶原合成的产物包括:Ⅱ型胶原C前肽、ⅡA型胶原N前肽.Ⅱ型胶原降解产物包括:Ⅱ型胶原C端肽、Ⅱ型胶原新抗原表位、Ⅱ型螺旋、单克隆抗体C2C结合肽段、可氰溴化的9.7肽段、Ⅱ型胶原-1和硝化的Ⅱ型胶原-1.本文仅对Ⅱ型胶原合成、降解所产生的生物学标志物与早期骨关节炎之间的关系加以阐述.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冲击载荷作用下骨盆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其生物力学意义

    目的:探讨骨盆受到冲击载荷作用的力学行为特征,为临床分析及判断骨盆骨折类型、力学分布、冲击载荷影响提供力学基础.方法:采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方法,将所构建骨盆三维实体模型导入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7.0,计算单侧髂前上棘和单侧髂骨正后方部位冲击载荷作用下骨盆的力学行为表现,冲击载荷为0~8000N,峰值8000N,时间自0~40ms,分析主应力值、应力分布情况以及主应力方向上骨盆单元的位移.结果:冲击载荷作用于单侧髂前上棘时,0~10ms主要的应力沿髂后上棘到髂前上棘分布,在冲击后期10ms以后,骶髂关节、髋臼和耻骨支都会产生较大的应力分布;作用于单侧髂骨正后方部位时,0~20ms主要的应力沿髂骨纵行传导,应力分布并没有在冲击峰值10ms时达到大,而是从20ms之后,应力开始向骶髂关节、双侧耻骨支、坐骨支以及髋臼等部位传导并可见到明显的应力分布.结论:分析冲击载荷作用下骨盆各部位应力分布以及骨盆各个单元在应力作用下的位移变化,有助于临床上进行骨盆损伤内固定力点的选择以及进一步明确骨盆内在应力值分布.

    作者:苏佳灿;管华鹏;张春才;陈学强;王保华;吴建国;丁祖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青少年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发于青少年且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一.我院自1998年5月-2005年10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法治疗,该类损伤3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程国建;吕世和;王六五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寒痹外用方对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的近期止痛作用观察

    寒痹外用方是中日友好医院阎小萍教授创立的系列外用中药制剂之一,主要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患者.近期我们观察了寒痹外用方对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的近期止痛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陶庆文;路平;阎小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桡骨远端骨折分型新论

    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国内外学者早有论述。1814年英国人克雷氏曾系统报道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间接暴力引起,骨折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向掌侧成角。以后史密斯又报道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

    作者:宋炳华;龚晓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手法整复尺桡骨骨干双骨折的治疗体会

    尺桡骨干双骨折在前臂骨折中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而居第2位,治疗复杂,预后不佳[1].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骨折多发生在中1/3或下1/3处.由于解剖功能的复杂关系,两骨干完全骨折后,骨折端可发生侧方、重叠、成角及旋转移位,复位要求较高,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时必须纠正骨折端的各种移位,特别是旋转移位,并保持骨折端整复后的对位,进行外固定直至骨折愈合.本人应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64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冬保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骨盆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对犬骨盆弓状线部骨折力学性能的影响

    目的:建立一种骨盆弓状线部骨折的动物模型,探讨骨盆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cetabular tri-dimensional memory fixation system,ATMFS)对骨折愈合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0只成年杂种家犬,建立双侧髋臼臼顶上方1.5 cm处的横形骨折动物模型,分别采用ATMFS前柱固定器和6孔重建钢板内固定,于术后1、2、4、8、12周各取2只动物,行X线检查、大体观察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动物术后12~24 h开始站立行走,定期复查未发现骨折端移位及内固定断裂.ATMFS侧骨折端无凌乱骨痂,术后4周即可见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生物力学测试发现术后第1、2周两侧生物力学强度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第4、8周ATMFS侧骨折端生物力学强度明显高于钢板侧(P<0.05),术后第12周两侧生物力学强度差距缩小,但ATMFS侧仍大于钢板侧.结论:通过双侧髋臼臼顶上方的横形截骨能够建立可靠的骨盆弓状线部骨折动物模型,ATMFS的解剖位固定和其产生的持续顺应生理力线的压应力能够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牛云飞;王家林;张春才;许硕贵;张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闭合复位小切口空心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损伤,随着社会老龄化,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高[1],治疗方法较多,内固定效果不一,常发生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至今尚无很好的解决办法.自2000年以来,对38例不愿接受髋关节置换或不适宜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小切口空心螺纹钉固定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振孝;陈发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骨关节炎早期的Ⅱ型胶原代谢产物

    骨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渐进性破坏为特点的、普遍的致残性疾病.临床上需要一些早期即可以测量的、敏感的、特异性的标志物来诊断疾病.软骨的主要组成是Ⅱ型胶原,所以其合成和降解所产生的生物学标志物已成为研究重点.对关节滑液、血清、尿中的生物学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早期诊断疾病、监测疾病的发展、了解机体对治疗药物的反应.Ⅱ型胶原合成的产物包括:Ⅱ型胶原C前肽、ⅡA型胶原N前肽.Ⅱ型胶原降解产物包括:Ⅱ型胶原C端肽、Ⅱ型胶原新抗原表位、Ⅱ型螺旋、单克隆抗体C2C结合肽段、可氰溴化的9.7肽段、Ⅱ型胶原-1和硝化的Ⅱ型胶原-1.本文仅对Ⅱ型胶原合成、降解所产生的生物学标志物与早期骨关节炎之间的关系加以阐述.

    作者:班吉鹤;赵建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右足蜡泪样骨病1例报告

    患者,女,18岁,右足疼痛18年,右踝关节活动受限逐渐加重,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于2005年4月19日跛行人院.查体:右足马蹄样畸形,右足第4趾见环形束带,足趾缩短7 mm,右踝关节背伸位强直,右小腿肌肉萎缩,患处皮肤发红略紧张,弹性差,质韧,皮肤温度略低,有轻压痛.

    作者:叶方;兰树华;陈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的出现,老年性转子间骨折发生率逐年增高。股骨转子问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和早期活动可以减少并发症、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杜连胜;孙贵耀;郑华君;崔义;刘颂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中药薰洗配合离子导入治疗Sudeck外伤性骨质疏松症

    Sudeck外伤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疼痛和骨质疏松.本院于1999-2005年,在门诊诊治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军强;盛太平;朱式仪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高能量创伤髋臼骨折78例治疗分析

    我科自2001年1月-2004年7月共收治高能量创伤髋臼骨折78例,64例获得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徐伟;沙广钊;缪昌杰;沙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

    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属高能量伤所致,软组织损伤重,骨折移位明显,复位及固定难度大,感染发生率高,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多见[1].我院对1997年6月-2006年3月收治的56例开放粉碎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在严格清创的基础上,应用AO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建东;孟祥路;贾群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CT引导经皮穿刺激光减压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穿刺椎间盘激光减压术(PLD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椎间盘微创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应用于胸椎间盘突出治疗的报道较少,现将2004年8月-2005年11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激光减压治疗的6例胸椎间盘突出症,报告如下.

    作者:孙海涛;关家文;刘禄明;姜辉;贾逢爽;辛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椎弓根轴线导向器的研制和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解剖学标本研究和临床应用评价椎弓根轴线导向器引导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①解剖标本研究:全长脊柱标本6具(研究范围T1-S1),术前行螺旋CT扫描,测定椎弓根轴线入点间距、椎弓根轴线角度及其延长线在椎体内的长度.根据测量数据,应用椎弓根轴线导向器引导直径2.5 mm克氏针沿椎弓根轴线置入.术后拔出克氏针,复查脊柱标本CT,分别测量记录数据:各椎克氏针钉道及延长线与椎体长轴线在水平面的交角(记作KTSA);矢状面上与棘突轴线的交角(记作KPSA);各椎实际入钉点间距(KDSP).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所采集数据.②临床应用:应用于26例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21~71岁,平均49.5岁.在导向器引导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12枚.术后通过CT或MRI验证置钉的准确性.结果:①解剖研究:克氏针的钉道与椎弓根轴线所成水平面角和矢状面角相接近(P>0.05);实际入钉点与设计入钉点重合(P>0.05).②临床应用:术后所有病例共112枚椎弓根螺钉经CT或MR图像复查,按置入位置判断标准,优107枚(95.5%),良3枚(2.7%),差2枚(1.8%).结论:椎弓根轴线导向器可以准确地引导顺椎弓根轴线钻孔,从而提高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作者:肖京;邓磊;顾敏琪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多段粉碎性骨折

    自2003年1月-2005年8月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多段粉碎性骨折18例,早期行CPM功能锻炼,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曲天义;赵春朋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夹板固定与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疗效比较

    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5月,对126例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分别采用石膏固定和小夹板外固定,并对这两组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周成洪;龙亨国;马一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改良联合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

    髋臼骨折一直是骨折治疗中的难点,随着髋臼骨折患者的增多和对髋臼骨折认识的提高,髋臼手术的技巧不断提升。

    作者:禹宝庆;张春才;苏佳灿;王家林;孙建伟;许硕贵;胡海波;刘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开放性骨盆骨折13例治疗分析

    开放性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由于伤情复杂,病死率高,诊治非常复杂棘手,遗留后遗症较多,我院自1998年-2006年2月共收治开放性骨盆骨折13例,报告如下.

    作者:梁国辉;成传德;周中华;万明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复杂性手指离断再植方法的选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断指要求再植的迫切程度以及再植后的功能、外形要求越来越高.但临床上,几乎一半为复杂性断指,由于对部分复杂性断指的认识不足及处理方法不当,仍有不少断指放弃再植或再植后失败,因此复杂性断指再植一直是手外科领域重视的课题.自2003年11月-2005年11月,我科共收治断指患者337例,其中复杂性断指146例,根据不同伤情,采用不同术式进行再植,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赵建强;刘勇;焦晓虎;康彦忠;孙军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