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断指再植中的无复流现象

乔高山

关键词:断指再植, 无复流, 血管危象
摘要:断指再植存在无复流现象,尽管断指再植技术提高,仍应尽快重建血运、冷藏断指,及时有效地处理血管危象,一旦无复流现象不可避免发生,宜果断放弃再植改行其他术式.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表面肌电图在腰背痛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腰背痛发病率高,与肌肉骨关节功能紊乱等病变有关系,目前应用的影像学检查,不能动态反映病情变化情况,临床诊治过程中缺乏客观评价指标.表面肌电图作为一种无创动态检测手段,可以动态定量检测椎旁肌生理病理状态.对腰背痛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达到70%~80%,诊断效能在0.5以上.椎旁肌表面肌电测量是客观评价腰背痛椎旁肌功能的一种可靠的检测手段.

    作者:卫杰;赵平;周卫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神经根性症状的多变性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

    大量的证据表明,临床症状体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在不同患者间存在着较大的多变性,其灵敏度并不高.定位诊断的失误是导致临床治疗尤其是手术或介入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该文系统探讨了神经根性症状的多变性及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诊断的相关问题,提出多方法联合运用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定位准确性的可行途径.

    作者:黄仕荣;石印玉;詹红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方法疗效的临床对照试验

    目的:比较多节段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以及保留椎体后侧壁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分别采用多节段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术(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36~75岁,平均52岁);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5~72岁,平均48.6岁);保留椎体后侧壁减压植骨融合术(38例,男27例,女¨例;年龄33~76岁,平均50.6岁)治疗.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3种方法的治疗结果.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5年7个月,平均2.5年.3组患者术后3、12个月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改善率,A组比B、C组较术后3个月时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3种手术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多节段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症状改善维持时间短,且常反复发作.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与保留椎体后侧壁植骨融合术症状反复较少,疗效维持时间长.

    作者:占蓓蕾;叶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下肢骨折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中的诊断与处理

    近年来,脊髓损伤合并四肢骨折尤其是下肢骨折患者越来越多,因此伴有脊髓损伤的处理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1].我院自1995年6月-2001年9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合并下肢骨折共9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元民;张爱莲;张磊;高峰;刘书成;王海滨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腰椎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选择

    腰椎管狭窄伴腰间盘突出在临床上很常见,其椎管狭窄症多为退行性变引起,约占腰椎管狭窄的60%.而椎间盘退变是常见的引发脊椎退变的病因,其中的腰间盘突出症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也常有交叉[1-2].

    作者:端木群立;顾军;黄东辉;王昌吉;赵琦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国人寰椎定量解剖研究及螺钉置入的安全性探讨

    目的:观察和测量国人寰椎以获取形态学参数,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证据,减少相关手术并发症.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48套正常成年人寰椎新鲜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寰椎前弓宽度(AW)、寰椎前弓与侧块相连处厚度(AD)、后弓椎动脉沟窄处骨内的高度(ITG)、后弓椎动脉沟窄处外缘的高度(OTG)、侧块中点高度(MHL)和侧块宽度(LW)、寰椎侧块外倾角(α),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W平均为(20.45±1.53)mm;AD男性左侧平均为(3.91±1.32)mm,右侧平均为(4.11±1.42)mm,女性左侧平均为(3.72±1.61)mm,右侧平均为(3.82±1.53)mm;ITG男性左侧平均为(2.46±1.57)mm,右侧平均为(2.41±1.65)mm,女性左侧平均为(2.36±1.57)mm,右侧平均为(2.32±1.65)mm;OTG男性左侧平均为(4.76±2.26)mm,右侧平均为(4.64±1.70)mm,女性左侧平均为(4.55±2.26)mm,右侧平均为(4.53±1.30)mm;MHL平均为13.68 mm;LW平均为12.98 mm;α平均为25°.结论:手术时必须考虑到个体、性别、左右差异.术中禁忌盲目操作以免造成椎动脉、神经根及脊髓损伤.由于寰椎椎弓根螺钉和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不同,使得寰椎椎弓根螺钉的长度较寰椎侧块螺钉要长.

    作者:胡勇;杨述华;徐荣明;马维虎;何贤峰;阮永平;谢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杠杆扳法治疗肩关节功能障碍疗效的临床对照试验

    目的:比较常规治疗和杠杆扳法治疗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龄24~60岁,平均44岁.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A组)和杠杆扳法治疗(B组),每组30例,在治疗1个疗程(10次)后利用UCLA进行功能评分,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疼痛、功能、主动前屈活动、前屈肌力及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后,A组在疼痛、功能及患者满意度方面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但在主动前屈活动和前屈肌力方面效果不明显.B组不但在疼痛、功能及患者满意度方面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在主动前屈活动和前屈肌力方面亦有改善(P<0.01或P<0.05).B组在疼痛、功能、患者满意度、前屈活动方面明显优于A组(P<0.01,P<0.05),在改善前屈肌力方面优势不明显(P>0.05).结论:肩关节杠杆扳法利用人体小杠杆原理治疗肩关节功能障碍,增大肩峰下间隙,缓解疼痛,疗效优于常规疗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胜明;陈鹏;范炳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国骨伤》2007年第10期继续教育试题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手术治疗髂前上棘骨骺撕脱骨折6例

    自2004年10月-2005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髂前上棘骨骺撕脱骨折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绪松;邓友章;胡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贺信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喙突外移术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自1990年以来,采用同侧喙突外移可吸收螺钉加固盂唇结构的方法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3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边澎涛;边靖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后路椎间隙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隙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进一步规范其适应证.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2例,男87例,女45例;年龄21~69岁,平均41岁.采用后路椎间隙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分析上位椎板下缘咬除范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疗效.结果:L5S12例咬除L5椎板下缘2.0 mm,余未行椎板咬除;L4.5咬除L4椎板下缘范围5~9 mm,平均7.0 mm;L3.4咬除L3椎板下缘范围8~10 mm,平均9.6mm.术中平均出血量60 ml,平均手术时间50 min.术后以Macnnab标准评价:优82例,良44例,可6例,优良率95.5%.结论:后路椎间隙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软组织骨性结构破坏小,适用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患者.

    作者:闫伟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支架及无支架条件下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进展

    支架材料的研究是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之一,软骨细胞复合培养给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带来希望,单一的材料诸如胶原、透明质酸、壳聚糖、纤维蛋白凝胶等已经证明可以与软骨细胞复合培养,两种或者多种材料复合可以提高材料的性能,更好地用于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并满足软骨缺损修复的需要;同样,在无支架情况下应用软骨细胞聚集培养、沉淀培养的方法,可以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并给软骨缺损的修复带来新希望,但目前的研究较少.两者是组织工程软骨构建的两个主要方向.

    作者:王金良;赵建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断指再植中的无复流现象

    断指再植存在无复流现象,尽管断指再植技术提高,仍应尽快重建血运、冷藏断指,及时有效地处理血管危象,一旦无复流现象不可避免发生,宜果断放弃再植改行其他术式.

    作者:乔高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椎间盘镜下治疗胶原酶溶解术失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治疗经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失败的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胶原蛋白酶溶解髓核疗效不佳,甚至症状加重的原因,进一步规范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方法:对52例经胶原蛋白酶溶解法治疗失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6例,女16例;年龄18~72岁,平均45岁)采用后路腰椎间盘镜微创手术开窗摘除髓核、扩大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充分减压,并定期随访.结果:5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48例腰腿痛合并麻木等症状完全缓解,4例残留肢体轻度麻木症状.按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48例,良4例.结论:适应证选择范围过宽、操作不当、定位不准是胶原酶溶解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对溶解术治疗失败的患者应用椎间盘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具有对椎旁肌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等优点.

    作者:罗政;吴钢;黄秀生;吴良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手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对我院1994-2006年在门诊和住院治疗的24例手部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希望能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

    作者:游浩;陈方舟;梅红军;朱胜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选择策略

    近年来,随着高处坠落伤及交通伤的不断增加,胸腰段脊柱骨折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常因伴有脊髓损伤,早期治疗延误、不当或效果不理想等引起畸形、慢性疼痛及神经功能障碍等.

    作者:王炤;潘兵;卢一生;许文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公告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er,ChiCTR)为卫生部支持的国家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协作网一级注册机构(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 Registration Platform Primary Register,WHO ICTRP Primary Register),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于2005年10月组建,2007年7月25日正式运行.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手法整复肱骨远端C型骨折

    肱骨远端C型骨折多发生于10岁左右的青少年,是一种常见的而且严重的肘关节损伤.根据受伤的机制和骨折的移位情况可以分为:裂纹型、伸直尺偏型、伸直桡偏型、屈曲尺偏型、屈曲桡偏型骨折.目前很多医院都因复位及外固定比较困难而采用手术治疗.

    作者:范寿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活血止痛汤对硬膜外瘢痕中TGF-β1和TGF-β2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活血止痛汤对硬膜外瘢痕增生、粘连的预防作用,探讨其与硬膜外瘢痕形成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和TGF-β2表达的关系,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透明质酸钠组(B组)、活血止痛汤组(C组),每组30只.手术切除L4,5腰椎椎板,造成0.25 cm×1 cm硬脊膜裸露区,B组于硬膜囊外均匀地涂上一层透明质酸钠(约0.3 ml),其余2组以等量生量盐水处理.术后第1天开始,C组予活血止痛汤2.5 ml·kg-1·d-1灌胃;A、B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连用14 d.术后第2、4、8周末处死动物,逆转录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定其硬膜外瘢痕组织中TGF-β1和TGF-β2的表达水平,按Rydell法评定粘连程度,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第2、4、8周时,B、C组TGF-β1和TGF-β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P<0.05),尤其在第8周时,C组TGF-β1和TGF-β2的表达水平与B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观察发现B、C组粘连程度明显减轻(P<0.05).各时相B、C组瘢痕中成纤维细胞以及细胞内的细胞器的数量均减少,胶原纤维的合成受到抑制.结论:活血止痛汤能通过下调TGF-β1和TGF-β2的表达,减少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等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沉积,达到预防硬膜外瘢痕增生、粘连的效果.

    作者:周辉;范希玲;夏志敏;郑悦亮;韩勇;张政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